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447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docx

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37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2分)

怎不忆江南?

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南,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江南,那杨柳依依、君子好qiú()的江南,早已超脱了时空的藩lí(),演化成历史哲学意味深长的梦江南。

(摘自陆彩荣《江南春语》)

【答案】sèwù逑篱

【解析】此题考查拼音和汉字书写能力。

“瑟”在这里是形容轻微的声音,考生容易将其读成形声字“必”,误拼读成bì,拼读时要留意。

“鹜”字不好拼读,如果不与“落霞与孤鹜齐飞”,很多考生易读成máo。

要写出“qiú”的汉字,需要注意结合词语或语境来判断。

由“君子好qiú”可知,这句话出自《诗经》,由此,“qiú”的汉字就不难写了,注意的是不可误写成“求”。

“藩lí”的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

不可写成“离”,应与“竹”有关。

2.默写。

(8分)

①,随风直到夜郞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④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⑥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⑦,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

【答案】①我寄愁心与明月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相见时难别亦难④风正一帆悬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满眼风光北固楼⑦先天下之忧而忧⑧来者犹可追

【解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

这道题考查学生积累古诗文情况和理解的能力。

注意“与”不要写成“于”,“头”不要写成“面”,“悬”字是上下结构,不可将上半部“县”内多加一横,“落”字是上下结构,不少考生易写成左右结构,“满”字是左右结构,易写成上下结构,“犹”易写成“尤”。

3.名著阅读。

(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刘四爷过寿日那天,坚决不同意虎妞嫁给祥子,与她彻底吵翻。

后来虎妞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

B.保尔将计划中的小说写好一部分,把它寄给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大家都给以好评,但手稿在寄回途中被邮局丢失了。

C.在得知纸月几乎每天上学迟到的原因之后,桑桑专程去了一趟板仓小学,将三个男孩欺负纸月的事情报告了校长。

D.在荒岛上,鲁滨逊为了避免忘记计算日期,在树干做成的十字架上,刻上登岛日期,每过一天,就在十字架上刻一道痕。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能力。

其中C项,选自曹文轩的名著《草房子》第二章,涉及的故事主要内容是:

“桑桑专程去了一趟板仓小学,将三个男孩欺负纸月的事情报告了校长”,说法不当。

桑桑没有专程去了一趟板仓小学,也不是桑桑将情况报告给校长,而是刘一水的家长大闹导致的。

关键性情节是刘一水三人老是欺负纸月,导致纸月经常上学迟到。

桑桑为了弄清情况,一天特意早早来到大坝上。

确实发现刘一水三人欺负纸月,桑桑站了出来,后与刘一水打了一架,刘一水将桑桑鼻子打出了血,桑桑趁刘一水不注意,将其顶到水中,刘一水游上岸,跑回家换了衣裳,快近中午时,就觉得浑身发冷,乌了的嘴唇直打颤,放学后勉强回到家中。

刘一水着凉生病了。

刘一水的家长就闹到了油麻地小学,闹到了桑乔家。

这么一闹,就把事情闹大了,事情一闹大,也就好收拾了。

到处都有桑乔的学生。

桑乔赔了礼之后,联合了板仓小学,甚至联合了地方政府,一起出面,将刘一水等几个孩子连同他们的家长找到一起,发出严重警告:

假如日后再有一丝欺负纸月的行为,学校与地方政府都将对刘一水们以及刘一水等人的家长们进行老实不客气的处理。

(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1分)

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

沙僧搀住一个,叫道:

“二哥,你也搀住一个。

”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

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二人一齐叫苦道:

“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

莫念!

莫念!

”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

假行者最终被谁识破?

【答案】如来(答“佛祖”“如来佛”等《西游记》中其他称谓均可)

【解析】此题考查名著人物。

从上面的文字可知,该情节出现了二个孙悟空。

众人难以分辨,三藏,即玄奘,为了分清真假悟空,就念起了紧箍咒,却仍分不清,随后他们二人到了多个地方去辨别真伪,最后到了西天佛祖之处,才得以识破真假美猴王。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3分)

王伦便起身把盏说道:

“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

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

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

①王伦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1分)

②这番话给王伦带来什么后果?

