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218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docx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

阅读表述能力训练与写作训练

表述能力训练

一、概述

1、语言表述能力是指一个人是否能够组织自身语言,清晰明确而有条理地,用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语言表述能力考核题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淡入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另一类通常是与概括、理解、分析判定和赏析能力考核为一体。

2、表述能力考核题通常与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定能力和赏析能力考核融为一体,所以答题时语言要贴切流畅、简洁而有条理。

3、凡是语言表述能力题,表面上看,是道阅读题,但其实真要答好,功夫不在这道题本身,而是要看我们的语言组织应用能力

二、题型

1、按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2、按要求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描写人物当时心理的表述能力题,其实都相当于我们是在一篇作文中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的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只要符合一些基本要求,只要平时的写作水平不是很弱,仍然是比较容易写好的。

②在写人物心理时,最主要的是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比如作者先想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想到这些的时候,心理上产生了哪些情感变化,要表现出来。

另外,有些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结合上下文的人物行为,特别是下文的人物行为,要让读者明白主人公是想到了什么,才有了下文的行为表现,使得心理描写部分和全文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按要求描摹人物行为

描摹人物的行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描写,使原来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生动,要想达到这一效果,有两点不可缺少,一是抓住或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特点;二是充分运用具体描写。

三、练习

1、请运用想象,结合《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写出黛玉初进贾府的心理活动。

答题思路分析:

这道题稍微难一些,因为它既考阅读,又考写作表述能力,还考文学常识。

其实只要记得两点就可以了。

第一点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第二就是这段心理描写既要能连接上文,又要能引出下文。

那么,在这个片段中,心理描写时需要连接的上文,其实就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背景。

这个故事的背景也就是,林黛玉丧母之后才在贾母的要求下来到贾府。

因此,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也可以先描写林黛玉对自己幼年丧母身世的悲叹,后面再写出毕竟在贾府,贾母是自己至亲的亲人(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的爱女),也有人照料,倒不必太担心。

在这里,我们已经基本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余下的就是再增加些能与前后文相联接上的心理活动描写就可以了。

后文中曾写到林黛玉看到了贾府的大排场(这里指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礼数和讲究)后,处处小心,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生怕被贾府的人笑话。

所以前面还应写出她的这一心理活动,也就是怕被贾府的人暗地笑话。

与同类的题一样,每个人写的都不一样,但有两点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要根据故事背景或当时的情况,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来、另外就是后面的心理活动描写要贴合或能引出下文。

2、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

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

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

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

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

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

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

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

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

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

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

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

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

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

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

我赶紧去扶她。

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

“你能不能不走?

”声音有点颤抖。

我的鼻子一下酸了。

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

“肚子饿了吧?

”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

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

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

“饿了吧。

我马上去下面。

”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

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

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

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

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

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

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

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

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

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

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练习题:

1、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第④自然段处增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写出“母亲”两眼看着窗外时都想到了什么。

(100字左右)

2、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部分写到“我赶紧去扶她。

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

‘你能不能不走?

’声音有点颤抖。

”请写出在这几秒钟时间里,母亲先后都想到了什么,请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略(只要能写出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以及对于儿子今后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即可。

2、略(只要能写出对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和内心的激动即可。

3、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安宁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

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

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

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

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

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

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

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

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

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

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

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

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

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

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

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

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

我一怔。

她继续说:

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

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

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

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

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

我打电话去问他。

他说:

忘了。

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

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

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

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

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

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

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

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练习题:

1、文章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这里的“虚荣”指的是什么?

(1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3、“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

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父亲”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

(5分)

4、倒数第2段中“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请运用细节描写和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动作、神态。

(3分)

5、通过这篇文章,“父亲”在你的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分)

6、阅读全文,为什么父亲要把写有“祝父亲节快乐”字样的汇款单保存下来,作为纪念?

(2分)

参考答案:

1、指父亲收到我的汇款后,会赢得左邻右舍的羡慕,让父亲会觉得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

2、我每月给父亲寄钱,父亲感到幸福,但有次我给他寄了带有祝福语的汇款,他竟忘了去取,最后我才知道,父亲是想将这张汇款单收藏纪念。

3、“父亲”当时心情感到快乐和自豪。

(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了,并且懂得关心和回报父母,为此他心里感到骄傲。

4、略

5、勤劳、爱子、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6、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在汇款单上收到儿子给他的祝福,所以他倍感珍贵,将他留下来作为纪念。

4、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

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概括表现“江南的冬景”,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表达。

(3分)

2、本文标题是“江南的冬景”,为什么开头第一段却先用大量笔墨写“北国的冬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3、文章倒数第2段换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

