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429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1.阅读课文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_____(jìnjìng)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_____(quānjuànjuān)。

也许是怕被人_____(发现、发觉)吧,它驼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_____(崇敬、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份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找出短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______。

从中你看到一只______、______的刺猬。

(3)结合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填写完整。

缓慢爬树→______→______→______→驮枣快跑

(4)请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经过写完整。

(提示:

可用上你画出的动词)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

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______。

2.读文段,完成练习。

脚尖滑过的地方,

大块的草坪,绿了;

大朵的野花,红了;

大片的天空,蓝了,

蓝——得——透——明

(1)填量词

一______草坪       一______野花       一______天空

(2)连一连

蓝     绿     红

______草坪   ______野花   ______天空

(3)仿照文段写一写

大朵的野花,红了;

______,______

3.阅读训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______。

(2)“碰壁”指的是______。

(3)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4.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5.课文片段阅读,回答问题。

(1)《乡村大道》这首诗写出了乡村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乡村大道既指______,也指______。

(2)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

“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

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他想了想说: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

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①我的“不解之谜”是:

______。

②挑山工和游人走路不一样在哪里?

______

③挑山工这几句话包蕴着什么哲理?

___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幸福——______裂开——______勇敢——______

(2)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______;因为它______,所以的声音很悲惨。

(3)这段话共______句,其中第______句写更赢看到和听到的,第______句写他的分析判断。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

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老虎信以为真。

其实他受骗了。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疑惑不解。

______

②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______

(2)“跟往常很不一样”是因为(    )

①小动物们都害怕狐狸

②狐狸后面跟着老虎

③小动物们都害怕老虎

(3)写出描写百兽们害怕的语句。

(4)“狐假虎威”在文中指______借着______的威风吓退百兽,现在用来形容______(填序号)。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一下只好拉倒了。

我坐在门口,望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

“你看,雨水都溅到身上了。

”我没理会,却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

__爸爸__你看__房檐下的石头怎么每隔一段距离__就有一个小窝__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jiě shi说:

“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房檐上的雨点打的。

”“是吗?

”爸爸故意jīng qí地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凑过来笑着说:

“这叫‘滴水穿石’,咱们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是滴在这个地方,渐渐地就打成了现在这样的小窝。

”接着,爸爸又说:

“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听着爸爸的话,我心里想:

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给我的启发。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jiě shi

jīng qí

______

______

(2)给第二自然段没加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爸爸______你看______房檐下的石头怎么每隔一段距离______就有一个小窝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适当的词语作为文章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形容雨大的词是______;“奇妙的东西”在文中是指:

______。

(5)在文中找出能说明“滴水穿石”这个词意思的句子。

(6)文中最值得我们牢记的一句话是:

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9.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鼹鼠先生来到松鼠太太门前。

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

“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

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1)这段话写了鼹鼠先生、松鼠太太、______、______和______这几个小动物。

(2)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是______。

(3)松鼠太太的家门口变成什么样了?

(4)“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为什么说礼物是美好的?

______

①礼物非常贵重。

②礼物让环境变美了。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

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______的事,说明翠鸟______的特点。

(2)用横线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等候——______锋利——______

(4)仔细读一读划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冼(xiǎn)星海在巴黎

   一九二九年,二十四岁的冼星海,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了,他在远洋轮船上找了一个工作,就趁这个机会到法国巴黎(lí),实现他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巴黎,冼星海的生活很艰苦。

他在饭店洗碗,在理发店扫地,还帮别人看孩子、守电话、抄乐谱,甚至拉着提琴到街头和咖啡店去卖艺。

   在那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他好几次在楼梯上晕倒,在马路上饿倒。

但这都动摇不了他学习音乐的意志。

   后来,冼星海的音乐天才和苦学精神,得到了巴黎音乐家的赏识,他们给冼星海很多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

冼星海终于考进了巴黎音乐高级作曲班。

他是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东方人,还得了荣誉奖。

(1)用动词填空。

______地   ______孩子   ______电话    ______乐谱     ______提琴

(2)找出冼星海生活艰苦的句子。

(3)你认为冼星海是个怎样的孩子?

写一写。

12.读文段,完成练习。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

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

“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

“我早回来啦!

(1)文中的“马”指的是______。

(2)请找出文中爸爸说的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早”字说明______

①妹妹跑得很慢。

      ②妹妹跑得很快。

13.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①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成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 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 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③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qín 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bèn)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3)细读第②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

(4)写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______。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______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______和______。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1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远——______    白——______

(2)给下面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宿芙蓉山(  )  ①房子    ②住,借宿

逢雪(  )      ①遇上    ②每次

白屋(  )      ①白色的屋子  ②茅草屋

(3)解释诗句的意思。

①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古诗所描写的季节是在______季。

下面哪幅画面是古诗描绘的景象?

