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365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十二章 肛管部病证.docx

第三十二章肛管部病证

第三十二章肛管部病证

第一节内痔

内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又称“里痔”。

[诊断]

1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肛门镜检查:

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多见于一期内痔。

2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

肛门镜检查:

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多见于二期内痔。

3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见或无。

肛门镜检查:

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多见于三期内痔。

4应与锁肛痔、息肉痔及脱肛相鉴别。

[辨证论治]

1风伤肠络

症状: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清热凉血祛风。

例方:

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

症状: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例方:

五神汤。

3气滞血瘀

症状:

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

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

例方:

活血散瘀汤。

4脾虚气陷

症状:

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治法:

健脾温中,固脱止血。

例方:

黄芪建中汤。

[其他疗法]

1熏洗疗法

用《医宗金鉴》祛毒汤,水煎后先熏后洗,有清热解毒、清肿止痛止血作用,应用于肛门各种炎症疾患、内痔脱出、血栓性外痔等。

2敷药法

用膏剂敷于患处,如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等。

3塞药法

即以栓剂纳肛,如马应龙痔疮栓、化痔栓、复方痔疮栓等。

每日坐浴后,将药栓塞入肛门,每日2次,每次1枚。

注射疗法

是将萎缩硬化剂或坏死剂注入痔内,使之萎缩硬化或坏死脱落。

目前使用萎缩硬化剂较多,适用各种期内痔,常见药物:

消痔灵。

坏死注射法因术后并发症及副作用大,目前已少用。

5结扎手法

用丝线结扎痔核,以线代刀,中断痔核气血流通,使痔坏死脱落,常用于2~3期内痔。

6枯痔疗法将枯痔药涂于或枯痔钉插入痔核表面,使之坏死,用于各期痔。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

2好转:

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

3未愈:

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第二节外痔

外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下的静脉曲张团块或赘皮。

[诊断]

1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多见于炎性外痔。

2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多见于血栓性外痔。

3排便时或久蹲,肛缘皮有柔软青紫色团块隆起(静脉曲张团),可伴有坠胀感,团块按压后可消失,多见于静脉曲张性外痔。

4应与肛周囊肿、湿疣、粉瘤等相鉴别。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

症状:

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有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

舌紫,苔淡黄,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便。

例方:

桃仁承气汤。

2湿热下注

症状:

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便干或溏。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例方:

防风秦艽汤。

3脾虚气陷

症状:

肛缘肿物隆起,肛门坠胀,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

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无力,多见于经产妇,老弱体虚者。

治法:

调理益气汤。

例方:

补中益气汤。

[其他疗法]

1熏洗疗法

适用于各类型外痔水肿疼痛,血栓外痔可加快炎症消退和瘀血吸收作用(但水温不宜过热),用药同内痔法。

2敷药法

即将膏剂敷于患处,如黄连膏,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等。

每日坐浴后,将药膏敷于患处。

3血栓外痔摘除术

适用于血栓外痔较大或久不消退者,在局部消毒,局麻后呈放射状切开血栓外痔上的皮肤,将凝血块取出修剪创面两侧的皮瓣,使之对合良好,切口延长不缝合使之开放愈合。

4外痔切除术

结缔组织性外痔较大,静脉曲张性外痔经常发炎肿痛时,可行外痔切除术,消毒局麻作“V”型切口(开口朝肛门)切除外痔,注意止血,切口不缝合,开放愈合。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痔消失。

2好转:

症状改善,痔缩小。

3未愈:

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第三节混合痔

混合痔系发生于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形成一体的静脉曲张团块。

[诊断]

1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

2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3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辨证论治]

参照内痔,外痔分类的内治法。

[其他方法]

1熏洗疗法

混合痔发炎肿痛,分泌物增多时可用内治外治同类药物熏洗(参见内外治熏洗法)。

2塞药法

参见内痔部分。

3敷药法

参见外痔部分。

4注射疗法

如具内痔部分经常便血脱出时,可行消痔灵注射(详见内痔注射法),(较重及巨大混合痔环状嵌顿均不宜注射术)。

5分段外剥内扎术

这是常用治疗混合痔的术式,于局麻消毒后,行“V”形口将外痔分离至齿线(口向肛缘)于内痔(即全痔1/3)以10号丝线贯穿8字结扎,以线代刀,扎毕将线上外痔部分剪除(不可剪得过多,以防滑脱线结),5~7天结扎自然脱落,半月后完全愈合。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痔消失。

2好转:

症状改善,痔缩小

3未愈:

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第四节肛痈

肛痈系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脓性病变,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诊断]

