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040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docx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docx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

九年级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训练

班级姓名小组评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18分)

你不了解的神秘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近日,几款神奇而又强大的神秘机器人问世了。

在刚刚召开的苹果公司新闻发布会上,相比那些最新发布的电子产品,一款名为“利亚姆”的神秘机器人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它是一款专门处理电子废弃物的“拆解机器人”。

体积庞大的利亚姆有29只独立机械手臂,这些机械手臂上装有电钻、螺丝刀、吸盘等工具,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工人们将一些苹果手机放在传送带上传给利亚姆,它立刻能对手机的零部件进行精细的拆解,而后重复利用。

这款拆解机器人每11秒就能够拆解一部苹果手机,每年能够拆解120万部。

这将大大提高电子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当然,除了环保“拆解小能手”,一款“腹有诗书”的机器人也震撼了我们。

最近,在日本“星新微型小说文学奖”的入围作品中,出现了一篇完全由“机器人”撰写的小说,该小说还通过文学奖初审。

评审好像没有发现它是由机器人所写,还称赞其“剧情完美”。

人们不禁疑问:

难道存在于幻想中的“解放写手神器”真的诞生了吗?

当然,在这位“作家”动笔前,人类首先要给它输入人物设定、内容大纲等元素。

之后计算机依据这些“素材”组织语言,写出小说。

机器人被炒鱿鱼,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首先,其本身的性能尚不完善,存在不少局限性。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餐厅的一个噱头而存在的,短时间或许还能吸引部分眼球,从长远来看,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餐厅的整体水平。

 机器人下岗其实也是好事情,从一个侧面说明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更加务实、更加理性了。

链接三:

在《钢铁侠3》中出现了斯塔克控制无数战甲的场景,想象一下,如果这些战甲不是被人类遥控,而是有了自主意识,那将是多么可怕!

扫平纽约曼哈顿恐怕就和喝凉水一样。

更别说终结者、变形金刚这样的机器人,绝对能将地球闹个底朝天!

虽然人类是机器人的爹,但谁也不敢保障这个儿子就会孝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拥有了智商、情感的就必然会有所求,而人类会给予机器人范围极大的生存空间吗?

显然不可能——人类自己的资源都不够用。

既然注定矛盾不可调和,那只能在机器人的研发上做些手脚,尽量以创造可爱且实用的机器人为主。

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和别的最新发布的电子产品一样,专门处理电子废弃物的“利亚姆”机器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B、科技在发展,机器人带给人类的总是惊喜,因为它能够通过预设和模仿造福人类。

C、虽然是机器人的爹,但由于人类自己的资源不够用,所以人类不会给机器人范围极大的生存空间。

D、广州有6家餐厅曾使用机器人上菜,现在其中有两家已经停业,另外一家的机器上菜员也下岗了。

14.关于机器人的应用,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拆解机器人每年能够拆解120万部苹果手机,这大大提高电子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B、机器人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比尔·盖茨预言:

不仅是工业,即使是民用,机器人也将席卷全球了。

C、机器人既能当环保“拆解小能手”,又能撰写剧情完美的小说,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D、日本长崎酒店的员工完全由机器人组成,日本成为当今世界拥有最多的操作机器人的国家。

15.人们对机器人的态度,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是作为餐厅的一个噱头而存在的机器人,注定很快就会被食客和商家“炒鱿鱼”。

B、到2020年,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将因为机器人而失去约数百万工作岗位,因此机器人受到大家的排挤。

C、微软开发了一款能在推特上与用户互动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它能生成自己的回答,并根据整体互动情况去发言,经过长期验证,受到人们的好评。

D、如果终结者、变形金刚这样的机器人有了自主意识,那对人类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为他们绝对能将地球闹个底朝天!

