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343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ocx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林建公

【摘要】摘要: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

学习与运用唯物史观是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和奋斗宗旨。

党的创建业绩及其90年的不平凡发展道路,生动地向世界表明: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3)005

【总页数】7

【关键词】关键词:

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创建

“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与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成立30年的实践,共同证明毛泽东1921年1月21日提出这个经典命题的科学性、超前性与指导性。

在此,笔者就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如何落户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谈些看法,恳请大家指正。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20世纪的世界形势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创建中国共产党。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就其内容看,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经济生产关系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作用;就其形式看,马克思概括了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律性认识。

17世纪中叶,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下迅速强大起来。

19世纪上半叶,自由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经过血与火的原始积累和殖民掠夺,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从而创造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垄断代替了竞争。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0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1921年年底,列宁明确指出,现在地球上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资本主义的旧世界,它陷入了困境,永远不会退让;一个是正在成长的新世界,它还很弱,但一定会壮大起来,因为它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站在这两个世界的交界点上清晰地看到,在相继发生资本主义垄断的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舞台由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欧转移,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战争、和平、革命问题提到了首位。

这些都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极大关注,李大钊兴奋地说:

“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

”中国人民应该趁着十月革命“这一线的光明,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做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1]。

难忘的1840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穷凶极恶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签订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平等条约。

除割地赔款之外,西方列强还取得了在华通商、设厂、传教、驻军、海关、租界、内河航行以及领事裁判等一系列特权,几千年的封建大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持久的人民革命斗争热潮。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上海、北京、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成立了中共早期组织,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领导广大群众从事中国社会的“脱胎换骨”工作。

面对20世纪时代潮流的趋向和新旧势力的冲撞,中国人作了如下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革命”而不是“改良”。

五四运动所要寻找的中国救亡生存之路在哪里?

社会舆论不一,其中出现了改良一番民国时代机构,鼓吹所谓“告别革命”的观点,而不是把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继续推向前进。

被林伯渠誉为“登高一呼群山应”的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真正的解放》等文章,热烈地赞扬十月革命,指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

我们要想得到真正的解放不能依赖权威的恩典,要靠自己的力量,冲破牢狱“打出一道光明来”。

第二个选择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非马克思主义。

胡适于1919年7月20日撰写《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后,连续发表《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有指导意义,反对阶级斗争学说。

与此相对应,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校长蔡元培借给他们两间房子,一间做办公室,一间当图书馆。

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即英文“共产主义小室”的音译。

12月16日,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已有会员50余人,1922年发展到150人左右。

研究会按专题分10个组进行研究,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史、俄国革命与建设等,出现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第三个选择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影响深远,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掠取,中国社会又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1920年2月,为躲避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前往上海。

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同他商讨了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随后,两人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展开建党活动,史称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博等人商议,决定在上海成立共产党组织,并起草了党的纲领。

8月13日,蔡和森在法国致长信给毛泽东,希望毛泽东等在国内“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在复信中告知蔡和森,陈独秀等已在组织共产党,指出“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

“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从此积极开展建党活动,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第四个选择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同属于革命与战争时代,但其社会属性不一样。

一是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0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时代。

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社会主义,先进的阶级力量是工人阶级。

曾经誉为进步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在中国已经成为过时的落后的东西。

二是因为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全国规模的革命斗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三是落实《共产党宣言》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贯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列宁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指出,第—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次大会通过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指出:

“殖民地革命在初期并不是共产主义革命,然而,如果它从一开始就由共产主义先锋队来领导,革命群众就将逐渐获得革命经验,走上达到最终目的的正确道路。

”[2]

第五个选择是两个纲领、两次革命而不是一个纲领、一次革命。

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我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党的纲领为:

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支持工人阶级,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社会公有制:

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次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包含了《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关于议会行动》、《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关于少年运动问题》、《关于妇女运动》、《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十项决议案。

根据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现阶段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张闻天在五四时期撰文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

他说:

“劳农界人去士大夫阶级的革命”取得胜利,“实行普选的民主政治”,“这是吾们第一步的办法”,在民主革命成功之后,“再讲第二步”,即社会主义革命。

他进而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3]。

第六个选择是加入“共产国际”而不是“联合共产国际”,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指出联合共产国际,到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宣告破产。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许多国家的左派要求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真正的革命政党。