1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下间隙。

属低位肛痈。

包括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

2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上间隙,属高位肛痈。

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

3应与肛旁疖肿、肛周囊肿相鉴别。

[辨证论治]

1火毒蕴结

症状:

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泻实热,宣散郁结。

例方:

内疏黄连汤。

2热毒炽盛

症状:

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

消肿散结,活血止痛。

例方:

仙方活命饮。

3阴虚毒恋

症状:

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除湿软坚。

例方:

滋阴除湿汤。

[其他疗法]

1外敷法

采用敷药治疗,阳证肛痈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使脓肿局限或消散。

①玉露膏外敷,有凉血、清热、消肿之作用。

处方:

芙蓉花叶晒干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30%软膏敷患处,每日2-3次。

②金黄膏外敷,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之功能。

处方:

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60克,川朴、陈皮、苍术、南星、甘草各25克,天花粉30克共研细末,以茶水调和外敷或配成3%凡士林软膏。

阴证肛痈,用冲和膏。

2熏洗法

该法适用于各期脓肿,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止痛之功,常用方药有祛毒汤等。

3切开法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成脓后宜早期切开排脓,不能让其自溃,因皮肤较坚韧,脓液易向深

部及左右扩窜,而穿破皮肤较难,如不早期切开,脓液必然增大加深,粘膜下脓肿亦应早期切开排脓,切开时注意将脓肿下缘完全敞开,防止形成内盲瘘。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及体征均消失,伤口愈合。

2好转:

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

3未愈:

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第五节肛漏

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新遗留的腔道,又称痔瘘,瘘疮。

[诊断]

1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查。

2分类

2.1低位单纯性肛瘘:

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2.2低位复杂性肛瘘:

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3高位单纯性肛瘘:

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2.4高位复杂性肛瘘:

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3肛周溃破流脓,可暂时外口愈合,导致蓄脓呈急性发作的肛痈表现。

4应与肛痈相鉴别。

[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症状:

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

肛周有溃口,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

治法: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例方:

化毒除湿汤。

2正虚邪恋

症状:

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口,按之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且多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

扶正祛邪。

例方:

托里消毒散。

3阴液亏虚

症状:

肛周有溃口,颜色淡红,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清热养阴。

例方:

秦艽鳖甲汤。

[其他疗法]

1外敷法

实证肛漏,用黄柏膏或金黄膏;虚证肛漏用冲和膏。

2熏洗疗法

外口流脓水,周围红肿痛剧者,用中药煎水洗,先熏后坐浴,常用方为祛毒汤,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作用。

3切开法

适用于低位肛瘘,操作要点是:

局部消毒,麻醉后,用球头探针从外口探入,通过内口后,将探针从肛内钩出,沿探针方向将瘘管切开,用刮匙搔爬管壁,消除腐烂组织,修剪切口两侧之皮肤,使之成一口大底小的创面,电灼或结扎出血点,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每日坐浴,敷玉红膏或红升膏至创口愈合。

4切口挂线术

适用于高位肛瘘,操作要点为:

局部消毒、局麻,和球头银丝探针从外口探入,通过内口后,将探针从肛门钩出,缚上橡皮筋后,牵拉橡皮筋,橡皮筋一般7~10天脱落,若创面腐肉多,肉芽不鲜者,用九一丹外敷,待肉芽新鲜时改用玉红膏或九华膏至创面愈合。

5化管条疗法

适用于病程短,瘘管壁较薄,管道不长的瘘管,可用化管条从外口插入(化管条用红升丹加工做成)。

每日更换药条一次。

一周左右腐烂组织即可除尽,逐渐生长健康肉芽、瘘管闭口。

6肺阴虚型多为肠结核,其手术方法与一般肛瘘手术的处理相同,但术前与术后须配合抗痨治疗,应使用西药抗痨药物,中药宜养阴清热。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

2好转:

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

3未愈:

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第六节肛裂

肛裂系指肛管皮肤及皮下组织裂开或形成溃疡。

又名“钩肠痔”、“裂肛”。

[诊断]

1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部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

多见于一期肛裂。

3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

多见于三期肛裂。

4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

上端邻近肛窦处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多有皮下瘘管形成,多见于三期肛裂。

[辨证论治]

1血热肠燥

症状:

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

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

凉血润燥,止血止痛。

例方:

凉血地黄汤。

2阴虚津亏

症状:

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润肠通便。

例方:

润肠丸。

3气滞血瘀

症状:

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治法:

活血止痛。

例方:

止痛如神汤。

[其他疗法]

