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58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docx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关于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自查工作情况的报告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领导组办公室:

根据《舒城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对近三年来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落实

1、自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工作会后,乡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就县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并就此项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安排。

2、召开由各村及政府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参加的专题会,会上传达和学习了县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对我乡自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以阙政字74号文件形式下发到各自查单位。

同时对自查报表的填报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

3、乡村联动,协调配合。

政府相关部门对近几年强农惠农资金进行全面核现核查,各村在乡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对强农惠农资金特别是打卡发放到户资金,对照发放条件进行逐项核查。

二、自查结果

1、打卡发放类:

根据自查表,我乡共涉及农作物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9个项目。

201X-201X年,以上资金由县财政拔付到乡财政,乡财政足额将资金打卡到户。

201X年乡财政根据县核定的数据及时上传相关到户信息资料,由县财政直接打卡到户。

存在问题,是在本次自查之前,在库区移民直补到人资金发放中,由于时间跨度长,移民人口情况复杂,加之少数村刚申报时对政策把握不准,出现错登,造成资金错发现象。

如:

201X年度何店村错登84人,打卡资金额为37800元;201X年阴洼村错登5人,打卡资金额为6750元。

201X年阙店村错发资金36800元,横山村错发资金35000元。

乡党委政府发现后立即将打卡资金收回乡财政,并给予全乡通报批评。

乡纪委及时下发了阙纪0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严明水库移民工作纪律,认真开展水库移民直补人口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

2、工程项目类:

我乡主要涉及到财政扶贫资金。

库区扶持项目资金等。

在资金管理方面,基本能做到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但在本次自查过程中,发现在财政扶贫项目方面,有资金滞留现象,资金额达

5万元,波及2个小项目。

其原因是以上资金到位后,正处于我乡村级财务全面清理时期,各村资金已冻结,8月1日才开始运行。

近期我们已予纠正,将资金拔付到项目单位,并完善了帐务处理。

更多自查报告范文:

反腐倡廉自查报告

财务自查报告

廉洁从业自查报告

 

附送: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_0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县财政局: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中心立即安排部署,落实专人负责,对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参合情况

20xx年,我县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参合农业人口总数达201X23人,参合率9

7.17%。

本年度基金到位情况

今年基金筹集总额为281

8.63万元,其中,农民自筹40

65万元,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为241

5.98万元。

201X年结余基金56

7.06万元。

截止201X年10月底,县财政新农合补助基金到位37

48万元,中央财政下拨新农合基金1208万元,省、市新农合补助基金到位83

1.5万元,基金到位率100%。

二、基金使用

家庭账户资金使用

20xx年,我县门诊家庭账户资金累计总额为71

3.56万元,截止12月26日,全县参合农民门诊补偿共57149人次,门诊补偿18

1万元,占年度门诊家庭帐户基金的2

5.5%。

统筹基金补偿情况

20xx年,我县统筹资金总额为2540.59万元,截止12月31日,全县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共计19531人次,220

8.04万元;其中,县外医疗机构住院4564人次,占住院总补偿人次的2

3.37%,补偿金额96

1.92万元,占补偿总金额的4

50%;县级医疗机构补偿3776人次,占总人次的1

9.33%,补偿67

1.6万元,占总金额的2

9.6%;乡镇卫生院补偿11191人次,占人次的5

7.30%,补偿57

4.52万元,占总金额的2

5.9%;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为60.28%。

本年度共有389人报销新农合慢性病门诊,统筹基金支出2

4.06万元;住院正常分娩407人,补偿1

7.36万元。

三、加强基金管理,保障基金安全

从管理体制上健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设立新农基金财务管理科,严格坚持新农合收支两条线全部基金支出均采取转账支付,做到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二是设立稽查科,定期核查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基金支出情况、医疗服务行为,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三是建立并不断完善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制定并报请县财政局出台《青川县新农合基金管理办法》、《青川县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严格了基金的使用和划拨流程,确保基金安全、公平、合理运用。

从补偿方案测算上确保基金有效使用

201X年,国家对农民群众医疗补助进一步提高,我中心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测算,因地制宜,制定并报请县政府出台《青川县新农合第六套补偿方案》,提高报销比例及封顶金额,降低起付线,有效提高农民受益度:

乡镇卫生院起付线80元,补偿比例为75%;县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为300元,补偿比例为65%;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600元,补偿比例为45%;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700元,补偿比例为35%;区外其它医疗机构起付线为800元,补偿比例为25%。

