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934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docx

湖南省高一语文下学期入学分班考试试题理科班

衡阳八中、永州四中、郴州一中湘南三校联盟2015-2016年度高一年级理科分班联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8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3.考区填写:

衡阳八中A1永州四中A2郴州一中A3

4.分数线通告:

经过三校命题组联合商议,三校的分数线分别如下:

A

B

C

控制线

衡阳八中

113

100

84

73

永州四中

104

93

76

65

郴州一中

100

90

70

60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每题3分,共9分)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

孟子说: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

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简言之就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

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

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

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

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

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

C.“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而“君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基础,二者之间尖锐对立,势同水火。

D.孟子认为“霸”就是“以力服人”,其结果是“非心服”,如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虽然为苦难民众伸张了正义,但因为对专制政治有很大的冲击力,后世不少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是厌恶和排斥的。

B.孟子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君主如果能够行仁政,就会得到臣民的拥护,从而赢得民心。

C.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D.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主张,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B.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

C.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而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D.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古诗文阅读。

(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19分)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

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

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

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

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

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

胜独书议曰:

“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日暮议者罢。

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

“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

”胜曰:

“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

”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

“宜如奏所言。

”胜以手推常曰:

“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

胜曰:

“当如礼。

”常复谓胜:

“礼有变。

”胜疾言曰:

“去!

是时之变。

”常恚,谓胜曰:

“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

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

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

“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

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茂才:

即“秀才”。

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迁、徙: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

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

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

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

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

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5分)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共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

浣溪沙

汪莘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间茅屋正宜秋。

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

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

(6分)

【三】古诗文默写。

(共6分)

10.补全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五柳先生传》中,表明作者的志向的一句是“,。

(3)《赤壁赋》中,描述生命之短暂,世界之渺小的一句是“,。

乙选考题

考生从第11、1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写者按第11题计分。

11.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骗子

徐常愉

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我架着双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

此时的我身无分文,肚子咕咕直叫,身体瑟瑟发抖。

不过我的脑子还算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弄到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我恐怕熬不过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了。

怎样弄到食物呢?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乞讨的手。

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清楚。

可我又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不能使用这个方法。

这是不是我心里仅存的一点儿自尊在作怪?

我一时还无暇思考这个问题。

而除此之外,我惟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卖掉我身上惟一值钱的东西——皮大衣。

别看我身上这件皮大衣看上去肮脏不堪,可它是山羊皮做的,我想它至少值20美元,不过为了尽快出手,我决定10美元就卖了它。

于是,我停下来,脱下皮大衣。

寒风立刻刺透我的脊背,我狠狠地打了一个寒战。

没办法,我只能暂且忍受寒冷了。

我撤出一条拐杖,把皮大衣挂在上面,开始向过往的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

开始的时候,我在叫卖,而且声音还算洪亮:

“卖皮大衣啦,只要10美元!

”可是没过多久,我意识到,必须保存自己仅存的一点点体力了。

我环顾四周,找来了一块硬纸板和一根炭木棍,制作了一个广告牌挂在了皮大衣上。

做完这一切,我已经抖作一团。

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幸好,一位先生在我面前停住了。

那位先生看了看广告牌和皮大衣,又看了看我的脸,从兜里掏出10美元,递给了我。

我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急忙伸手接过了钱,正要把皮大衣从拐杖上摘下来给他,那位先生却转身走了。

我急忙喊道,先生,您的皮大衣!

那位先生边走边回过头来冲我摆了摆手。

我明白了,他并不屑于要我的皮大衣。

虽然,这让我感到有些尴尬,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对那个人的感激。

我发誓,我一定会在上帝面前替他祈祷的。

10美元,足够让我三天不挨饿了。

我重新穿上皮大衣,向一家食品店走去……

然而,因了那10美元,时间似乎突然变快了。

我还没有做好迎接第四天的准备,三天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

当我再次饥肠辘辘地流浪在大街上时,我不得不再次脱下我的皮大衣,向过往的行人出售。

我的运气还算不错!

当又一位先生给了我10美元而且仍然没有拿走我的皮大衣时,我不得不这样认为。

然而,没想到,我的好运气三天后却离我而去了。

当我第三次向行人出售我的皮大衣时,我遇到了麻烦。

我发现许多人远远地瞅着我,一边指点着我,一边匆匆地走开,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愤怒。

人们这是怎么了?

