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319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docx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教育文档

 

人力资源开发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们意识到全球化竞争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力资源的独特性已成为组织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总结出:

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比,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心理资本,不但是企业产生高绩效的重要源泉,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来源。

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Luthans教授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同样显示:

成功、成就85%归于情绪智力,而仅有l5%是由于专门技术。

Luthans等通过对422位中国员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心理资本与他们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与他们的工作绩效正相关,与员工的绩效工资也是正相关。

另外,Luthans等的分组实验与效用分析证明了心理资本的增加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优势。

比如,心理资本增加2%,每年就可能给公司带来1000多万美元的收益。

所有这些都说明,心理资本能帮助企业培育竞争优势。

因此,如何获取、开发和利用员工的心理资本,全面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投资收益,进而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水平来看,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知识水平层次人才越来越多,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下新高,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630万,2011年660万,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超过680万。

面对如此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知识储备、工作技能等这些传统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市场选拔人才的有限标准。

据调查,目前企业传统的人才挑选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与传统企业重视员工的学历与经验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考查员工的心理资本与情绪智力,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以上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不仅应该重视人力资本(智力、技能)的培养与开发,还应该开始关注心理资本的研究、开发和培育。

我国高校作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预备劳动者的重要阵地,顺应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需求,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积极培育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关系到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问题。

  二、心理资本概述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西方,出现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文献里。

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积极心理学与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

纵观相关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对心理资本这一概念界定,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类特征论、类状态论和综合论。

类特征论代表人物有经济学家Goldsmith,Veum和Darity,他们认为,心理资本是影响个人工作效率的个性人格特征。

类状态论把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通过学习等途径获得的具有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内在基础构架或影响个体行为的人格特征。

这一观点强调,心理资本的典型特征是稳定性与持久性,如同其他人格特质一样对个体行为影响是深刻的。

类似理论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考虑,强调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

这种积极心理状态可以影响个体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

这一观点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LuthansF,他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自我效能水平较高(即充满自信)。

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第二,乐观。

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

第三,希望。

对目标锲而不舍,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

第四,韧性。

当遇到问题和身处困境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采取迂回途径以取得成功。

目前在国内比较赞同这一观点,李超平翻译LuthansF等的著作,促使了这一观点在国内得到了很好的沿用。

Luthans等人还强调了心理资本具有可以测量、无限开发和能够管理等特性,所以相对于资金、技术等有形资本,隐性的心理资本具有无限的升值空间。

综合论的观点认为应该将前两种观点加以综合进行分析,认为心理资本既有人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并非难以改变的,它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品质,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其构成部分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是通常意义上作为积极性、主动性、自律意识、自我超越等优秀品质的一个核心心理因素;它是人行为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外界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以及反应的结果,影响到人的工作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

虽然心理资本的概念源于西方,但国内大部分学者在LuthansF等人的观点的基础上积极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摆脱了西方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束缚,正在积极探讨这一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三、实证研究

  本研究主要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在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分析和问卷验证中,主要采用描述性数据统计、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1.数据收集

  研究对象为上海、四川和重庆三地的几所重点高校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和实地发放问卷等形势进行调研。

问卷的设计是围绕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一般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后,设计出包含两个主体的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为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是否获奖学金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第二部分为心理资本水平测量,共设34个问题,采用李克特的5分制量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问卷描述内容一致程度打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

  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没有统一的定论,因此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后,再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将大学生心理资本定义为:

能够导致大学生个体积极行为的具备可开发性、可测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积极心理因素。

采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大因子为主结构,同时引入了感恩这个维度来编制问卷(此处对感恩做个解释:

感恩即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的意识和态度)。

  2.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来检验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的信度,结果如表1所示。

问卷的总体和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值都大于0.80,内部一致性好。

  

(2)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效度主要以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检验。

  在问卷编制上,各维度的项目都是参照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而选取的,其中借鉴了不少较为成熟的测量工具。

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法。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对本研究的34个项目进行KMO检验,得出KMO=0.952,说明其非常适合因子分析。

本研究的34个项目,经主成份分析法抽取因素,并进行正交旋转,得到五个因素。

结果发现,大部分变量都分别在某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值,说明问卷效度较高。

  3.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一般现状研究

  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5份,回收率93.75%,其中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91.56%。

样本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学生所在年级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一定的样本数量,利于我们后期数据分析;在专业方面,工科学生占一半以上。

有一半的同学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奖学金,超60%的同学担任过学生干部。

  4.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基本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参与此次调研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均分的平均分为3.5,高于一般水平(3.0分)。

其中,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均分在3.0(一般水平)以上,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均分在3.0-4.0(中偏上水平)之间,但仍有少数同学心理资本水平偏低(总均分在1.0-2.0之间),总体趋势比较理想。

  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与各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3所示,总体与各维度的均分都在一般水平(3.0分)以上,其中感恩得分最高(3.8754),希望得分最低(3.1393),其余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效能、乐观和韧性。

  5.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研究

  

(1)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性别差异

  对问卷总体及各维度在性别变量上进行均值比较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因为只有感恩维度的双尾概率P(分别为0.034和0.027)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故在性别变量上,只有感恩一个维度达到显著性差异。

且女生的感恩均值为4.040,男生的感恩均值为3.766,因而女生的感恩意识强于男生。

这一结果表明,女生一般比男生更懂得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更知道知恩图报。

  

