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843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docx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

从地沟油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

摘要:

本文参考了先前学者的文献资料,对我国食品安全政策进行了梳理,以地沟油事件为例,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所存在的问题,从食品行业入行标准低、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和检测技术落后四个方面明确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根据相应的问题,指出了相关对策,为其他食品安全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地沟油;食品安全;食品检测

  1绪论

  1.1研究的缘起

  近些年来,世界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我国是食品安全问题重灾区。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鹿奶粉事件、健康元子公司地沟油事件、苏丹红事件,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人民群众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

食品安全的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监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政策存在漏洞。

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便是以地沟油事件为切入口,分析我国食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相关的对策。

  1.2研究的条件和方法

  1.2.1研究的条件

  目前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判断,为论文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为下一步分析研究指出了明确方向。

  1.2.2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任何一项研究都有一定的连贯性,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一项研究的顺利展开十分必要。

本文要从其他文献资料中吸取有益知识,而后结合理论基础,对我国食品安全政策发展予以全方面剖析,指出其未来发展路径。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3.案例分析法

  以健康元子公司收购地沟油事件为例,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策存在的漏洞和未来发展对策。

  2地沟油事件

  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案件揭开惊天秘密:

在持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健康元全资子公司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生产7-ACA,而这批产品作为抗生素的中间体,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随着案件调查开展,地沟油问题,这个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开始受到世人关注。

  一些地沟油操作人员处于利益的目的,在经过简单加工之后,将地沟油重新摆上了餐桌,对人体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地沟油由于来源违法、操作违规,地沟油内部成分不利于人体健康。

研究地沟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消费者对地沟油的警惕性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

地沟油行业之所以能够不断有人顶风作案,根本原因是地沟油背后巨额利润。

相对于一些大型酒店来说,往往销售餐厨垃圾就能收益不小。

通常来说,一顿餐厨废油成本在千元左右,而每吨废油能够提炼出百分之八十的食用油,而加工成本微乎其微,按照市场食用油销售价格一般来算,销售一顿食用油的利润率高达数百。

因此地沟油背后的经济链条,是导致地沟油管理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每年餐厨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占据很大比例,几乎占了一半比例。

以北京城市为例,每天所产生的餐厨垃圾多达1000万吨左右,除去一线城市等,我国其他城市每天产生餐厨垃圾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2.1地沟油

  从广义上来说,地沟油是对劣质油的统称,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一些煎炒废油、餐饮企业所生产的一些废弃油脂等。

在当前理论界中,一些学者把地沟油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

其一下水道中废弃油脂或者宾馆使用过后的油,经过简单的再加工而生成的油脂。

其二为以劣等猪肉提炼生成的油脂,其三为油炸使用的油脂。

无论是这三种哪一种油脂,都能够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地沟油本质上均是一种劣质油脂。

  2.2地沟油黑色产业链

  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条主要分为收购、存贮、加工和销售四个环节,通过黑色产业链条运作,地沟油变成为正规油进行出售。

  收购环节,散户或者加工点对餐馆等处的泔水进行收购,其中每吨价位在3200元-4600元之间;存贮环节,是指加工点对收购来的泔水进行存贮;加工环节,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将泔水进行脱色、脱水、去臭处理,第二个步骤是对检测结果进行脱色、脱水处理,进行精细加工;销售环节,通过各级批发商进行销售。

  2.3整治地沟油

  2010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专项部署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整治与管理工作题。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就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是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对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仔细排查地沟油生产经营单位;控制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单位,对非法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单位予以严肃查处,直至停业整顿。

二是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

各地要制定出台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做到正规回收和利用;对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建立相应制度,实行许可制度经营;对餐厨废弃物流向建立台账管理制度,标明去向、数量和用途等信息;对私自非法收购餐厨废弃物行为的予以严肃查处。

  3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3.1食品行业入行标准低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食品行业入行标准低有直接关系。

在我国一些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并没有获得食品安全认证,使得食品安全检查难以取得实效。

我国食品加工行业入行门槛低,存在大量小作坊企业。

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生产环境不到位,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采用以次充好,违规使用不达标原料的生产方式,从而牟取高额利润。

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低,三无产品多,生产日期、生产地址和食品包装材料标注不明,甚至部分商家通过虚假广告的形式来误导消费者,从而加大了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由于法律法规不明确,我国食品安全行业没有统一的处罚标准,造成违法成本过低,这样不利于食品行业监管。

一些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大、效益好,政府采用免疫免检方式,实际上也为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留下了漏洞。

  3.2食品安全管理部分职权不明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众多,权责不清,使得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处于扯皮状态或者管理不到位的尴尬境地。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分主要分为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商务部门和卫生部门。

这些部门分别管理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涉及到两个或者更多单位的监管,使得监管经常处于越权或者空位的局面。

