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944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0日在淮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高雪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

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8亿元,同比增长13.2%,人均有望超全国;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07.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00亿元、达到204.6亿元,分别增长35.9%、4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跨越千亿元大关、达到1016.6亿元,增长18.4%。

外资到账等主要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预计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23亿元、790亿元和655亿元,分别增长4.3%、14.5%和14.5%,二三产业占比提高到86.6%。

工业形势持续好转。

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增长32%,实施投资超亿元项目26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30个,淮阴发电热电联产、华尔润35万吨纯碱、国信燃机发电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新增列统企业265户,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600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30户,富士康实现销售16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1630亿元,增长30%。

特钢、IT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600亿元,荣获“中国新盐都”称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产值370亿元,增长48.5%。

县域经济加快崛起。

8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其中涟水、盱眙、清河、淮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

新批清浦生物医药、楚州施河教学具等7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6个县(区)工业开票销售超百亿,其中淮阴率先突破200亿元;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厂房162万平方米,实现开票销售195.6亿元、入库税收8.46亿元,61%的村建有创业点。

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设施农业、高效渔业面积分别达到112万亩、5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三麦、水稻承保面均超过96%,蔬菜大棚承保面积9.7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442个,新创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3%。

服务产业发展提速。

实施亿丰时代广场等投资超亿元项目135个,完成投资320亿元,新创4个省级物流基地,新建12个专业市场。

淮安农商行、涟水农商行、珠江村镇银行、民生银行盱眙支行挂牌开业,新组建15家小额贷款公司,金湖、洪泽分别创成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和达标县。

鼎立国际大酒店成为首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淮安府署获批4A级景区,天泉湖创成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实验区。

    加快建设中心城市,城乡面貌变化较大。

完成投入613.7亿元,开工建设719个重点项目,中心城市拓展区面积扩大到18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52%;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实施,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复审,获得“中国信息化杰出城市”称号。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生态新城29.8平方公里启动区框架全面拉开,淮中新城校区、妇儿活动中心等建成使用,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中心、体育中心、绿地广场等主体竣工,翔宇大厦、交通服务中心等加快推进,10.2平方公里核心区创成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

枚皋中路及跨大运河桥、明远西路等建成通车,开发区水厂、汽车客运北站等建成运营,“三城融合”更加紧密。

苏北首家万达广场正式营业,开元名都大酒店、城市化史馆等投入使用,丰惠广场、禧徕乐一期等主体完工,商业商务功能不断增强。

稳步推进北京南路、西安路等沿线改造,西南化工区搬迁有序进行。

新竣工房地产面积419万平方米,新归集住房公积金16.7亿元,实现淮安建筑企业“鲁班奖”零的突破。

完成主城区588个便民设施出新升级,新增3500个停车位,实现市区环卫公厕免费开放、非机动车免费停放。

城乡一体步伐加快。

投入122亿元,完成涟水中学新校区、洪泽中医院新大楼、金湖国防动员指挥中心、盱眙技师学院等重点项目420个。

建成总投资25亿元的淮金大道以及327省道等干线公路,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建区域供水管网60公里,惠及4个乡镇、12万人。

红窑镇、刘老庄乡首批开通镇村公交,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97.7%。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市创建扎实推进,大运河景观提升、里运河滨河公园等基本竣工,古黄河湿地公园加快建设,白马湖实现退圩还湖10.8万亩,建成39.1公里环湖大道并同步实施景观绿化。

完成机场路二期绿化等工程,全市新增造林面积5.5万亩。

实施治淮、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疏浚县乡河道1228公里,整治村庄河塘1658个,水利投入较上年翻一番。

乡镇新建60个污水处理厂、44个垃圾中转站、109个秸秆固化利用示范点,39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省级验收。

洪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竣工运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河工业园等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获批江北唯一的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创成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建成苏北最大的废旧汽车家电拆解中心,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台资高地快速崛起。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6.1亿美元,增长53.1%,其中台资到账9.03亿美元,占比56.1%;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外经营业额2亿美元,分别增长29.5%、15%。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

