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454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docx

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1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1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1卷(选择题共50分)

说明:

本卷包括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l—20每题1分,2l一35每题2分。

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2.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①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将活的R菌与加热杀死的S菌混合,部分R菌转化为S菌属于基因重组

4.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可能离心速度较慢,时间较短,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B.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C.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

D.可能离心速度太陕,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6.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并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合子自交,后代无纯合子D.无等位基因

7.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不是基因型YyRr的豌豆产生的配子是

A.YRB.YyC.yRD.Yr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3个白化病的女孩和1个正常的男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母双方都是杂合子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孩,是白化病的概率为1/4

C.白化病为隐性性状D.题干中患病:

正常=3:

1符合分离定律的分离比

9.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两者在减数分裂时的分离方式不同

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D.基因D能抑制基因d的表达

10.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使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

B.单倍体育种往往是建立在杂交育种的基础之上

C.杂交育种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纯种

D.诱变育种操作简单,目的性强

11.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换

D.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个以上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种群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该种群就未发生进化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物种的形成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13.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种群中若基因(A、a)频率不变,则基因型(AA、Aa、aa)频率不变

B.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的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在培育骡子的过程中,马、驴和骡子是三个物种

14.右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某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结果

B.a→b的变化是生存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1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16.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①→③_→⑤

17.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18.此刻你正在专心答题,参与该过程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19.“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有人把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称作“牧童经济”,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牧童经济会迅速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

B.牧童经济会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加重

C.地球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无限获取生存资源,牧童经济也有其科学之处

D.牧童经济会导致物种减少、沙尘暴频发、温室效应加剧等生态问题

20.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

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细胞受损B.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21.在马铃薯的贮存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发芽,可用一定浓度的()处理

A.脱落酸B.赤霉素C.乙烯D.细胞分裂素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23.为积极落实《山东省2011年美国自蛾防控方案》,我市采用飞机喷洒农药、引进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等多种方法来对抗虫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物种,之所以能在我国大量繁殖是因为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B.美国白蛾的种群只是由其成虫组成的

C.消灭和控制美国白蛾的最有效方法是飞机喷洒农药

D.引进美国白蛾的天敌一周氏啮小蜂可以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

24.在沙丘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次生演替B.温度是影响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

C.该地区年降雨量较丰富D.群落中所有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25.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

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晒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农民拔草、治虫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水稻的分蘖、成熟等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

C.晒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26.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

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后代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27.右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28.右图表示某种鱼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9.某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A、0.32G、0.16C、0.24T。

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A.0.26、0.24、0.24、0.26B.0.24、0.26、0.26、0.24

C.0.28、0.32、0.16、0.24D.0.24、0.16、0.32、0.28

30.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

某兴趣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B.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

1,是因为抽取的样本太少

C.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D.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31.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B、b),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A、a),家族系谱图如下图所示。

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就乙病而言,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1/2

C.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D.若III8和III9婚配,生了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32.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患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具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3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