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541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金昌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省金昌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黄晕(yùn)分歧(qǐ)着落(zhuó)

B.看护(kān)水藻(zǎo)贮蓄(chǔ)澄清(chéng)

C.唱和(hè)憔悴(qiáocuì)匿笑(nì)确凿(záo)

D.踉跄(liàngqiàng)一霎时(chà)收敛(liǎn)搓捻(cuō)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叛逆花团锦簇恍然大悟人生鼎沸

B.烘托冼耳恭听蛛丝马迹众目睽睽

C.祷告鸦雀无声煞有解事截然不同

D.俯视废寝忘食混为一谈油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C.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B.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体的标准之一。

C.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D.很多人在长期使用新的输入方法后,出现了提笔忘字和书写不够规范。

5.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2013年“青歌赛”上,歌手王晰凭借其出色的嗓音一举夺得流行组唱法冠军,被著名歌唱家韦唯誉为“低音王子”。

B.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班进行了大扫除。

劳动委员安排第一二两组同学打扫了教室,安排第三四两组同学打扫了包干区。

C.陈光标先生为什么要高调行善并决定“裸捐”?

是有意炒作自己呢?

还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事业?

D.“遇到危险情况时,”校外安全辅导员告诉我们说: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定。

6.下列选项中有错的一项是(    )

A.《金色花》中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B.《再塑生命》作者是法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是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C.《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记述作者童年因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二、句子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3)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子罕》)

(4).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为政》)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6).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三、名著阅读

8.“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_____篇,原名《_____》,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_______)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__)

(4)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2.理解填空。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________——御狼——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屠户与狼的关键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4.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D.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15.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

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16.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

17.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

为什么?

原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利息

某校某年级某班一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怎么办呢?

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语文老师:

“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

”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

“我可以把你的成绩改为60分.”差生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

“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东西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分还10分,期终考试,我会从你的考分中扣下10分,你愿意吗?

”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期终考试,差生语文得81分,老师扣下10分,净剩71分.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和、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略、比效益呢?

18.本文写了两个人物:

____和____,还暗写了另一个人物,从文中“____”这个句子可以看出。

19.写出差生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

20.发挥你的联想,把老师“思忖”时和差生“迟疑”时的心理活动加以描绘。

老师想:

差生想:

21.文章作者对老师的做法持怎样的态度,你是怎样知道的?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

“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

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

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作者魏得强)

2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事件

心理反映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

女儿

爸爸惭愧

23.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24.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25.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26.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七、作文

27.文题一:

温暖的记忆

要求:

(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试题分析:

A.分歧(qǐ)-(qí);B.贮蓄(chǔ)-(zhù);C.正确;D.一霎时(chà)-(shà)。

据此,答案为C。

2.D

【详解】

A.人生鼎沸——人声鼎沸;

B.冼耳恭听——洗耳恭听;

C.煞有解事——煞有介事;

故选D。

3.B

【解析】

试题分析:

叹为观止,叹:

赞赏。

观止:

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持之以恒,持:

坚持。

恒:

恒心。

长久坚持下去。

肆无忌惮,肆:

放肆。

忌:

顾忌。

惮:

害怕。

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运用对象错误。

点睛: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4.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C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

A项语序不当,改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B两面对一面,改为“是衡量一个班级体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

D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的现象”。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A

【详解】

B.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第一二组是第一、第二组的缩略形式,第三四两组是第三、第四两组的缩略,在“一二”和“三四”之间应用顿号;

C.选择性问句,第一个问句用逗号,故“是有意炒作自己呢”后面应用逗号;

D.“说”在中间,前后都是说的内容,“说”后面应用逗号,不用冒号;

故选A。

6.B

【详解】

海伦·凯勒,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不是法国人。

故选B。

7.断肠人在天涯;山岛竦峙;匹夫不可夺志也;学而不思则罔;思君不见下渝州;岐王宅里寻常见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竦峙”“罔”“渝”“岐”等字词的书写。

8.《西游记》不唯一

【详解】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西游记》著名的情节比较多,写出一个即可。

如:

大闹天宫、大闹蟠桃会、三打白骨精、真假孙悟空、观音收服红孩儿、女儿国奇遇、三借芭蕉扇、偷吃人参果、车迟国斗法、如来赐真经。

9.10《旧事重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10.

