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796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docx

明治维新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选修一):

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

1.(2010高考安徽文综20题)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A

考查点:

殖产兴业

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

涉及知识点:

殖产兴业

2.(2010年3月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B

难度:

A

考查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解析:

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日、中三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

故正确的论文问题目因该是B.

涉及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3.(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题)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C

难度:

A

考查点:

顺乎世界之潮流,大众报业的发展,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解析:

此题体现19世纪中——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并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

考查在比较中得认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测量目标:

历史阐释/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

考试内容:

大众传媒的发展(近现代报刊)?

分析:

参考答案选C。

B呢?

假如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成效也很显著,甲午之役,中国并没战败,那么题干材料提供的20世纪初年的这一现象会不会出现呢?

甲午之役是近代中国由学习英德转向学习日本的转折点,这个可从甲午前后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可以看出。

且20世纪初大量“日本新词”传入中国,主要也是这些留日学生的功劳。

涉及知识点:

顺乎世界之潮流,大众报业的发展,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4.(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6题)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B

考查点:

明治维新的举措

解析:

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明治维新。

分析:

民富则国强,要民富就要增加私产,这是题干材料的主旨。

而增加私产的最佳途径就是鼓励民众从事工商贸易。

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17课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在经济上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材料并不是新材料,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多次使用过这一材料。

涉及知识点:

明治维新的举措

5.(2010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二模20题)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

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

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B

考查点: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解析:

①项说法错误,俄国已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④项说法错误,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与这场日俄战争无直接关联。

②项日本1868年开始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并很快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③项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当时一些中国人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以摆脱民族危机。

涉及知识点: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6.(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8题)结合所学知识,区别德国和日本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点是

A.对外侵略扩张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B

考查点:

文明开化

解析:

根据近代德日近代化的道路,两国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且在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后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由于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他国缓慢,两国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交叉进行的。

故A、B、C三项是相同点。

D项是不同点,只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实行该政策。

涉及知识点:

文明开化

7.(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8题)结合所学知识,区别德国和日本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点是

A.对外侵略扩张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B

考查点:

文明开化

解析:

根据近代德日近代化的道路,两国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且在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后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由于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他国缓慢,两国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交叉进行的。

故A、B、C三项是相同点。

D项是不同点,只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实行该政策。

涉及知识点:

文明开化

8.(2010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一模)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

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A

难度:

B

考查点: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是日本特色。

该时期西方盛行自由主义,政府实行放任政策。

而日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结合本国特点,实行政府示范扶植私人企业的办法发展工业。

涉及知识点: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2010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

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③重视发展教育                 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B

考查点: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解析:

重视发展教育是明治维新的特点之一。

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废藩置县;都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民;都建立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奖励军功,战斗力增强——建立近代军队。

涉及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10.(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23题)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

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D

难度:

C

考查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破除旧政治体制

解析: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一番面消除了封建割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此举也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来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②④的表述错误。

涉及知识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破除旧政治体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0分)

11.(2010年11月苏州五市四区高三期中考24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29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重温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

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

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

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5分)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中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5分)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1)重视基础教育(或:

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分)推行全民教育(或:

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2分)推行军国主义教育;(1分)注重专业技术教育。

(1分)

(2)建立了近代学制;(1分)重视儒家道德教育;(1分)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2分)政府主导。

(1分)

难度:

B

考查点: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解析:

根据所学,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特点是明治政府还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

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但是,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的思想,封建色彩十分浓厚。

结合教材有关内容,教育改革的特点可以从:

重视基础教育;推行全民教育;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等方面回答。

第2问明治维新和中国清末新政中两国教育改革相似的做法有:

建立近代学制;重视儒家道德的教育;学习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注重结合本国特点;由政府主导进行。

涉及知识点: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12.(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

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

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

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

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

政府还按地税的l/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

(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

(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3分)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1)目的:

增加政府收入;均衡税负;减轻农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

(6分)

(2)特点:

土地所有者按土地价格的固定比例纳税;一律用现金(或货币)缴税;正税与附加税结合。

(6分)   

        影响:

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或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3分)

难度:

B

考查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殖产兴业

解析:

(1)分析目的可从农民、政府(国家)等角度入手,并要注意结合材料一,如“以求税负的均衡”等进行全面概括。

(2)特点类试题要材料分析。

“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

”可以看出按比例纳税;还要注意缴纳的载体,以及地税的构成等方面入手。

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如近代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资金、市场、劳动力、资源等方面解决。

涉及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殖产兴业

13.(2010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24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

“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

“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

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3分)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1)特点:

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3分)

(2)经济:

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

(2分)

政治: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2分)

(3)启示:

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3分)

难度:

B

考查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1)问学习特点的归结在材料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是主动性、领域广、先进性。

(2)问注意题干限定的要求:

政治经济领域的“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措施。

即要找出日本措施的特殊之处。

第(3)问启示从其成功之处不难得出结论:

学习要与国情结合。

涉及知识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14.(15分)【非选择题】(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一次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

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又要吸收西洋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并为其所用。

但是,日本在文明开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分歧?

(4分)对此你有何看法?

(3分)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穿西服、跳交谊舞,倡导生活方式西化;发展近代教育,学习西方文明。

(评分说明:

每点2分,如果只答建铁路、穿西服、跳交谊舞等直观的信息者每点1分,满分6分)

变化的主要原因:

明治维新的实行。

(2分)

(2)分歧:

一种是既学习近代西方科学文化技术,又保留武士道精神;另一种是        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4分)

看法:

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可以促进本民族的社会进步与发展:

反之,则不利于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甚至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造成伤害。

(3分,若只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1分)

难度:

B

考查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15.(2010年3月福州市高三质检41题A)(15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

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

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

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

(6分)

(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当时明治维新、清末两国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9分)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注重专业技术教育。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

(2)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儒家道德教育;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政府主导;(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

难度:

B

考查点:

文明开化

解析:

涉及知识点:

文明开化

16.(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

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

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

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

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

政府还按地税的l/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

(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

(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3分)

收藏加入试题篮题目有误查看详解

答案:

(1)目的:

增加政府收入;均衡税负;减轻农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

(6分)

(2)特点:

土地所有者按土地价格的固定比例纳税;一律用现金(或货币)缴税;正税与附加税结合。

(6分)   

        影响:

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或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3分)

难度:

B

考查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殖产兴业

解析:

(1)分析目的可从农民、政府(国家)等角度入手,并要注意结合材料一,如“以求税负的均衡”等进行全面概括。

(2)特点类试题要材料分析。

“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

”可以看出按比例纳税;还要注意缴纳的载体,以及地税的构成等方面入手。

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如近代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资金、市场、劳动力、资源等方面解决。

涉及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殖产兴业

17.(2010年湖南省衡阳市三模43题)[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明治政府于1872年正式废除《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把所有权与永佃权分开,规定新兴地主保留对土地的所有权,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