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248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6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1)地轴、南北极、赤道

(2)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征

形状

圆(可称为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长度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

长度相等

指示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0°起点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零度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度数变化规律及代号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增加90°;赤道以北的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为南纬(用S表示)。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用W表示)。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重要经纬线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S、23.5°N)、南北极圈(66.5°S、66.5°N)

本初子午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

3、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1)判断点的经纬度位置:

简记作:

“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2)判读点的半球位置:

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①若经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则位于东半球;②若大于160°E或大于20°W,则位于西半球。

可以简单记作“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3)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4)判读点的五带范围、低中高纬度地区:

①纬度0°~23.5°属于热带;纬度23.5°~66.5°属于温带;纬度66.5°~90°属于寒带;然后根据南北纬再准确判断出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

②纬度0°~30°为低纬度地区;纬度30°~60°为中纬度地区;纬度60°~90°为高纬度地区。

二、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比例尺是个特殊分数(分子为1),其数值大小与分母直接相关,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图幅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

表示地区范围

地图内容

举 例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北京市地图

越小

越大

越简略

中国地图

2、方向

①普通地图:

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地图:

利用经、纬线的特点判断方向,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是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等高线的特征:

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两条等高线绝不相交,但在陡崖处可以重合。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登山路线、修梯田)

(3)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不同地形部位:

①山峰/山顶:

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海拔的估计、气温垂直递减率)

②山脊:

等高线最弯曲处指向低处,中间高,两边低;(分水岭)

③山谷:

等高线最弯曲处指向高处,两边高,中间低;(往往发育河流)

④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处;(攀岩、瀑布)

⑤鞍部:

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第2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②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③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领土四至点:

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上;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陆地面积居六位的国家依次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陆上邻国共有14个。

4、广阔的海域

①东临四海一洋:

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从北到南,我国濒临的海洋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②内海:

渤海、琼州海峡是内海。

③半岛和岛屿:

我国沿海的三大半岛由北向南依次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台湾岛和海南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岛。

④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分为省、县、乡三级。

(2)34个省级行政区: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熟记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城市(行政中心)、轮廓和位置。

第3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名称及界线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2、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1)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

(2)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一方面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地势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3)河流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适宜发展水电事业。

二、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形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比例

33%

26%

19%

10%

12%

2、主要山脉

①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走向

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脉

南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主要山脉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②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a.各地形区以山脉为界。

b.有些山脉是省级行政区间的界线。

昆仑山脉北侧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侧是西藏自治区;

南岭北侧是湖南省、江西省,南侧是广东省;

太行山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

巫山东侧是湖北省,西侧为重庆市;

武夷山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

祁连山脉东北侧是甘肃省,西南侧为青海省。

c.有些山脉是自然地理界线,如秦岭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3、主要地形区

①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地表景观特征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②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③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主要丘陵:

自北向南依次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温和降水

1、气温的空间分布

(1)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的温差。

(2)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影响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青藏高原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

(3)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2、降水的时空变化

(1)从空间上看: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从时间上看: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3)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四、中国的气候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共有五种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侯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和旱季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

分布(典型城市)

海南省全部、台湾省、广东省、云南省的南部(海口、三亚、高雄)

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广州、武汉、上海、重庆、黄冈)

秦岭—淮河大部分地区(北京、哈尔滨)

西北地区(乌鲁木齐)

青藏地区(拉萨、西宁)

2、季风气候显著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范围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全国大部分地区

夏季风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多气象灾害天气:

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旱涝灾害等。

旱涝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五、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外流河(外流区)与内流河(内流区)

(1)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汛期在夏季,秦岭—淮河以北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结冰期最长的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的是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是珠江。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在夏季(原因是夏季高温)。

(3)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阳湖,第二大是洞庭湖。

(4)京杭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2、黄河

(1)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流经九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流经的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内蒙古)与旧孟津(豫),中游的支流有渭河和汾河等。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主要是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3)贡献:

黄河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如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黄河上中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如中游有三门峡(晋、豫)、小浪底(豫)。

