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化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833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化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各种化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各种化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各种化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各种化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化验.docx

《各种化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化验.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种化验.docx

各种化验

化验检查基础知识

一常见血液化验知识

人体血液的组成

血浆50-60%,白细胞和血小板0-10%,红细胞40-50%

血常规检查

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包括RBC计数及其平均值测定、Hb测定、WBC计数及其分类计数(DC)、血小板计数及其均值测定,同时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小板形态有无异常,某些情况下应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白细胞的组成

•粒细胞(75%)(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核细胞(5%)

•淋巴细胞(25%)

血小板的作用

血小板的作用是参与止血和凝血。

在正常的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并不与内皮细胞表面或其他细胞发生作用,而是沿着毛细血管内壁排列,维持其完整性;

当血管局部受损伤时,血小板的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粘附聚集作用。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

静脉血

男:

4~5.5×1012/L

女:

3.5~5×1012/L

新生儿:

6~7×1012/L

增加:

生理性:

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

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

静脉血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增加:

生理性:

高原居住者病理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

各种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白细胞计数(WBC)

静脉血

成人:

4~10×109/L

儿童:

5~12×109/L

新生儿:

15~20×109/L

增加:

生理性:

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

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减少:

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障、极度严重感染、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红细胞压积(HCT)

静脉血

男:

0.42~0.49L/L

女:

0.37~0.43L/L

增高:

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

减少:

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性粒细胞(N)

静脉血

0.43~0.72(43~72%)

增加:

中性粒细胞:

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

嗜酸性粒细胞:

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术后、烧伤。

嗜碱性粒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中毒。

淋巴细胞: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结核、肝炎。

单核细胞:

结核、伤寒、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减少:

中性粒细胞:

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镭照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伤寒、副伤寒、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

多见于传染性疾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

嗜碱性粒细胞:

见于速民型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不大。

淋巴细胞(L)

0.20~0.60(20~60%)

单核细胞(M)

0.03~0.10(3~10%)

嗜酸性细胞(E)

0.5~0.07(0.5~5%)

嗜碱性细胞(B)

0~0.025(0~2.5%)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静脉血

11-16%

反应红细胞大小不均程度的指标,增大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静脉血

80~100fl

用作贫血和形态学分类

平均值MCH(pg)MCV(fl)MCHC(g/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静脉血

320~360g/l

正常27~3180~92320~360

大细胞贫血>27~31>80~92正常

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27~31<80~92<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7~31<80~92<320~360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静脉血

27~34pg

血小板计数(PLT)

静脉血

100~300×109/l

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综合征、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术后。

血小板压积(PCT)

静脉血

0.11%~0.28%

增高:

见于骨髓纤维化、切除,慢粒。

减低:

见于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静脉血

15%~17%

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

增大:

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项目代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TP

总蛋白

g/L

60

80

增高:

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

降低:

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

ALB

白蛋白

g/L

35

55

增高:

脱水和血液浓缩。

降低:

白蛋白合成障碍:

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

白蛋白消耗或丢失过多:

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

其他:

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BUN

尿素氮

mmol/L

2.86

8.2

增高:

肾前性因素:

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肾供血减少)及体内蛋白代谢异常。

肾性因素:

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

肾后性因素:

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Cr

肌酐

umol/L

31.7

93.3

增高:

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

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

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

降低:

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

UA

尿酸

umol/L

150

350

增高:

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常增高。

核酸代谢增加:

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肾脏疾病:

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

由于肾外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

其他:

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

减少:

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T_BIL

总胆红素

umol/L

3.4

20.5

增高:

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D_BIL

直接胆红素

umol/L

0

6.8

增高:

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GLU

葡萄糖

mmol/L

3.6

6.1

病理性增高:

各种糖尿病。

其他各种内分泌疾病:

甲脏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

颅内高压:

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

脱水引起高血糖。

病理性减低:

胰岛素分泌过多:

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注射或服用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

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严重肝病:

肝调节机能下降.