我正迷惑,见两个年轻人向我走过来,我暗自庆幸终于有人来买我的皮大衣了。

没想到,他们却让我好失望。

这两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头两位先生那样从兜里掏出10美元给我,他们其中的一位一把揪住了我的脖领子,大声呵斥我是一个骗子。

我很害怕,但又觉得委屈,便小心地申辩道,我不是骗子。

那人恶狠狠地说,你还敢说你不是骗子?

我明明看见你在这里卖了一个星期皮大衣了,怎么至今没有卖掉?

怕是在用皮大衣做诱饵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心和钱财吧!

我幡然醒悟。

虽然自己被误会了,但是,我觉得他们是有权利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想的。

于是,我没有继续申辩下去。

那个揪我脖领子的年轻人以为戳穿了我肮脏的伎俩,摆出一副大义凛然为民除害的姿态,恶狠狠地从嘴里吐出一个字——滚!

其实,他不这样说,我也是要离开这里的。

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必须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找生机了。

于是,整个冬天,我辗转于整个城市的各条街道。

然而,每一条街道,我最多只能待上一个星期,因为人们的洞察力似乎越来越敏锐了,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判断成一个骗子。

不过,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运气一直是不错的。

因为我总能在饥肠辘轆时得到10美元,而且不失去我的皮大衣。

哦,或许这样说对于那些掏钱的人不够公平,应该说,是那些掏了钱的好心人又把他们的皮大衣施舍给了我。

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真的变成骗子。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曾不止一次试图让那些掏了钱的人把我的皮大衣拿走,可是,我一直是个失败者。

无奈,我只得采取另外一个办法:

我坚持三天才卖一次皮大衣,而且只接受一位好心人的钱。

尽管如此,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还是被迫要到另外一座城市去了。

因为几乎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了我——用皮大衣来骗钱的骗子。

他们已经把戳穿我骗人的把戏当作十足的乐趣了。

(节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寒风凛冽的大街上”的环境描写,为故事提供了背景及发生的地点,另外有渲染悲凉凄清气氛的作用。

B.小说讲述了“我”沦落为骗子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是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

C.“我”无偿得到10美元后,向一家食品店走去,看出其有惰性,“我”在别人不断地怜悯和施舍中失去底线与自尊。

D.小说结尾“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巧妙呼应了开头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春天”意在指“我”的人生迎来转机。

E.作者的笔调冷静客观,只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在平静的表面下,却翻腾着感情的巨浪,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6分)

(3).请简述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6分)

(4).对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说小说鲜明地呈现一个人堕落的过程,有人说小说是对社会人情淡薄的批判。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秋瑾:

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

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

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负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

秋瑾与吴芝瑛情投意合,义结金兰。

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新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自己的“启蒙开智”的人。

她赋诗言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

男装成为秋瑾的标志性服装,她直到就义时仍身着玄色纱长衫。

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沉缅于官场应酬和花天酒地中的丈夫,冲突越来越多。

“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

”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

1904年2月,秋瑾在吴芝瑛家中结识了一个日本女子服部繁子。

从服部繁子那里,秋瑾了解到日本女子学校的种种优点,她决定去日本留学。

6月28日,秋瑾自筹旅费,从塘沽登上日本人租借的德国客轮“独立号”,踏上赴日旅途。

她说,她要学习救国家、救同胞尤其是两亿女同胞的本领。

到日本后,学习之余,秋瑾积极参加当地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广泛结交革命志士。

她与陈撷芬发起的共爱会,提出了妇女解放的口号,是近代中国妇女最早成立的爱国团体。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不久,经冯自由的介绍,秋瑾在黄兴寓所,履行了加入同盟会的手续,并发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矢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

”此后,她的思想,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精神影响颇多。

这年12月8日,陈天华投海自尽。

秋瑾受到很大震动,决定立即回国,直接参加反清斗争。

1906年,秋瑾回到国内,通过艰难的筹备,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

秋瑾有着办报的情结。

1904年9月,她在日本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为名,发表了《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

