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79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docx

北京四中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

化学试题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i28S32Fe56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答案,每题2分,共18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废油脂制肥皂

B.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C.水玻璃可用于制造木材防火剂

D.煤经气化和液化的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燃料

【答案】D

【解析】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乙烯的比例模型

B.Na+的结构示意图

C.葡萄糖的实验式C6H12O6

D.CO2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是11,故错误。

C、葡萄糖的实验式是CH2O,故错误。

D、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中碳和一个氧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是两对,故错误。

3.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X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室温下,0.1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

【答案】C

【解析】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Y是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所以Z是Si元素,X是N元素;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所以W是Cl元素。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X

B、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故错误。

D、室温下,0.1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故错误。

4.已知:

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

Cl

可经三步反应制取,发生反应的类型依次是

A.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D.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

【答案】A

【解析】先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然后再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最后氧化生成羧酸,故选A。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饱和溴水除去甲苯中混有的苯酚   

B.用氨水洗涤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C.实验室用加热NH4Cl固体使之分解的方法制NH3

D.用稀硫酸和Zn反应制H2时,加少量CuSO4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A、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故错误。

B、氨水和银不反应,故错误。

C、氯化铵加热时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但温度降低时,氯化氢和氨气又立即反应生成氯化铵,故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B.Na和Cs属于第I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

C.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答案】B

【解析】

A、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错误。

C、碳酸钠加热不分解,故错误。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鉴别苯、甲苯和四氯化碳

C.(NH4)2SO4、CuSO4、C2H5OH都能使蛋白质变性

D.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B

【解析】A、聚乙烯和溴水不反应,故错误。

C、硫酸铵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错误。

D、蔗糖不是还原性糖,故错误。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个数为2×6.02×1023

B.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的数目为6.02×1023

C.28gC16O与28gC18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4×6.02×1023

D.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答案】B

【解析】A、1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个数为6.02×1023,故错误。

C、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28gC16O与28gC18O中含有的质子数不均为14×6.02×1023,故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故错误。

9.

香柠檬酚具有抗氧化功能,它的结构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式为C13H9O4

B.它与H2发生加成反应,1mol最多可消耗7molH2

C.它与溴水发生反应,1mol最多消耗3molBr2

D.它与NaOH溶液反应,1mol最多消耗2molNaOH

【答案】D

【解析】A、它的分子式为C12H6O4,故错误。

B、它与H2发生加成反应,1mol最多可消耗5molH2,故错误。

C、它与溴水发生反应,1mol最多消耗1molBr2,故错误。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答案,每题3分,共24分)

10.①14Cu2++5FeS2+12H2O=7Cu2S+5Fe2++24H++3SO42-

②Mn2++S2O82-+H2O—MnO4-+SO42-+H+

对上述两个反应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反应中SO42—都是氧化产物

B.两个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都是10mol

C.①反应中的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氧化性:

MnO4—>S2O82—

【答案】C

【解析】A、②反应中SO42—是还原产物,故错误。

B、①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是21mol,故错误。

D、氧化性:

MnO4—

11.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温度、同体积的N2和O2B.同压强、同体积的H2和CH4

C.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D.同体积、同密度的CO2和N2

【答案】C

【解析】A、压强不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B、温度不同,导致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D、同体积、同密度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其质量相同,因为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其分子数一定不同,故错误。

12.已知:

CO2(g)+3H2(g)

CH3OH(g)+H2O(g)ΔH=-49.0kJ•mol-1。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0min后,升高温度能使

增大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

C.3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0.075mol·L-1•min-1

【答案】B

【解析】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其数值减小,故错误。

B、反应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是75%,故B正确。

C、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同,故错误。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υ(H2)=0.225mol·L-1•min-1

,故错误。

1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则HA为弱酸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Na2CO3)<c(CH3COONa)

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2c(Na+)=c(CH3COO-)+c(CH3COOH)=0.2mol·L-1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

c(HA-)>c(H+)>c(H2A)>c(A2-)

【答案】D

【解析】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说明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HA-)>c(H+)>c(A2-)>c(H2A),故错误。

14.NaHCO3和Na2O2按1∶1的个数之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后趁热排出气体物质,容器内残留物的成分是

A.Na2O2和NaHCO3B.NaHCO3和Na2CO3

C.NaOH和Na2CO3D.只有Na2CO3

【答案】C

【解析】2NaHCO3=Na2CO3+H2O+C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所以最后生成物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选C。

15.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2O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

O2+2H2O+4e-=4OH-

B.a极是铁,b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C.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

