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05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docx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邓莉

如何做成功的父母

——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陇把镇中心小学邓莉

尊敬的各位家长,下午好。

十分荣幸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校这次家长学校活动。

这是一个越来越重视孩子素质教育的年代。

所有父母都在苦苦思索: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他们不但期盼孩子学习取得成功,还希望孩子在生活、事业和为人处世上都能成功。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培育出成功的孩子呢?

这是我们需要努力探求的。

教学目的

1、通过授课,让父母明确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在教育子女方面责任重大。

2、让家长了解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意识。

3、让家长掌握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法。

4、了解要让孩子成功,关键不在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与文化程度,而在于父母必须做到言传身教,并通过学习、逐步了解家庭教育的知识,逐步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们围绕“如何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成功的孩子”这一中心,从三个方面来开展讨论。

一、教会孩子做事

1、案例:

一年级的小丽,长得白白净净,聪明伶俐,是家中的小公主,可是长这么大的小丽,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甚至连自己的学习用品都不会整理。

在家更是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她依然无动于衷。

2、案例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

这也是产生“小丽现象”的主要原因。

现在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也很重视孩仓的智力发展,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

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样样事都替他们做好,使孩子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缺乏自理能力,藐视劳动,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许多小学,我们经常用可以看到孩子蹦蹦跳跳,轻轻松松地在前面走,父母背着书包在后面跟着,像极了古候的小少爷们领着挑书担的书童去读书。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孩子离开父母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根本不会适应需要自己劳动的生活,连简单的整理理书桌、整理自己的衣物、系鞋带、去食堂打饭都要不会,还有些孩子因此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而放弃了学业。

3、指导建议

(1)改变教育观念,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活动,家长要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让孩子去实践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鼓励,这样既然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又使他们的在劳动中体验收到了快乐,增强了劳动意识。

(2)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

家长要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

孩子常常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并高兴地坚持下去,让他们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当孩子说“我来”,要自己洗手、穿衣服等这是一个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机会。

家长一定要耐心鼓励和帮助孩子独立做这些事,切忌为图省事而包办代替,尽量做到使孩子对劳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3)让孩子量力而行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太的劳动内容和时间:

让他们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孩子劳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在20分钟以内比较合适。

(4)家长要言传身教

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去做,以后再逐让他们自己干。

(5)经常用鼓励和表扬

当孩子第一次做事时,虽然做不好,但我们家长应该多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会加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童年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厅心强,模仿力强,活泼好动,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

家长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感谢受到劳动的愉悦,让孩子借助童年时对劳动的美好体验,走上热爱劳动的道路,让孩子在劳动中找到乐趣,他自然会喜欢劳动,然后慢慢地把劳动变成自己的习惯。

二、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

先给各位家长讲几件事。

案例;

1、一所大学,开学三日了,还有些十八九岁的男生躲在宿舍的被窝里想家抽泣。

有的同学心中没有别人,夜里上厕所时,开门、关门、说话的声音都很大,影响了别人休息,自己还不当一回事。

有一位大学生,是当地的高考状元,进入大学才两天,就觉得“这个世界太冷漠”“没人关心他”,最后因“无法与‘陌生人’合作”而离校出走几十天。

2、还有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位高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方面很有才华,但是他性格孤僻,和所有的人都无法交流,他觉得活得很不舒心,只好买了一条狗,整日以狗为伴,因无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他的研究也始终出不了成绩。

3、美国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的结果证实:

在数千名被解雇的男女中,人际关系不好的比不称职的高出两倍。

在一些单位里,新进来的工程师、科学家,学识、智商都很高,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一些人成绩斐然,另一些人黯然失色。

案例分析:

这几件事都说明一个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实都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保证,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他人友好地相处,才能奔向成功。

小时候,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感受伙伴的友善和集体的温暖,可以使孩子心胸变得开阔起来,性格开朗,精神振奋。

一个人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靠的是分数,而一个人步入社会站住脚并取得成功,靠的就是能力。

“与人合作”,与他人能很好地相处,是人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就不能只关心他的考分,更应该关心他们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使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才能让他们施展才华,走上成功之路。

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不合群,这样才能找到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法。

其实,有些孩子不能很好与他人相处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归纳起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的影响,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住在楼房里,邻里之间很少往来;老人怕孩子出危险,很少让孩子出去玩;保姆代替了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却造成了亲子间感情疏远。

总之,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这种“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为:

一人玩耍、看电视或与老人、父母一起玩等。

现代居住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居住的场所逐渐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造成交往能力低下。

