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826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郑伯克段于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伯克段于鄢》.docx

《《郑伯克段于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伯克段于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伯克段于鄢》.docx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一、单项选择

1.《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B)。

A、姜氏B、郑庄公

C、共叔段D、颖考叔

2.“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出自于(B)。

A、《论语》B、《春秋》

C、《战国策》D、《史记》

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C)。

A、《史记》B、《战国策》

C、《左传》D、《资治通鉴》

4.“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C)。

A、郑武公B、郑公庄

C、共叔段D、姜氏

5.《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C)。

A、阴险狠毒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D、愚昧无知

6.《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的性格特征是(D)。

A、阴险狠毒,工于心计B、老成稳重,以守为攻

C、贪婪狂妄,愚昧无知D、褊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二、多项选择

1.“焉”在句子中作兼词,即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句子是(ACD)。

A、制,严邑也,虢叔死焉。

B、姜氏欲之,焉辟害?

C、君何患焉?

D、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2.“春秋三传”包括(ABC)

A、《谷梁传》B、《公羊传》

C、《左传》D、《徐文长传》

3.《左传》也叫(CD)。

A、《谷梁传》B、《公羊传》

C、《春秋左氏传》D、《左氏春秋》

4.《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ABCD)

A、善于剪裁,繁简得当B、外交辞令外柔内刚

C、人物对话有个性D、语言简练,有表现力

三、词语解释

1.亟请于武公。

亟:

屡次

2.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

等到。

3.君将不堪。

堪:

经受、受。

4.不如早为之所。

所:

处所。

5.请以遗之。

遗:

赠送。

6.其谁曰不然。

然:

这样。

7.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

延续、推及。

四、翻译句子

1.姜氏欲之,焉辟害?

姜氏想要这样做,怎能躲避灾害?

2.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哪有什么满足呢?

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

4.无庸,将自及。

不用,他将自己赶上遭殃。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古代的先王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五、作品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

(1)这里揭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特点?

揭示了共叔段贪得无厌、狂妄愚蠢的性格和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与庄公分庭抗礼乃至篡夺君位的野心。

(2)郑庄公对共叔段的扩张和公子吕的劝告置之不理的背后包藏着什么用心?

庄公的用心是:

明知共叔段的野心,却纵其欲,养其恶,以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叛逆的道路,然后一举除之。

(3)共叔段的野心和郑庄公的用心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残酷。

(4)中心人物是谁?

其他人物对刻画中心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对刻画郑庄公的性格起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2.B3.C4.C5.C6.D

二、多项选择

1.ACD2.ABC3.CD4.ABCD

三、词语解释

1.亟:

屡次。

2.及:

等到。

3.堪:

经受、受。

4.所:

处所。

5.遗:

赠送。

6.然:

这样。

7.施:

延续、推及。

 

《苏秦佩六国相印》

一、单项选择

1、《战国策》是一部(A)

A、国别体史书B、编年体史书

C、纪传体史书D、对话体散文集

2、《战国策》共包括(B)

A、十策B、十二策

C、十三策D、十一策

3、《战国策》记事自战国初至秦并六国止,共约(D)

A、200多年B、250多年

C、350多年D、240多年

4、“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中的两个“说”的正确读音是(C)

A、shuō,shuōB、shuì,shuì

C、shuì,shuōD、shuō,shuì

二、多项选择

1、《苏秦佩六国相印》善于通过多种手法描摹人物,具体采用了描写方法有(ABC)

A、外貌描写B、心理描写

C、行为描写D、景物描写

2、《战国策》的写作特点是(ABCD)

A、铺张弘丽B、气势纵横

C、论事周密D、语言生动

3、苏秦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ABCD)

A、有刻苦攻读的精神B、有出色的辩才

C、有追名逐利的心理D、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三、词语解释

1、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

说:

劝说。

2、文章不成者。

文章:

法令。

3、羸縢履蹻,负书担橐。

羸:

缠绕。

履:

穿着。

橐:

布袋。

4、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股:

大腿。

5、贫穷则父母不子。

子:

以为子。

6、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以:

因为。

四、翻译句子

1、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

翻译:

兵车上百乘,绸缎上千束。

2、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

翻译:

只不过是穷户人家的读书人罢了。

3、天下莫之能伉。

翻译:

天下没有谁和他对抗。

4、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翻译:

权势富贵哪里可以忽视呢?