深入开展珠三角、港台等系列招商活动,新批投资10亿美元的建滔化工等外资项目300个,协议利用外资28亿美元,其中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1个,盱眙实际到账外资率先突破2亿美元。

主攻浙江、福建和苏南等重点区域,引进投资超亿元内资项目200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500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新增私营企业1.1万户、注册资本350亿元。

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成功举办台商论坛、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海外江苏之友淮安行和首届国际友城大会,新缔结2对国际友城、发展15对友好交流城市。

新列入省重点培育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4家,境外单体项目投资首次超过500万美元。

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5亿元,深圳路改造、通甫路大桥等竣工通车,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二十强。

市工业园区“九通一平”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盐化工新区等建设步伐加快,新增1家南北共建园区和4家省级特色产业园;7个省级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0亿元,实现业务总收入2126亿元。

加快宿淮铁路建设、盐河航道整治,淮安机场新开辟4条航线、已通达9个大中城市。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0260元、8500元,增长14.6%和1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保持全省最低。

就业保障得到加强。

在苏北率先成立公益性“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新增城镇就业6.1万人、下岗失业和困难人员再就业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6%。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94.7%,新农保、新农合基本全覆盖,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5%和91.2%。

推进“助保工程”,帮助2087名困难群众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稳步推进。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五年任务四年完成。

十件实事顺利实施。

新建83所幼儿园、11所中小学、12所惠民医院,开工建设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超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尊老金发放范围扩大到所有80周岁以上老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210元,改建农村卫生户厕6.04万座,免费为3.83万对夫妇开展孕前优生检查,农村饮用水质监测率10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完成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及施教区调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保持苏北领先,淮阴工学院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洪泽县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县(区),楚州区创成省职教创新发展实验区。

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市直医院在苏北率先全部达到三级,市一院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个重大项目成果。

建成37个社区文化中心,组建淮安报业集团、广电传媒集团,荣获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和紫金文学奖,涟水高沟镇、淮阴洪北村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村。

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省十八届运动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和慈善等事业得到加强。

    扎实推进自身建设,科学发展合力增强。

深入开展诚信、团队、效率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执行力,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加快实施“两化”双轮驱动战略,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融合发展。

及时准确研判经济形势,制定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22条”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

积极发挥银信等国有担保公司示范引导作用,创新开展园区房产协议担保等业务,全年融资担保贷款135亿元;加快构建再担保体系,为1300多户中小企业提供55亿元贷款再担保服务。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市属五大平台新增到账资金34亿元。

政务环境持续优化。

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网民等意见,建议、提案办结率100%。

积极践行101%服务理念,连续两年被评为“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连续四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值得推荐城市”,去年排名跃升至首位。

更加注重管理创新。

深化平安淮安、法治淮安建设,在全国首创劳动人事争议一体化调处机制,率先实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126”信访工作新模式获得“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

启动“阳光淮安”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荣获省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一等奖。

扎实开展“六五”普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监管。

其他工作统筹推进。

启动11个援疆项目,较好完成援建任务。

加强国防动员和拥军优属工作,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统计、供电、行政审批、招投标、供销、国资、机关事务、民族宗教、海关、检验检疫、防震减灾、民防、质监、审计、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的业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都是在宏观趋紧、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令人鼓舞。

这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解放军和武警驻淮部队指战员,向所有来淮投资者和建设者,以及关心和支持淮安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于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们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少数行业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推进转型升级的路径还不广;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破解要素制约的办法还不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尚需提高,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政府服务效能建设任重道远,市场运作和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12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住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发展政策新机遇,始终致力科学发展,继续推进“五大建设”,突出抢抓重大项目,突出发展新型工业,突出加快城乡统筹,突出打造台资高地,努力在应对挑战中稳定增长、在增强实力中转型升级、在做优环境中彰显魅力、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奋力开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以上指标的安排,既是确保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市在全省进位争先的内在要求;既全面分析了淮安保持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统筹考虑了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总体来看,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方面较多。

