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522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docx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

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学案2013-06-0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

用于的产品。

②基本属性:

a.(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属性),它是商品的属性,反映的是与的关系;b.(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它是商品的属性或者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即与的关系。

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商品是和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和,生产者为实现必须让渡,消费者为得到必须支付。

注意: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也就是说,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而言的,商品的价格、贵贱是就商品的而言的。

商品需要交换是因为不同,商品能够进行比较和交换,正是因为它有。

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和的统一体。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大,耗费的比较多。

2、货币:

(1)产生:

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金银地充当,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产生的四个阶段:

①的物物交换;②的物物交换;③为媒介;④的产生。

原因:

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

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的。

(3)本质:

(4)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和五种职能。

其中,和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

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价值大小的职能。

b.特点:

只需用的货币。

c.价格:

通过一定数量的表现出来的商品的。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商品本身大小成正比。

②流通手段:

a.含义:

货币充当的媒介的职能。

它强调的是货币的作用。

b.商品流通:

以为媒介的。

公式:

——。

c.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的过程。

d.特点: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需要的货币或者纸币。

3、纸币:

(1)含义:

是(或)发行的、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规律: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发行量、种类,但无法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

货币的购买力由货币本身价值决定。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为限度。

国家发行纸币必须遵循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即与的乘积)成正比,同(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注意: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购买商品的能力)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二者的含义:

a.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的物价的现象。

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b.通货紧缩,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通常伴随着经济出现。

②二者的联系:

第一,二者都是由与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与纸币的不平衡造成的;第二,二者都会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③二者的区别:

第一,含义及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从而引起纸币、物价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大于社会;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小于社会。

第二,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物价;通货紧缩则表现为有效需求,物价持续。

第三,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引起的。

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通货紧缩主要是由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引起的。

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第四,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则生活水平出现,购买力,产品销售,造成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

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市场不景气,加剧恶性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第五,解决办法不同。

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稳健的(或者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抑制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采取积极的(或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努力实现社会和社会的平衡。

④我国现阶段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信用工具: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

和。

人们在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和。

(1)信用卡:

a.含义: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

b.功能: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为一体,能减少的使用,简化手续,方便消费,增强消费,给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a.含义:

是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

b.种类:

5、外汇和汇率:

(1)含义:

外汇是用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汇率是两种之间的,汇率又称。

注:

第一,外币(外国货币)不等于外汇,只有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少数在国际上可以自由流通且能被各国普遍接受与使用的外国货币才是外汇;第二,外汇不同于汇率。

外汇是一种外国货币,而汇率是指不同的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变化及其币值变化:

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以我国为例,如果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人民币(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或人民币(本币)币值,叫做外汇汇率(人民币汇率);反之,如果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人民币(本币)数额少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或人民币(本币)币值,叫做外汇汇率(人民币汇率)。

(3)汇率变动的影响:

本币贬值即本币对外币的汇率或外币对本币的汇率,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增加产品,减少,使贸易收入得到改善。

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发展业。

第二,也可能造成资金。

本币贬值幅度过大,人们就会把资本从贬值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资金,这对本国经济发展不利。

第三,本币贬值对物价有影响。

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产品,扩大,会拉动物价;本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逐渐扩大到所有商品,会引发通货.

(4)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定,对安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世界金融的、经济的,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与价格

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少,商品价格;商品的供给量多,则商品的价格。

第二,商品的需求量越少,价格越;商品的需求量越大,价格越。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商品,价格。

(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市场”,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商品,价格。

(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市场”,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由决定的,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越大,价格越高;越小,价格越低。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成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决定。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的社会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现实意义: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不管它们的个别劳动时间如何,同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时间决定。

时间高于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时间低于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因此,个别劳动时间虽然不决定商品价值量,但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其他因素:

货币价值的变动、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人们的购买心理等也会影响价格变动,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文化因素都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3、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含义:

①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每个劳动者在所生产出来的,一种是生产所耗费的。

②表示方法:

劳动生产率又分为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商品的价值总量(即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单位时间所生产商品数量的乘积)与个别劳动时间成比。

如果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个别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总量则会,则会使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

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成关系。

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3)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①对企业:

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低能够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地位,反之,则会处于地位。

