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800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docx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单元评价检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三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4·广水模拟)“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罢丞相”,可知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解析】选D。

君臣之间由汉代时的坐而论道到宋代的站议时政,再到清代的跪受笔录可看出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3.(2014·衡阳学业考)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

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了解。

A、B、C出现于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处于创立、完善阶段,一直在推动社会进步;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朝,对命题范围、答题观点、答题格式多加限制,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从此,科举制开始阻碍社会的进步。

4.(2014·徐州模拟)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

下列哪些观点是对郑和的正确评价(  )

①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②探寻新路,寻找黄金

③友好往来,促进交流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往,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选B。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  )

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抗倭英雄。

6.

(2014·临沂学业考)有关右图中“行政区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该行政区当时隶属福建省

②该行政区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③该行政区的设置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④该行政区由民族英雄郑成功设置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④D.①②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台湾统治的了解。

联系所学知识,①说明台湾府与福建省的隶属关系,②③介绍台湾府设置的历史意义,①②③均符合史实。

台湾府在1684年由清政府设置,④表述错误。

7.(2014·济南模拟)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

“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

”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东厂的设置B.丞相的废除

C.文字狱兴起D.军机处的设置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8.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

这表明清初实行(  )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D.文字狱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文人被问斩的原因:

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所以被认为是讥讽清王朝,因此而问斩,这表明清初大兴“文字狱”。

9.下列哪句诗词是赞扬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郑成功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故选B。

A与曹操有关,C与戚继光有关,D与文天祥有关。

10.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A.山海关之战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D.台州九捷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7世纪末”“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11.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应从下列文物中选取(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民族关系”。

“单于”是匈奴族最高首领的称呼。

清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故D符合题意。

②是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③再现了明朝君权的强化。

12.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

“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

”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取得台州战役的胜利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④设立军机处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辨析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③均与康熙皇帝“帝国设计”有关,②与戚继光有关,④军机处由雍正帝设立。

故选A。

13.“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771年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粉碎沙俄军队的堵截和追击,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14.(2014·盐城模拟)明清之际,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南京云锦织造中生成了“七上八下”的成语(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打理杂乱无章的丝线)。

材料中的行业最可能是(  )

A.种植业B.水利业C.交通业D.纺织业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南京”“云锦织造”,可判断是纺织业。

15.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

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

A.尊王攘夷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

C.君主专制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清朝”“对外关系”。

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可以看出清朝政府排斥对外交往,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推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16.(2014·南京模拟)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

观察下图,紫禁城就是图中的(  )

A.外城B.大城C.皇城D.宫城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北京城的中心是紫禁城,今称故宫,就是宫城。

17.“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

”这是周杰伦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由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中药文献

D.它的作者被称为“医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被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与《本草纲目》无关。

18.如果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D.《本草纲目》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

所以答案为B。

19.《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的小说,它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刻画了性格、经历不同的各种反抗者的英雄形象。

下面的故事出自这一小说的是(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

故选C。

A与《三国演义》有关,B与《西游记》有关,D与《红楼梦》有关。

20.(2014·重庆中考)《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的作者是(  )

A.施耐庵B.罗贯中C.吴承恩D.曹雪芹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时,一位进士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

有什么危害?

(4分)

(3)材料一、二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

有什么共同的目的?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题根据图中的“科举考生”,可知是明太祖实行的八股取士。

(2)题根据材料二中对知识分子的诗句歪曲解释,制造冤狱,可知是大兴文字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危害。

第(3)题根据措施可知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

(1)八股取士。

(2)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22.自2012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

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分)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

(4分)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2分)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

(1分)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2分)

(4)“学史使人明智”。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至少两点,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相关史实,涉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及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相关知识。

(1)

(2)(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和分析能力,立足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4)题属于主观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郑成功收复台湾。

(2)康熙皇帝;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

(3)观点:

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言之有理,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1)唐太宗时,设置了哪一机构对其进行管辖?

(1分)

(2)乾隆帝时,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什么?

(2分)他统治时在此还妥善安置了回归的蒙古族的哪一支?

(2分)

(8)根据上述探究,结合当前形势谈谈你的认识。

(1分)

(3)列举一件唐太宗时汉藏之间友好往来的大事。

(1分)

(4)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始于哪一朝代?

(2分)

(5)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职务)叫什么?

(2分)

(6)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清朝在何时设置了台湾府?

(2分)

(7)清朝前期疆域辽阔,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    等。

(2分)

【解析】本题对唐朝、元朝、清朝等时期的民族关系进行了考查,第

(1)~(7)题均属基础识记性问题,第(8)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纵向专题式考查是平常较为常用的命题方式,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这种方式进行系统归纳、复习。

答案:

(1)安西都护府。

(2)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

(3)文成公主入藏。

(4)元朝。

(5)驻藏大臣。

(6)1684年。

(7)赤尾屿。

(8)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4.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

下面是某中学六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些图片,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图片搜集】

【史实探究】

(1)请分别说出图1和图2率领这两支舰队的人物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6分)

(2)图3中清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叫什么?

说一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危害。

(4分)

【情感体验】

(3)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识记能力。

(1)题根据图中的关键信息“抗倭”“下西洋”,可知与戚继光和郑和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事迹。

(2)题根据“广州十三行”,可判断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依据所学回答其危害。

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戚继光;郑和。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

后又南下广东、福建,与当地军民共同剿灭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郑和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闭关锁国政策。

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3)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国家昌盛。

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等。

(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