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莫斯科举行了多国工人政党代表参加的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宣告成立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当时有32个国家作为成员国加入。

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召开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和《共产国际章程》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各国无产阶级建立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规定了理论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

《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由列宁亲自起草,草案为19条,经过修改、补充,大会最终通过的为21条。

这21条附在《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之后,决议案指出:

“无产阶级是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的,况且远东产业幼稚的国家,更是要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力。

”“中国共产党既然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第二次全国大会议决正式加入第三国际,完全承认第三国际所决议的加入条件二十一条,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

”党在一大时虽然与共产国际还未正式发生组织上的关系,但自五四运动以来,俄共(布)的使者不断造访中国,指导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立,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召开。

据有关专家考证,1921年6月,一大筹备阶段,国际代表马林便带来了开会经费,每一位参会代表寄发路费100元,当会议结束回去时,再发给每人50元。

在那个工人工资每月不到10元的年代,就是一笔大开支。

可见,在党的创建源头上就已经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党思路,以及共产国际二大通过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直接影响了[4]。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

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学界关注的大课题。

所谓人民群众,是指在历史进程中以群体方式推动历史发展,其活动构成整个社会生活基础的广大人们。

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力量;从量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或绝大多数。

而在任何时候,劳动群众总是人民群众的主要成分。

历史事实表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基本的客观物质力量。

二是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切精神财富都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他们创造了精神财富永不枯竭的源泉和直接创造出无数优秀的精神产品。

劳动者的知识化,知识分子的劳动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是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5]人民群众之心不可违,顺应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创建中国共产党历经三年多的时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党的创建完成阶段。

唯物史观落户这个过程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总结百年来人民群众实现社会变革的经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并不是无条件的,总是受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制约。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谭嗣同诗句,喊出了千万中国有识之士的悲愤。

洪秀全“人间天国”的理想行不通,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走不通,梁启超、康有为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也遭到了失败。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一次树立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展了视野。

但是,这场革命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因为它没有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占有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农群众,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任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其结果只好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

此后不久,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这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革命时代已经到来,而且为中国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提供了历史契机。

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间隔仅10年,各地早期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多参加了这场革命并受到它的深刻影响。

二是到群众中去,理论武装工人,组织工人运动。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促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

1914年至1919年的6年间,新设厂矿379个,平均每年增设63个。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

据1920年统计,全国约有260万工人,其中上海有58万,占全国工人的四分之一。

在上海的工人中,工厂产业工人为25万,其中在500人以上的大工厂工作的有15万。

工人阶级受压迫剥削最深重、接受革命理论最快,在革命斗争中也最坚决、最彻底。

1912年至1919年,全国罢工次数达130次,超过前40年的罢工总次数。

其中,上海工人运动的规模最大,已由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待遇的经济斗争,发展到参加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政治斗争,诸如1915年上海工人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斗争,1919年6月上海工人首先起来参加“五四”运动的政治大罢工。

正如上海造船所工人李中1920年在《一个工人的宣言》中所表示的那样,“我们少数同声同类的工人,再联络多数同声同类的工人,成一个大团体。

由我们的大团体,再联络一个大团体,以成中国一大团体。

由中国的大团体,再来联络他国的大团体,以成世界一大团体。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

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

”他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

1920年12月,上海印刷工会成立,有会员1346人。

该会创办《友世画报》,从主笔到投稿人,都由印刷局的工人担任。

它和上海机器工会的《机器工人》都是真正的工人出版品,办得有精神有色彩。

1921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长辛店1000余名铁路工人在娘娘宫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天津、保定、张家口等地工人亦赶来参加。

大会通过成立工人俱乐部的决议。

从1920年5月至1921年5月,唐山工人连续举行9次罢工斗争。

这次唐山几百名工人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礼堂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会。

会上,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作了讲演,号召工人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地位,并散发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送来的《五月一日》和《工人的胜利》两本小册子,宣读了《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

湖南工人、学生首次纪念五一劳动节,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礼堂举办1000多人参加的游艺会、讲演会。

会后工人手执“劳工神圣”的旗帜冒雨游行。

广州数万人举行纪念大会,广州共产党组织谭平山、工界领袖和国民党要人发表演讲,会后游行。

南昌工人和学生2000余人集会,首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会上袁玉冰作了《劳工神圣纪念日》报告。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分属依附于不同阶级的脑力劳动者。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把“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目的,强调悟道、明德、修身。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成员半数为学生,半数为教授、编辑和小学教师。