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等

【答案】C

【解析】A、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故错误。

B、a是阳极b是阴极,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故错误。

D、a极上析出氧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一半,故错误。

16.将AgCl分别加入盛有:

①5mL水;②6mL0.5mol/LNaCl溶液;

③10mL0.3mol/LCaCl2溶液;④50mL0.1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各溶液中c(Ag+)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氯化钠能抑制氯化银的溶解,氯化钙也能抑制氯化银的溶解,且氯化钙比氯化钠强,盐酸能抑制氯化银的溶解,且氯化钠比盐酸强,所以其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D。

17.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

证明温度

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验证铁

发生析氢腐蚀

验证AgCl

溶解度大于Ag2S

【答案】B

【解析】A、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故错误。

C、铁钉插入食盐水中能发生吸氧腐蚀不是析氢腐蚀,故错误。

D、氯化钠和硫化钠的量应该过量,故错误。

二、填空题

18.(4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mol/L的4种溶液:

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④氢氧化钡。

(注:

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1)将上述溶液两两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的组合有(填序号)。

(2)醋酸钡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将③与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答案】

(1)(2分)②和④

(2)(2分)c(OH—)>c(Ba2+)>c(CH3COO—)>c(H+)

【解析】

(1)混合后溶液呈中性,说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相等,即酸和碱恰好反应,故选②和④

(2)等体积混合后,醋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醋酸钡和水,且氢氧化钡有剩余,剩余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OH—)>c(Ba2+)>c(CH3COO—)>c(H+)。

19.(14分)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

2Fe(s)+3CO2(g)ΔH=akJmol-1

(1)已知:

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ΔH1=+489.0kJmol-1

②C(石墨)+CO2(g)=2CO(g)ΔH2=+172.5kJmol-1

则a=kJmol-1。

(2)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温度升高后,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

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2.0

1.0

1.0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

d.增加Fe2O3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4)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钢铁腐蚀。

下列装置中的烧杯里均盛有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

①在a~c装置中,能保护铁的是(填字母)。

②若用d装置保护铁,X极的电极材料应是(填名称)。

【答案】

(1)(2分)-28.5

(2)(2分)————(2分)减小

(3)①(2分)60%②(2分)ac(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4)①(2分)bc(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②(2分)锌

【解析】

(1)将方程式①-②

3得,a=-28.5

(2)

;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减小;

(3)①设CO转化了X,则平衡时剩余C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平衡常数是64,所以X=0.6mol,所以其转化率是60%。

②b、设设CO转化了X,则平衡时剩余C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平衡常数是64,所以X=1.4mol,所以其转化率是70%,所以乙容器中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大,故错误。

d氧化铁是固体,增加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不能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故错误。

故选ac

(4)①铁作电解池的阴极和原电池的正极能保护铁,故选bc;

②构成原电池,应该用比铁活泼的金属,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以选锌。

20.(14分)欲探究某矿石可能是由FeCO3、SiO2、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碳酸不能溶解Al(OH)3沉淀。

(1)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

H2CO3>H2SiO3

b.原子半径:

O<C<Si<Al

c.稳定性:

H2O>CH4>SiH4

d.离子半径:

O2-<Al3+

(3)该矿石的组成是,滤渣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该矿石和1molL-1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工业上依据上述实验原理处理该矿石,将反应池逸出的气体与一定量的O2混合循环通入反应池中,目的是;若处理该矿石2.36×103kg,得到滤渣1.2×103kg,理论上至少需要1molL-1HNO3的体积为L。

【答案】

(1)(2分)第三周期、ⅣA族

(2)(2分)abc

(3)(2分)FeCO3和SiO2(2分)SiO2+2OH—=SiO32—+H2O

(4)(2分)3FeCO3+10H++NO3—=3Fe3++3CO2↑+NO↑+5H2O

(5)(2分)NO循环使用能减少环境污染,NO跟H2O、O2反应后又得到硝酸提高原料利用率;(2分)3×104

【解析】

(1)第三周期、ⅣA族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abc。

(3)和硝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含有碳酸亚铁,滤渣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无色溶液,说明含有二氧化硅,故答案为FeCO3和SiO2;

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4)碳酸亚铁和硝酸反应,亚铁离子能被氧化生成铁离子,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离子方程式为3FeCO3+10H++NO3—=3Fe3++3CO2↑+NO↑+5H2O。

(5)NO循环使用能减少环境污染,NO跟H2O、O2反应后又得到硝酸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硝酸反应的固体质量是1.16×103kg,物质的量是104mol,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得硝酸的体积是3×104L。