1熏洗法

此法适宜于各种原因所致肛裂,其目的在于活血化瘀,清肿止痛敛口,方选祛毒汤,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效,可促进肛裂愈合。

2敷药法

此法用于各种肛裂,常用药如四黄膏、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等,将药膏涂于病灶处,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作用。

3腐蚀法

此法适用于裂口陈旧者,常用药为红升丹。

用法:

裂口外涂红升丹1~2次,化腐生肌,清除陈旧裂口,然后改用生肌散外涂创面,生肌润肤,活血祛瘀,促进创面愈合。

4烧灼法

此法适宜于肛裂溃疡底部肉芽不清,并无其它合并症者,选用药物为5~10%硝酸银溶液或石炭酸溶液,在局部麻醉下,扩肛拉开肛门,完全暴露溃疡面,保护周围组织,用蘸有硝酸银或石炭酸溶液的米粒大小棉签准确涂在溃疡面及其边缘上,溃疡面即成灰色,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洗2次。

烧伤面上敷九华膏,无菌纱布固定。

24小时后更换敷料。

若烧灼不够,3~7天后重复烧灼1次。

5封闭疗法

单纯性肛裂可用,局部消毒后在长强穴位注射1%普鲁卡因5~10ml,隔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

6扩肛疗法

陈旧性肛裂,可在局麻后扩肛,先用两手指操作插入肛门,向外扩张肛管,持缓扩张2~3分钟,至肛门能容四指,操作时注意用力均匀,避免引起新裂口。

7切除疗法

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外痔、肛乳头肥大、皮下瘘等,在消毒局麻后,切除外痔,肛裂裂口,肛乳头肥大及皮下瘘,同时,将括约肌皮下部切断,修剪切口两侧皮肤组织,使之成为底少面宽的创面,电灼或丝线结扎止血,术毕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术后敷玉红膏至愈合。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裂口愈合。

2.好转:

症状改善,裂口或创面缩小。

3未愈:

症状无改善,裂口无变化。

 

第七节悬珠痔

悬珠痔系正常肛乳头因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又称肛乳头纤维瘤。

[诊断]

1肛门潮湿,瘙痒,便时可有肿物脱出,有坠胀不适感。

2可单发,也可多发,多与肛裂并发。

3肛门镜检查:

齿线部可见白色肿物,有蒂或无蒂,肿物表面为皮肤组织。

4应与息肉痔相鉴别。

[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症状:

肛周潮湿、潮红、有灼热感。

肥大的肛乳头充血、水肿。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例方:

黄连解毒汤。

2气滞血瘀

症状:

排便后肛门部肿物脱出,表面色紫暗,伴有肛门坠胀。

舌紫暗,苔薄,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

例方:

活血散瘀汤。

[其他疗法]

1熏洗疗法

适用于各类型外痔水肿疼痛,血栓外痔可加快炎症消退和瘀血吸收作用(但水温不宜过热),用药同内痔法。

2塞药法

即以栓剂纳肛,如马应龙痔疮栓、化痔栓、复方痔疮栓等。

每日坐浴后,将药栓塞入肛门,每日2次,每次1枚。

3敷药法

即以膏剂敷于患处,如黄连膏,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等。

每日坐浴后,将药膏敷于患处。

4肛乳头瘤结扎术。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局部肿物消失。

2好转:

症状减轻,局部肿物明显缩小或减少。

3未愈:

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第八节锁肛痔

锁肛痔系发生于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癌。

[诊断]

1早期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或减少,可伴有肛门坠胀。

2继则发生便血,色鲜红或暗红,伴有粘液,且便次增多,有里急后重感,或有脓血便。

3晚期排便困难,粪便变细或变扁,甚至出现肠梗阻现象。

4可转移至肝、肺等部位。

侵及骶丛时,可有剧烈疼痛,全身出现恶液质。

5肛门指检,多可触及肿块及溃疡,指套染血。

6直肠镜检查,可见肿块及溃疡。

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

症状:

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色泽暗红,或挟粘液,或有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例方:

白头翁汤。

2气阴两虚

症状:

面色无华,消瘦乏力,便溏,或排便困难,便中带血,色泽紫暗,肛门坠胀,或伴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红或绛,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例方:

沙参麦冬汤。

3气滞血瘀

症状:

肛周肿物隆起,触之坚硬如石,坠痛不休。

或大便带血,色紫暗,里急后重,排便困难。

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

益气活血,软坚散结。

例方:

补中益气汤。

[其他疗法]

1外治疗法

局部组织溃烂者可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

可酌情选用中药配方保留灌肠或坐浴。

2西医疗法

可酌情选用放疗、化疗及支持疗法治疗;属手术适用症者可选用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肿块消失或完全切除,伤口愈合。