办报需要钱。

秋瑾四处奔走,多方募集,又在报上大登广告,号召大家入股。

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到最后,只筹集到几百元。

秋瑾痛感中国妇女界的死气沉沉,“简直有点麻木不仁”。

走投无路的秋瑾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就是到公婆家去筹款。

她的公婆家很有钱,而娘家由于父亲去世,在钱财上已经无力支持她。

《中国女报》是一种16开本的册子,封面上画着一个妇女,双手高擎一面旗帜,象征着妇女的觉醒和前进。

该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成立妇女联合会的主张。

为了使当时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不识字的妇女能看懂听懂,女报一律用白话文,并采用弹词、歌曲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秋瑾在《中国女报》上试图铸造“国民”与“国民之母”的思想。

她认为,“国民”大于皇权,男女亦平等——“改革专制政体,变成共和,四万万人都有主权来管国家的大事”,而在这四万万人之中,不言而喻包括二万万妇女。

秋瑾“男女平权”的思想来源于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这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认为,女子不但有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堪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秋瑾旗帜鲜明地宣扬妇女人权,提出了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的深刻命题,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至此,她完成了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从家庭革命到社会革命的破茧蜕变。

《中国女报》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有文化的妇女争相传阅,没文化的妇女也设法请别人念给她们听。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报上的文章,还展开辩论。

封建遗老们看了则大为震怒。

6月17日,秋瑾从绍兴写信给朋友,说该刊第三期已编好,“约于此月,必行付印”。

但,第三期却永远没有付印之日了。

这年4月,秋瑾在杭州的白云庵召开了浙江各会党和军学界首领的秘密会议,正式组建光复军,推徐锡麟为统领,秋瑾自任协领。

7月6日,安庆起义爆发。

徐锡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就义。

秋瑾闻讯痛哭失声,不语不食。

有人劝秋瑾立即离开绍兴,她断然拒绝。

她说:

“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

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5年。

”7月13日下午4点,秋瑾在大通学堂被捕。

7月15日凌晨,秋瑾被处“即行正法”,饮刃古轩亭口。

(摘编自2011年9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作者:

庞清辉王一凡)

【相关链接】创办《中国女报》,标志着秋瑾思想的成熟,至此,她完成了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从家庭解放到社会革命的破茧蜕变。

(《秋瑾传》作者吴先宇)秋瑾主持大通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系和组织浙江各地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身为校长的秋瑾亲任教习,每日到校,处理事务。

骑马带学生到野外打靶,练习射击技术,还有各种器械体操、野外爬山、泅河和夜行军等训练。

清晨,激越的号声将学员从床上唤起时,秋瑾已身着军衣,怀藏手枪,腰佩倭刀,骑在马上了。

(欧阳云梓《论秋瑾在皖浙起义中的历史作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瑾通过好友吴芝瑛结识了日本人服部繁子,服部繁子向秋瑾介绍了日本女子学校的种种好处,并力劝秋瑾去日本留学。

B.到达日本后,秋瑾积极参加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为了“妇女解放”,与陈撷芬一起创立了的近代中国妇女最早的爱国团体——共爱会。

C.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与此同时,秋瑾经冯自由的介绍,加入同了盟会,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

D.女报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其宣扬的思想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带来了热烈的讨论和辩论,也大大地激怒了封建遗老们。

E.组建光复军,主持大通学堂,加强军事训练,为起义做准备,愿以生命为代价换取革命的提前成功,体现了秋瑾作为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2)1903年的北京之行,秋瑾“思想发生了飞跃”的原因是什么?

简要回答。

(6分)

(3)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有何特色?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6分)

(4)秋瑾的革命道路“从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经历了哪些阶段?

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8分)

第II卷表达题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 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电视剧《琅琊榜》可谓       ,其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网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写文章才能        。

③ 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时期        ,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A.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游刃有余   B.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C.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D.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五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相关政策简要情况》,提出了14条“降费提速”的举措,引起广大网民的广泛讨论与极大关注。

B.春节前夕,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及时为农民工发放执行款,为农民工兄弟解燃眉之急,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C.新华水泥厂投入大量财力对厂区所有存在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排查,控制避免了任何细微的安全盲点在厂区任何一个角落里出现。

D.海港城周边区域环境及配套设施提升立足于绿色、舒适、便捷的生活圈的打造来规划,主要包括绿化景观提升、交通设施提升等方面。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近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名为“人品计算器”的测试软件,虽然版本众多,但其操作方法如出一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