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67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docx

北京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

北京101中学初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8分)

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纸的表格中。

(共 12 分。

每小题 2分)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牌坊(fāng)脑髓(suí)  天堑(qiàn) 不能自已(yǐ)

B. 哺育(bǔ)   堵塞(sè)   顷刻(qīng) 人才济济(jǐjǐ)       

C. 嫉妒(jí)    粗糙(cāo) 脊梁 (jǐ)   相依相偎(wēi)

D. 卓著(zhuó)  矗立(chù)  惩罚(chéng)自怨自艾(ài)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声乐训练是门科学,需要合理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有好效果。

B. 6月14日,荷兰队5:

1大比分完胜,以锐不可当之势轻取上届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

C. 妈妈想起了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

“妈妈——安安也要——买书——”。

 

D. 这部电影的画面处理别具匠心,画面全用冷色调,很好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3.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戒台寺位于北京西郊,寺中佳木葱茏,松柏以“古”“奇”而闻名于世。

寺门前的五棵油松,      ①      。

正殿前的两株银杏,一雌一雄,它们是金代所植,乾隆御封它们为“公孙将军”。

戒台寺中的树木,     ②      ,绿冠如盖,姿态奇特,吸引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A. 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树形似虬龙盘曲   ②树形高大

B. ①树干粗壮有力,直径达1.15米,枝繁叶茂     ②高大树形

C. ①树干粗壮有力,直径达1.15米,枝繁叶茂    ②树形高大

D. 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树形似虬龙盘曲   ②高大树形

4.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乡愁打动观众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

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

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流下了眼泪。

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为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我在体味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 温情催人双泪垂             B. 体味美食学感恩         

C. 佳片掀起收视潮             D. 新作追求国际化

5.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

那是树!

④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叶的灵动,显出小屋的安静;树干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色的鲜亮,显出小屋的沉着。

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A. ①句把“山”比喻成 “眉”,把“小屋”比喻成“痣”,写出了山的形和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的美好面容。

B. 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出现为山景增添了生机和情调。

C. ③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

那是树!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 ④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屋相互衬托,相映成趣的美。

6. 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法布尔 —— 法国 —— 《松树金龟子》

B. 辛弃疾 —— 南宋 —— 《卜算子·咏梅》

C. 杜  甫 —— 唐代 —— 《登岳阳楼》

D. 陶渊明 —— 东晋 —— 《归园田居》

 

二、语文积累。

(共16 分)

7. 找出下列每个句子中的错别字依次写在表格中并改正。

(4分)

(1)田亮等曾在体坛上叱诧风云的运动员纷纷进军娱乐圈,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2)二战中初期,英军节节溃退,丘吉尔极为不满,常怒行于色,训斥下属。

(3)俞敏洪白手起家,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纽约上市,他本人挤身20世纪对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列。

(4)公元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娇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错别字

改 正

8. 默写。

(8分)

(1)                      ,凭轩涕泗流。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山舞银蛇,                。

(4)八百里分麾下炙,                      。

(5)《黄鹤楼》中以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的一句是

                          ,                           。

(6)《使至塞上》中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的一句是

                          ,                           。

9. 名著阅读(4分)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石猴为众猴觅得         ,众猴依照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

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记恨孙悟空,不但不愿借芭蕉扇,还想加害悟空。

可以看出她爱子心切,同时也显示出她       。

孙悟空因为                          被唐僧逐回花果山,但得知唐僧遇难就要回去保护师傅,而且临见唐僧前要在海里洗掉妖气,可以看出他             。

 

第二部分    理解·感悟(42分)

三、文言文阅读,回答第10-12 题。

(共 12分)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

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

“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chuǎi,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1)蔽林间窥之(       )        

(2)益习其声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扪烛而得其形(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12. 结合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你说说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粥里春秋》,回答第13—15题。

(共 15分)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似得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

“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

“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

“我不饿!

我不饿!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

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11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

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

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

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

“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12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3. 对父亲的教导和《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补充完整。

 (3分)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14. 请简要赏析选文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请从词语的运用和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5分)

                                                                                 

                                                                                     

15. 选文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⑩—⑫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分)

                                                                                 

                                                                                  

 

(二)阅读说明文《辣椒》,完成第16-17题。

(共8分)

①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

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②辣椒的功能多样。

辣椒能刺激口腔黏膜,引起胃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

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

辣椒还能暖胃驱寒。

《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

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

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

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

据测算:

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

③辣椒为什么会辣呢?