4、作者写到最后的时候,突然停止了,说“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请说明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1、作者从树叶的脱落、植物的绿意、微雨寒村的东霖景象、窗外晴朗的天气来描写江南的冬景的。

2、开头第一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从一个侧面反衬出江南冬景的特征,通过对比,可以使江南冬景的特点更加突出。

3、属于景物描写,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静悠远,富有江南韵味的冬日农村图。

4、作者没有直接点明他对江南冬日的喜爱,从不想写自己所喜欢的杂文,而宁愿出门散步这一个侧面,反衬出江南冬日的迷人景象,使得文章中心的表现含蓄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选材独特+耳目一新

考场作文是与他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

而要胜人一筹,在选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难以奏效。

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

所以在选材上应力求新颖:

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一、怎样选材

1、据说在宋代,在一次绘画的考试中,主考官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

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

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

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的丛林中伸出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

另有一位画家则独辟蹊径:

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

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叫绝。

选材亦是如此,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是,不同的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

但更吸引人、更有魅力的材料应该做到新,这个新有两个含义:

一是所选的材料鲜活新颖;另一个意思就是善于抓住常见熟例的不同角度,从而翻出新意。

2、选材新,就要着眼于新鲜材料。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与此类似,如给别人让座、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等,这些材料再出现在现在作文中,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

3、写作中,要力求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

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摒弃千人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风格。

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可以说,材料不新鲜就不能感人,新颖独特的材料像带露的鲜花,能对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更能增强人的阅读兴趣,从而获得高分。

4、巧妙变换材料角度,力求翻新。

换个角度想问题,老材料也可以出新意。

比如:

“让座”是个老掉牙了的材料,有人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

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说“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

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

这样的事例用好了,可以提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从而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的效果。

材料是作文的血肉,选材尤为重要,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

力求做到选材新颖独特、不复平庸,令人耳目一新。

二、佳作欣赏

【作文题目】

以“欣赏”为中心选材立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欣赏之美

一张张机读卡被传了过来,但那并不是考试,那是我们在给老师做评价。

拿起铅笔,脑海里却一片空白,似乎所有的老师都藏在了记忆深处不肯出来。

还是同桌的话提醒了我:

“你觉得咱体育老师怎么样?

记忆便一下子铺展开了,体育老师丁老师的形象异常清晰。

我一下子就回忆起他让我们在烈日炎炎下长跑的情形,顿时气上心头。

汗水浸湿了校服,脚如同灌了铅一般寸步难移,我们大口地喘息着,想快些奔到终点,但却发现自己离终点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我带着虚脱的目光向他求饶,但他却一脸冷冰冰。

又想起自己向他要分的情景,那年我就差1.5分就能得良,就能参加三好学生评比,然而他那倔强的头一甩,快步离开的背影成为我当时的绝望。

“不怎么样。

”我脱口而出,报复的眼光让我满眼都是他的缺点。

同桌(同是体育差生)满意地点点头:

“就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吧!

他抓起笔飞速涂了起来,一个个D被掩盖在深深的铅笔印下。

我从他那奋笔疾书的身影里看到了一种报复的快感。

于是自己也开始填涂。

刚填完几个选项就愣住了。

经常体罚学生,教学没有明确计划,对上课内容不甚了解,这真是丁老师的形象吗?

我尝试着用欣赏的态度,继续在记忆中搜索,毫不费力地找到了这一幕:

那是考前翻滚时,某一同学无法克服心理恐惧,头已扎的很深,可身子就是过不去。

正当他准备放弃时,丁老师走过去,大声地说:

“你想要放弃吗?

”我们都愣住了,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

自那后,那同学便经常在丁老师的帮助下练习。

最终,在一阵吼声后,那同学做了一个标准的前滚翻,顿时掌声从丁老师的手掌蹦出,他眼里的欣喜,又怎能像我卡上评价的那样呢?

欣赏的眼光又让我找到了另外一幕,那是一千米测试时,当我跑到精疲力竭、正准备放弃时,睁眼却正迎来丁老师热切的目光。

那时他正声嘶力竭地吼着:

“小伙子们,就到终点了,赶快冲刺!

”激昂的助威声为我注入了新的活力,于是奋力向前冲去,最终破了自己以前的记录。

我原先怨恨的丁老师,此时已变得可亲。

笔被放下了,我拿起了橡皮,擦去了我因报复的眼光而做出的偏见。

其实,当我换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时,每一位老师,不管那科目我是否喜欢,都是那样的美。

课是那样的有趣,讲解是那样的生动,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呢?