5、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翻译:

在赵国当相而不与函谷关(秦国)来往。

五、作品分析

1、“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1)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对偶。

(2)以本段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的语言特点。

大量运用对偶、排比。

例如苏秦说到秦国的地理形势、军事实力、物质基础时就用了一系列对偶句、排比句: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从“西”、“北”、“南”、“东”等语句看,句式整齐,相互对应,是对偶;而从整段文字看,又是排比。

这两种句式交错在一起,使文章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战国策》语言铺张弘丽、汪洋恣肆的特色。

2、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锈,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1)本文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具体分析这一段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文中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

写苏秦的困窘时,先正面描写: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接着形象描摹:

“赢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再从家人一面写他的困窘: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采用集中描写的方法,写他的刻苦攻读“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谁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一旦苏秦飞黄腾达,“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这些描摹除了生动形象之外,还写得很有层次,也很真实。

(2)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

分两层。

《论语·学而》

一、单项选择

1、《论语》是记载孔子的言行的一部(B)

A、议论性散文B、语录体散文

C、抒情性散文D、记叙性散文

2、《学而》选自(C)

A、《汉书》B、《礼记》

C、《论语》D、《史记》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

A、孟子B、老子

C、孔子D、庄子

4、“吾日三省吾身”的“省”的读音和解释是(B)

A、xĭng检讨B、xĭng检查反省自己

C、shěng检查反省自己D、shěng检查

二、多项选择

1、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AC)

A、思想家B、艺术家

C、教育家D、科学家

2、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BD)

A、墨子B、孟子

C、老子D、孔子

3、《论语》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ABC)

A、通俗易懂B、格言色彩

C、善于修辞D、大量“兮”字

三、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之:

学习、温习的知识。

说:

通“悦”,高兴。

2、道千乘之国。

道:

同“导”,领导治理。

3、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因:

依靠,凭借。

4、告诸往而知来者。

诸:

“之于”的合音。

四、翻译句子

1、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翻译:

老师求得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翻译: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

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翻译:

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五、作品分析

1、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曾子的观点。

通过自省,加强修养,讲求忠信,注重学习。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

2、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孔子的观点。

节俭爱民,敬业爱岗。

(2)分析文中排比句的修辞效果。

概括力强,有节奏感。

 

《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

1.《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D)。

A、客商B、看客

C、游客D、客卿

2.在《谏逐客书》一文中,作者先列举缪公广招贤才,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所采用的方法是(A)。

A、归纳法B、演绎法

C、类比法D、对比法

3.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李斯用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B)。

A、归纳法B、对比法

C、演绎法D、类比法

4.《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取消驱逐客卿成命的主要原因是(A)。

A、论点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切中要害。

B、反复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是非昭彰。

C、论据十分充足,事实胜于雄辩。

D、排比对偶联翩,气势充沛。

5、“废穰侯,逐华阳”中的“华”的正确读音是(C)

A、huáB、huă

C、huàD、huā

二、多项选择

1.《谏逐客书》一文中所列举的辅成秦国帝业的客卿是(ABD)。

A、百里奚B、商鞅

C、孙武D、张仪

2.《谏逐客书》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是(BC)。

A、比喻B、排比

C、对偶D、夸张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批评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秦王所重的“外物”包括(ABC)

A、色B、乐C、珠D、士

三、词语解释

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以:

依靠,凭着。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

当初假如。

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明:

使……彰明。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黔首:

百姓。

5.藉寇兵而赍盗粮。

藉:

借。

赍:

给予、赠送。

6.服太阿之剑。

服:

佩带。

四、翻译句子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我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百姓乐于为国立功。

3.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功劳一直延续到今天。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驱赶客卿去帮助各国诸侯建立功业。

5.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占领了千里之地。

五、作品分析

1、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以本段为例,分析李斯高超的说服技巧。

言之有理,从理论上阐述纳客的力和逐客的弊,是非分明。

反客为主,站在秦王的角度,着眼统一天下的大目标劝说秦王。

针对性强,处处考虑秦王的心理,举例历数四位秦王的功绩。

对比鲜明,善于正反对比,古今对比。

(2)本段在使用论据上有何特点?

论据典型充分,举例有古有今,有正有反。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一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驱除客卿就是损害了自己而帮助了敌国。

(2)这段话可以划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大意。

这一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论证了不却众庶、广纳人才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后一部分论证了驱除客卿就是损害自己而帮助敌国的道理。

(3)这段话总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总体上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

(4)这段议论的前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前一部分用的是类比法。

(5)这段话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对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B4.A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2.BC3.ABC

三、词语解释题

1.以:

依靠,凭着。

2.向使:

当初假如。

3.明:

使……彰明。

4.黔首:

百姓。

5.藉:

借。

赍:

给予、赠送。

6.服:

佩带。

四、翻译句子

1.我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2.百姓乐于为国立功。

3.功劳一直延续到今天。

4.驱赶客卿去帮助各国诸侯建立功业。

5.占领了千里之地。

五、作品分析

1、

(1)言之有理,从理论上阐述纳客的力和逐客的弊,是非分明。

反客为主,站在秦王的角度,着眼统一天下的大目标劝说秦王。

针对性强,处处考虑秦王的心理,举例历数四位秦王的功绩。

对比鲜明,善于正反对比,古今对比。

(2)论据典型充分,举例有古有今,有正有反。

2、

(1)驱除客卿就是损害了自己而帮助了敌国。

(2)这一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论证了不却众庶、广纳人才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后一部分论证了驱除客卿就是损害自己而帮助敌国的道理。

