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625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产品 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docx

汽车产品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电镀前零部件质量的规定…………………………………………………………………………………1

5镀铬层………………………………………………………………………………………………………2

6性能要求……………………………………………………………………………………………………6

7电镀铬层性能试验方法……………………………………………………………………………………7

8检验规则……………………………………………………………………………………………………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用基体材料和镀覆方法符号……………………………………………………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金属覆盖层——对基体金属呈非阳极性的覆盖层——加速腐蚀试验——

结果的评价方法…………………………………………………………………11

汽车产品零部件电镀铬层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含低速货车及运输型拖拉机)、发动机产品零部件电镀铬层的使用条件号、分级号、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汽车(含低速货车及运输型拖拉机)、发动机产品的零部件镀铬层的设计及质量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495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GB/T5267.1紧固件电镀层

GB/T5270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T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9797—1997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沉积层

GB/T9798-1997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

GB/T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2600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

GB/T12610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

QC/T625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XXB018—2006汽车产品零部件电镀锌层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所采用的定义见Q/XXB018—2006的3.1~3.3。

4电镀前零部件质量的规定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应符合Q/XXB018—2006中第4章的有关规定。

5镀铬层

5.1零部件镀铬层的表示方法

零部件镀铬层按图1顺序组成一组符号表示。

□/□·□□□·□

后处理

镀覆层特征

镀覆层厚度

镀覆层名称

镀覆层方法

基体材料

图1零部件镀铬层的表示方法

5.1.1基体材料

金属基体材料用该金属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基体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非金属基体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规定符号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5.1.2镀覆层方法

镀覆层方法规定符号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5.1.3镀层名称

5.1.3.1镀层名称用镀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5.1.3.2进行多层镀覆时,按镀覆先后,自左至右顺序标出每层的名称、厚度和特征,每层的标记之间应空出一个字母的宽度。

也可只标出最后镀覆层的名称与总厚度,并在镀覆层名称外加圆括号,以与单层镀覆层相区别,但必须在有关技术文件中加以规定或说明。

5.1.4镀覆层厚度

镀覆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

厚度数字标在镀覆层名称之后,该数值为镀覆层厚度范围的下限,必要时,可以标注镀层厚度范围。

5.1.5镀覆层特征

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见表1。

表1镀覆层特征表示符号

特征名称

符号

特征名称

符号

光亮

b

m

半光亮

s

缎面

st

注:

无特殊指定的要求,可省略、不标注镀覆层特征。

5.1.6后处理

后处理名称的表示符号见表2。

表2后处理名称的表示符号

后处理名称

符号

后处理名称

符号

钝化

P

氧化

O

磷化(磷酸盐处理)

Ph

乳化

E

5.1.7基体材料在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时,允许省略。

5.1.8镀覆层的特征、镀层厚度或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允许省略。

5.2电镀铬层的使用条件号及分级号

5.2.1电镀铬层的使用条件号

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使用条件号见表3。

表3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使用条件号

使用

条件号

使用环境恶劣程度

示例

分类

环境特点

4

特别恶劣环境

离地面近,容易受污泥侵蚀或擦伤;常受手汗腐蚀;风雨直接侵害;高温或高湿;容易受到机械磨损

如汽车外部零件:

保险杠、装饰条、铭牌等

3

恶劣环境

雨雪不直接接触;离地面较高

如汽车外部零件:

防撞条等

2

一般环境

比较干燥;封闭总成内部

如汽车内部零件:

头枕支杆等

5.2.2电镀铬层的分级号

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分级号见表4。

表4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分级号

基体材料

使用条件号

分级号

钢铁

4

Fe/Ep·Cu20Ni30dCr0.5

4

Fe/Ep·Cu20Ni25dCrmp(mc)0.5

3

Fe/Ep·Cu15Ni25dCr0.5

3

Fe/Ep·Cu20Ni20dCrmp(mc)0.5

2

Fe/Ep·Cu20Ni10bCr0.5

表4铜+镍+铬和镍+铬电镀层的分级号(续)

基体材料

使用条件号

分级号

钢铁

4

Fe/Ep·Ni45dCr0.5

4

Fe/Ep·Ni35dCrmp(mc)0.5

3

Fe/Ep·Ni35dCr0.5

2

Fe/Ep·Ni20dCr0.5

锌合金

4

Zn/Ep·Cu20Ni30dCr0.5

4

Zn/Ep·Cu20Ni25dCrmp(mc)0.5

3

Zn/Ep·Cu15Ni25dCr0.5

3

Zn/Ep·Cu20Ni20dCr0.5

铜及铜合金

3

Cu/Ep·Ni30dCr0.5

3

Cu/Ep·Ni20dCrmp(mc)0.5

2

Cu/Ep·Ni20dCr0.5

铝及铝合金

4

Al/Ep·Ni45dCr0.5

4

Al/Ep·Ni35dCrmp(mc)0.5

3

Al/Ep·Ni35dCr0.5

塑料

4

PL/Ep·Cu20Ni25dCr0.5

3

PL/Ep·Cu20Ni10bCr0.5

注:

螺纹紧固件的电镀层按GB/T5267.1规定,内螺纹一般不留镀层余量。

5.3电镀层分级号的具体含义

5.3.1电镀层分级号按以下顺序组成:

a)表示基体金属(或合金基体中的主要金属)的化学符号,后接一斜线,如下:

Fe/——表示基体为钢铁

Zn/——表示基体为锌或锌合金

Cu/——表示基体为铜或铜合金

Al/——表示基体为铝或铝合金

b)Ep表示电镀,镀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c)用铜或铜含量超过50%的铜合金层做底镀层时,化学符号Cu表示铜或铜合金镀层;

d)Cu后的数字表示铜镀层的最小局部厚度,单位为μm;

e)镍的化学符号Ni;

f)镍后的数字表示镍镀层的最小局部厚度,单位为μm;

g)表示镍层种类的字母,见5.3.2.2;

h)化学符号Cr表示铬镀层;

i)Cr后的字母(小写),表示镀铬层的种类,见5.3.2.3。

注: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所规定的镀层的最小厚度要求只适用于能被直径为20mm的球接触的主要表面部分。

5.3.2镀层分级中各镀层的厚度及分类

5.3.2.1铜镀层的厚度

铜+镍+铬镀层中铜镀层的最小厚度见表4。

5.3.2.2镍镀层的厚度和种类

a)镍镀层厚度

镍镀层总的最小厚度应符合镀层分级号的规定,见表4。

b)镍镀层的种类

镍镀层的种类由下列符号表示:

b——全光亮镍沉积;

p——机械抛光的暗镍或半光亮镍;

s——不进行机械抛光的暗镍,缎面镍或半光亮镍;

d——双层或三层镍,有关要求见表5。

表5对双层或三层镍层的要求

层次(镍层种类)

伸长率1)

%

含硫量2)

%

厚度占总镍层厚度的百分比3)

双层

三层

底层(s)

中间层(高硫)(b)

>8

<0.005

>0.15

≥60

≥50

10

面层(b)

>0.04和<0.15

≤40

≤40

1)伸长率的试验方法按GB/T9798—1997的附录B。

2)规定镍层的含硫量(质量百分比)是为了说明所用镀镍溶液的种类。

还没有简单的测量镍层含硫量的方法,但是按GB/T9798—1997的附录D规定的任何一种方法,采用专门制备的试样,可予精确测量。

3)按GB/T6462的规定,制备镀层的横断面、抛光和浸蚀后,用显微镜测定和鉴别多层镍之间的厚度比和种类。

5.3.2.3铬层的种类和厚度

a)铬层的种类

铬层的种类是在化学符号Cr后补充符号表示:

Crr——表示常规铬。

Crmc——表示微裂纹铬。

当采用GB/T9797—1997的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时,在镀件的任何方向每厘米长度应有250条以上的裂纹,且在整个主要表面上形成一封闭网络。

Crmp——表示微孔铬。

当采用GB/T9797—1997的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时,在镀件的每平方厘米面积内至少要有10000个孔隙。

b)对镀层的厚度规定如下:

以Crr表示的常规铬——最小厚度为0.3μm。

以Crmc表示的微裂纹铬——最小厚度为0.3μm。

(见“注1”及“注2”)

以Crmp表示微孔铬——最小厚度为0.3μm。

(见“注2”)

以Crmp0.5表示微孔铬——最小厚度为0.5μm。

(见“注2”)

注:

1.有时为了得到所要求的裂纹图案,微裂纹铬的厚度明显大于上述规定,约为0.8μm。

2.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光泽可能损失,这在某些使用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将最小厚度增加到0.5μm可减少光泽损失。

5.4电镀铬层的标注

5.4.1零部件所需的电镀铬层应作为技术要求在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予以注明。

5.4.2镀铬层在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的标注,只应标出电镀铬层的完整分级号即可。

例如:

完整的分级号标注为:

Fe/Ep·Cu20Ni25bCrmc(表示:

钢铁基体,镀有最小厚度为20μm的铜层,铜上镀有最小厚度为25μm的光亮镍,镍上镀有最小厚度为0.5μm的微裂纹铬)

5.4.3其它要求应符合Q/XXB018—2006中5.5.3~5.5.5的有关规定。

6性能要求

6.1外观

6.1.1电镀件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镀层缺陷,例如:

鼓泡、孔隙、粗糙、裂纹、局部漏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