第二方面来自教育。

有些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当,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了谁都要顺着自己,不懂尊重别人,不懂关心别人,自私自利,待人不真诚,对人粗暴无礼,不顾别人感受等,造成与他人关系不好,没有多少朋友,也就缺少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造成交往能力低下。

第三方面则来自于孩子自身体质。

有些孩子因为体弱,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总是弱者,受到小朋友的歧视。

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便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腼腆、懦弱,不再喜欢与别人交往,即使勉强聚在一起也常会不欢而散。

同时,人的天生气质各有不同,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向拘谨,内向拘谨的孩子较难以与人交往。

不管来自何种原因,只要孩子缺少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低下,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妨碍孩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有一个读初中的女孩,从小母亲倍加呵护:

一个人出门怕出事,跟别的孩子玩怕受欺负,参加班级活动怕影响学习。

在母亲的“精心安排”下,她犹如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真空里,可是进入青春期后,她的苦恼逐渐增多,学习渐感吃力,又总是形单影只,心灵的孤独使她常常自悲自叹,顾影自怜。

一次因为妈妈说了一句“你越来越没用了”,于是她觉得自己“活着没什么意思”“是个多余的人”,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差一点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指导建议: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孩子不愿与别人交往,不会与人相处,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父母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教会孩子与他人交往。

首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

家长要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

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

此外,家长要教育子女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不怕孩子“出洋相”和“被批评”。

如果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当众“护短”,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合群个性,对其任性、不合群等不良行为要及时予以批评和重视。

2.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

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相互教会怎样玩、怎样相处、怎样生活。

孩子在家里,大人往往处处依着他,但在群体中,就得平等相处,客观上有助于克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来独往的缺点。

一些调查表明,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己顾自己,不要与他人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却使孩子失去了在群体生活中锻炼的机会。

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门,其作用可以帮助孩子尽快熟悉陌生环境,并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与陌生人谈话的机会,学习与他人交往。

3.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

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朋友交往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教育他:

“你这样下去,没有小朋友会喜欢你的”,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合群了,能合群,就能有机会学习与人相处。

4、在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父母该怎样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孩子们是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慧。

打打闹闹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之间的争吵大多数发生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对方的过失不肯轻易放过,认为自己的痛苦和不快都是对方造成的。

比如我的玩具被他抢走了,这个地方是我先占的等等。

二是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时,便要大闹一场。

例如大家都玩捉迷藏,他却要玩丢手绢。

当没有人和他玩时,他就会在一边捣乱,结果引起争吵。

碰到孩子争吵,大人应该怎样呢,正确的方法是,如果孩子之间的争吵没有过度打闹,一般不用制止。

因为孩子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小孩正是在交往和冲突中学会和别人相处的。

通过争吵,他们可以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想法,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正确处理纠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对孩子争吵行为的正确引导和处理,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家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介入、适度介入和完全介入,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在孩子争吵时,最忌讳的是家长袒护自己的孩子,使其他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这样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处于孤立地位。

有的家长甚至教育孩子以牙还牙,“他打你,你就打他”,或亲自上阵参加“战斗”,这样只能激化矛盾,给孩子树立起一个不讲道理的形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孩子一旦发生冲突,家长要分清是故意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无意的,就不要过分追究。

总之,我们要知道,在吵架这问题上,孩子显然与大人不同。

大人之间吵了架,就很难和好,有时甚至会断绝往来,可是对于孩子,即使是狠狠地打了一架,第二天也会象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又在一起玩了。

所以对孩子间的冲突做父母的最好是持信任的态度让其自由发展。

二是引导孩子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让孩子正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问题,经常想想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若有不妥之处,要调整好,以便有利于和同伴和谐相处。

其次,要告诉孩子争取与同伴多沟通交流,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三,教育孩子做到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

对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

同时要真诚地对待他人,你真诚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待你。

还有是教育孩子要学会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学会赞赏他人。

当别人比自己强时,要真心向他学习,当自己比别人强时,要真心地帮助别人,千万不要产生嫉妒等心理。

“憎人富贵嫌人穷”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

三是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用成熟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要学会换位思考,善解人意。

双方发生矛盾时,要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替对方着想,在此基础上,善解他人之意,如此处理人际关系,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方法。

要平等待人,不强求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意做到。

要学会分享,对别人的成功、快乐,要与别人一齐开心,自己有了快乐,要告诉自己的朋友。

当朋友有了难处时,要尽自己能力与朋友分担,这样做,别人才会把你当作最好的朋友。

对朋友不要有私心,要乐于付出。

如果朋友有钱了,你就想沾点光,朋友有了名声地位,你也想瓜分一点,这些就会令人生厌。

家庭是学习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这重要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年轻父母的高度重视,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孩子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希望大家能耐心细致地引导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孩子成功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与文化程度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1、案例

