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712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 情感.docx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强化训练25古代诗歌鉴赏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桂枝香 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

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借古讽今的手法。

(2分)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4分,一点2分,得满4分为止。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诗意] 想当年,已经落职的李广喝完酒夜间归来,可恨醉酒的灞陵尉有眼无珠,对名闻天下的大英雄厉声呵斥,将军也只好解鞍下马,在长亭止宿。

回想当年横跨骏马,引弓射向石头间的“猛虎”,只听弓箭嗖的一声响,山石被射裂,箭镞已深深地没入。

可叹这样的英雄封侯的事情未能实现,晚年落魄成了田间的农夫。

谁要这样落魄乡间种植桑麻,我要穿上短衣骑上马儿,追随当年的李广到南山去射虎。

我要风流倜傥,慷慨激昂,在谈笑间享受晚年的幸福。

汉代开拓边疆,很多人保卫边疆,建功立业,就是那样一个非常需要人才的时代,像李广这样有胆略才干的也要落职闲居。

沉思无语,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阵阵轻寒。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借杜甫之典,呼应词开篇处的序“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表明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再借汉言宋,表达对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的愤慨,讽刺宋朝求和讳战、斥退一切抗战者的弊端,批判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隐喻奸邪之辈阴险卑劣,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杜 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①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注] ①四皓,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托物言志(象征);(2分)以鹤自喻(象征诗人自己),(2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

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意]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

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眺望。

短暂浮生只应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已盖满京城道。

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以表思念。

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答案 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解析 本词写于词人被撤职之时,其孤独、凄凉、失意之情不难悟到;联系注释②,词还应抒发对老友的思念之情;还可抓住词中的情感语言来体会,如“独”“浮生”“故人”“寄我”分析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赠黄鲁直

徐 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别情,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戴诗的别情有着清新明快的色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

(1分)诗人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描绘了一幅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岭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宽慰之情。

(2分)徐诗的别情流露出低沉感伤、深切留恋的情调。

(1分)诗歌通过未见时思念之深、既见时又觉时光短促、离别后寻访之苦,表达出二人心意相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2分)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韩十四:

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

②老莱衣:

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

③黄牛峡:

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④白马江:

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诗意] 烽火四起,干戈遍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隐士老莱子那种穿彩衣娱亲的人了;不由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多变、战乱不休。

流落他乡的我已好久没有和兄弟姐妹联系了,如今更无处可寻他们了;你离家多日,此次去江东探亲,而那一带现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处寻访家人呢?

我仿佛听到你途经幽静的黄牛峡时,滩上汹涌的江水发出不绝的回声;而眼前白马江畔寒风吹骨、树影稀疏。

朋友啊,此次一别,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以后恐怕我们不能实现同返故里的愿望了。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

 

答案 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解析 这道题考查概括思想情感。

分析诗人的情感需结合具体诗句或关键词语,如“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等,具体作答时要有对具体诗句内容的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参考答案:

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2分)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2分)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以及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分)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 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诗意]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

答:

 

答案 ①节日登临的愉悦。

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山色一片苍翠,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心情愉悦。

②暗含人世的忧苦。

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

③生命易逝的悲伤。

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

④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

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解析 从题干中“哪些感情”“概括分析”可知,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多方面的。

因此,以联为单位,概括分析是一个基本方向。

首联,采用白描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幅美景。

可知诗人在节日登临是满心愉悦的。

颔联中“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时光流逝,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尾联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结合诗句内容概括分析即可。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山北写望

林 逋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①。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注] ①翠微:

青绿色的山气。

“图画亦应非”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

请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

观点:

山北晚景是连图画也应难以描绘的。

情感:

对山北晚景的赞美与喜爱。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

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诗意]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应会留下我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

 

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

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

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

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答:

 

参考答案:

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每点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南涧①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②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 ①南涧:

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②亭午:

正午,中午。

③期(qī):

约会。

[诗意]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萧瑟之感。

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劳。

幽深的山谷响起离群的鸟儿的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而流泪,徒有悲伤。

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只有自己知道原因(作者因为支持新政,被贬于此,回朝无望)。

将来有谁迁谪到永州,也会和我心有同感。

苏东坡曾云:

“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

”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

答:

 

答案 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

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

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中的“乐忧”,可以根据具体诗句来看哪些体现了诗人的“乐”,哪些体现了诗人的“忧”,最后归纳总结即可。

诗中“独游亭午时”是写游玩之乐;“去国魂已远”是写被贬之忧。

其他写景的诗句也要从触景生情等角度分析。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①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 ①取次:

任意,随意。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3分)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 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

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

指春天。

[诗意] 《岁暮归南山》:

无缘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己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只有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乎与岸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

 

答案 不相同。

《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而又无可奈何。

“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的是诗人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

“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任用。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两首诗虽然都与出仕相关,但态度却不相同。

根据注释①可知,《岁暮归南山》是40岁的孟浩然落第时所作,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

首联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万念俱灰而又无可奈何的幽思。

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诗人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题。

(11分)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 ①期思:

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

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

②长卿终慢世:

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

慢世:

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是怎样表达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

(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落寞、无聊。

(3分)

(2)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之情。

(2分)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

(2分)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

(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

(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

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

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

苏轼自称。

[诗意] 结着牛角小辫的三四个儿童,吹着葱叶来欢迎我。

不必对万里流放生涯过于在意,溪边自有如“舞雩风”那样的闲适快乐。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答案 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

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

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作者的热情,从而引发作者“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作者虽远在天涯(海南)却没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点言志的典故,借曾点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瘦马图

[宋]龚开①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②。

今日有谁怜瘦骨?

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 ①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

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题画诗。

②闲,马厩。

(1)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2)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后两句写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瘦瘠的山。

今昔对比,突出了其今日骨瘦如柴的形象。

(3分)

②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赞美马昔日的神采,并不着力形容,只用“空尽先朝十二闲”虚写,连御马都相形失色,可见此马的神采,引人想象。

后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

(3分)

(2)本诗塑造了一匹昔日神骏今日骨瘦如柴的马的形象,托物言志(以马自喻),以瘦马之独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以马之虽“瘦”却依然如山“屹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忠于先朝、守志不阿的气节,清高(高洁)、坚贞的傲骨。

(5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11分)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

何王台殿?

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③,耿耿恨难休。

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 ①定王台:

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

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

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③陵阙:

皇帝的陵墓。

(1)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

(5分)

答:

 

 

(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解析:

(1)分析词句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主旨)两方面入手。

从结构上看,此句位于上阕结尾,有收束上阕、开启下阕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表达了自古兴废交替、盛衰无常的事实,引发了以古鉴今的思绪。

(2)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抒情手法,再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①结构上:

承上启下,收束了上阕的怀古,引出下阕的伤今。

(2分)②内容上:

指出从来繁华难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由此联想到人世沧桑、朝代兴废,触发了反观现实的深沉思绪。

(3分)

(2)①借景抒情。

开头三句写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江默默向东流淌。

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抒发对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感慨。

②直抒胸臆。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抒发有心报国、无路请缨以致老大无成、徒然白首之悲。

③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写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

(每点3分,答出两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