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390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4.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一、【导入】

让同学们看三张图片:

编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问学生,认识这三张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吗?

他们是什么时期的、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制作的?

从而引入今天的主题——青铜文明!

二、【预习案】

(一)自学指导1:

阅读教材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回答问题: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________;夏朝

;商朝时期。

2、用途与功能:

主要用于_______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3、青铜器铸造成分组成:

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4、铸造技术:

采用“________铸造法”,。

5、青铜器铸造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杰出代表:

________、________,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自学指导2:

阅读教材24-25页“甲骨文记事”,回答问题:

1.名称来历: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________和________甲骨文。

3.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自学指导3:

阅读教材25-26页“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回答问题:

特点一:

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特点二: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增补批注

三、【探究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课本26页课后活动。

四、【检测案】

1.青铜器是由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铸造的器具()

A.铜、锡、铅B.铜、金、银C.金、锡、铅D.铜、铁、铅

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2.世界上的许多文明古国,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A.原始社会B.夏朝C.商周时期D.春秋时期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①四羊方尊 ②司母戊鼎 ③大盂鼎 ④大克鼎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4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1司母戊鼎 图2甲骨文 图3殷墟宫殿复原图

A.图1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2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3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5.欣赏下列图片中的青铜器物,回答相关问题:

(1)、查找资料,看看上面图片依次是什么青铜器物,它们都有何作用?

(2)、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对我们有何启示?

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提及一个主题:

青铜文明!

着重要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含义,这个时期农业、畜牧业等各种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青铜器这个工具的使用,正是因为有了青铜器,各行各业才能突飞猛进的发展,后来铁器的使用,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同时,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青铜文明的辉煌,离不开奴隶的勤劳,但是他们却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

“文明”还是“残酷”?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六、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习题。

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标要求: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课标教学活动建议:

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材分析: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的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自学预习】

根据自学提纲,自主预习教材。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

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

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

(商朝;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2、青铜器主要有哪些功能?

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工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

泥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

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4、青铜器有哪些典型代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5、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造字有什么特点?

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结绳记事,仓颉造字;龟骨与兽骨;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教师以提问方式完成上述问题。

【展示欣赏】

播放PPT,欣赏青铜器和甲骨文。

【当堂训练】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

A.禹想让位给伯益B.尧传位给舜

C.禹传启,家天下D.商汤灭夏

3.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联合一些部落打败了桀,建立了商朝。

这个首领是()

A.伯益B.盘庚

C.商纣D.商汤

4.制度创新是政台文明体现。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

C.世袭制D.郡县制

5.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

A.犬戎    B.匈奴     

C.满族  

     D.蒙古

参考答案:

ACDBA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

2.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4.下列关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叙述错误的是(  )

A.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D.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兵马俑B.

司母戊鼎

C.

竹简D.

青花瓷

6.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7.纪录片《文明》于2018 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 铜面具惊艳亮相。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9.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这说明甲骨文(  )

A.年代最早B.内容丰富C.影响深远D.造字成熟

10.认真观察下图,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二、读图说史题

11.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材料一

         商朝龟甲卜辞        商朝牛骨刻辞

材料二

     ①              ②         ③       ④         ⑤

(1)      材料一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

它最早出现是哪个朝代?

这种文字一般用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2)      材料二图中的5个字分别是什么?

以上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3)      从上面三则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观点?

12.自1929年月亮湾考古发现至今,三星堆考古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

在新的时代,三星堆考古也正在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

三星堆出土的青桐辫发人头像。

此头像眼睛的造型十分夸张,呈杏叶状,眼球向外微凸,耳朵上有穿孔。

图二:

铜戴冠纵目面具,高31.5厘米,宽77.4厘米,通高82.5厘米,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

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

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

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突出。

图三:

青铜立人像通高262厘米,是已发现的形体最大的青铜人像。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

他代表的是国王兼巫师一类的人物,在下民眼中,他同时也是“神”,是集神、巫、王于一身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

它是中国,也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的青铜立人雕像,被誉为“铜像之王”。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信息点一:

___________    信息点二:

__________    信息点三:

_________

(2)以上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3)以上文物代表了我国古代哪一领域的成绩?

1.【答案】B

【解析】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

B。

本题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为切入点,考查了甲骨文的有关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最早的文字。

2.【答案】D

【解析】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

由“武王伐纣”的铭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

故选:

D。

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建立的知识。

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

人们把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故选:

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文字演变的知识点,应把握甲骨文的概念。

解答本题应熟记甲骨文的概念。

4.【答案】D

【解析】

A项,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故A项叙述正确.

B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B项叙述正确.

C项,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故C项叙述正确.

D项,殷商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更为规范,更为简化,线条平直简明,字形也比甲骨文圆润美观.故D项叙述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一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故选D.

本题考查甲骨文.

本题掌握甲骨文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

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选项.在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中只有B司母戊鼎是在商朝铸造的.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A出现在秦朝;C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D是明代清花瓷.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司母戊鼎的铸造时间.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商朝及图片造型.

6.【答案】A

【解析】

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观察题干关于青铜器图片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但是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选项A。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对青铜器的认识。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

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而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

D。

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识记能力。

8.【答案】A

【解析】

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中规定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故选:

A。

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状况.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西周时期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

9.【答案】D

【解析】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说明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甲骨文的说法.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仔细观察图片选项B是司母戊鼎.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11.【答案】

(1)甲骨文、商朝、龟甲兽骨

(2)人、牛、水、日、山;象形

(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结合材料一的图片信息,根据教材所学得知,指的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古代象形文字的认识。

结合材料二的图片信息,根据所学可以得出,材料二图中的5个字分别是人、牛、水、日、山。

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

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

(3)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甲骨文的认识。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

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12.【答案】

(1)信息点:

器物规格、器物造型、出土地点、出土时间等。

(2)B。

(3)青铜工艺领域。

【解析】

(1)本题考查青铜器。

依据材料信息“铜戴冠纵目面具,高31.5厘米,宽77.4厘米、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可知,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器物规格、器物造型、出土地点、出土时间等。

(2)本题考查史料分类。

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即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第二手史料是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实物资料。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以上文物代表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