选一选。

(  )

A.春暖花开图    B.风雪夜归图   C.农家丰收图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1)片段选自课文《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______     精致——______     依然——______

(3)用“依然”写句子。

(4)“红旗依然鲜艳”说明______。

16.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从文段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

______孔雀舞        ______跤         ______游戏

(2)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把需要重读的词语找出来,并写在横线上。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①强调民族多:

______

②强调一起学习:

______

(3)文段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______的情景。

(4)用横线画出文段中描写窗外很安静的句子。

(5)读了文段,我仿佛看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仿佛听到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_____。

17.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课文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______中的一篇。

(2)你从哪句话看出“我”很后悔?

(3)父亲说过什么话?

“我”是怎么想的?

1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这段话共______句。

(2)写出描写周总理穿着的句子。

(3)“______”这个词语表现了周总理内心的高兴和平易近人。

(4)“地毯”在文中指(   )

①地上的毛毯       ②用来铺路的凤凰花

(5)这段话写的是______。

①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那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正确的是(   )

(2)上文中第二个“偶然的机遇”为什么要加引号?

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

“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1)“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和同伴”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向导的态度又如何?

请用横线画出选段中表示心情和态度的词语。

(2)“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这句话什么意思?

______ 

(3)“极不情愿“表明向导______,“颓丧”的意思是______.

(4)“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这件”蠢事“导致了什么后果。

2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接着说:

“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

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

“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看图认词语,照样子标上序号。

①米糕    ②包装    ③送货    ④销售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经过”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①通过。

     ②过程。

(3)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写______(填序号)

①米糕很好吃。

      ②米糕得来不易。

(4)为什么这平平常常的米糕要叫“千人糕”?

22.课外阅读。

丢掉尾巴的狐狸

   一只狡猾的老狐狸,是偷鸡捉兔的老手,它能在一里以外嗅(xiù)到猎物的踪迹。

一次,它不慎落到陷阱中被捉。

侥(jiǎo)幸的是,它得以逃脱,代价则是丢了自己的尾巴。

   这狐狸丢了尾巴觉得很没面子,便想让其他狐狸都没有尾巴。

一天,狐狸聚众开会,它发言说:

“我们要这没用的负担干什么?

尾巴只能打扫泥泞(nìng)的小路,此外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割掉它。

请相信我,下个决心吧。

   “你的意____是不错,”一只狐狸说,“只不过想请你转身过去,让我们回答你的____议。

”话音刚落,狐狸中一片嘘(xū)声,这可怜的丢尾狐狸没有了听众,想除掉所有狐狸尾巴的诡(guǐ)计只能是空想。

(1)选择恰当的字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见      建

(2)说老狐狸是偷鸡捉兔的老手,是因为______。

(3)老狐狸的诡计是指______。

(4)看完短文,你想对这只老狐狸说些什么?

23.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积雪很厚,终年不化。

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它们都胖乎乎的,十分耐寒。

企鹅一点儿也不怕人,非常讨人喜欢。

(1)这段共______句话。

(2)找出描写南极寒冷的句子。

(3)“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中的“这里”指的是______。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______。

(4)选择正确的答案______

①南极的动物只有企鹅和海豹。

②南极的动物都十分耐寒。

③企鹅一点儿也不怕冷,非常讨人喜欢。

24.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

③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按原文填空。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第④句表现了乐声______,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2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1)雾去了______,把______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请写出来:

______。

(2)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呢?

仿照课文说一说。

雾把______藏了起来。

无论是______,还是______,都不见了。

(3)我知道,______的时候,雾藏起来的东西就能再现。

2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补全词语。

______的眼光     ______的太阳光

______的叶子     ______的豌豆花

(2)划线的句子是比喻句吗?

为什么?

(3)妈妈为什么开始相信孩子会好起来?

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剪枝的学问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_______(hàohǎo)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

“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我着_______(zhuó zháo)急地问:

“王大伯,您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

“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_______(jiéjiē)果实。

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

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我将信将疑: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

远远望去,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_______(bèn bēn)跑着,嬉戏着。

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啊,只见一棵棵树上挂满了桃子。

      。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

还真有道理呢!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读音。

(2)认真读短文第二自然段,概括剪枝的学问。

剪枝要______,保留______

(3)找出与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4)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在最后一自然段横线上写写树上桃子的样子。

28.课内阅读。

   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

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风娃娃回家去问妈妈。

妈妈说:

“孩子,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1)风娃娃去问妈妈的时候,心里很______。

(2)写出写风娃娃心理活动的句子。

(3)对妈妈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做事情不仅要有好的愿望,还要考虑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②做事情有好的愿望就行,不必考虑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

29.下面是普通家庭用水量分布图,请你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1)普通家庭中用水最多的是______用水和______用水;用水最少的是______用水和______用水。

(2)水,生命之源。

说到水,你还会想到哪些成语?

请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介绍一个家庭节水小窍门。

(4)节约用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请你编写一句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语。

30.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