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63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把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部署、同步实施。

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推动**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目标与任务,依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现状分析

    

(一)规模与结构

    2015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0所。

其中公办:

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初中42所,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255所(不含教学点55个),幼儿园42所,特教学校1所。

民办:

完全中学2所,初中2所,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4所,幼儿园140所,特教学校1所。

    全县共有学生263902人。

其中公办:

高中22828人,初中51388人,小学130721人,幼儿园17188人。

民办:

高中1048人,初中3477人,小学3867人,幼儿园33385人。

    全县共有教职工13091人,中学4851人,小学5283人,幼儿园2910人,特教47人。

其中:

公办中学4522人,小学5076人,幼儿园693人,特教21人;民办中学329人,小学207人,幼儿园2217人,特教26人。

    

(二)做法与成效

    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把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在资金、人才、土地、规划等要素方面优先保障。

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十二五期间,中央、省、县三级政府教育财政总投入677415万元。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累计投入义保资金近万元,真正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通过实施中西部初中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共实施项目336个,国家、省、县共投入资金54874万元,完成建设面积万平方米。

目前,我县31所农村中心学校都拥有了食堂和宿舍,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的食、住、行问题,逐步补强了全县教育“短板”。

在城区,以实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提升计划为抓手,投入资金亿元,划拨土地225亩,新建6所中小学、幼儿园,优化扩充了城区教育资源。

    2.教育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进一步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健全学生资助政策。

畅通“关爱通道”,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各类教育助学政策的全覆盖。

我县制定了《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和中职免学费对象认定实施办法》,执行“三级评审”认定程序,做到一人一份、一人一档。

五年间,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320万元;为普通高中贫困生发放助学金万元;为中职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万元;为考入大学贫困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万元,助力33089名大学生圆梦大学。

畅通“绿色通道”,严格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

畅通“春风通道”,给予特殊教育特别关爱,在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建立了“三残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目前,我县按照两种模式建设“留守儿童之家”487个,已全部涵盖全县各中小学。

与县关工委联合,建立特困留守儿童信息库3331人,动员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资助留守儿童,2015年共资助特困留守儿童2609余人次,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加大幼教投入,顺利完成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任务,新建幼儿园20个,改建类项目26个,投入资金万元。

2015年,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启动完成幼儿园新建项目21个,总投资2491万元,增加了4470个学位。

学前三年入园率85%,学前两年入园率88%,学前一年入园率92%分别较“十一五”末提高了12%、%、%。

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我县小学生入学率由%提升到%,完成率由%提升到%,辍学率为%;初中生入学率由%提升到%,完成率由%提升到%,辍学率为%。

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大力支持**一中、**中学积极创建省级优秀示范高中,力争将**二中、**八中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并已经列入我县重点工程。

五年来,我县共有3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4人被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录取,21人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2015年高考,我县再创佳绩,本科达线3673人,其中一本达线1478人。

中考成绩稳步攀升,700分以上人数达到1471人。

我县中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市。

    4.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水平大幅攀升。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十二五”期间,全县补充教师2090人,逐步缩小教师退补差距。

全县专任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学历水平明显提高,职称结构渐趋合理。

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已到达100%,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了13、10和个百分点。

名师工程稳步推进,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

至2015年,我县有特级教师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9人,省级骨干教师27人,市名校长4人,市名师16人,市学科带头人50,市级骨干教师176人,本土教育家5人,县名校长10人,县名师50人,县学科带头人149人,县骨干教师958人,乡镇骨干教师2146人。

全县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市县级骨干教师、乡镇骨干教师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

师德建设成效显著,五年间,4人获国家级表彰,4人荣获安徽省优秀教师,近50人受到市政府表彰,1500多名教师受到县政府表彰。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五年共举办了76期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培训,受训教师达26375人次。

同时,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乡教师有序流动、农村学校联片教研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均衡发展力度加大。

探索建立了“行政主导、专家指导、学校主体”三位一体的改革运行机制,聚焦素质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体制、办学体制、招考制度、职业教育等六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县教育领域深化改革。

学区制改革稳步推进,顺利撤销原城关中心学校,在城关镇新成立曙光、南城、民族、北城四所中心学校。

全县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强弱组合、整体均衡的原则,把全县35个中心校组建成8个学区,成立学区工作委员会和督导责任区。

招生机制改革有序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学校学位申请制度,起始年级继续实行学位申请制,严格限制招生班额,小学每班不超过46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

中考引进科技手段,中考体育加试启用智能测试仪,同时中考全部采用网上阅卷,实现了零差错,确保了考试公平公正。

普高招生改革同步推进。

太中、一中两所省示范高中继续实行联合招生,生源全部平行分配;二中、八中两所市示范高中推行划区域招生,切实维护了教育公平,推进了高中教育均衡、和谐、健康发展。

创优优质资源辐射机制,全面推行“发展共同体”模式、“强校带分校”模式和“与名校共建”模式,稳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采取“支教顶岗”和“送教下乡”相结合办法,不断增强全县学校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促进全县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教育生态风清气正。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

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严肃查处干部违纪行为,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三)基础和优势

    教育优先意识日益突出。

近几年来,我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县上下教育优先发展意识日益增强,教育投入依法增长,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稳步提升,教师待遇逐年改善,教育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实施,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政策体系不断建立健全。

近几年,**县结合实际,先后出台实施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创建教育强县发展规划》《**县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提升计划》《**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教育经济基础有效增强。

近几年,**县牢牢把握“稳中求快”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大开放、大投入、大民生、大发展,全市领先、全省进位”即“四大两先”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为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态势。

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相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尤其是着眼未来发展,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城市教育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必须破除的瓶颈。

面临新的挑战,**教育需要把握机遇,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1.区域综合竞争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未来五年,皖北地区发展将进入一个实质性的新阶段,**教育要继续巩固提升在全省、全市的领先地位,必须进一步调整战略重点,在师资建设、体制改革、办学品质,特别是夯实基础和打造品牌上取得长足进展,为支撑经济转型、深化区域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提升发展品质作出更大贡献。

    2.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未来五年,是国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五年,作为公益事业、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教育已经成为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这必然要求我们站在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高度,直面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前教育公办资源相对不足、民办资源相对薄弱,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相对集中,进城务工子女就学人数急速持续增长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点布局,完善加快学校建设机制,有效扩充并均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3.人民群众期盼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我县常住人口持续增长,学龄人口大幅增加,更多的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期盼。

**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内在动力,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必须破解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大力培养优秀校长和教师;必须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实效,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确保老百姓子女在家门口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活力,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