16.请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增长了72%,而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数量相应地下降了16%”。

17.在人们的印象中,机器人造福人类,但文中认为“再神秘的机器人也是人类所创并为人类所用的,要想让机器人真正为人类造福,发明者必须慎而又慎。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5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7题。

(18分)

拯救汉语

朱竞

①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

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

“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

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

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

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

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

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②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

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③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

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

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

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④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⑤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

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

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⑥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

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

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

“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⑦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

《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

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⑧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⑨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链接一:

汉语,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骄傲。

它承载着汉文化,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

在丝绸路上,汉语传播到西域;郑和所到之处,单音节的汉语刮起一阵阵强劲的“中国风”。

是的,在汉唐强盛的时代里,汉语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

就连日本的文字也是从汉字演变而来,汉字甚至一度是日本正式文本规定的语言。

郑敏教授说:

“汉字中的每个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

”王力先生说:

“西洋人做文章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

”所以汉语保留了更多感性的东西,更接近人瞬间体验而非理性思维。

(选自《最美的语言》,有删改)

链接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的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选自卢新宁的《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有删改)

链接三:

当我们身处”全球化”、“国际化”的热浪中时,便会感到汉语已经越来越面临着危机。

很多人开始大声疾呼:

拯救汉语。

有人说应该对“国家汉语战略值得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全面推行了以汉字简化和汉语普通话为核心的国家语言文字战略。

不可否认此项战略的历史性功绩,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这种战略并非无懈可击,时代走到今天,我们应该拿出足够的理性和耐心,全面检视其社会影响,从历史的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客观地对其做出评价。

于是有人试问:

“谁来拯救汉语?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摘自网络,有删改)

13.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一项是()(3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渗透。

14.对于汉语危机出现的原因,与作者观点相符一项的是()(3分)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新闻——《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指出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

C、在“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下,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D、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尽管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渗透,学生也不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15.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汉语”的是()(3分)

A.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B.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C.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16.请分析链接一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汉字中的每个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

答:

17.链接二中提到: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你赞同以上观点吗?

请结合现代中学生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5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

(18分)

植物也疯狂

温柔陷阱

贫瘠的土地上,一株矮小的植物展开了一片新叶,圆圆的叶子上布满了绒毛,足有上百根!

这些绒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每一根绒毛的顶端都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似乎有露水,晶莹剔透,还发出阵阵幽香……

很快,一只蜜蜂禁不住诱惑,落在了这片叶子上,开始大口吮吸那诱人的“蜜汁”,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看起来香甜的蜜汁其实并不可口,反而味道怪怪的!

正当它打算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被这些黏黏的液滴死死地黏住了!

于是,它振动翅膀,竭力拍打,想要快点离开这可怕的叶子,但悲剧才刚刚开始!

它的挣扎惊动了这片叶子,叶子开始卷曲、合扰,蜜蜂周围的绒毛一起弯向它,更多的小液滴把这只可怜的蜜蜂牢牢地困在叶子中间!

很快,蜜蜂就被溺死在其中了……

几天后,这片叶子又重新展开,根根绒毛重新挺立起来,再次露出那美丽而幽香的致命露珠……

这株不显眼的小草就是肉食植物——茅膏菜!

像茅膏菜这样喜欢吃肉的植物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种类最集中的地区是澳洲、非洲南部,其次为美洲、欧洲,东亚地区种类偏少。

他们分属于6科15属,约500余种。

逼上梁山

众所周知,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但生存不仅需要能量,N、P等营养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

所以肥沃土壤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

但是植物没有脚,不能走也不能跳。

种子落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安家,听天由命。

运气好,就能得到生存的机会;运气不好,落到了贫瘠的土壤上,就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

面对惨淡的命运,有些植物选择了放弃、死亡,而有些则进化出捕虫结构。

捕虫吃肉成了他们营养的又一个来源。

有研究显示,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有的类型简单实用,有的精巧别致,他们的结构、机制复杂程序不尽相同,但对各自的捕虫需要说都是有效的。

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动物or植物?

依靠各种优良的捕虫器,美味到手了,可是植物没有消化系统,怎么把美食吃进肚子啊?