如果用心去欣赏,那么你看到的风景就是无比美丽的。

报复的心理带来的是双方的伤害,欣赏的心则能创造美丽风景。

我怀着一颗欣赏之心填完评价卡,心里充满阳光。

原来,欣赏别人是如此容易,也如此美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请以欣赏之心常品欣赏之美。

欣赏多会集中与美景和艺术,当大多数人沉陷于描写欣赏所看到的各种优美景色,或于美妙的乐曲或雕塑、图画中欣赏艺术的高雅时,作者却跳出窠臼,把欣赏当成了对老师判断的转折途径,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人的美,从而改变对老师先前的报复做法,这种欣赏存在于学生平常的小事中,但用得巧妙、奇特,真正做到了选材新颖、独特,使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

采用对比的写法,欲扬先抑,围绕“欣赏”前后展开文章,紧扣主题。

【作文题目】

一个富商散步时,遇到一个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

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手中,就走了。

没走多远,又返回,在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

“对不起,我忘了取书。

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一位年轻人紧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

“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摆地摊过活了,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竖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不难想象,是富商那一句尊重的话使年轻人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请你围绕“尊重使人(我)获得自信”选材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是个除外)写一篇文章。

她的尊重给予我自信

我曾在黑暗里自卑地踟蹰独行。

知道我瞥见我曾经的老师窗内的温暖灯光,心头的自卑才慢慢褪去,我才因她的尊重而获得对语文学习的绝佳自信。

我相信这种自信会伴随我一生。

多年以前我还十分懵懂的时候,老师让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诗人的作文。

依稀记得,我在瑟瑟秋风中不住地发抖,一边托着脑袋一边搜索枯肠,试图思索出一个漂亮的句子。

我脑中忽然闪现出一段原来背过的文字,刚好放进去又巧妙绝伦,于是我“信手拈来”:

仗龙泉三尺,酬李白,一千三百年的眷恋……一切天衣无缝,我得意极了。

作文本如期发下来。

悄悄打开一看,我借鉴过的句子无一例外地被打上问号,下面还有“找我”两字。

“肯定是老师看过那文章,”我坐立不安地想,“这回,也许免不了劈头盖脸一番臭骂吧。

”我本已自卑的心好像霎时又被蒙上一层暗淡的灰。

那是一个细雨初停、云开月显的夜。

“请进。

”老师轻柔的背影中仍露出一股无法撼动的威严。

我刚坐下来,老师桌上那篇名叫《泠然御风》的文章映入眼帘,我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你觉得我找你来干什么?

”老师首先抛出一句问话。

“我……我……”,我欲言又止。

老师,却微妙地笑了一下,轻拍着我说:

“孩子,我们都是文学之路上的跋涉者。

其实,你的文字挺有感觉的,你不必自卑。

偶尔犯了错误老师可以原谅,但下次,一定不能这样啦。

孩子,写吧,我相信你会看到黎明的。

”这话语中包含尊重,在我听来,是那么如曲如歌。

抬首远望,一轮朗月在花影间徜徉,我知道,您一定是怕搅碎了我一池文学清梦吧。

我只有感谢,感谢她给我继续前进的自信;感谢她独到的呵护及尊重。

文学,从那以后,好像再未陌生。

我的思绪愿意在夜阑人静的时候独自穿行,像工艺娴熟的老石匠,一斧一锤地雕琢着往事如烟的影子。

多年以后,我参加一届春蕾杯作文赛。

在考场上我自信地写了她——我的老师,在树影斑驳间留下笔墨之清香。

自信——一股犹如春暖花开的感觉,渐渐弥漫开来,让我幸福得不能自已。

事实是,我摘得了桂冠。

自己像一只伤情的鸟儿掠过四季春秋,蓦然回首,不能忘却的,便是她可贵的尊重;不能遗忘的,便是她给予的自信。

我似乎已经走出黑暗的巷子,在清风飞扬中不停地前进。

在林林总总的因考试失利而被老师、家长、同学尊重鼓励的“一致”材料中,此文犹如在黑暗森林中见到小溪潺潺的感觉。

这正是新颖独特材料的功劳,人虽有,但我独新、独奇,变换个角度选材,怎一个“秒”字了得?

三、病文诊断

【原文】

母爱就在身边

刘柯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这首动听的歌又在我耳畔响起,是啊,在人世间母爱是不可缺少的。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

还记得有一次,我任性得很。

从来不肯听妈妈的话,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做主。

所以,在一次降温的时候,我没听话,只穿了一件衬衫和一件薄外套就去上学了。

结果,当天晚上就发起了39.5度的高烧。

那时我家离医院有很长一段路,在夜里又打不到车,妈妈不顾外面五六级的大风,背起我就往外跑。

到了医院,家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妈妈就让姥爷姥姥和爸爸先回去,第二天早上再来“接班”。

晚上,已经烧的迷迷糊糊的我,还能朦朦胧胧地听见妈妈在给我讲故事。

因为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