(4)黄河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危害主要在下游形成“地上河”,容易造成决口改道,根本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措施:

在上中游地区,建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3、长江

(1)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青、藏、川、渝、湘、鄂、赣、皖、苏、沪),流经三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切穿两大山脉(横断山脉和巫山)、流经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鄂)、湖口(赣)。

(2)主要支流:

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赣江、湘江、嘉陵江主要湖泊:

鄱阳湖、洞庭湖

(3)开发利用价值:

内河航运——“黄金水道”;水能资源丰富。

(4)主要的危害:

洪涝灾害频繁

七年级下册

第6章我国的区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划分依据、界线和划分的主导因素

区域名称

划分依据

界线

划分的主导因素

南方地区

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特征的差异

秦岭—淮河

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

大兴安岭—长城

季风

西北地区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地形地势

青藏地区

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①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②我国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⑤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⑦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⑧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⑨水稻种植区和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主要山脉

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南岭、台湾山脉

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水文特征

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长江、珠江)

流量小,含沙量大,有结冰现象(黄河、黑龙江)

土壤

红壤水稻土

黑土地黄土地

耕地类型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农作物

水稻甘蔗油菜茶叶棉花

小麦甜菜花生大豆棉花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大,墙高(傣族的竹楼、江南水乡)

屋顶坡度小,墙厚(黄土高原的窑洞、四合院)

其他

饮食以米饭为主,赛龙舟、傣族泼水节

饮食以面条为主,滑雪、赏冰灯冰雕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主要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柴达木盆地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干旱

高寒

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东——西)

高寒草原、荒漠

河流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黄河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三江源(指黄河、长江、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以畜牧业为主农业

内蒙古牧区—草原牧业—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山地牧业—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种植业区及特色农作物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河西走廊、新疆山麓绿洲——棉花、小麦、各种瓜果

河谷农业:

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青稞

生活文化等方面

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伊斯兰教;那达慕大会(骑马、射箭、摔跤)、开斋节;蒙古包、晾房;奶茶、马奶酒;蒙古族献哈达

藏族;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布达拉宫;晒佛节;碉房;青稞酒、糌粑;藏族献哈达

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一节首都北京

一、地理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东部距渤海150千米,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地理坐标大致为(116°E,40°N)

二、地形、地势:

以平原、山地为主,西部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多数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三、气候:

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作用强,正值冬小麦的生长期,容易发生春旱。

四、历史文化名城:

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先后在此建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京剧、北京烤鸭、四合院、胡同等北京地方文化。

五、城市职能: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六、发展:

限制传统工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

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二节台湾省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纬度位置: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3、组成部分:

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周围众多的岛屿组成。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形似纺锤,南北长而东西狭。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台湾岛以山地为主,占全岛面积2/3,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玉山为台湾同时是我国东部地区最高的山峰;平原约占1/3,多分布在台湾岛西部沿海,统称为西部平原。

2、气候:

台湾岛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降水较多。

夏秋季节多台风。

3、河流:

岛上河流众多但流程较短,水量丰富,最大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三、丰富的物产——祖国的宝岛

台湾被称为“祖国的宝岛”,是因为这里的农林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1、“森林宝库”:

台湾岛气候温暖湿润,山地多,景观垂直差异明显。

其中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2、“水果之乡”:

台湾岛气候温和湿润,盛产水果,以香蕉、菠萝、柑橘为主。

3、“东方糖库(东方甜岛)”:

台湾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

4、“海上米(粮)仓”:

台湾岛西部平原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农业发达,盛产水稻

5、“东南盐仓”:

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较少。

最大的盐场是布袋盐场。

第七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比较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历史

英国殖民150多年,于1997年7月1日回归

葡萄牙殖民400多年,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位置

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

珠江口西岸,毗邻珠海

组成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支柱产业

对外贸易

博彩旅游业

美誉

“东方之珠”、“购物者天堂”

“海上花园”

 

二、相同点:

两个特别行政区均位于广东省的南部,南临南海。

均地狭人稠,扩大生存空间的方式有“上天”——建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