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796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docx

高一物理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教研组

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015-3-10

高一物理教研组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完成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我们高一年级物理组在认真学习,研究了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做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命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研室的具体指导,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以学校办学目标为指针,以教研室贺主任的《过程要实、细节要精》的教研室计划为总纲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教研工作为重点,以创新教育为支点,以提高物理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情和教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各班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重点班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

特别是161班162班165班166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163班164班167和168班就会比前面提到的班级较马虎一点,且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等等。

2、教情分析:

高一物理学科组有4位教师,老教师1人,新教师3人,其中一人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其中两人为年轻的新教师没有教学经验。

分别为:

李斌玲、胡亚飞、冯菊荣、刘雪娟,我们4人精诚合作、相互帮扶、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曲线运动

教学要求:

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2.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

3.感受飞镖、钢球所作的曲线运动

教学重点: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2.曲线运动的受力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是变速运动4.曲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方向沿轨迹曲线的切线,与合力分布在轨迹两侧

教学难点: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2.运用曲线运动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物理语言描述某一实际的曲线运动

疑点:

P33图6.1-4怎样才能说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

是否缺少取极限、化曲为直的解释?

易错点:

轨迹曲线与速度、合力的关系

思想方法:

1.物理概念源于从生活实际中的数学抽象,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这一概念

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要求:

1.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效性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3.会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4.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教学重点:

1.知道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效性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教学难点:

1.会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分运动与合运动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疑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与合成运动

易错点:

1.在实际应用中有意义的运动合成与分解应该是根据实际的运动趋势合成与分解运动,

思想方法: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运动矢量

5.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感受平抛运动的规律

2、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3、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感受平抛运动的规律2.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运动,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2.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疑点:

1.实验6.3-3中,由于实验装置的原因,一球即使不是平抛运动,感觉也是同时落地,加上人耳朵的最小分辨时间是0.2s,很难正确得出两球是同时落体这一结果2.实验6.3-4中,实验误差有时比较大,怎样才能处理好实际与理论的关系,特别是在不知道规律的情况下?

易错点:

通过平抛运动轨迹的研究,知道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思想方法:

1.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物理学的基础2.通过对比已知运动与未知运动,找到平未知运动的规律

5.4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要求: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2.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规律2.斜抛运动规律的推导

教学难点:

1.运用数学函数描述抛体运动的轨迹2.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研究抛体运动的轨迹

疑点:

斜抛运动规律的推导

易错点1.平抛几个重要结论2.斜抛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

思想方法:

1运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等时性原理研究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5.5圆周运动

教学要求:

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3、认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会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教学难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疑点:

如何认识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不变及“匀速”的含义。

易错点:

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问题

5.6向心加速度

教学要求:

1:

认识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

能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教学难点:

不在同一直线上速度变化量的讨论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

疑点: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推断

易错点: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认识。

教材体现的思想方法:

要让学生领会运用极限法思想讨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5.7向心力

教学要求:

1:

通过实验体验向心力的方向,理解向心力概念。

2:

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向心力的公式。

3:

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其公式。

教学难点:

会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

疑点: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否就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易错点:

向心力的来源判断。

5.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要求:

1:

能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2:

会用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公式对具体问题进行计算。

3:

注意生活中的离心现象,能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长见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教学难点:

会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来源并进行计算。

疑点:

做圆周运动物体受力分析及向心力的来源确定。

易错点:

向心力的来源。

教材体现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6.1行星的运动

教学要求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2.知道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

3.应用开普勒三定律解释和研究行星(或卫星)的运动;4.知道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

教学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由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近日点速率越大。

在远日点速率越小。

行星从近日点到远日点的过程,是速率逐渐减小的过程。

疑点

开普勒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行有的行星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实际上,多数大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我们在中学物理中解决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问题时,把行星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易错点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K值与卫星无关,只有行星有关。

卫星绕同一行星运动K值相同,绕不同的行星运动K值不同。

教学资源

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教学要求

1.知道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

成反比。

2.知道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二者的距离

的二次方成反比。

教学重点

1、科学家的不同猜想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教学难点

1、为什么可以把行星的轨道当作圆来处理;2、吸引力与半径的关系;

3、吸引力与太阳及行星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

1.初学者容易在同一题目中将两个不同的半径用一个符号r来代替(如地球的半径用r,而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半径也用r,产生错误).