CHOL

胆固醇

mmol/L

0

5.2

增高:

高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常由遗传因素引起,继发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脏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胆总管阻塞、粘液性水肿、妊娠等。

减少:

低总胆固醇也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常由遗传因素引起,后者如甲脏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TG

甘油三酯

mmol/L

0

2.25

增高:

一般认为,高甘油三酯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以高总胆固醇、高LDL-C和低HDL-C等因素才有临床意义。

高甘油三酯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者多由遗传因素引起,继发的见于糖尿病、糖元积累病、甲脏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脂肪肝、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减低:

低甘油三酯见于甲脏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衰竭。

HDLc

高密度脂蛋白

mmol/L

0.83

1.96

HDL-ch被认为是一种抗高脂血症的抗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体液因素。

HDL-ch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HDL-ch增高见于原发性胆汁性硬变,慢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降低见于糖尿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Ⅳ型高脂血症,急性感染等。

LDLc

低密度脂蛋白

mmol/L

2.07

3.1

LDL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重要因素之一。

LDL经化学修饰作用后,易和清道夫受体结合,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内,从而沉积了大量的胆固醇,尤其是胆固醇酯,促使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LDL-C也是测定LDL中胆固醇量以表示LDL水平。

Ca

mmol/L

2.1

2.9

增高:

甲脏旁腺功能亢进(包括增生、腺瘤和癌肿)、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维生素过多症等。

降低: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手术后。

佝偻病和软骨病。

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或进行血透析患者。

吸收不良性低血钙:

严重乳糜泻时,钙与不吸收的脂肪形成钙皂排出。

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血后、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钙症等。

AS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U/L

5

40

增高:

急性心肌梗塞:

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

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U/L

5

40

增高:

肝胆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

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

其他ALT升高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LDH

乳酸脱氢酶

U/L

115

220

增高:

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ALP

碱性磷酸酶

U/L

42

140

增高: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

ALP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

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

肝细胞性黄疸,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

溶血性黄疸ALP正常。

骨胳疾病:

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

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CK

磷酸肌酸激酶

U/L

25

196

增高:

主要用于心肌梗塞诊断,但此酶总活性持续时间短,下降速度快,故对心肌梗塞后期价值不大。

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骨胳肌损伤、肌营养不良、急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剧烈运动、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

α_HBDH

α-羟丁酸脱羧酶

U/L

72

182

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降低:

免疫抑制剂,遗传性变异的LDH-H亚型欠缺症(LDH/α-HBDH比值下降)。

TBA

总胆汁酸

umol/L

0

20

增高: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瘀滞,药物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变(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充血性、酒精性、血吸虫性等),原发性胆癌,胆道梗阻等。

APO_AI

载脂蛋白A

g/L

1

1.6

ApoA1(和ApoA2一起)占HDL蛋白的80%-90%,因此,血清中ApoA1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

冠心病患者ApoA1偏低,脑血管患者ApoA1也明显低下,ApoA1缺乏症、家簇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1和HDL-C极低。

家簇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1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APO_B

载脂蛋白B

g/L

0.6

1.1

ApoB是LDL的主要蛋白质,因此,血清中ApoB主要代表LDL水平,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

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高Apo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同时ApoA1也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在冠心病高ApoB血症的药物干预实验中,表明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CK_MB

肌酸激酶心型

U/L

0

25

增高:

在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恢复正常。

CK-MB是诊断及监测AMI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K

钾离子

mmol/L

3.5

5.5

增高:

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的液体、高渗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等。

减低:

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钒盐和棉籽油中毒、碱中毒、长期禁食等。

长期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Na

钠离子

mmol/L

135

150

降低:

临床上较为多见。

胃肠道失钠:

腹泻、呕吐、幽门梗阻和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

尿路失钠:

严重肾孟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治疗等。

皮肤失钠:

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份、大面积烧伤或创伤。

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右心衰时有效血容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过多,血钠被稀释。

大量放胸腹水。

升高:

临床上较为少见。

潴钠性水肿(血清钠浓度往往正常,而总钠增高)。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由于皮质激素的排钾保钠作用,合血钠升高。

脑性高血钠: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等。

中枢性尿崩症时ADH分泌减少。

高渗性脱水。

CL

氯离子

mmol/L

95

109

降低:

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见原因是氯化钠异常丢失或摄入减少,如:

腹泻,呕吐,胃液、胰液或胆汁大量丢失,长期限制食盐用量,亚狄森氏病,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糖尿病酸中毒,各种肾病引起的肾小管重吸收氯化物障碍等。