中央确立并实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健,国内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利于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增加出口,将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为我们扩大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机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省委省政府23号文件的加快落实,为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增添了动力;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投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力大为提升,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各级干部破解难题的本领逐步增强,为新的一年取得更大进步、实现更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持续下行风险有所增加,国内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压力加大,区域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宏观偏紧、微观困难”的总体形势将给今年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努力在“奋战‘十二五’,全面达小康”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开展“工业经济加速突破年”活动,在产业提升、项目提质、企业提效上下功夫,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6.4%,新增列统企业180户,2户企业挂牌上市。

    以重抓项目推进产业壮大。

开展工业重大项目投产达效竞赛活动,加快淮钢大型锻件、台玻超薄基板、敏实电动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天淮大无缝钢管、实联化工纯碱、涟水医药产业园、台湾啤酒等项目竣工投产。

实施50项主导产业高端化项目,力争五大产业年内形成2000亿元产出规模,其中食品、盐化工新材料销售分别超500亿元,特钢、IT销售分别超400亿元。

争取将特钢、盐化工、凹土、风电等列入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将“十二五”电源点建设纳入全省总体布局并优先实施。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00亿元,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50个、新竣工100个。

    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提质。

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群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户,尽快建成国家级盐化工检测中心、科技研究院和中科院凹土应用研发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1.3%。

实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品牌创建三大工程,新上重点技改项目100个,新增省市级新产品100项,新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0件。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推动国宝空调、龙源风电等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推动企业绿色增长,力争百户重点用能企业能耗降低5%,创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家以上。

    以做大载体推进产业集聚。

积极争创国家级台资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力争新批2家南北共建园区。

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提档升级,开工建设徐杨路跨铁路大桥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增强核心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加快省级开发区建设步伐,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50亿元,新落户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力争2家以上进入苏北十强。

推动市工业园区差别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南部工业新城。

高标准推进盐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园建设,做长做优特钢棒材、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加速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二)打造中心城市,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

严格落实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继续拉框架、提品位、强功能、促统筹,投入751亿元实施916个项目,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

    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生态新城功能配套,推进市体育中心、大剧院、电视塔等项目建设,城市规划馆、海天路等建成投用。

统筹推进五区融合发展,重点实施淮海北路和北京北路北延、西安路和通甫路南延,以及广州路西延、235省道扩建,带动淮阴新北城、清浦新南城快速崛起,促进楚州区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缝对接。

推进翔宇大道、深圳路等主干道沿线景观提升,加快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和古城保护项目实施,充分展示城市魅力和文化内涵。

完成淮海广场、漕运西路等改造项目,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着力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统筹做好淮海路等沿线重点地段开发,加快推进西安路等两侧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加快城乡统筹。

推进淮安东南绕城公路建设,重点实施428省道盐徐高速马甸互通连接线工程,新建白马湖大道连接线、326省道高沟至沭阳段等干线公路,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70公里、农桥50座。

完成所有县(区)客运站一级化改造,推动公共交通向镇村延伸。

完成南闸、吴集等9个乡镇区域供水,新增受益人口32万。

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试点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努力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

    建设生态城市。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目标,完成投入27亿元,实施大运河滨河景观、古黄河北岸生态景观提升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江北花园城市”。

加强白马湖生态保护与开发,全面完成清淤积土工程,充分彰显湖滨生态功能。

加快县级垃圾处理场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乡镇创建和村庄环境整治,新创省级以上生态乡镇26个、市级生态村120个,金湖、清浦力争通过国家生态县(区)省级评估验收。

积极推进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加快实施西南化工区搬迁,及时公布水环境和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三)培强县域经济,引领全面小康新突破。

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洪泽、金湖、盱眙力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做大农业优势产业。

以农业现代化指标为导向,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市五大百亿元和县(区)十亿元主导产业发展,全年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设施渔业4.4万亩、机插秧30万亩,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3%。

