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路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15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行路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行路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行路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行路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行路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行路难.docx

《二行路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行路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行路难.docx

二行路难

二行路难

李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课文】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课前导学】

一、学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樽(zūn):

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2.清酒:

清醇的美酒。

3.斗十千: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4.珍羞:

珍贵的菜肴。

羞:

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

通“值”,价值。

  

5.箸(zhù):

筷子。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

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碧:

一作“坐”。

7.多岐路,今安在:

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

岐:

一作“歧”。

安:

哪里。

  

8.长风破浪:

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

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9.云帆:

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三、翻译这首诗,并说出来: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

行路难!

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四.朗读、背诵诗歌

【课堂探究】

一、赏读诗歌,回答: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停、投、拔、顾。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

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讨论并且思考: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答: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

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

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

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

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

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课后练习】

一、阅读《旅夜书怀》完成下列题目上。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答: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

卖酒的女子。

②欲行不行:

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

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四、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

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

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

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1.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停 投 拔 顾;内心的苦闷、抑郁 

2.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3.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1.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写作背景: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

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教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加强朗读来进行的教学,其主要突出的主线就是“读”。

让学生通过读了了解诗人,走进诗人。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了诗人的情怀。

学生在朗读时,读出了诗人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读出了诗人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到时候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当堂完成了背诵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这一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自身的朗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会诗人的情感方面还不透彻,还需要教师不时的引导和指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