最近,科学家解开了这个秘密。

这种让吃不惯辣椒的人眼泪直流的灼痛感觉,可能是辣椒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哺乳动物吃掉的一种策略。

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

科学家研究发现,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种子经消化排出之后,几乎不能再发芽。

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

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作用。

辣椒不想让动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实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实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动物就会放弃。

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

所以鸟类吃起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完整地经过鸟类的肠道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播种。

④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

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就无法下饭。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腓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腓肽。

内腓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它相当于每个人体内的“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

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以至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16. 本文②-④段的说明层次是:

先说明,再说明,最后说明。

(3分)

17.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借助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下面材料中所写的现象各印证了辣椒所具有的什么功能,并作简要解释。

(5分)

材料一:

吃完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像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欲罢不能,越吃越爱吃。

近些年来,有人尝试食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

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材料二: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使人染上疾病。

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懂得用吃辣椒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一般来说,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居民(如泰国、印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辛辣食物。

答: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8-19题。

(共7分)

文段一

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

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18. 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有哪些。

(3分)

答:

                                                                       

文段二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江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其中的陶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由于当时考古界普遍认为陶器应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仙人洞陶器最早产生的时间不会早于距今1万年。

200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重新清理出地层剖面,并在剖面上采集了一系列碳-14测年样本和地层微结构样本,确定了碳-14测年样本跟以往出土过陶器的地层的关系。

最终,他们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准确地测出了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的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

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19. 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出中美考古学家判定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年代依据的方法,以及这一判定的价值。

(4分)

①方法:

                                                                     

②价值:

                                                                     

 

第三部分    表达·交流(50分)

 

六、作文。

20. 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那样一段难忘的经历:

也许是大胆的挑战,让你拥有了可贵的勇气;也许是他人的关爱,让你感受到了真情的温暖;也许是团队的合作,让你感悟到了集体的智慧……请结合你升入中学以来的生活,以“      让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作文纸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书写工整;

(4)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一、语文基础。

1. C    2. C    3. A    4. C     5. D   6. B

 

二、语文积累

7.

错别字

     吒

     行

     挤

     娇

   改 正

     咤

     跻

     骄

8. 戎马关山北

濯清涟而不妖

原驰蜡象

五十弦翻塞外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 水帘洞          胸襟狭隘       三打白骨精     尊敬师傅(赤胆忠心)

 

三、文言文阅读,回答第10-12题。

10. 偷看      熟悉、习惯        用蹄子踢         摸  (4分)

11. 

(1)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

(2)过了些天,听到钟声,认为是太阳。

12. 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

(答对两点就给4分)

 

四、现代文阅读

(一)

13. 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珍惜(共3分,每空1分,意思近即可)

14. 示例:

作者运用“仔仔细细”“干干净净”这两个形容词和“舔”这个动词以及夸张的修辞手法“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形象地写出邻居大伯舔粥碗的认真程度以及粥碗的干净程度,表现了邻居大伯对粮食的珍惜,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珍惜粮食的敬重之情。

(共5分,指出词语和修辞2分,作用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 示例:

第⑩段写大学里女生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又互相推让,表达了作者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的怀念;第11段写小孙子批评小孙女不珍惜粮食的小事,表达了作者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第11段写米粥的花样翻新,名目繁多,表达了作者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

(共7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言通顺1分)  

 

(二)

16. 辣椒的功能    辣椒辣的原因(辣椒为什么会辣)   人们喜爱辣椒的原因

评分:

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17. 答案示例:

材料一:

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

吃辣椒能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因而吃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像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

因而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

材料二:

辣椒具有杀菌作用。

热带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

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

评分:

本题共5分。

每个材料解说2分(功能选择1分,解说1分),语言表达1分。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8-19题。

18. 示例:

(1)生产生活中需要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

(2)了解了土壤加水后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在用火上具备了足够丰富的经验。

(3)已经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共3分。

每点1分)

19.①方法:

放射性碳素测年法(2分)

②价值:

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2分)

(共4分)

 

六、作文

20. 略

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