2好转:

症状减轻,肿块缩小,或未能完全切除。

3未愈:

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第九节肛门直肠狭窄

肛门直肠狭窄指任何原因所致肛门、直肠腔道变窄,并导致排便困难。

[诊断]

1排便困难,伴肛门坠胀,并有肛门阻塞感。

重者可有腹胀,恶心呕吐。

2有肛周炎症、肛门损伤或肛门直肠手术病史。

3肛门指检,食指通过困难或不能通过,可触及镰状、环状或管状狭窄环。

4直肠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见狭窄环,狭窄部位可有糜烂、溃疡。

5应与肛裂与锁肛痔相鉴别。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

症状:

肛门坠胀,疼痛、排便时加重,排便不畅,伴有腹胀、肠鸣。

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或白,脉弦。

治法:

活血理气通便。

例方:

桃仁承气汤。

2热结肠燥

症状:

大便秘结,干硬难解,口干。

舌红,苔黄少津,脉数。

治法:

清热润肠通便。

例方:

麻子仁丸。

3肠道湿热

症状:

排便不畅,便溏次多,有粘液或脓血,低热,肛门潮湿。

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便

例方:

内疏黄连汤。

[其他疗法]

1塞药法

可使用开塞露1~2支,将药液挤入肛门,帮助排大便。

2扩肛法

手法扩张肛管或扩张低位直肠狭窄。

3挂线法

肛管狭窄挂线治疗法或直肠狭窄挂线治疗法。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排便通畅,肛门指检肛管直肠腔通畅。

2好转:

症状减轻,排便欠畅,肛门指检食指通过欠通畅。

3未愈:

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第十节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指肛门完全或不完全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

[诊断]

1有肛门损伤或手术病史。

2肛周皮肤感觉迟钝,不能随意控制气体、液体甚至成形粪便的残留。

3肛门闭合不全,粘膜脱出。

肛门指检可触及疤痕、缺损,肛管直肠收缩乏力。

4肛管压力测定,收缩压、静息压下降。

5肛电图检查,肛周肌肉兴奋性下降。

[辨证论治]

1脾虚不固

症状:

大便不能完全控制,神疲乏力,纳谷欠佳,或有泄泻、脱肛。

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

健脾止泻。

例方:

参苓白术散。

2肾虚不固

症状:

大便不能控制,病程较长,头昏乏力,腰酸耳鸣。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温补肾阳,涩肠止泻。

例方:

四神丸。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可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提肛穴等穴位,行针刺治疗。

也可在肛门周围外括约肌行梅花针点刺治疗。

2按摩疗法

按摩两侧臀大肌,提肛穴,长强穴等。

3提肛运动

肛门保健操,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做肛门放松紧缩运动30~50次,对肛门松驰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疗效标准]

1治愈:

能随意控制气体、液体、成形粪便排出。

2好转:

可控制成形粪便排出,不能控制气体、液体,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

3未愈:

肛门控制能力无改善。

 

第十一节肛门湿疡

肛门湿疡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

相当于西医的肛门湿疹。

[诊断]

1急性湿疡:

发病较快,病程较长,初起时皮肤损害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等,一般表现一种。

轻者微痒,重者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增剧。

2亚急性湿疡:

多由急性湿疡迁延不愈,病情较缓慢。

水疱不多,渗液少,尚可见红斑、丘疹、鳞屑、痂皮、糜烂等。

3慢性湿疡:

常因急性湿疡日久不愈,转为慢性湿疡,或一开始表现为慢性者。

肛缘皮肤

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弹性减弱或消失。

伴有皲裂,颜棕红或灰白色,皮损界线不清楚,瘙痒剧烈。

病程较长,常延久不愈,反复发作。

[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症状:

皮损为潮红、肿胀、糜烂、滋水浸淫成片,结痂,或见丘疹、疱疹,伴有瘙痒,大便秘结或便溏,小便短黄,倦怠无力,胃纳呆滞。

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例方:

萆薢渗湿汤。

2血虚风燥

症状:

皮损肥厚,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结痂脱屑等,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腿软。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例方:

滋阴除湿汤。

[其他疗法]

1外洗法

可用5.1%明矾水温热外洗,适用于慢性湿疡肛门作痒者。

2外敷法

五倍子散涂敷患处,每日3次,适用于血虚风燥证。

佗柏散干敷或麻油调后外涂患处,适用于湿热下注证。

[疗效标准]

1治愈:

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2好转:

症状及皮肤损害有改善。

3未愈:

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