启动环白马湖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推动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清浦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发展,提升盱眙生态观光农业水平。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创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户,年销售超10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80个。

    做强县乡工业基础。

重点培育县(区)特色主导产业,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开票销售分别增长45%、35%以上,每个县(区)力争新竣工1个投资超10亿元项目。

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30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新增列统企业50户。

村级创业点覆盖面达到70%以上,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

积极扶持本土中小和微型企业发展,不断增强县乡工业发展活力。

    做优县域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一县一特”,充分彰显涟水教育生态城、洪泽湖滨生态城、盱眙山水旅游城、金湖水乡园林城特色。

进一步做优高沟等县域次中心镇功能,加快范集等重点中心镇建设,推动码头等特色小城镇发展。

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实施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十大类160项城乡重点水利工程。

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

    (四)壮大服务产业,拓宽结构优化新路径。

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推进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优化商贸流通业。

加快雨润新天地、茂业百货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增强清浦新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辐射功能,着力打造核心商圈、商务楼宇和特色街区。

加快现代国际新城、义乌小商品城等市场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推动农超对接和供销“新网工程”建设,培育1个年销售30亿元以上综合市场,新增7个亿元级专业市场。

完善市综合物流园、空港产业园等配套功能,推进粮食产业园、华润苏果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促进制造业企业主辅业分离。

    发展新兴服务业。

开工建设中国移动淮安呼叫中心,提升淮安软件园、联创软件园、清河动漫园等承载力,建设区域性软件研发、网络呼叫和服务外包中心。

积极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风投创投等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力争新引进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组建3家村镇银行和20家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企业债券45亿元以上。

整合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资源,提升产品设计、创业孵化和评估咨询等服务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提升休闲旅游业。

启动白马湖水上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淮安游乐园、日月洲生态园、盱眙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做足“水文化”文章。

加大城市形象和旅游景点推介力度,突出京津唐、长三角等经济圈和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地区的市场开拓。

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创成五星级旅游饭店、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实验区各1家。

    (五)扩大对外开放,增添跨越发展新动力。

突出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以大开放推动大跨越大发展。

    优化外资结构。

主攻台资招商,利用台商论坛等平台,开展台资招商竞赛月等活动,深入台湾本岛及珠三角等台资密集区,力争新批台资企业200家、到账台资11.5亿美元,实现全市台企总量过千家。

全力招大引强,重点在浙江、福建、香港等地开展系列招商活动,深化与央企省企宁企合作,力争引进投资超10亿元内资项目20个、投资超1亿美元外资项目10个。

重抓产业招商,突出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和三产服务业,力争实际到帐外资增长44%,工业利用外资占比突破70%。

    优化外贸格局。

积极应对全球市场供求变化,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大力实施市场开拓、品牌建设、载体培育、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38亿美元,新增100个出口产品获得国外专利、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2%。

依托出口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加强基地培育,巩固传统优势,农产品进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

    优化开放通道。

加快金马高速、205国道西绕城段建设,推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至江都段扩容改造。

基本完成盐河航道整治,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安新港二期、黄码港等工程,促进内河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建成宿淮铁路,加快市盐化工新区铁路专用线建设,积极开展连淮扬镇铁路、宁淮城际铁路、徐淮沪高速铁路前期工作。

确保一类航空口岸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争取开通至深圳、台湾的航线。

深化与连云港的区港联动,进一步简化报批手续。

    (六)加强社会管理,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实施民生幸福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健全社会保障。

完善财税、信贷、社保补助等扶持政策,扎实开展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失地农民就业工作,保障重点行业和企业用工需求,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

推进医疗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新农合、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9%、95%、92%以上。

巩固新农保成果,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积极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增强商业保险社会保障功能。

关心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实施医疗救助,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发展社会事业。

逐步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保障制度,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启动高中学校债务化解工作;盱眙、清浦、楚州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县(区),涟水、淮阴力争申报验收;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市高职校新校区、商校续建等工程。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