(1)有这样的一个三口之家。

李敏是个会计师,丈夫何平山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在国家机关工作后下海经商,成为一个拥有千万家产的商人。

他们有个儿子叫何杰正上高中。

夫妻俩梦寐以求的就是让儿子能考上名牌大学。

为了家庭理想的实现,李敏夫妇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不遗余力、花钱送孩子上他们认为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规定儿子只准跟成绩好的同学交往,选择了住在附近的两个学习优秀的同学让儿子与他们做朋友;用课余时间送儿子到奥数班;平时,为让儿子专心致志地学习,什么家务活也不让他干,起床后的被子等也由保姆整理;平时,如儿子心情好,能用心学习,对儿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为了儿子能把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夫妻二人不敢与孩子多聊天,但是,如果儿子的成绩出了问题,李敏就会严厉斥责,特别是拿儿子的好朋友、学习尖子跟他比,说孙子健他怎么好,而儿子笨,在他身上白花钱了。

为了刺激儿子,李敏还花了600多元买了一双耐克鞋送给孙子健。

长此下来,何杰养成了孤僻、自卑、嫉妒的性格,平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父母,特别是母亲叛逆情绪严重,对学习更是越来越厌倦。

高中毕业时,孙子健考上了名牌大学,何杰却落榜了,连大专也考不上。

李敏把儿子大骂一顿后,便对他不理不睬。

何杰面对唉声叹气的父母,觉得自己整天生活在愁云惨雾中,度日如年,对孙子健也更反感,认为是他的存在为母亲对自己的无情提供了话柄。

08年元旦到来之前,心情郁闷的何杰到溜冰场去玩,刚好碰上孙子健,何杰为发泄心中的愤恨,突然扑上去把孙拌倒,没头没脑地一顿猛踢,并用坚硬的旱冰鞋打击孙的头部,造成孙子健多次软组织受伤,头部被打成重度脑震荡,最严重的是生殖器受损,需动手术,能否恢复还是个未知数,何杰也因此被检察院批准正式逮捕,两个家庭从此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很明显,何杰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以失败告终。

(2)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残疾父亲的家教“胜经”。

顾盼,一位原本普普通通的杭州女孩,小学成绩一般,而中考却坐上了全市第一的宝座,高中阶段被被杭州二中推荐到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留学。

在新加坡期间,她多次在各类国际数学竞赛中创造佳绩。

为此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亲自为顾盼颁发奖学金证书。

同年九月,她又以优异成绩跨进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门槛。

如今,她已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的高材生。

谈及自己的成长,顾盼脱口就说:

“这要感谢我爸爸。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顾盼的爸爸是一位仅有高中学历的下岗职工,而且还是一位患株儒症的残疾人。

顾盼的妈妈更是一位生活也无法自理的弱智人士。

顾爸爸36岁时才迎来了顾盼的出生。

但他对孩子不宠,认真阅读家教读物,从中获得家教知识,女儿几个月大,他就买了很多童话书,一边学一边给女儿讲,还试着把孩子一些不良习惯和缺点,有针对性地编成故事给她讲,以此来教育她,效果很好。

顾爸爸还知道,千教万教,做人教育最要紧,一个人好的品行、习惯是最重要的,但不能单靠父母说教,还要靠父母身体力行,因此,有了女儿后,他就时时告诫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孩子不能做的,自己首先要带头不做。

在爸爸言传身教下,顾盼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不随地丢垃圾等好习惯,顾爸爸还想,一个人的品行、习惯,“律已”和“利人”最重要。

有了这两方面,就一定是个受人欢迎的好人。

因此,在女儿很小时就开始在这两方面培养她。

在顾盼成长过程,有一件事很让顾爸爸伤脑筋,那就是顾盼上小学时,语文数学成绩却很差,在班内倒数几名。

但顾盼爸爸没对孩子责罚敲打,而是向老师请教,对孩子和颜悦色,耐心引导,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经过几年努力,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成绩也慢慢赶上来了。

直至顾盼到了新加坡留学,顾爸爸还不断地给孩子写信、打电话,给孩子精神上的鼓励。

在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毕业后,学校校长和班主任在顾盼的推荐书上这样写道:

“顾盼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她勤奋努力,目标明确,自信心强,爽朗乐观,积极进取,成绩优异,相信她能成为任何一所高一级学校里的一名优秀学生。

2、案例分析:

(1)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李敏的失败主要在于她一味看重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良好品行、习惯的培养。