(3)总体上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

(4)前一部分用的是类比法。

(5)比喻、排比、对偶。

 

《垓下之围》

一、单项选择

1、《垓下之围》选自(C)

A、《欧阳文忠公集》B、《临川先生文集》

C、《史记》D、《汉书》

2、《垓下之围》选自《史记》中的(A)

A、《项羽本记》B、《屈原列传》

C、《徐文长传》D、《柳敬亭传》

3、“项王自度不得脱”中的“度”的正确读音是(D)

A、dùB、dú

C、duòD、duó

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中的“创”的正确读音和解释是(C)

A、chuàng伤B、chuāng砍

C、chuāng伤D、chuàng受

5、“左,乃陷大泽中”中的“左”是(A)

A、方位名词,用作动词B、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二、多项选择

1、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AC)

A、史学家B、医学家

C、文学家D、地理学家

2、《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12本纪以及(ABCD)

A、10表B、8书

C、30世家D、70列传

3、“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一段涉及的项羽和(AB)等人。

A、虞姬B、项王的左右

C、宝马D、王翳

4、“若”的用法同“若非吾故人乎?

”中的“若”的句子是()

A、吾为若德B、

5、“乃”的用法与“乃自刎而死”中的“乃”相同的句子是(BCD)

A、乃有二十八骑B、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C、乃分军为三,复围之D、乃谓其骑曰

三、词语解释

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

为帝王所宠爱。

2、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

应和,跟着唱。

3、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

才。

4、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

跟随。

5、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快战:

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王:

称王。

四、翻译句子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

2、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悯我,拥我为王。

4、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农王骗他说。

5、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杀了几百人。

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我渡江为什么呢!

五、作品分析

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力拔山兮气盖世》表达了项羽怎样的思想感情?

《力拔山兮气盖世》这首歌表达了项羽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将一种缠绵悱恻,钟爱于虞姬,又无力将爱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复杂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场面描写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场面描写具有浓烈的抒情气氛。

营中别姬一场“四面皆楚歌”一句已渲染出浓郁的悲凉气氛。

由于汉军采用攻心战术,用“楚歌”来瓦解楚军军心,这种“四面楚歌”的气氛,烘托出了项羽此时此刻极为不宁静的心理。

面对美人、宝马,项羽慷慨悲歌,直抒胸臆,既哀叹宝马和自己一样的无能为力,无法冲出汉军的重围,表示了对爱姬的热情关切,一字一泪,使自己不禁“泣数行下”,使左右不得不“皆泣,莫能仰视”。

气氛是如此悲凉、沉郁。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1)东城快战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在东城快战的场面中,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

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奔突驰骋,连斩数将,展露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的英雄豪气。

再现当年叱咤风云,千人皆废的英姿。

(2)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本篇在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最主要的是选择最能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也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同时本文善于描写场面,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的末路英雄形象,立体地表现了项羽哀戚多情、勇武粗豪、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

(3)作者是怎样安排叙事的详略的?

本文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使项羽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因为是为项羽立传,故详写项羽一方,略写汉军一方,详写项羽本人,略写其左右。

如写营中悲歌时,写汉军只用了一句: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而写项羽一方则用笔较多,既写项羽的言语行动,又旁及虞姬。

在“溃围南出驰走”的过程中,对项羽一方用笔较多,对追击者汉军则仅于必要处作简明的交代。

 

《朋党论》

一、单项选择

1、《朋党论》选自(C)

A、《柳河东集》B、《临川先生文集》

C、《欧阳文忠公集》D、《尚书》

2、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作家是(C)

A、柳宗元B、王安石

C、欧阳修D、袁宏道

3、欧阳修写《朋党论》的目的是(A)

A、希望宋仁宗明辨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用君子之朋,退小人之朋。

B、希望商纣王明辨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用君子之朋,退小人之朋。

C、希望唐绍宗明辨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用君子之朋,退小人之朋。

D、希望宋仁宗明辨是非,支持朋党。

二、多项选择

1、欧阳修也称(ABCD)

A、永叔B、醉翁

C、六一居士D、文忠

2、欧阳修是(ABC)

A、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B、支持范仲淹“庆历革新”的人

C、被保守派指责为“党人”D、是倡导中唐古文运动的人

三、词语解释

1、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治:

太平。

2、更相称美,更相推让。

更相:

互相。

3、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惟:

就。

惟:

只。

4、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用以:

因此。

5、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

举:

全。

6、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以:

因为。

四、翻译句子

1、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暂时互相勾结在一起成为朋党。

2、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所奉行的是忠信。

3、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把他们视为党人。

4、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能屠杀“清流”结成朋党的。

5、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但是后世的人们不责备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欺骗。

五、作品分析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1)作者说“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为什么又说“小人无朋”?

是否自相矛盾。

不矛盾。

因为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

他们所喜爱的地位和私利,所贪图是钱币和财物。

有利可图就争先恐后,无利可图就交往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残害,所以小人之间没有朋党。

(2)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说理的?

对朋党的性质进行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