(2)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奖学金、担任学干变量上的差异

  对问卷总体及各维度在奖学金和担任学干变量上进行均值比较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在奖学金变量上,因为总体和希望的双尾概率P都小于显著水平0.05,故在总体和希望维度上达到显著性差异,且从表6可以看出,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高于未获得奖学金的以及在希望维度上获得奖学金的水平高于未获得奖学金的;在学生干部变量上,因为总体和各维度的双尾概率P都小于显著水平0.05,故在总体和各维度上都达到显著差异,且从表7可以发现,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总体心理资本水平和各维度水平均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

  在奖学金变量上,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在希望维度上强于未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这个结论也得到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的支持——希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

在学生干部变量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和感恩维度上都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说明这些维度与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呈正相关,心理资本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

  (3)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年级差异

  对大一到大四各年级的心理资本总体与各维度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结果显示,因为心理资本总体和各维度的概率P均大于显著水平0.05,故心理资本总体和各维度在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

结果说明,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不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改变。

  (4)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专业差异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和各维度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结果显示,只有感恩维度的概率值P=0.016小于显著水平0.05,故感恩维度在专业上显著差异,总体和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样本中各专业的人数差异较大,故采用适合不等组样本的Scheffe多重比较法,结果显示感恩维度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

如表10所示,文商科的学生的感恩得分偏高,可能是由于文商科学生的情商比理工科学生高,所以更加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四、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次研究所编制和采用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一般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使用。

  第二,总体来说,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一般水平,总体趋势良好。

其中感恩得分最高(3.8754),希望得分最低(3.1393)。

得到这个结果可能有以下原因:

本问卷的测试题目全部是测量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因此不排除被试者在作答时朝着社会的期望来作答。

此外,本次调研的被试基本上来自重点大学,他们的整体素质可能高于平均水平。

  第三,大学生心理资本差异研究表明:

在性别变量上,女生的感恩意识高于男生;在奖学金变量上,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在心理资本总体和希望维度上的水平高于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在担任学生干部变量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心理资本总体和各维度上的水平均高于未担任过的学生;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和各维度均与年级无显著差异;在专业变量上,文商科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在学习成绩变量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心理资本总体和各维度上的水平均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五、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路径

  对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行干预,首先就要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一般状况。

从本次研究中不难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各维度中,感恩得分相对较高,因此下面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其余四个维度,即希望、自我效能、韧性和乐观提出心理资本的干预路径。

  1.希望

  由于希望可以受到目标、路径和动因的影响,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方向,提升他们对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可以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使大学生练习制定对学习或社团工作有明确个人意义、合理的挑战性和清晰的时间起点与终点的相关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多条达成路径;最后,确定有哪些需要克服的障碍,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克服这些障碍,并去努力实现计划,将计划变成现实。

在他们完成计划以后,接受来自群体的反馈,告诉他们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路径以及在完成计划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其它障碍。

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增强他们制定路径、鉴别障碍、制定计划克服障碍的能力,削弱障碍对动因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实现目标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强化,从而为其它三个维度的训练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认为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某种活动以及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的积极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

如果能够将个体以前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在群体的帮助下完成,能够有效改变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因而,体验成功是开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以学生设定的个人短期发展目标为基础,引导学生分解目标,再使其对各个子目标及其实现方法进行描述,接受群体的提问和质疑,最终得出最佳实施方案,并在群体的帮助下完成目标,以强化其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分享成功的经验。

并运用唤醒和说服的技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每个大学生相信只要目标明确、计划得当、充分调动资源、行动积极,就一定能够出现情绪觉醒,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建立和提高他们制定并实施合理计划以达成预定目标的信心。

  3.乐观

  研究表明,归因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对未来事件乐观或悲观理解的重要因子,个体的归因方式越乐观,越倾向于将消极事件产生的原因归为他人的、暂时性、局部性原因。

因此,从归因方式上训练大学生的乐观精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路径。

培育乐观归因的路径是学会重新解释和接受曾经的错误、挫折甚至是失败。

首先,让他们列举错误、挫折和失败的种种事件,并尽可能完整列举其归因。

然后让群体帮助个体将消极的持久性、整体性的归因转换为积极的暂时性、局部性的归因,从而提升他们的自尊,增加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力。

例如,对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的归因,如果其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己性格使然或者是无能的表现,群体则可以帮助其将归因转换为缺乏一定的社交经验及技巧,缺少锻炼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进入解决问题程序,明确可以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成功,提升他们对积极结果的预期,而不是陷入无助和无力的悲观中,从而提升乐观水平。

  4.韧性

  韧性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锻炼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具有坚韧品质的学生更能接受挑战,勇于独自面对逆境,能够坚定不移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识别、预测自己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识别哪些是影响自己成功的障碍。

其次,帮助他们分析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启发大学生思考可以利用自己的哪些优势资源来避免障碍或阻止障碍严重化,并将这些优势资源列出来,如天赋、技能和社会网络。

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面对逆境时的想法与感受(比如自信或绝望等),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在评估克服障碍的资源和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更有效的办法。

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过程,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最终达到目标。

  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四个维度的干预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大学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为积极预期奠定基础,当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自信能够识别障碍并通过制定计划、以坚韧的意志来克服它时,他们实现目标的希望就会增强。

特别是明确了可以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成功,以及了解了应该如何克服障碍,就能提升他们对积极结果的预期,从而提升乐观水平。

  只有懂得感恩,同时又具备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品质的人,未来才能成为组织需要的人才,才能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将知识和技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最终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