没有关系,这些肉食植物跟动物一样,有一套消化食物的手段!

肉食植物捕虫器有一种腺体,可以分泌类似于动物消化液成分的液体,科学家们已经从中分离出了11种以上的消化酶。

此外,捕虫器的消化液中还有盐酸、丙酸、丁酸、戊酸等酸性物质,酷似哺乳动物的胃液,昆虫误入其中必被消化无疑!

腺体除了具有分泌作用之外,有些还具有吸收功能,植物把吸收到的营养输送到茎、叶和花等部位,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营养!

肉食植物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用以补充营养。

吃肉,绝对是一种豪华的摄取营养的方式,但并不是营养的唯一来源。

实验证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

有时候捕虫也是必须的,特别是植物迅速生长期或繁殖期,如狸藻不捕虫是很难开花结实的。

隐藏的肉食者

作为肉食植物的代表,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早已威名远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番茄、土豆这样的家常蔬菜,也可能是食肉植物!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包括西红柿和土豆在内的多种蔬菜其实都是“食肉”植物。

他们捕食昆虫的技巧堪与捕蝇草比肩。

这两种蔬菜茎杆部位的茸毛能够将落在其上的小型昆虫牢牢“黏住”并杀死,待昆虫腐烂并掉落入土壤之后,西红柿和土豆就能享受大餐了!

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是在进化中产生的,是很多植物自我施肥的一种方式。

在有些时候,土壤十分贫瘠,无法提供这些植物所需的养分,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诱捕”昆虫才能正常生长。

(选自《科学》2013年第3期)

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茅膏菜的叶子上布满了长度不同,四周长,中间短的绒毛

B.西红柿和土豆其实也属于“食肉”植物

C.植物可以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土壤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

D.肉食植物从猎物中吸收的营养比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多

14.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肉食植物捕虫是为了用来补充营养

B.吃肉是肉食植物营养的唯一来源

C.科学家们已经从肉食植物中分离出了11种以上的消化酶

D.贫瘠的土壤无法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15.下列对肉食植物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肉食植物在澳洲、非洲地区分布种类最多。

B.肉食植物不需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有机营养物质

C.肉食植物之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是因为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

D.肉食植物捕虫器中的腺体不仅有分泌作用,还有吸收功能

16.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

(4分)

很快,一只蜜蜂禁不住诱惑,落在了这片叶子上,开始大口吮吸那诱人的“蜜汁”。

17.“隐藏的肉食者”中提到“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是在进化中产生的,是很多植物自我施肥的一种方式”。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5分)

 

(一)

13、参考答案:

C(3分)

A选项不符合文意。

应该是:

和别的最新发布的电子产品相比,专门处理电子废弃物的“利亚姆”机器人“更”能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B选项也不符合文意。

应该是:

机器人能够通过预设和模仿来造福人类,“同时,学习能力很强的机器人也可能“学坏”从而给人带来烦恼。

”D选项不符合文意。

应该是:

广州有“至少”6家餐厅曾使用机器人上菜。

14、参考答案:

D(3分)

D选项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在链接一:

日本长崎甚至“有一家”酒店的员工“几乎”完全由机器人组成

15、参考答案:

C(3分)

C选项没有理解原文,应该是:

机器人没有经过长期验证。

“然而上线不久,一些人开始利用它的漏洞,恶意“指导”其辱骂用户,甚至发表不当言论。

16、(4分)参考答案: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分)在数量上突出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增长速度之快,导致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的数量相应地下降,(1分)表达了对机器人的大量出现导致就业机会下降等社会问题的担忧,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2分)

17、(5分)

参考答案:

人类研制和发明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便利(1分)但如果制造机器人只是当作一种噱头,那并不能真正造福人类,并且大量机器人的出现会导致社会的就业率加速下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2分)从有人利用机器人漏洞任意妄为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如何调控机器人而不发生意外也成为人类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适当地制造机器人,处理好机器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免得产生人类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2分)