升高:

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见于氯化物排泄减少、氯化物摄入过多、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TCO2

总二氧化碳

mmol/L

21

31

增高:

代谢性碱中毒、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减低:

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GLU

空腹血葡萄糖3.6-6.1mmol/L

餐后30分血葡萄糖7.78-9mmol/L

餐后60分血葡萄糖7.78-9mmol/L

餐后120分血葡萄糖3.6-6.1mmol/L

餐后180分血葡萄糖3.6-6.1mmol/L

β2_MG

β2微球蛋白

ug/mL

1.01

2.97

增高:

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功能缺陷,肾移植排斥反应,镉中毒等。

TSH

促甲状腺激素

uIU/ml

0.35

4.94

增高:

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减低:

甲亢,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F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pmol/L

1.71

3.71

增高:

见于甲亢、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减低: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

FT4

游离甲状腺素

ng/dl

0.71

1.48

升高:

甲状腺机能亢进降低:

甲状腺机能减退

PRO-BNP

脑利钠肽前体

pg/ml

血浆BNP水平与AMI后LVD程度呈正相关,且研究证明,BNP的分泌增加主要集中在梗死与非梗死区域交界的边缘地带,此处室壁机械张力最大,因此BNP可准确反映梗死局部室壁张力的变化,而张力又受到梗死面积、左室形态改变、心肌机械应力等因素影响,因此对心肌梗死后病人测量血浆BNP可以同时预测梗死区大小、左室功能。

•在心肌梗死(MI)后测定BNP。

这不仅可识别有无左心收缩功能不全,而且在判断左室重构和死亡危险方面可能优于心超声诊断。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BNP还有助于将心衰引起的气喘和其它原因引起的气喘区分开。

正常BNP几乎可以除外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气喘。

TnI

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I为心肌特异性的肌钙蛋白,是心肌收缩与舒张所必需的,其敏感性、特异性比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高。

该蛋白不存在人体其他部位,即使CK-MB不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死亡率与肌钙蛋白亦成正比。

肌钙蛋白对手术后MI的诊断也无影响。

此为大分子蛋白,从肾脏排出缓慢,A-MI后3h即开始增高,可在血中存留达14d,对再发MI的诊断尤其有帮助,还可诊断微小心梗,故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抬高的AMI的鉴别有极大帮助。

TnT

心肌钙蛋白T

ng/ml

0

0.1

肌钙蛋白T为心肌特异性的肌钙蛋白,是心肌收缩与舒张所必需的,其敏感性、特异性比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高。

该蛋白不存在人体其他部位,即使CK-MB不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死亡率与肌钙蛋白亦成正比。

肌钙蛋白对手术后MI的诊断也无影响。

此为大分子蛋白,从肾脏排出缓慢,A-MI后3h即开始增高,可在血中存留达14d,对再发MI的诊断尤其有帮助,还可诊断微小心梗,故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抬高的AMI的鉴别有极大帮助

肝功能化验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乙肝五项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

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获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

–为病毒复制标志。

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HBeAb-(乙肝病毒e抗体)

–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临床意义:

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1)既往感染过HBV;

(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

(2)既往感染;

(3)假阳性。

5-+-++急性HBV感后康复。

6+---+

(1)急性HBV感染;

(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

7-+--+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8+--++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二尿液化验知识

尿常规

尿液的比重(SG)

•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

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

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酸碱度(pH)

•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O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O~8.O之间在热性病、大量出汗、蛋白质分解旺盛时,特别在酸中毒时,尿液酸性增强呈强酸性,pH下降,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等药物时,尿亦呈酸性。

碱中毒时,尿中混有大量脓、血时,服用苏达等碱性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上升。

尿白细胞(WBC)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指标定性试验:

阴性异常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尿亚硝酸盐(NIT)

•泌尿系统细菌性感染的筛选指标定性试验:

阴性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

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所以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

尿蛋白(PRO)

•尿蛋白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重要指标定性试验:

阴性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恶性肿瘤、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肾移植排斥反应等等情况下.皆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增高,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亦可使尿蛋白排出量增高。

因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尿蛋白检查.观察有无肾脏受损情况,但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寒冷或发热等情况,亦可出现一时性蛋白质。

尿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