在建党前的全国53名党员中,北京大学师生有19人,占总人数的36%。

在中共一大代表13人中,与北大相关的有6人(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毛泽东、包惠僧、王尽美)。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研究社会主义学说和探讨中国社会的改造问题。

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担任书记。

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等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

在此前后,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陈独秀、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分别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与此同时,旅日、旅法的华人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旅日华人党早期组织的成员有施存统、周佛海等,旅法华人党早期组织的成员有张申府、赵世炎、刘清扬、周恩来等。

由于党的创建活动是在秘密状况下进行的,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白色恐怖,情况极其复杂和危险,充分证明当时以“南陈北李”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懂得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主动同实际结合,同工农群众结合,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任务。

1921年7月23日,各地中共早期组织派遣代表来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

中华儿女慷而慨的无私奉献,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建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成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

19世纪30至40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的纺织工人举行的武装起义;从1836年开始英国持续了十余年的“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举行的武装起义。

虽然这几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它们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并开始为自己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当时,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并领导了反对旧制度的革命实践。

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他俩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问世。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探索,他提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不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

毛泽东说过,“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我们以武器。

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6]1469“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6]1470-1471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怎样在中国传播并促成中国共产党创建的?

1.积极寻找“中国化”的路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适合于中国的或不适合于中国的思潮,都先后被介绍到中国来。

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待引进外国学说的态度有所变化,对各种思潮都要进行比较,力求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当时“中国化”这个词是非常流行的。

据资料介绍,初生的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三次论战:

第一次是“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是中国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改良还是需要革命之争;第二次是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之争,实质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之争;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争,实质是国家观与政权观之争。

1920年底,恽代英在给刘仁静的信中说:

“我们的任务,在寻找一个适合国情,而又合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

”1921年元旦,长沙新民学会召开会员会,讨论中国和世界应当走什么路、向何处去的问题,列举了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五种方式,即社会政策、社会民主主义、激动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经表决,赞成波尔塞维克主义(即布尔什维克主义——编者注)12人,赞成德谟克拉西主义(即社会民主主义——编者注)2人,赞成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者1人,未决定者3人。

在当时流行的众多学说中,绝大多数会员之所以选择马列主义,正如施存统撰写《我们的大敌,究竟是谁呢?

》一文所言:

只是因为他能够圆满解决我们底问题,能于我们益处,决不是时髦。

同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故“提出‘世界’,所以明吾侪的主张是国际的;提出‘中国’,所以以明吾侪的下手处。

”[7]经过几年的探索,恽代英在1924年写的《列宁与新经济政策》一文中明确指出:

“解决中国的问题,自然要根据中国的情形,以决定中国的办法。

”[8]

2.创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热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放在第一位的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建党后从来没有动摇过的方针。

蒋南平在2010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如何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兼与其他五种观点商榷》一文中认为,确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必须要考虑几个要件;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体——马克思主义应已经存在于中国;第二,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被人们了解、接受并运用;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实施的主体,这种主体可以是有意识地按马克思主义原理去改变中国现实的组织或个人;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施主体的“中国化”行为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第五,在中国已有开始能够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或行为;第六,在中国已有开始能够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可能性;第七,在中国已有开始能够形成马克思主义实践成果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认为,对照上述七条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是合适的。

从中国革命的视角来看,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刚刚问世而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完全符合政党及其政治实践的时代要求。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只反对满清,不反对专制的封建官僚统治,最后他自己当上皇帝;梁启超、康有为主张的戊戌变法,只反对专制的封建官僚统治,不反对清室皇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反清室兼及专制的封建官僚统治,运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进行着各种努力,最终也归于失败。

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只有在这时,才真正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思想到生活展现了一个理论创新的新阶段。

尽管创建中国共产党是首次尝试,但是,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力。

正如党的创始人毛泽东事后总结所言,“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接着就进入政治斗争,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二十八年,方才取得了基本胜利。

”[6]1470-147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

我们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而是“化”在中国。

“化”就是变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能直接等同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建党90年来,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来看,创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全过程中的最初成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可以从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理论研究内容之内,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是不容许降低其作用的。

3.忠实于历史事实,探寻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正确表述

党的诞生好似东方升起了红太阳,各族人民对它有许多美好的祝愿与评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经6年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明确指出: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