并将重大慢性非住院性疾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补偿。

从全年补偿情况看,农民受益与201X年相比进一步提高,基金使用率达90%以上。

从有效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中确保基金安全

一是成立稽查与审核科,配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二是与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并出台《青川县新农合医疗服务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逗硬奖惩,保障基金安全;三是根据广元市医疗服务收费规定,结合本地经济状况及医疗服务开展情况,出台《青川县新农合住院费用控制指标》、《青川县新农合单病种限价收费管理办法》、《青川县新农合次均费用控制指标》等一系列规范行文件,让新农合监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四是多措并举,监管定点医疗机构,主要通过系统监管与核查两种方式,审核稽查人员可通过系统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收费情况进行监管,也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下乡核查的方式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

201X年,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核查共计50余次,核减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不规范报销费用2万多元,惩扣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保证金3000元;五是民主监督,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要求设立新农合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公示新农合费用报销情况,让新农合基金运转公开透明,广泛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疗机构客观存在放宽住院指针、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等不规范服务行为。

对新农合基金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我中心工作人员少,编制不够,新农合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2、近年来因自然灾害频繁,部分新农合基金支出凭证因灾损毁

3、基金管理使用模式缺乏创新,基金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缺乏新农合基金管理培训专项经费,新农合基层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与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部分乡镇新农合工作宣传不够深入,卫生院由于工作人员匮乏,加之灾后重建任务繁重,导致管理较差,住院病人管理不规范,存在登记不及时,病历建立滞后等现象,医疗费用报销工作滞后,导致新农合门诊与统筹基金沉淀过多。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力量。

2、加大新农合基金管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经办人员对新农合基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与业务能力。

3、进一步加大对县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力度,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提高实际补偿比,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

4、加强与乡镇合管办联系,强化宣传工作,多措并举,进一步规范对乡镇医院新农合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5、全面推开门诊统筹工作,减少新农合基金结余率,进一步提高群众受益率。

6、结合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实,进一步提高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群众受益率。

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勐腊县民宗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州民宗局的指导下,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和民委的工作重点,积极做好民族经济工作,真正做到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使有限的民族专项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云财农〔20xx〕147号、云族发〔20xx〕58号文件要求,勐腊县民宗局对20xx民族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梳理,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申报情况

民族专项资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是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关心、支持的具体体现,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资金的申报程序:

、做好项目前期考察、评估论证工作。

年初,勐腊县民宗局领导及项目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对项目的前期考察,统筹规划,做到认真预算、严格审查、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论证,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尽可能地搜集完整的资料,建立健全年度项目贮备库。

、确定年度上报项目。

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局对年度申报项目进行了筛选,按照统筹兼顾、适当集中、突出重点,确保团结的原则,确定申报项目。

20xx年共申报民族专项资金项目共25项目;总投资357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320万元。

其中:

第一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50万元;第二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万元;兴边富民工程专项转移支付整村推进50万元;《西双版纳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xx年第二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通知》和《关于下达20xx年度民委系统兴边富民工程专项转移支付整村推进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下达了勐腊县民族专项资金项目共25项,补助资金总额为320万元。

三、项目执行情况

在执行项目时,做好三个严格一是严格按所下达的项目进行实施;二是严格保证质量;三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20xx年,勐腊县重点实施了交通、人畜饮水、文化体育、种养业、科技培训等大类25个扶持子项目,项目总投资357万元,其中投入国家补助资金320万元。

项目涉及项目涉及10个乡镇11个村委会1142户11483人。

项目成果和效益

一年来,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完成善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境地少数民族群众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了群众的观念,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快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的步伐。

同时,在边境地区树立了国家大力扶持边境少数民族发展的良好形象,对巩固边防、维护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注入,在解决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生活、基本生产的同时,涌现了一批兴边富民示范村。

如勐捧镇曼诺董自然村;回伞、曼暖远克木人自然村,勐腊镇曼岭自然村等4个示范村,当前,示范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主要表现为:

一是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兴建村内道路硬化、桥梁、人畜饮水等项目,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通过大力扶持种养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生猪养殖212头。

培育了一批稳定增收的产业,达到了群众增收,农村增效的目的,有70户群众受益。

三是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通过国家补助,群众自筹、投工投劳等资金筹措方式,新建了文化室、球场、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有农村致富通、有线电话、村村通工程、移动电话、数字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并存,覆盖整个项目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7期6644人。

四是群众积极性明显提高。

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真正成了这实施项目的主体,在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群众积极投工劳,千方百计跑项目,找资金,到处呈现出你追我赶建设家园的繁忙景象。

四、资金使用情况

20xx年,上级下达我县民族专项资金320万元,目前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