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22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基础教案.docx

金融学基础教案

海航集团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金融学基础》教案

 

教师姓名罗丹玲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

授课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授课班级金融2-131

授课时间2015年9月1日-1月15日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金融现象

•个人、企业与银行发生存、贷款关系

•利率的调节对个人生活、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影响

•央行上调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发生的国际收支牵涉到汇率问题,其变动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从而影响该国经济增长

•源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导言

•一、学习金融学的重要意义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金融形式来完成

•2、学习金融学也是拓展经济类基础课程的必要和为深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金融学》是以货币、利率、银行(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运行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三、金融学的基本框架

◆三根支柱:

货币,利率,银行

◆一个空间:

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

中央银行,金融总量与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

◆外有扩展:

国际金融关系

金融学的基本框架图示

•教学内容:

•1、微观金融:

指以金融厂商(各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金融商品或金融工具的使用者)的最大化行为及价格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

•2、宏观金融:

指整体经济中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以及货币金融政策与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金融。

反映金融业内部变量与收入、就业、价格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均衡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金融、经济类各专业、各层次

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后修课程:

《投资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

总学时:

51学时

考试方式:

70%卷面笔试成绩

30%平时考勤、作业成绩

参考书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7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5

2.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乔治.考夫曼(美)著,《现代金融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

货币是金融业的源头。

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几乎天天都在和货币打交道,但是对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运行规律、职能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解。

正如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

¡°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

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

一、货币的起源与职能(略)

•二、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v实物货币:

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是足值货币

v金属货币:

以贵金属如金、银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是足值货币。

v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两种形式:

1、称量货币

2、铸币

货币形态发展到后来,作为流通手段只需是个表征符号就行

v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是足值货币的代表,通常由银行或政府在足值货币储备的担保下,以自由兑换为条件发行

如银行券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它的发行以国家和银行的信誉作保证。

现代信用货币有:

1、纸币

2、存款货币

•电子货币:

存储于银行计算机内可利用银行卡提取现金或支付的货币

三、货币的层次及计量

•货币的范围包括哪些?

哪些资产属于货币?

要想明确货币的范围,就需要了解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是流动性,指由其他资产形态转化为现金所需的时间及成本的多少,即变现能力

•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货币性也就越高;反之,货币性也就越低。

由于经济和金融制度的差异,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有所不同

•美国的货币计量指标

•M1=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小于100000元)+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帐户+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

•M3=M2+大额定期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定期回购协定+定期欧洲美元+调整项

•L=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储蓄债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

中国的货币计量

•1994年10月开始正式公布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信用卡类存款狭义货币,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M2=M1+准货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更广义货币,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2001年6月第一次修订:

–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2002年初第二次修订:

–将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资财务公司以及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关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目前面临第三次修订

•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区别:

•1、我国单独设置了流通中现金M0指标,而在西方国家是没有这个指标的

•2、从总体上看,西方的金融制度比较发达,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比我国划分得细

•(四)货币层次的划分意义:

•1、它能够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流通结构图,各种层次的货币数量变动,可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2、货币层次划分有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据央行数据统计,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年末低11.9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26个百分点;

•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5%。

•说明问题:

2006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1的结构图

2006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结构图

•四、货币流通渠道

五、货币制度

(一)含义: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二)构成要素:

1、货币材料的确定;

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现代货币制度无币材之规定

2、货币单位的确定(名称、币值);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

本位货币亦称主币,指一国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

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辅币:

与本位币相对称的是辅币,它是本位货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交易、找零之用。

4、规定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

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

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其强制流通能力的货币,当用它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不得拒收

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有限法偿;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若一次性支付时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

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

4、规定发行准备制度

亦称发行保证制度或金准备制度,指国家集中黄金于国库或中央银行,其目的在于稳定货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是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

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

(四)货币制度的类型

•银本位制(16~19世纪)

•金银复本位制(17~18世纪):

1663年英国

–平行本位制:

市场定价

–双本位制:

法定比价(格雷欣法则)

–跛行本位制:

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则不可

•金本位制(19世纪~20世纪初):

1816年英国

–金币本位制:

典型的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生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虚金本位制

•纸币本位制(20世纪30年代以后)

•纸币本位制是指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这种货币的单位价值并不与一定量的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的货币制度。

其特点有:

(1)纸币为本位货币,黄金非货币化,退出流通领域。

(2)纸币不能兑换金银,故也称不兑换纸币制。

(3)纸币由国家法律强制流通,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和充当最后支付工具。

(4)纸币发行可以自由变动,不受一国所拥有的金属数量的限制,故也称自由本位制。

(5)纸币发行者须对纸币的发行与流通进行周密的计划和有效的管理,故也把纸币本位制称为管理纸币本位制。

我国的货币制度

•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二)人民币是一种纸币

(三)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

(四)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的原则

(五)我国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

(六)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

第二章 利率

•预备知识:

•货币的时间价值:

•指当前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如1元)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是因为:

–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取利息,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币量

–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

一、利息

(一)西方古典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由于地租存在而产生的,是因为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利息报酬论”。

•亚当·斯密对利息实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学说”,他认为利息代表剩余价值,始终是从利润中派生出来的。

(二)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

•以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为代表的¡°节欲论¡±认为,产生利息来源的原始因素不是资本,而是节欲,是资本家为积累资本而牺牲现在享受的报酬。

•以庞巴唯克为代表的¡°时差利息论¡±则认为,利息来源于商品在不同时期内由于人们评价不同而产生的价值差异。

•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在时差利息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均衡利息论¡±。

认为,利息率作为使用资本的报酬或资本的价格是由资本的供求决定的。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认为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流动性的报酬,利息率并不决定于储蓄和投资,而是决定于货币存量的供求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的强弱。

(三)利息是对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

二、、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即为:

利率=利息/本金

(一)依据利率是否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标准来划分,分为市场利率、官定利率与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供求变化形成的竞争性利率。

•官定利率又称为法定利率,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按照货币政策要求制定的要求强制实施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如银行业公会等规定的要求会员金融机构实行的利率。

(二)根据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特点:

固定利率具有简便易行、计算成本收益比较方便的特点。

但在高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其不能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对中长期的债权人会带来较大损失。

适应情况:

因此固定利率通常适用于短期借贷。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随资金供求状况和物价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由借贷双方在规定的时间依照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一般调整期为半年。

•特点:

浮动利率能降低债权人的风险,但因其手续繁杂、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