2.不会合理运用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

6.3万有引力

教学要求:

1.知道月一地检验。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测定。

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猜想I:

“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可能出于同一本源?

2.“月—地”检验,这个大胆的想法要求事实检验3.万有引力定律

4.引力常量的测量:

引力常量的值、单位。

教学难点:

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不等于集中物体质量的质点之间的万有引力,所以不能直接用公式F=

进行计算。

疑点:

万物之间的引力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易错点: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r的取值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要求:

1、掌握测量地球质量的方法。

2、了解利用万有引力理论发现未知天体的过程。

3、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理解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称量”地球的质量——“黄金代换”2.计算天体的质量M

3.计算天体的密度ρ4.发现未知天体

教学难点:

计算天体的密度

教学疑点:

未知天体的发现

易错点;计算天体的质量及密度

6.5宇宙航行

教学要求

1.了解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理解并能推算第一宇宙速度2.会计算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和周期

3.关注人类在航天领域和宇宙开发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发展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人造卫星2.三个宇宙速度3.梦想成真

教学难点在卫星的轨道半径r、线速度υ、角速度ω、周期T、向心加速度a这五个物理量中,当其中一个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另外四个物理量一定同时发生变化。

疑点卫星绕地球运动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一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

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

易错点

发射速度:

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发射时的速度

绕行速度:

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运行速度中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发射速度中的最小速度。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初步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3.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2.从低速到高速

3.从宏观到微观4.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疑点只要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它们的引力半径,那么由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和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但当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这种差异将急剧增大。

这就是说,在强引力的情况下,牛顿的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

易错点

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

高速、微观物体的运动。

教学资源

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对牛顿、爱因斯坦等于科学家关于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理论的介绍,领略到前辈科学家们对自然奥秘不屈不挠探索的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悟到科学的结论总是在顽强曲折的科学实践中悄悄地来临。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7.1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

“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7.2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l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

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

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

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

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

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

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重要思想方法:

①W=Flcosα公式:

一种分解力:

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W=(Fcosα)l,第二种分解位移:

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

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W=W1+W2+……

7.3功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2、理解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其解释和计算汽车启动和行驶中的有关问题;

3、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区分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

教学重点:

1、理解公式P=FV的意义;2、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

发动机额定功率与汽车最大速度的关系。

教学疑点:

P=FV中F是否是恒力,F是恒力时,V是平均速度指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指瞬时功率;F是变力时,V是瞬时功率,指瞬时功率。

易错点:

1、“快慢”与“大小”区分。

2、P=FV理解,容易停留在简单直观的印象上,认为牵引力大,加速度就大,末速度也大,现在得出由功率来制约速度和牵引力,学生自然会感到与生活经验相悖。

3、重要思想方法:

极限思想。

7.4重力势能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重力势能及其定义式,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关系;3、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Ep=mgh

三、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⑴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位置有关。

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

⑶ΔEp=-WG四、教学疑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

五、易错点:

重力势能的理解。

⑴重力势能是状态量是标量;⑵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⑶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系统。

7.5探究弹性势能

教学要求:

1.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有关。

2.学习并掌握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

1.提出猜想:

根据弹力的性质和弹性势能的定义。

分析出与弹性势能大小有关的物理量与可能的表达式。

2.确定计算弹性势能的方法:

拉力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

3.从恒力做功W=Fl着手,画出力随位移变化图象,得出弹性势能表达式EP=

kx2。

教学难点:

拉力(变力)做功的计算

学生疑点: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否也具有相对性。

学生易错点:

学生往往认为始未两位置作用力和的一半就是平均作用力不知道只有力随位移按线性变化时,才能用始末力和的一半作平均力来计算功。

教学资源

重要思想方法:

势能是相对的、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弹性势能的变化与“0”势能规定无关。

7.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探究思路”掌握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

2.掌握实验技巧,学会数据处理。

教学重点、探求的思路与操作技巧

1.实验中没有具体测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而是设定每一根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来探究小车速度与皮筋做功的关系。

2.实验中应注意解决:

相同皮筋的选取及固定,小车运动阻力的平衡,纸带上合适点间距离的测量。

教学难点:

相同皮筋的筛选与固定。

学生疑点:

弹力做功与速度间的函数关系。

学生易错点:

对皮筋与小车的操作。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要求:

1.理解动能及其表达式EK=

mV22.掌握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学会用动能定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计算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体会用能量观点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重点:

1)动能的表达式2)动能定理的推导及其式中各量的含义

3)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4)体会用动能定理解题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优越性

3、教学难点:

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

4、学生疑点:

动能也是相对的、动能定理相对于哪些参考系统成立?

5、学生易错点:

①认为动能有方向,物体速度不变,方向由向右改为向左,认为动能发生变化了。

②合力功计算常出错。

7.8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功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内容及适用条件

3、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中功能关系的理解2、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判断2、物理过程和状态的选取

疑点

1、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2、机械能不守恒时其变化量与除重力、强力外其它力做功相对应

易错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2、系统的选取和定律表达式的选取

.9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和方法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1、尝试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方案

2、经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学会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条件的控制,满足守恒条件2、实验误差的分析

疑点1、纸带选取的要求及其处理方法2、由于阻力存在,故动能增加量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小量

易错点1、实验步骤的操作先后次序2、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要求

1、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这个定律的重要意义

2、能用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计算有关能量守恒的综合性问题3、理解能量耗散,认清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能量概念的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2、能量耗散

疑点

1、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2、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易错点

1、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混淆2、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四、工作目标:

1、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教研纪律,搞好教研组建设,努力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师资水平。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加强研究气氛,提高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及教学水平。

4、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学习物理专业书籍,坚持每日做三道高考题。

五、具体措施:

1、学期初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

 认真组织教师钻研物理课程标准、教材,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导学稿,精选编制合理的练习。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向阳教研》,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杂志上关于物理教学改革的相应文章,互相推荐使本教研组的教师逐渐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

2、 加强集体备课(每周至少1次),一人主备,搞好教学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搞好老带新,一帮一活动,以老带新,发扬取长补短,友好合作的精神,共同提高。

要求教师把每堂课都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不断地提高教研的能力。

3、 加强对上课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督促,认真实施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好物理。

重视课前课后教研,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每人每个月听课不少于8节,及时评价、反馈信息,并做好记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实验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加强作业管理:

①精心设计作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批改规范。

③作业设计既要注意到巩固作用,又要注意到前瞻性

5、创造和珍惜一切向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了解国内教育教学信息与动态,进一步更新观念,促进物理教学改革,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组织发动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并积极向各种杂志投稿。

力争本学期每人撰写一篇论文。

6、从实效出发,严密组织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教研活动实效化,形式多样化,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搞好教研工作。

要求本组老师们加强培优补差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进一步搞好课堂教学竞赛,和一帮一师徒结对活动。

开展好“四个一”活动。

8、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重点研究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积极主动参与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改实验。

本学期的课题为:

“新课标下的分层教学研究”。

9、搞好社团活动的教学。

上好社团活动课,对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选好社团活动的内容,要突出它的自然性、趣味性与课本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10、继续开展帮困活动。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歧视,不放弃,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们一把,不让他们掉队。

在每天的课八和晚三自主时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与补课。

  

我们组全体教师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潜心研究,争取我组的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有更新、更大的飞跃。

保证完成学校安排的年度教学任务。

六、教学进度和试验安排(后附)

高一物理组:

李斌玲

2015-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