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62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docx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宠物生化分析仪血液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

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移(r-GT)、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KP)

肾功能:

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

心:

    乳酸脱氢酶(LDH)、血钾(K)、血钙(Ca)、肌酸激酶(CK-NAC)

血糖血脂:

葡萄糖(GLU-0X)、甘油三脂(TG)、酮体、胆固醇(CHOL)、果酸胺(FM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

电解质:

钠(Na)、氯(Cl)、碳酸氢盐、镁(Mg)、无机磷(P)、钙(Ca)

胰腺:

  淀粉酶(AMY)

内分泌:

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NAC)、葡萄糖(GLU-0X)、

胆固醇(CHOL)、钙(Ca)、磷(P)、钠(Na)、钾(K)、镁(Mg)

(一)总蛋白(TP)         犬           猫

   参考值:

         54-78                      58-78

   临床意义:

  增高:

呕吐、腹泻、休克、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

营养不良、消耗增加、肝功能障碍、大出血、肾病

(二)白蛋白(ALB)

   参考值:

         24-38                      26-41

   临床意义:

  增高:

严重失水、血浆浓缩          

          降低:

急性大出血、严重烫伤、慢性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妊娠

(三)谷草转氨酶(AST)

   参考值:

         8-38                       0-20

   临床意义:

  增高:

心肌梗塞、肺栓塞、心肌炎、心动过速、肝胆疾病、感染、胰腺炎、脾肾或肠系膜梗死

(四)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

         4-66                       1-64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性药物中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胆管炎

(五)碱性磷酸酶(AKP)

   参考值:

         0-80                        2.2-37.8

   临床意义:

  增高:

骨折愈合期、转移性骨瘤、 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或肝癌、甲亢、佝偻病  

          降低:

重症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不全、贫血

(六)肌酸激酶(CK-NAC)

   参考值:

         8-60                       50-100

   临床意义:

  增高:

心肌梗塞、皮肌炎、营养不良、肌肉损伤、甲状腺机能减弱

(七)乳酸脱氢酶(LDH)

   参考值:

         100                        63-273

   临床意义:

  增高:

心肌梗塞、白血病、癌舯、肌营养不良、胰腺炎、肺梗死、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细胞损伤、肝癌

(八)淀粉酶(AMY)

   参考值:

         185-700                    502-1843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九)r-谷氨酰转移酶(r-GT)

   参考值:

         12-64                      13-51

   临床意义:

  增高:

肝癌、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损害

(十)葡萄糖(GLU-0X)

   参考值:

         3.3-6.7                    3.9-7.5

   临床意义:

  增高:

生理性高血糖:

餐后 病理性高血:

糖尿病、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

          降低:

生理性低血糖:

饥饿 病理性高血糖:

胰岛B细胞增生或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

(十一)总胆红素(TB)   

   参考值:

            2-15                       2-10   

   临床意义:

  增高: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十二)直接胆红素(DB)

   参考值:

          2-5                         0-2 

   临床意义:

  同上

(十三)尿素氮(BUN)

   参考值:

         1.8-10.4                    5.4-13.6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衰、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路狭窄、膀胱肿瘤

          降低:

严重的肝病

(十四)肌酐(Cr)

   参考值:

         6-110                        62-190

   临床意义:

  晚期肾脏病

(十五)胆固醇(CHOL)

   参考值:

         3.9-7.8                      1.9-6.9

   临床意义:

  增高:

甲状腺能血症、糖尿病

          降低:

甲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十六)甲状腺素

   参考值:

         10-40                         15-50

   临床意义:

  增高:

甲亢、高TBG血症、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病

          降低:

甲减、低TBG血症、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垂病变

(十七)钙(Ca)

   参考值:

         2.57-2.97                     2.09-2.74

   临床意义:

  增高:

甲亢、维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

甲状腺功能减退、假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软骨病

(十八)磷                     0.81-1.87                     1.23-2.07

参考值:

         .

   临床意义:

    增高:

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期

                    降低:

呼吸性碱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衰,长期腹泻,吸收不良

(十九)氯

参考值:

      104-116                      110-123

   临床意义:

   增高:

高钠血症,高钠血性代谢酸中毒

                   降低:

呕吐、腹泻

(二十)钠

参考值:

          138-156                     147-156

   临床意义:

    增高:

高渗性脱水、中枢性尿崩症、库兴式综合症

                    降低:

呕吐、腹泻、幽门梗阻、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大面积烧、体液从创口大量流失、肾病综合症的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

(二十一)钾

参考值:

        3.8-5.8                      3.8-4.6

   临床意义:

   增高:

肾上腺皮质减退症、急慢性肾衰、休克、补钾过多

                   降低:

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

(二十二)镁

参考值:

         0.97-1.06                      0.62-1.03

   临床意义:

   增高:

急慢性肾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

                   降低:

长期禁食、吸收不良、长期丢失胃肠液,慢性肾炎多尿期或长期利尿剂治疗者

血液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1、丙胺酸转胺酶(ALT)

 升高--表示细胞受损或坏死。

 降低--基本无临床意义。

2、白蛋白(ALB)

