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952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docx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三篇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1

  【摘要】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从确立探究的主题、指导探究的过程、任务成果展示、评价四方面,结合几个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探究的案例来探讨课堂探究任务设计的策略以及如何在课堂探究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很有意義。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探究任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04-01

  一、高阶思维的界定

  “高阶思维”的定义,目前最普遍认同的是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1]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对高阶思维的界定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具体的教学有效整合起来、为教师评价教学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思维大师杜威认为:

高阶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由“难题和疑问”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怀疑”引发的,高阶思维的发生就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的过程,[2]

  可见问题是开启高阶思维的最大动力。

因此,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课堂探究任务设计的策略

  1.前提——探究主题的确立。

  探究主题的确立是课堂探究活动开展的前提。

课堂探究主题的确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师生共同讨论;二是学生自己选择。

选择主题时需遵循的原则有:

第一,依标施教。

探究的主题应从文本出发,紧扣文本;第二,能够激发师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师生兴趣,探究的成效会更好;第三,关联时事热点。

关注时事热点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笔者在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综合探究二《探寻丝绸之路》的公开课时,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的环节,主题是“结合第三单元所学与补充材料,分析当时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来开拓与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

”这个主题紧扣文本,教师与学生都对此较感兴趣,同时这个主题与当今社会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措施为解决“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问题有何启示。

由此可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关键——探究过程的实施。

  探究过程的实施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关键。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指导,指导的步骤主要有:

第一,明确活动的单位——以小组为单位;第二,安排任务,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在安排任务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倡导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教师的引导包括形式上的引导和内容上的引导,形式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内容上可以给予方向上的提示,比如可提示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去思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中的第二节内容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笔者在教学这节内容时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的环节,主题是“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没有给予恰当的引导,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可以发现除了书本上提到的齐桓公善于用人的品质和齐国的地理位置外,便再也没有其他成果了。

同样的问题“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

”笔者在另一个班给予了学生方向上的提示,提示他们可从地理位置、个人因素及周王室的角度去思考。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观察了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进行了引导,比如对于地理位置方面,引导学生可结合地图来思考,最后发现学生们的讨论成果比较全面。

运用地图分析原因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分析材料对齐桓公进行评价锻炼了学生评价的能力。

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3.亮点——探究成果的展示。

  探究成果的展示是课堂探究活动的亮点所在。

学生实际展示的情况与教师预设的情况不会完全一致,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针对学生展示的内容查漏补缺,强调重点。

由于时间关系,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典型的小组展示,并且可以对比展示,凸显出一个组的优点,引导大家学习。

笔者自己在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时,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并提示可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去考虑。

通过观察各小组的表现,笔者发现有一个组呈现在白板上的内容有些杂乱,而另一个组将白板一分为二,左边呈现各项措施,右边相应的呈现影响,非常清晰明了。

于是笔者将这两个组的成果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条理清晰的重要性,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条理清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还有一个小组结合秦朝行政系统简图来介绍政治上的措施,直观形象,笔者借此引导学生多加思考,运用多种形式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4.升华——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升华。

教师在评价时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

第二,评价要适时适量。

所谓适量,是指并非每一组的回答都必须作出评价。

所谓适时,是说评价可适当滞后。

在一个小组展示完之后,或许下一个小组会补充前一个小组没有想到的地方。

并且,当两个小组的展示成果可以进行对比评价时,适当滞后评价效果也会更好。

第三,内容评价与形式评价相结合。

内容上及时指出错误的地方,形式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用图表、表演的方式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创新实践的能力。

第四,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学生呈现的成果与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同样重要。

  三、小结

  21世纪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能力的竞争,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

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表明教育改革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因此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阶思维的界定和课堂探究任务设计的策略两方面来探讨了如何在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希望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同行们能有所帮助,对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方面能有所启发。

由于笔者的能力和条件有限,本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将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此研究,使本研究更具参考性。

  参考文献

  [1]Higher-orderthinking[EB/OL].http:

///wiki/Higher_order_thinking,2017-11-09.

  [2][R].http:

///files/higher_order_thinking_,2017-11-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人民教育,2010(17):

3.

  国内外高阶思维能力研究综述2

  【摘要】本文通过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课程——《文字处理》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在Moodle环境下开展开放型主题教学活动培养中学生的高阶能力。

  关键词Moodle;开放型课堂;高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6-0094-03

  笔者一直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能根据问题要求,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方案内容运用技术的手段解决问题。

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能体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个观点与钟志贤教授在《高阶能力意味着什么》(2005)一文中提出的高阶能力是一致的,他提出的高阶能力包括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即注重操作与知识技能的课堂。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开放型的课堂指的是——注重活动体验与能力培养的课堂。

主题选择是自由的,课堂学习的操作技能是开放的,获取素材的方式是开放的,评价是多样的,学习时间可以延展到课堂外;总的来说,学生高度自主的课堂。

  教学平台的选择

  课程开展依赖于教学环境的架设,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发的开源教学平台,包括了各类型课堂活动模块,对于课程开展有足够的支撑。

钟志贤教授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2004)中提出:

“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模式属性上,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开放型的课堂模式

  1.开放型的主题开启课堂美国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技术的发展本源就是服务于生活的。

信息技术课堂应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入手,由教师引领对其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其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的开展初期建立小组,小组的成员一般有3~5人,每一个小组通过讨论设定小组主题,填写主题表,并在同一主题下分好版面(栏目)。

  在主题的设定过程中,学生小组之间有可能讨论甚至争论,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经历提出自己的想法,说服别的同学,或者被说服的过程;甚至有可能经历从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主题到一个小组统一一个主题的过程。

  讨论主题下如何分板块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一个大的问题如何细化的过程,或者学生会把一个问题分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每位学生对这个主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与冲突中最终完成主题的确定。

  学生选择其学习与生活中感兴趣的主题,带着对主题的浓厚兴趣进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期待。

  2.多样性资源支撑课堂

  《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下文简称《蓝皮书》)中调查了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初中二年级中有%的学生喜欢在教室听讲,%的学生喜欢小组讨论,%的学生喜欢自学,%的学生喜欢一对一的辅导。

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可能造成其学习效果各异。

学生现在需要的可能是版面设置信息,可能排版布局技能,或者文字处理技能等信息。

有的学生喜欢先操作,有问题再寻求帮助;也有的学生喜欢先了解操作再进行自己操作……开放的主题,意味着学生的选择是自主而多样的,其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采用多样的资源可以为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提供帮助。

  利用Moodle平台中的图书功能形成文字资源

  【知识链接】——在这里详细地描述操作并且很好解析相关操作或理念;利用其中的文件功能形成【操作帮助】——教师把相关的操作制作成微视频;学生可以像查阅字典般寻找操作技能信息——通过书本、知识链接、操作帮助等(如图1)。

利用论坛功能形成【讨论区】——学生在讨论区中相互解决疑惑(如图2)。

  学生在多种资源中寻求适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需要根据其自身或小组的需要进行资源的判断、选择,自主地学习相关的操作技巧。

在运用网络搜索、下载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筛选素材的过程考验着学生对主题的整体把握能力。

多样性的资源配置能很好地支撑开放型课堂。

  3.信息获取过程激发学生活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质”的关注,很多一线教师或许留意过,学生获取素材只会运用网络,致使素材单一,内容乏味。

信息获取的过程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信息关注,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指引其评估素材“质量”,为其探究提供支持。

  例如,某个小组完成的主题是“硬件知多少。

”这个主题除了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最新的硬件信息,也可以在身边的计算机中直接获取信息——硬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