21.(14分)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b.K3Fe(CN)6溶液

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

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选填序号)。

a.A之前b.A-B间c.B-C间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

,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答案】

(1)(2分)铁钉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铁和硫酸铜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2)(2分)①bd(2分)②66.7%(或其他合理答案)

(3)(2分)检验

是否除尽

(4)(2分)C+2H2SO4(浓)

CO2+2SO2+2H2O

(5)(2分)c

(6)(2分)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解析】

(1)浓硫酸和铁能发生钝化现象,即铁钉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铁和硫酸铜反应;

(2)①能和二价铁离子反应有明显现象,二价铁离子有强还原性,所以应该选取有氧化性的物质,且有明显现象发生,故选bd。

②沉淀是硫酸钡,其物质的量是0.01mol,根据S原子守恒知,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0.01mol,体积是224mL,所以其体积分数是66.7%。

(3)高锰酸钾是吸收二氧化硫,所以品红溶液是检验

是否除尽。

(4)C+2H2SO4(浓)

CO2+2SO2+2H2O

(5)M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装置,为防止二氧化硫的干扰,应该选c。

(6)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和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所以现象是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22.(16分)某研究小组设计用含氯的有机物A合成棉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剂M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ⅰAg(NH3)2OH,△

ⅱ酸化

已知:

①E的分子式为C5H8O4,能发生水解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分子内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3︰1。

CH2CH2COOR″

(R、R′、R″代表相同或不相同的烃基)

(1)A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A→B反应所需的试剂是。

(4)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已知1molE与2molJ反应生成1molM,则M的结构简式是。

(6)E的同分异构体有下列性质:

①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②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同分异构体共有种,其中任意1种的结构简式是。

(7)J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简式是。

【答案】

(1)(2分)羟基

(2)(2分)HOOCCH2COOH+2CH3OH

CH3OOCCH2COOCH3+2H2O

(3)(2分)NaOH水溶液

(4)(2分)ClCH2CH2COOH+2NaOHCH2=CHCOONa+NaCl+2H2O

(5)

(6)①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说明含有羧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酯基,且其水解产物其中一种是甲酸故答案为:

5;HCOOCH2CH2CH2COOH

(7)

COOCH3

【解析】E的分子式为C5H8O4,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含有酯基;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分子内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3︰1,所以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其个数分别是6和2。

根据②知,E和J反应生成M,根据①②结合合成路线知,E的结构简式是CH3OOCCH2COOCH3,C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D,所以D是羧酸,C是醛,所以D是HOOCCH2COOH,C是HCOCH2CHO,则B是HOCH2CH2CH2OH,A是ClCH2CH2CH2OH,F是ClCH2CH2CHO,G是ClCH2CH2COOH,H是CH2=CHCOONa,J是CH2=CHCOOCH3,M是

(1)羟基

(2)酸和醇反应生成酯,HOOCCH2COOH+2CH3OH

CH3OOCCH2COOCH3+2H2O

(3)含有氯原子的醇生成醇,即氯原子被羟基取代应该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故答案为NaOH水溶液。

(4)含有氯原子的羧酸能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ClCH2CH2COOH+2NaOHCH2=CHCOONa+NaCl+2H2O

(5)

(6)①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说明含有羧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酯基,且其水解产物其中一种是甲酸故答案为:

5;HCOOCH2CH2CH2COOH

(7)

COOCH3

 

化学试题答案

一、二、选择题

1.D2.A3.C4.A5.D6.B7.B8.B9.C10.C11.C12.B13.D

14.C15.C16.D17.B

二、填空题

18.

(1)(2分)②和④

(2)(2分)c(OH—)>c(Ba2+)>c(CH3COO—)>c(H+)

c3(CO2)

c3(CO)

19.

(1)(2分)-28.5

(2)(2分)————(2分)减小

(3)①(2分)60%②(2分)ac(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4)①(2分)bc(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②(2分)锌

20.

(1)(2分)第三周期、ⅣA族

(2)(2分)abc

(3)(2分)FeCO3和SiO2(2分)SiO2+2OH—=SiO32—+H2O

(4)(2分)3FeCO3+10H++NO3—=3Fe3++3CO2↑+NO↑+5H2O

(5)(2分)NO循环使用能减少环境污染,NO跟H2O、O2反应后又得到硝酸提高原料利用率;(2分)3×104

21.

(1)(2分)铁钉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铁和硫酸铜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2)(2分)①bd(2分)②66.7%(或其他合理答案)

(3)(2分)检验

是否除尽

(4)(2分)C+2H2SO4(浓)

CO2+2SO2+2H2O

(5)(2分)c

(6)(2分)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