 升高--表示严重的脱水。

 降低--饥饿、寄生虫病、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肝脏疾病、肠道发炎、肾脏感染。

3、碱性磷酸酶(ALKP)

 升高--胆汁淤积造成的肝脏疾病。

此外,使用内固醇、肝脏问题及生长中的骨骼也会造成ALKP升高。

ALKP在急性胰腺炎也增加。

  降低--基本无临床意义。

4、氨(NH3)

 NH3升高--肝脏功能不全、先天或后天的肝脏门脉分流、胆管肝炎。

5、胰淀粉酶(AMYL)

 升高--胰腺发炎、坏死、胰管阻塞。

也可因前段肠道发炎或降低肾脏排除而增加。

 降低--无临床意义。

6、天门东氨酸转氨酶(AST)

 升高--溶血、脂血症、酮体症。

肝脏与胆道系统疾病。

非特异性组织受损、败血症、菌血症。

 降低--无临床意义。

7、钙离子(Ca++)

 升高--骨骼溶解性疾病。

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伪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高维生素D。

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肛腺肿瘤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

肾衰竭。

胰腺坏死。

低蛋白血症。

维生素D缺乏。

8、胆固醇(CHOL)

 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胆道阻塞。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肾脏病症候群(体内水分潴留、蛋白尿、低血中白蛋白)。

血液中脂质的异常分布。

 降低--肝细胞疾病。

糖尿病。

9、肌酐(CREA)

 升高--常见于肾脏疾病。

尿毒症。

 降低--无临床意义。

10、肌酸激酶(CK)

 骨骼肌病 肌肉的受损与坏死、蛇毒中毒等。

 肌肉病 梭状杆菌病、化脓性细菌感染、全身感染、免疫性多发性肌肉炎、嗜酸性球性肌肉炎、弓形虫及原虫感染。

 肌肉过度使用 剧烈运动、癫痫、氮尿症。

先天性或遗传性肌肉退化性疾病。

营养肌病(硒/维生素E缺乏)。

 其他 猫的多发性低血钾病、狗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狗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运输性肌病、恶性高热、捕捉性肌病。

 以上均造成CK值增加。

11、球蛋白(GLOB)

 升高--慢性炎症(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立克次体)、寄生虫病(外寄生虫、心丝虫)、肿瘤(浆细胞性骨髓瘤、淋巴癌)、自体免疫性疾病

 降低--与ALB同时发生 

12、血糖(GLU)

 升高--糖尿病(持续性升高)、紧张应激、饭后。

 降低--胰腺肿瘤、饥饿、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脑下垂体功能低下症、休克、过度消耗。

13、磷(PHOS)

 升高--溶血、肾脏病、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期、猫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尿毒症。

 降低--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碱血症、癌症。

14、乳酸脱氢酶(LDH)

 胆汁淤积性疾病、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5、脂肪酶(LIPA)

 急性胰腺炎、肾衰竭、肠炎、小肠阻塞、服用内固醇、消化道穿孔。

16、镁离子(Mg++)

 升高--肾衰竭、内分泌疾病。

 降低--糖尿病、慢性下痢、利尿剂使用。

17、总胆红素(TBIL)

 肝脏疾病、溶血性疾病。

18、总蛋白质(TP)

 升高--肾脏疾病、严重的渗出性皮肤病、肠道疾病、肠道肿瘤。

 降低--肠道吸收不良、营养不良、免疫不全性疾病、胰腺外分泌不足。

19、尿素氮(BUN)

 升高--氮血症、尿毒症、肾脏病、心脏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脱水、休克。

 降低--肝门脉分流、脂肪肝、急性肝衰竭。

人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总胆红素 T-BIL 2.0-20.0cmol/L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

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

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

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二、直接胆红素D-BIL 0.0-6.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

无临床意义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7-13.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

注: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

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

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

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

无临床意义

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37u/L

增高:

1、肝脏疾患:

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胆道疾患:

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心脏疾患: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一些感染性疾患:

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

无临床意义

六、总蛋白TP60.0-80.0g/L

1、增高

(1)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

(2)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

2、减少:

(1)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

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2)蛋白合成障碍:

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

(3)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

七、白蛋白 ALB38-51g/L

1、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的血液浓缩。

2、血清白重的减少的临床意义与总量的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

八、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九、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十、总胆汁酸 TBA 0-20umol/L

反映肝实质性损伤,尤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醇性肝损伤和肝硬化时有较灵敏的改变,是肝病实验室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在早期即有血清TBA增高,共变化早于胆红素。

十一、碱性磷酸酶 ALP AKP 53-128u/L

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及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1、增高:

(1)、生理性:

①妊娠:

ALP来源于胎盘,于妊娠9个月时达高峰,分娩后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可间接评估胎盘及胎儿发育情况。

②新生儿、正在发育的儿童,ALP活性增高。

(2)、病理性

①肝脏疾病:

阻塞性黄疽、伴有黄疽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

②骨骼系统:

骨细胞瘤、变形性骨炎、成骨不全症、骨质软化症、骨折恢复期等。

减低:

无临床意义。

十二、尿素(尿素氮) UREA1.70-8.30mmol/L

1、升高:

(1)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竭、而且其尿素升高与病情成正比。

(2)肾前因素:

水肿、脱水、循环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3)肾后因素:

尿路结石、前列腺肿瘤或肥大等原因引起的尿少、尿滞留。

(4)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如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5)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

2、减少

严重的肝脏病病人及部分肾功能障碍,但无明显临床意义。

十三、肌酐Gr  CRE  40-106umol/L

血液肌酐浓度可作为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

升高见于

1、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炎早期轻度升高,慢性肾炎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时肌酐浓度升高。

2、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时血中尿中肌酐含量均增高。

3、肌肉萎缩时(肌萎缩症、瘫痪病人)肌酐含量可降低。

十四、尿酸UA 202-416umol/L

1、增高

(1)痛风,对于痛风最有诊断价值,当>640umol/L,具有形成肾结石或关节结晶(结石)的高度危险。

(2)急慢性肾炎,酸血症如糖尿病,长期禁食,或酮症酸中毒或乳酸性酸中毒。

(3)白血病、恶性肿瘤、肿瘤化疗后。

2、降低

(1)恶性贫血复发、乳糜泻以及如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阿司匹林等药物使用后。

(2)肾炎、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高糖、高脂肪、低蛋白饮食等。

十五、总胆固醇TL 2.60-6.20umol/L

增高:

脂肪肝、肝脏肿瘤,一些肝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等。

减少:

严重肝实质性病变,如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一些肝外疾病,如甲亢、恶性贫血、营养不良。

十六、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0.34-1.92mmol/L

其为常用的高脂血症筛查指标。

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证,脂肪肝及其它肝病,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脉皮质功能降低和肝功能严重低下。

十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8-3.86umol/L

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被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增高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降低见于暗血重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等。

十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78-1.81mmol/L

高胆固醇饮食时血中可出现,但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多数认为冠心病人HDL-C比LDL-C变化大,可作为动脉粥枰醒化的危险指标。

减低见于冠心病、肝病等。

十九、高密/低密 0.80

一般呈负相关,在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二十、载脂蛋白A-1 APO-A 1.00-1.60g/L

其主要在肝脏和小肠合成,是HDL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70%,其浓度可代表HDL水平。

1、减低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未控制的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活动性肝炎。

2、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明显减低,也见于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Tangitr病。

3、增高无明显临床意义。

二十一、载脂蛋白B APO-B 0.60-1.10

临床意义基本同APO-A,但APO-A/APOB的比值降低<1可视为心血重管疾症的危险指标。

比单独测定APO-A更有意义。

二十二、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11-61 u/L

增多: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2、阻塞性黄疽、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

3、其它疾病:

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等。

4、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几乎都上升,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检测指标。

二十三、乳酸脱氢酶LDH  115-220 u/L

增高:

1、急性心肌梗死,常在发作后12-24h达高峰。

2、肝脏疾病:

肝炎、肝硬化。

3、其它,如肺梗死、骨骼肌病,白血病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肝功能肾功能血生化)

四、肝功能检查1hm}~]%j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vJn%0)u'

1.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  10~40U/L8mp4oFWAX:

1.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n\6)[>3

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

其中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可见ALT轻度上升或正常。

MF:

v~f

其他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以及骨胳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

a)>aD9W}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略(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血脂调节药)iXhn?

_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O?

d

2.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  10~40U/LQ=L~'-?

2.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AST的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CN!

>_~(u

心肌梗死!

qZyG;

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p.F:

Nj18

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ALT类同。

vZ&WW9Mnf

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RHIy0

3.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男性:

≤50U/L;女性≤30U/L)t\^'u^|

3.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γ-GT升高见于:

}~{qmzL>

(1)肝胆疾病  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足蛇形黄疸型胆管炎、胆囊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传染性肝炎、脂肪肝、药物中毒者,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f#2VGCM

(2)胰腺疾病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5--15倍。

囊纤维化(胰纤维性囊肿瘤)伴有肝并发症时γ-GT值可升高。

    (3)其他疾病  脂肪肝、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4\

(4)用药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γ-GT升高。

[W_f<5XI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PP]YoV'g

4.1  正常值参考范围  速率法(男性1~12岁:

<500U/L;12~15岁:

<750U/L;>25岁:

45~150U/L;:

T"w;IF`

女性1~12岁:

<500U/L;>15岁:

45~150U/L)0,2b#Y^p

4.2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jjl~,a\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Q1D^/

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如佝偻病、骨软化症。

w=/Z?

4z)

用药  HMG-CoA(羟甲戊二酰酶)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2c],:

zB;%

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1l(!

4gA

5.1  正常值参考范围      总蛋白(TP):

双缩脲法——新生儿46~70g/L;成人60~80~g/L.\_9B{"d0

白蛋白:

溴甲酚氯法——新生儿28~44g/L;成人35~55~g/L.4>_iI8Z

球蛋白:

20~30g/L.                                白蛋白/球蛋白(A/G):

1.5~2.5/1Yb@M~t1c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