(1)通“只”(或:

只;仅)

(2)旧(或:

原来)(3)打洞(4)大腿

11.

(1)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12.

(1)惧狼杀狼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3.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或:

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分析】

10.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此题注意通假字现象,通“只”(或:

只;仅),词类活用现象,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1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第一句要注意关键词“去(离开)”、“犬(像狗一样)”的意思;第二句要注意关键词“寐(睡觉)”、“盖(原来是)”的意思。

12.

(1)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题目的提示,从第二、四段内容中抓住关键语句“屠惧,投以骨”“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来概括即可。

即:

《狼》这课的叙事顺序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文章末尾,作者说“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

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这表明了作者的看法。

13.阅读全文,结合故事的内容,从“面对像狼一样的人应该怎么做”这个方面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

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

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

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4.C

15.B

16.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17.原句好,双重否定能够加强肯定语气,更能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

【分析】

14.本题考查议论文分论点。

本段的中心句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概括出分论点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A.表述的是一些人对白求恩医生的敬佩,不是文段论述的要点;

B.是对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的批评,不是本段文字要论述的要点;

C.集中概括了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品质,是本段要所要论述的要点;

D.是白求恩医生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具体表现,概括不全面;

故选C。

15.A.文段在叙述白求恩情况时,①句是正面介绍,⑧⑨句是侧面介绍,理解正确;

B.层次划分方法错误。

选文共分三个层次,①②句先提出分论点,③—⑨句正反对比论证论点,⑩句总结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因此正确的划分方法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①⑧⑨句介绍白求恩的情况,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②③④⑤⑥⑦⑩论述“每个共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这一分论点,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选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理解正确;

D.选文中的双重否定句有“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三个,强调了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理解正确;

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比的运用。

选文在论述“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将白求恩与“不少的人”从“对待工作、对待同志人民”两方面进行对比,阅读文本,提炼关键词句即可。

①句中“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即本题答案。

17.本题考查句式。

原句“没有一个不”运用双重否定句式,强调“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因此更能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之情。

改后句子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效果不如原句。

18.老师学生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

19.着急高兴迟疑

20.想象合情合理即可。

21.持肯定态度,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是以赞美的笔调写的。

【分析】

18.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差生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好办法。

他找到语文老师”可知,本文明写的两个人物是学生和老师;从“差生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可知,短文暗写了一个人物,是家长。

19.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

解答此题关键要感知文本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从文中筛选出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词语作答。

当分数下来时,学生“十分着急”;在老师答应为他加分时,“差生一听,高兴极了”;当老师说借一分要以十分偿还时,“差生迟疑了一下,终于答应了”。

据此可以整理出答案:

着急——高兴——迟疑。

20.此题考查的是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从“老师思忖了大约有一分钟说”可知,老师想的是:

给他多加一分,会不会害了这个孩子呢?

他要加分,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来刺激他一下,让他以后努力学习呢?

从“差生迟疑了一下”我们可以想象差生想的是:

一分用十分偿还,这我能做到吗?

既然老师都答应为我加分,我努力学习偿还这十分也是应该的,我也能够做到。

点睛:

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

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大意,也就是由分到总的思维过程。

21.本题考查作者观点的判断。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结尾段句子的理解,“想想看,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高利贷者,又有哪一个能和、敢和我们的这位老师比胆略、比效益呢”,这句话是对教师智慧与胆识的赞美,由此可知作者对教师的做法是持肯定态度的。

22.吃惊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23.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劳动的尊严﹣﹣靠劳动吃饭;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解。

24.示例: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理。

25.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26.示例:

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分析】

22.

考查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反映的梳理和概括。

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区间,抓住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反映。

一空:

第②段“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捡回瓶子的情节,结合第④段“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可提炼女儿心理反映:

吃惊;

二空:

结合第⑤段“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

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可概括女儿的举动:

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向“我”说明原因。

2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结合第⑤段“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

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第⑥段“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

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可知,女儿把空瓶子又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劳动的尊严;自己曾经是“递上一两块硬币”,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明白女儿爱心的伟大与质朴,误解了女儿的用心。

由此分析“忽然有些惭愧了”的原因。

24.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