农业部门负责监督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质检部门针对生产环节进行检查,工商部门则主要针对流通环节,商务部门侧重畜禽屠宰,卫生部门以餐饮安全为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则是出于一个综合协调的位置,虽然看似分明,实际上权力重叠,对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这种分管管理体制容易产生监管空隙,导致监管出现缺位,食品安全涉及范围光,难以形成合力,直接影响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由于地方食品企业涉及到地方税收问题,因此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存在利益博弈现象,使得食品安全管理难以得到有效贯彻,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以农村小作坊为例,由于农村小作坊生产条件差,地处农村偏远地区,单单依靠农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显然是不足的,但是其他管理部门无法插手,实际上也造成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空缺。

  3.3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法》出台之后,对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处罚力度低,造成了违法成本小,因此很难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这样对其他企业形成了不良示范效应。

  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4食品检测技术落后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不足与食品检测技术落后具有直接关系。

第一,我国专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利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聘用食品专家,包括流行病专家、微生物学专家和食品科研专家,从原料收集到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检测,从而形成源头和出口无污染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第二,我国监督检测设备技术极为落后。

以农药残留检测为例,美国检测多种残留方法可实现360种农药残留检测,而我国检测种类仅有100种。

同样西方国家普遍能够检测二恶英等致癌物质,而我国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

  4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提高食品行业入行标准

  2002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检验合格的食品在出厂前要加印(贴)质量安全标志,即QS标志。

目前,食品行业的28类食品已经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QS认证是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QS认证制度的有效性必须以强制执行和全面推行完善管理为前提。

只有完善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加强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食品的生产源头和市场通路上严把质量关,保证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大力推广以HACCP为核心的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广工作,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研究,确定具体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从而高效的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

  对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实现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予以查处。

同时建立相关行政执法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抽查食品生产企业,对于违规经营的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取缔一切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和小作坊,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标准,始终坚持标准。

对符合标准的食品统一加印QS标志,方便广大消费者识别。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依据和标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和依据。

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标准。

这些标准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前制订的,其中最早的制订于1981年。

而在食品出口方面,一般来说执行的是进出口食品检验行业标准(SN/T检验规程)578项,即各类食品安全标准大都仅仅是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

甚至有些食品标准形成2套标准,如碳酸饮料、饮用纯净水、食盐、酱油等。

而食品管理先进的国家食品标准都是由国家专门的立法机构制定的,而且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清晰明确,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

因此,当前完善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十分迫切。

  积极推广采用国际标准,注意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成果,研究、收集各国的技术标准,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

这不仅能使我们及时了解国际标准动态,还能使国际标准充分反映我们的意见和合理要求,为我国食品出口争取有利的条件。

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消除所谓的"绿色壁垒";。

把绿色壁垒由现阶段的出口障碍变成促使我们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的强大动力。

  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全方位的完善。

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努力做到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以便于标准的贯彻执行。

  4.2建立高效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4.2.1建立高效运转机构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监管机构采用两个以上职能部门联合作业,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专门独立机构进行食品安全管理。

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专门机构,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形成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态势,始终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政府最高决策。

  4.2.2提升工作队员整体素质

  提升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执法队伍综合协调能力,要求执法人员依法执政,熟练运用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工作水平。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约束,提升执法工作队员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违规操作的执法队员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4.2.3规范执法方式

  我国食品安全执法长期处于泛滥和打击此消彼长的态势,因此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根除,同时也不利于执法工作人员工作。

一是规范执法。

食品安全工作人员执法方式必须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把执法活动和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以经常性检查、不定期检查和抽查方式,不间断地开展检查工作。

二是建立检查台账制度。

执法工作人员要把食品检查情况报送管理机关,并对农药、兽药使用情况建立清单,对食品企业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进行登记。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对违规操作企业进行处罚,同时列为重点监督单位,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4.2.4建立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

  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测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

种植与养殖阶段应推动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生产加工阶段实施良好卫生操作规范(GMP);流通阶段要进一步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食品追踪监测和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消费阶段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和全社会参与意识。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的评价与选择、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析与设计、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评估、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的全方位综合分析与研究等内容。

通过监测与预警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完善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转变管理模式,使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污染量达到最小化。

  4.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4.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参考国外的食品安全法规,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和地方法规、条例,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1部食品安全法律,明确提出了食品安全的3个责任体系,即地方政府必须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三重责任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我国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我国环境战略的需要。

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的经验和教训说明,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利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产业政策的完善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比较分散,调整范围有限,有些已经不适合食品安全的需要,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美国是全世界食品安全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非常繁多,既有综合性的,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也有非常具体的,如《联邦肉类检查法》《禽产品检查法》和《蛋类产品检查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几乎涵盖了所有食品,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

  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食品安全预警体系。

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法,针对我国目前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和惩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对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减少相互之间立法的冲突,保持法律一致性和完整性。

  4.3.2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加大对农户、食品加工行业从业者宣传教育,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一是加大对农民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让农户意识到自身问题,对农药危害对人体健康危害认识提高,同时宣传绿色无公害食品市场前景,引导农户更多地种植绿色无污染产品。