提示:

答题需要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紧扣每个链接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认识,才能表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见解。

(二)13【参考答案】B

【评分标准及解析】

A项,正确,与文章第1段最后两句的内容相符。

B项,理解有误,全球“汉语热”升温与汉语危机没有直接的联系。

C项,正确,与文章第3段的表述相符。

D项,正确,与文章第6段第一句的内容相符。

14【参考答案】C

【评分标准及解析】

A项,理解有误,“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并非作者所论述的观点。

(第③段)

B项,答非所问,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并非原因。

C项,与原文第⑤段首句“汉语危机还来自ˋ全民学英语ˊ热潮的冲击”相符。

D项,无中生有,作者并没有肯定老师的引导作用。

15【参考答案】C

【评分标准及解析】

A、B、D三项与材料表述相符。

C项,无中生有,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并非文中所提倡的。

(第③段)

13、14、15题【解题思路】

①根据文章中心论点找出答案。

②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是否与原文表述相符。

③注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偷换概念。

④细心审题,明确题目意图。

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

锁定位置(一找)。

锁定要判断的内容所属的范围或者重要句子表述的起止,也就是将选项回归到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答题区域。

第二步:

对照比较(二比)。

仔细辨认原文与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及用语的差别,看是否设置干扰因素。

第三步:

排除确认(三选)。

16【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汉语中的汉字比喻为充满感情的人们的脸(2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汉语是感性的,具有美感的特点(2分)。

16题【解题思路】:

指出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回答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修辞加上和表达效果分点给分。

【参考答案】:

赞同。

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文言文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学生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现代汉语及现代文学知识还要学好文言文,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我们的汉语语言。

这样,才能使汉语发扬光大。

【评分标准】:

赞同(1分,答不赞同0分)。

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文言文发展而来的(理关系,1分)。

在现代学生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现代汉语及现代文学知识还要学好文言文,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我们的汉语语言。

这样,才能使汉语发扬光大(谈做法,3分)。

17题【解题思路】:

明确这种主观题的答题模式:

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自己实际)分析+重述观点。

在明确材料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

不可偏离文章主要观点。

(三)13.【答案】D(3分)【分析】A项考查点在第1自然段“圆圆的叶子上布满了绒毛,足有上百根!

这些绒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B项考查点在第14自然段“番茄、土豆这样的家常蔬菜,也可能是食肉植物!

”;C项考查点在第7自然段“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D项考查点第13自然段“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

”因此答案选D。

14.【答案】B(3分)【分析】B项考查点在第13自然段“吃肉,绝对是一种豪华的摄取营养的方式,但并不是营养的唯一来源;”因此答案选B

15.【答案】B(3分)【分析】B项考查点在第6自然段“众所周知,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肉食植物也是植物,肉食植物也需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有机营养物质;因此答案选B

16.【参考答案】“诱惑”指的是茅膏菜通过每一根绒毛顶端粉红色晶莹剔透的小球和发出的幽香来吸引蜜蜂,以达到“诱捕”的目的。

(2分)“蜜汁”指的是蜜蜂误以为小球上发出香气的“露水”是香甜的花汁,其实是茅膏菜分泌的液体,目的是将蜜蜂牢牢“黏住”并杀死。

这样表达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容易使人理解。

(2分)

【评分说明:

总分4分。

“诱惑”(2分)“蜜汁”(2分)】

17.【参考答案】我赞同这种观点。

因为植物不但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需要N、P等营养元素的能量才能生存。

肥沃土壤的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所以肥沃土壤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

但是在有些时候,十分贫瘠的土壤无法提供这些植物所需的养分植物。

为了生存,有些植物就会进化出捕虫结构,捕虫吃肉成了他们营养的又一个来源,进行自我供给营养,自我施肥,这也是大自然中适者生存的法则。

【评分说明:

总分5分,观点1分,结合材料2分,分析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