(2分)

【答案】①拒绝晃盖等众豪杰在梁山入伙。

(意思对即可)②被林冲所杀。

(或“林冲火并王伦”,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水浒传》相关情节。

第①问:

该选段出自《水浒传》第19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晃盖梁山小夺泊”。

王伦是一个心胸狭窄,容不得人的人,从“烦投大寨歇马”一句,便可知,王伦不想众人留在梁山,要赶他们去“大寨歇马”。

第②问:

在林冲雪夜上梁山后,王伦百般为难,幸好获柴进推荐的林冲才得以留在梁山。

在晁盖上梁山时,王伦又相拒,恐自己统领之位被夺,由于林冲对王伦早已不满,再加上吴用从旁蛊惑,终于在晁盖等人告辞时,火并王伦,林冲拥晁盖为主。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

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诫训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

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改为。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

【答案】

(1)将“传承文化”与“传递感情”互换位置。

(2)将“把(或“被”)”删去。

(3)把“品尝”改为“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

(4)删去“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修改。

(1)小题题干指出存在语序不当的病因,要求将二处文字互换位置。

作答此题,首先要知道“书信”的基本功能,是为了双方之间沟通,书信这一交流方式保留下来,并能传承下去,后人通过阅读这些书信,便能感知当时的文化、习俗、社会状况等等信息。

所以,先要考虑基本作用,再考虑延伸的作用。

(2)小题题干指出存在结构混乱之语病。

作答这题,我们可先提炼句子关键部分,看是否存在问题,该句“古人写信,内容包罗,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可以缩为“古人写信……把……都被……”句中,“把”和“被”造成结构混乱。

第(3)小题题干指出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

搭配不当,多指词语、短语等搭配不当,相互之间或矛盾,或重复,或修饰不当。

句中“品尝诗文”搭配不当,“品尝”指细致地辨别滋味,多指食物方面的品尝。

而“诗文”是文化,不能“品尝”,只可“赏”不可“尝”。

(1)小题题干指出存在成分赘余。

“不知不觉”指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现多指未加注意。

“无形之中”指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无名义而有实质的情况下。

 二者意思一致,成分赘余。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6分)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学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车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分)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2分)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2人)

【答案】

(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

(意思对即可)

(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

(意思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

社会: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

(建议合理即可)个人:

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

(建议合理即可)

【解析】第

(1)小题考查材料探究。

题干“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抓住几个关键词:

“传统媒体”,可排除新媒体;“少有”“不雅”与新媒体对比的结果。

然后研读三则材料,重点读【材料一】,材料中有一句话“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考生只须推敲这句话即可找到原因。

(2)小题考查对网络新词理解能力。

“点赞”表示对某个内容的赞同、喜欢和支持。

一个“点赞”其意思概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这与材料三所提倡的“语言的多样性”相矛盾,而其缺陷也正是在于这一点上。

因此,作答此题重点研读材料三即可。

第(3)小题要求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各提出一条建议。

“社会”方面,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加强管理来谈,可以从社会群体的监督方面来谈。

“人个”方面,可以从自身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从学会辨别等方面来谈。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

(共6分)

送万巨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6.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

【答案】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意思。

在该诗歌中,“难堪”一词古今意思一样,考生可按平时积累或理解解答此题,也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来推敲其意思。

首先分析“难堪岁暮离心”一句中词语的意思。

岁暮,指年将终时。

离心,指异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惆怅的心情。

据此,再来理解“难堪”一词的意思,就不难了。

7.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分)

【答案】“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较为简单,要求考生指出诗歌中涉及的天气状况。

考生要认真体会诗歌表达的意思,找出涉及天气的词语即可。

作答时,要重点分析颔联二句“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这二句直接说到了天气状况,考生只须加以归纳即可。

8.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

(3分)

【答案】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手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

题干要求根据诗人的“离别之情”,找出具体涉及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即可。

这是一首送别诗,因此,首先要搞清楚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该诗的主旨所在。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离别之情”?

这要通过分析各联才能作出正确回答。

首联中一个“留君”,即体现了不舍之情。

再从颔联渲染的天气,及颈联一个“人愁”入手,可归纳出第二个具体表现。

逐一分析各联就可概括出“离别之情”的具体表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

“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

“宋先生其来乎?

”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

“其阻风乎?

”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

“其有疾乎?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巳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

“何为食素?

”曰:

“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

“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巳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

“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

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释】①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

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到仕:

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

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

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

登。

⑦踬:

跌倒。

⑧稽首:

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

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

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

人名,指宋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②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③上感悟,遽起()④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答案】①第二年②近侍,侍从,近旁的人③立即,匆忙④适逢,正赶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①“明年”古今意义相同,不难解释。

②“左右”是个多义词,解释该词注意句中的一个词“命”,皇后命左右做将蔬膳放置一边,由此可知,“左右”在此处指人,具体指什么人,可据句意思来判断即可。

③“遽”读jù,解释该词在于平时积累,也可以根据语句判断出该词的意思,皇上要杀宋濂,命令已经传出,皇后在用餐时,为宋濂在阴间祈福,皇上有所感悟,立刻又发出一道命令,“遽”形容站起来动作的迅速,解释为“立即,匆忙”。

④“会”的意思,在课内文言文《口技》中学过,“会宾客大宴”。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

①宋先生其来乎?

