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42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a:

23S:

32Fe:

56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B.PM2.5是指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氢化物的总和

C.“青蒿一渥,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反应

D.合金拓展了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合金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将0.1mol的NO与0.1molO2混合,则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0.4NA

B.常温常压下,3g乙烷中所含极性共价键数0.7NA

C.6g中所含中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0.1molH2混合,则混合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0.2NA

3.已知某H2SO4、FeSO4、Fe2(SO4)3混合溶液100mL,其中阳离子浓度相等,SO42-浓度为6mol/L,此溶液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11.2gB.16.8gC.33.6gD.5.6g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CO2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

CO2+OH-===HCO3-

B.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2AlO2-+CO2+3H2O===2Al(OH)3↓+CO32-

C.大理石溶于硝酸:

CaCO3+2H+===Ca2++CO2↑+H2O

D.碳酸钡和稀硫酸:

BaCO3+2H+===Ba2++CO2↑+H2O

5.下列反应中都有水的参加,其中水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A.Cl2+H2O=HCl+HClOB.CaO+H2O=Ca(OH)2

C.2Na+2H2O=2NaOH+H2↑D.C+H2O=CO+H2

6.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B、C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

E与B形成的化合物E2B是离子化合物。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C

B

A.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离子的半径最大

B.A、B、C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C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

C.C离子的还原性比B离子的还原性强

D.A、B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Mg2+的溶液:

Na+、NH4+、SO42-、Cl-

B.碱性溶液:

Na+、Ca2+、SO4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

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

H+、Fe2+、SO42-、Cl-

8.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

B.将氢气在某气体中点燃,若产生苍白色火焰,则该气体为氯气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中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

9.下列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用托盘天平量取10.88克碳酸钠

B.用在氧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过氧化钠中的氧化钠

C.用稀盐酸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D.用四氯化碳保存金属钠

10.向1.0mol/L的甲溶液中逐滴加入1.0mol/L的乙溶液,产生Al(OH)3沉淀的质量(用y轴表示)与所加入乙溶液的体积(用x轴表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中关系的是下列各组溶液中的()

A

B

C

D

AlCl3

NaOH

NaAlO2

HCl

NaOH

AlCl3

HCl

NaAlO2

A.AB.BC.CD.D

11.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丁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B.NaOHC.FeSO4D.BaCl2

12.《新修本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中药学著作,记载药物844种。

其中有关用“青矾”制备“绛矾”的描述:

“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

”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Fe2O3B.FeSO4·7H2OC.Na2SO4·10H2OD.CuSO4·5H2O

13.在含有Na+、Fe2+、Fe3+、Al3+、NH4+、Mg2+等的溶液中加人足量的Na2O2固体,再加人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上述离子的离子数目几乎没有改变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14.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Al2O3

AlCl3

Al(OH)3

B

NH3

NO

NO2

C

Si

SiO2

H2SiO3

D

Fe

FeCl2

FeCl3

A.AB.BC.CD.D

15.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分别在条件①40℃、pH=3.0,②10℃、pH=5.0,③30℃、pH=7.0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已知2C(s)+2O2(g)=2CO2(g)ΔH=akJ·mol-1,2C(s)+O2(g)=2CO(g)ΔH=bkJ·mol-1,则a

B.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D.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

17.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酚酞的化学式为C20H14O4

B.从结构上看酚酞可以看作酯类也可以看作酚类

C.酚酞遇碱变红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D.酚酞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18.流动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其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循环流动,在电池外部调节电解质溶液,以保持电池内部电极周围溶液浓度的稳定。

北京化工大学新开发的一种流动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

B.该电池工作时PbO2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a极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D.调节电解质溶液的方法是补充CuSO4

19.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分别进行滴定,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且右图中m<1

B.当=1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Y-)/c(X-)减小

C.HY电离程度:

b点大于a点

D.当两溶液均呈中性时,c(X-)=c(Y-)

20.下列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B)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O)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试样已氧化变质

B

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

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KSP(AgCl)>KSP(AgBr)

C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D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和气体产生

AlO2-与HCO3-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

21(14分).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X和Z是金属元素。

已知V和Z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W和Y也属同一族,W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是次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3倍,X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等于Y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制X单质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3)W与Z可形成化合物Z2W2,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4)W与V可形成化合物V2W2,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W、Y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具体化学式表示)。

(6)X、Y、Z三者对应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离子符号表示)。

22(14分).Na2S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较易变质。

(1)实验室中欲检验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已经变质,最简单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测定某Na2SO3样品的纯度。

方案一:

通过测定生成SO2的质量,可计算mg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选择装置A和B进行实验时,为使结果更精确还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反应前后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若测得B装置增重了m1g,则该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

方案二: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亚硫酸钠溶液,实现定量测定。

称取a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然后配制成250mL溶液;准确量取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经多次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平均消耗20.00mL溶液。

③反应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④滴定时,通常不需要加入指示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读取数据时,若俯视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