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197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教案设计

    第四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周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

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

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

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

  教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

知道,学校。

  师: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

  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

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

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

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

几位男同学?

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

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

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

    第二单元比一比

  1、引导观察: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

  

(1)问:

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

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师谈话:

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第二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

  3、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目标:

使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入手,提

  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会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从实物到抽象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乐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2、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锥形纸筒、布、圆锥形实物、圆锥模型、木板、沙子、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的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师:

只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

他有什么特征?

    2、现在老师用一块布遮住这个圆柱,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

  慢的缩小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

你能试着描述一下

  吗?

    3、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4、师:

这个物体叫圆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有关

  知识。

(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

  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师

  一一板书)。

  二、自学

    1、老师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师:

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

  (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鼓励,表扬同学们有很好的观察能力)

  小结:

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没花了我们的生活。

  三、探究(学生自学课本第24页的内容后交流一下问题)

  小黑板出示探究的问题:

    1、圆锥有什么特征?

    2、怎么画圆锥的平面图?

    3、圆锥的高在哪里呢?

他有多少条高?

为什么?

    4、怎么测量圆锥的高?

    5、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四、交流展示

  预设课堂:

    1、学生:

我们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学生边回答边演示实物)

    2、学生:

我们组讨论怎样画圆锥时觉得不太难画,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话法?

  老师讲解画法,并示范,然后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3、学生甲:

我们组认为圆锥有无数条高。

  乙:

我们不同意,我们认为圆锥有一条高。

  同桌配合,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老师指出应从“零刻度”量起。

  老师: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用沙子堆一个圆锥,想办

  法测量一下它的高。

(学生合作实验,并进行交流展示)

    4、学生甲:

我们组吧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半圆。

  学生已:

我们组吧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老师:

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扇形的概念。

学生得出结论:

是扇形

  五、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1、轻松一下。

    2、幸运考场。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圆锥的认识都是感性的,而课堂教学是对圆锥进行理性的认识。

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圆锥的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

  教案设计王红珍

  2020.3.27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小数的含义。

    2、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小数。

    1、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

昨天老师到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价格:

  (大屏幕上出示商品和价格牌。

  书包:

45元彩笔:

3.50元文具盒:

12元橡皮擦:

0.50元日记本:

3元铅笔:

0.80元

    2、区别整数和小数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表示价格的数分成两类?

该怎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将商品价格分成两类:

  书包:

45元彩笔:

3.50元

  文具盒:

12元橡皮擦:

0.50元日记本:

3元铅笔:

0.80元

  师:

为什么要这样分?

这两组数有什么区别?

  (左边这一组数是整数,右边这一组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

  师:

像46.50、23.1

  5、14.06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板书:

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你会读小数吗?

  (多让一些学生试读以上商品价格,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3、刚才,这些小数我们都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教师引导,全班总结出:

“读小数时,先看小数点的位置,再将小数点前面的数用整数读出(读出数位),小数点读作:

“点”,最后将小数点后面的数直接逐个读出(不读数位)。

    3、老师还发现了这样一些小数,你们会读吗?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其它一些小数让学生先在同桌内读读,再请学生汇报。

    5、你能找到你身边的小数吗?

    6、你们会写小数吗?

  (请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教师出示的小数,并请三个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评价。

  七点一八写作:

7.18

  十四点零九写作:

14.09

  二十点三零写作:

20.30

    7、你觉得写小数应该怎么写?

  (先让同学充分发言,再引导全班总结出:

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8、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教师出示88页情境图,请学生读一读图中所标出的一些食物的价格。

  

(2)提问:

哪些同学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板书,并请学生写在书上。

)元角分

  5.98元5元9角8分

  0.85元8角5分

  2.60元2元6角

  三、教学例一

    1、师:

“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小数,那到底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下面我们用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来探究一下。

    2、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

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多少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同桌讨论,并请同学汇报。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教师指着米尺问: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零几或者零点几几。

”)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米和1.30米都是对的。

(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请同学汇报,全班订正。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四、课堂练习(机动)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你在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数?

小数该怎么读?

小数该怎么写?

  六、作业

    1、寻找身边的小数。

  2、《数学练习册》认识小数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元角分表示五元九角八分5.98读作:

五点九八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整小小

  数数数

  部点部

  分分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1/100

    第四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

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本节课从乘法变化规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

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

它们可能是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但只有猜测是不够的,要想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就必须予以事实证明,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

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师: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生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印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师:

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

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

  师:

对呀,我也有这样的疑惑。

那么我们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

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建构生命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更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教材是静态的,作为知识点的载体—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内我创设了“通过闯关进入除法王国的城堡”的童话式故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故事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这样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

  2、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独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组合作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合作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并让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体验探究与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情感激励为导向贯穿全课

  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多是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除此之外,我也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评价欣赏他人,使评价成为他们主动发展的动力。

    4、适当的游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课40分钟,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一直认真坐着听课,再加上教材的枯燥无味,无然会开小差,影响学习激情。

在教材设计过程中,适当的游戏有利于教学,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比赛形式,这样,学生既可以放松,又能如愿完成教学任务。

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关注课堂的活,关注学生的学,才能使课堂教学由单一传输转向双向的互动;才能由重知识的落实转变为重人的发展,由重学习结果转变为重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

    第五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周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测量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

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26

  板出:

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

  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

  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

  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

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

  师: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