这就促使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

②对社会:

由于价值决定价格,而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行业每个企业都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则会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而且商品的价值量变小,就会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为基础,实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的影响,围绕上下。

注意:

这种价格与价值相符或价值量相等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商品交换中,而是存在于较长一个时期的平均数中,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等价交换只适用于商品经济,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

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者)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第一,生活必需品: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的急剧减少。

第二,高档耐用品: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的迅速增加。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第二,互补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不仅使该商品需求量,也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

注意:

两种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两种互补商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

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该商品的价格,生产者获利,生产规模,产量;反之,产量。

②提高:

企业只有提高,缩短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空间,在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③促使企业生产的高质量产品:

生产者能提供质量更好的或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就能获得较大的份额,提高占有率,从中获取更多的,这就促使生产者根据需求,生产出的高质量产品。

(3)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制约:

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利润,就会生产规模,产量;产量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生产者利润,就会生产规模,产量。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

发展水平;主要因素:

和。

(1)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二者是一种比例关系。

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的稳定增长,增加。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的收入,而且受的影响。

③的高低与居民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①一般来说,物价,会导致人们购买力的普遍降低,会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对商品的消费量。

(注:

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国家:

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搞好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②企业:

要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考虑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因素;③个人:

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能力,增加个人收入。

2、消费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不同来分:

①的消费:

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购买的。

②消费:

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个人支付能力,预支收入进行的消费。

③消费:

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不变更商品的所有权,从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租赁消费的适用情形:

消费者或无力购买,或因使用的次数有限不想购买的商品。

(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来分:

消费和消费,如家政、维修等。

(3)按照消费的目的来分:

①消费:

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的消费。

②消费:

提高人们自身素质,满足人们全面发展的需求。

③消费:

满足人们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的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在所占的比重。

(2)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主要原因)和的变化。

消费结构随着的发展、的增加而不断改善,改善的方向遵循由需要到需要再到需要的顺序。

(3)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

占的比重。

②意义: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资料和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和消费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越小,通常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生活水平。

4、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

a.特点: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b.利:

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c.弊:

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d.态度: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

a.特点:

标新立异。

b.利: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c.弊: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d.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

a.特点:

夸耀性、盲目性。

b.弊: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c.态度:

不健康的心理,不可取。

(4)求实心理。

a.特点: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b.利:

理智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c.态度:

属于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应坚持的正确的原则:

(1),:

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不,又不;既不人为消费,又不盲目,做理性的消费者。

(2),:

要求:

①要避免盲目,

避免消费,③避免只重消费而忽视消费的倾向。

(3),:

①含义:

绿色消费是以和为主旨,符合人的和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

②要求(即:

5R):

a.,;b.,;c.,;d.,;e.,.

(4),:

它与提倡量人为出、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

高考政治中商品价值量计算题的应对方法与技巧

一.近几年高考政治中的计算题归类

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

所以选C。

2.(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所以本题选B。

3.(09江苏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

 A.2B.4C.8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

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4.(09安徽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元。

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

所以选B。

二.知识点归纳:

1、考查知识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方法:

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三.考考你:

假定一件上衣的价格是40元,现在生产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假定生产上衣的原材料的价格不变)。

据此回答1-2题

1.据题目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20元

  ②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③如果供求关系不变,纸币的发行量增加1倍,则1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④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则1件上衣的价格或低于或高于20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上题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

  A.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纸币的发行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D.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假设1台手机与6辆自行车交换成功。

现在手机和自行车的生产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

  ①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②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

③手机行业和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1倍。

则手机与自行车的交换比例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1∶31∶61∶12B.1∶61∶121∶3

  C.1∶121∶61∶3D.1∶121∶31∶6

  4.(05广东综合卷)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5.该事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D2.C3.D4.D5.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还说明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例析

一、和商品价格有关的计算题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的变化引起价格的变化。

  和商品价值量有关的变化,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和“社会的”无关,和“个别的”有关。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题1:

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lO亿元和121亿元       D.12l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

因为2007年生产M商品lO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所以,2007年M商品的单位价值和价格都是10元。

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

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M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

又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单位商品价值量=10×1/(1+10%)=100/11。

商品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