引导农户种植绿色无污染农作物,通过合理配置农药、农畜产品添加剂比例,最大程度上减少残留农业比例,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食品污染。

二是加大对食品生产者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教育,让食品生产者了解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增强生产自律性和自觉性,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要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造成严重危害的认识,对食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同时重视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使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主要参与者。

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做。

食品经营者强化自律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单靠行政执法部门利用法律手段进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齐抓共管才能够得以实现。

组建食品行业协会或专门的食品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行业培训,提高企业食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每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监管环节包括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监管对象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食品标签等。

通过全程监管,对可能会给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

  建立食品生产商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

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同时对不合格的食品坚决不准销售,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一经发现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对涉及的销售、生产企业实行严惩,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从而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安全。

  建立食品生产商的诚信档案制度。

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降低监管成本,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群众参与程度。

一是建立企业的信用记录制度、信用信息通报与共享制度,通过及时准确地记录企业的信用信息,为企业的信用评级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立征信制度,加大群众对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增强信用评级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三是建立诚信激励机制、信用预警机制及失信惩戒机制,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四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搭建信用等级公示平台,增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效性。

  4.4更新检测检疫设备

  4.4.1购置先进检测设备

  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检验检疫设备,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提升检测管理水平,实现检测机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培育和引进高技术人才,不断研发检验检测新技术,实现先进检测手段应用,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4.4.2引进高技术人才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提高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必要的技术支撑和财政投入,来保证食品安全。

其一,要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掌握新技能,掌握新的检测技术,实现人与岗位相互协调,提高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其二,通过高薪招聘方式录用或者聘任掌握高科技检测技术的人才,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食品安全检测。

  4.4.3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研究,提高快速、准确鉴定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另外,发挥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培养大量的掌握先进食品安全技术人才,使他们不但拥有深厚的理论造诣,而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实力。

  结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安全是国民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并未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进入近现代工业化社会后,由于食品供给的增多、食品交易的繁荣、饮食环境的变化,很多威胁食品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也在逐渐增多。

特别是在这几年,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断爆发食品安全事件,如在欧洲大面积爆发的疯牛病事件以及日本爆发的0-157大肠杆菌中毒事件等,中国也于2008年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

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环境,不用说,食品安全规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现代社会,基于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共同需求,食品安全规制已经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息息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基础的,以实现食品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双赢为目标的食品安全规制体系。

然而在这过程中,食品安全的公共规制或者说食品安全行政,单靠这独特的优势发挥着民事途径无法弥补的功能。

就从市场经济来看,如果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通过市场的良性运转以此来保证食品的安全,这是最好的事情。

目前事实是,"食品加工的技术链条已经漫长到让我们大多数消费者根本无法根据简单的生活经验来判别食品是否安全的程度,这种情况在制度经济学中叫做信息不对称"";。

相关事实证明,在生产、销售、消费的交易双方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作用会受很大的影响。

因此,此时,就需要行政等外力的加入,使交易双方获得实质的公平和效率。

另外,加上食品是一种特殊性的商品,它直接关系着人的生命和健康。

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出现,它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同时,如果单纯的靠民事法对侵权行为、不履行债务等请求损害赔偿,或是根据刑法请求处罚和制裁,并不能对预防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所起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就需要行政的介入,从开始做起,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消除危险。

"行政在事前,也就是还只不过是抽象的危险、只有被害发生的可能性的阶段立马加入的话,避免被害与纷争的出现。

以预防行政"收先下手为强"之功效。

";这就是行政的优势表现。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到群众生命安全,不容小视。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监管不力是一方面的原因,生产者、经营者唯利是图和消费者辨别能力差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发展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监督,才能真正改变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非凡.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中国集体经济.2011(06)

  【2】李南南,高凛.从"三鹿奶粉事件";评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1)

  【3】黄含其,张婵.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

  【4】郑小霞.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04)

  【5】何生荣."三鹿奶粉";事件启示及对策.发展.2010(05)

  【6】刘娜,王金花.浅析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失灵以三鹿婴儿奶粉事件为例.知识经济.2010(17)

  【7】高歌,代养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建议.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09)

  刘建丽,叶树光,原磊."三鹿奶粉事件";对乳制品消费及食品安全控制的影响.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6)

  宋慈.浅析食品安全中的政府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法制与社会.2009(04)

  卫生部着力清理整合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中国食品学报.2010(06)

  侯瑜.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差距及建议.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01)

  陈梅香,张雅稚,田永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12)

  吴白云,文学容,夏海清.对治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07)

  张岩,刘学铭.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6)

  郑宇鹏,夏英.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7)

  王伟.食品安全问题探析.湖北农业科学.2006(06)

  张星联,唐晓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食品科技.2005(05)

  王凤平.我国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及对策.食品科技.2005(09)

  张仁堂,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