②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答案】①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

②(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翻译语句讲求“信、达、雅”,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

对于句中重点字,一定要重点翻译,很多地方看翻译题目往往依据这些关键字的翻译赋分。

就本小题而言,第

(1)句翻译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其”用作语助,“乎”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2)句选自课外,“使使”第一个“使”作动词用,第二个“使”作名词用。

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等缺点。

(2分)

【答案】第一空填优点,如“尊老敬老”“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第二空缺点,如“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

要求分别指出皇帝的优缺点。

作答此题,要回归文本之中,逐句分析,找出皇帝相关的优缺点。

从优点方面来,“上曰:

‘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意思是,先生已年老了,第二年不用再来。

人老了,不用再来,可见皇帝对老臣的关心爱护。

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皇后两次进言,救了宋濂,可见皇帝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从缺点来看,皇帝先后两次想杀宋濂,一点小事,动辄就杀,据此,可概括出其缺点。

1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2分)

【答案】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情,晓之以理”)。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归纳能力。

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两次的方式不同。

第一次劝谏是在用餐时,“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劝谏委婉,不直说不该杀,让皇帝再次考虑此事,从而挽救了宋濂。

第二次,是由其孙子获罪而连累到宋濂,皇帝要杀他,皇后说的一番话,非常直接,不拐弯抹角,摆出不杀的理由。

【参考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共10分)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

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

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

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

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

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望也有影响。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

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

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

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13.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3分)

【答案】①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了说明对象:

口渴的原因。

③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题等作用。

(第③点答出一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典故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引用了历史上有名的典故“望梅止渴”,激起了读者求知的欲望,也使得文章生动有趣,不至于迂腐。

像这类题型,如,引传说、故事、诗歌等开篇,考生可先指出:

引用了……开头,激发阅读兴趣。

因为是说明文,作者引用典故目的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内容,可指出:

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

14.“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2分)

【答案】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如:

因为改变体验而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血量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人脑就是根据体液和血量的变化预测口渴并调节饮水行为的,“望梅”并未带来血液和体液的变化,所以不能止渴。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要回答该问题,首先要返回本文之中,找出相关段落。

注意第一段最后一句话:

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这正是题干所提的问题,由此可知,作者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进行介绍。

反复诵读文章,这一题的答案便在第⑧段中,第⑧段最后一段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哪个角度?

这是极为重要的提示,只须研读该段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5.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2分)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答案】因为“有研究显示”强调“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有科学根据的(或交代“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运用准确性的特点。

第③段“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望也有影响”,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搬出了科学依据,即“有研究显示”,就指出了“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来自研究的结论,不是凭空想象的,这就提供了可靠说明依据,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6.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

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3分)

【答案】①王老师在比赛中大量出汗,体液的容量、浓度发生变化(或“体液不平衡”),导致细胞胶水;②大脑的某个部位(或“神经元群”)实时监测到细胞脱水(或“体液不平衡”)现象,产生渴感;③而口渴是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能使人体免于脱水;④喝水之后,体液得到稀释(或“体液恢复平衡”),渴感消失。

(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

考查这道题,关键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运用文章中的介绍来解释跑步为什么会导致口渴难耐,喝水后为什么能解渴?

作答此题,要在反复研读文章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关的信息。

注意作答时,从“体液变化”方面来考虑,第三段指出“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

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从中可知,运动导致胶水,人就会口渴,补充水分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另外,其它各段都有相应的解释,只须认真分析归纳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共16分)

①老治保主任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

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

大黑和小白。

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

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

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

尤其那双娘们儿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

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

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

两个人都傻了眼。

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

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

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

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说:

“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屁股对屁股,正配对。

”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

小白立刻命令大黑:

“你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衣服给扒下来。

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

“让你扒你就扒,出娄子我顶着。

⑦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

这时,小白一拍桌子:

“男扮女装,身上有赃。

”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

⑧大黑有些纳闷:

“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⑨小白狡黠一笑:

“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⑩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⑪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

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低头老婆扬头汉嘛。

突然,他“哎哟”一声,不好,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

⑫大黑一下子坐到地上。

小白忙说:

“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⑬“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