教育方式忽而宠爱,忽而简单粗暴,使儿子形成自卑心理和焦虑感,经常处于愤怒和妒忌中。

而顾爸爸虽然家庭经济不好,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为教育好女儿,努力学习家教知识,非常重视女儿良好品行和习惯的培养。

而且在教育过程注重既言传又身教,对孩子的学习注意循循善诱,不急不躁,使女儿对学习有兴趣、有自信心。

这两个例子给我们一个启示:

孩子要成功,关键不在于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在于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而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否抓住培养孩子良好品行和习惯这个根本,在于父母教育的方法是否科学、恰当。

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功,必须象顾爸爸一样,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负起教会孩子做人、认真培养孩子良好品行和习惯的责任。

3、指导建议

(1)对孩子要严格要求。

对孩子提要求时要注意合乎情理,切实可行。

一是切记过高、过滥、过多、过难。

比如有些家长平日不怎么管教孩子,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就开始数落,与此同时,象倾盆大雨一样向孩子提很多要求,使孩子不知所措,他就干脆不理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我行我素,不同从教导的坏习惯。

二是提要求时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理解力和实际能力,不要因“望子成龙”心切而“拔苗助长”,如对一年级的孩子就要求他连续两三个小时坐着看书、做作业、对这样的要求孩子就会出现抵触情绪以至逆反心理。

又如有些家长要求七、八岁的孩子“责己严,待人宽”。

当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时,让孩子主动认错、道歉,这也是很难做到的。

三是提的要求要明确具体。

如说“妈妈要你做个好孩子”、“要听话”之类大而空泛、含糊不清的要求孩子是无法落实的,例如要求孩子认真做作业,就要与孩子具体商定操作步骤,先复习,再做题,如有困难,可与父母讨论,取得帮助。

这样明确具体的要求,才有利于孩子执行。

四是提要求时要尊重孩子的情感,满足孩子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平等对待,给予关怀,这样也有助于孩子积极执行父母的要求。

要求提出来后,又讲清了道理,就要坚决执行,改变或放弃合理要求的父母是软弱无力的表现,会助长孩子的违抗心理,养成拒绝父母训导和坏习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降低。

提了要求就要检查,使要求不落空,利于养成孩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2)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哄过一时就行。

其实,不负责任的哄骗也许起初还凑效,但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识破这一伎俩,随着被大人欺骗次数的增多,家长的信任度会越来越低,更严重的是让孩子学会了对别人撒谎。

如果发现孩子撒谎,切忌不问情由惩罚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让他们学会更巧妙地撒谎。

父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孩子撒谎问题,让说真话的孩子得到鼓励,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孩子就会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3)要给孩子做表率。

俗语说:

“有其父必有其子”。

事实证明,子女和父母在思想上,言行上相像的地方很多,子女长大后,处理挫折、困难的方式,也多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特别突出的一个心理特点,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也要以自己言行举止做表率。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不要对着孩子是一套,背着孩子又是一套。

要注意父母之间有矛盾要避开孩子,不要在家庭琐事上互相扯皮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话大话。

不要不分场合批评孩子的过错,以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面前,不要以冷漠的态度待人接物。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强求孩子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

如安静地读书看报,讲文明懂礼貌,待人友善,团结亲友、邻里、同事、乐于助人,勤俭节约,乐观,心胸开阔,正确对待顺境逆境,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分清是非,疾恶如仇。

父母的这些行为,让孩子看得见,听得见,将给孩子巨大的影响。

(4)让孩子从小学会勇敢做人。

在孩子当中,大多数人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不少孩子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说话声音低微,不敢一个人外出等。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胆小。

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原因往往有四个比较突出:

一是家长教育时给予不恰当的恐吓。

二是家长过份严厉,三是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

四是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锻炼机会。

怎样才能使孩子变得勇敢呢?

一是父母要齐心协力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

二是父母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态度、对孩子不溺爱不娇宠。

三是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让他自己想法解决。

四是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阔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技能,使孩子坚信自己不笨,增强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五是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友,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要孩子与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邀请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

此外,父母还要多与孩子沟通,注意不要以罚代教,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需了解要让孩子成功,关键是我们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爱劳动,关心人,有好奇心和创造性,具有独立精神六个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时,父母要注意做到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要给孩子做表率,要让孩子从小做勇敢的人等等。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因此父母的责任是重大的,但只要我们明确了责任,又像顾盼爸爸一样,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努力实践,就一定能当成功的父母,培育出成功的孩子。

2、你在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方面有哪些经验?

有哪些不足?

今后有什么打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