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792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七课 《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七课 《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七课 《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七课 《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课 《人》.docx

《第七课 《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课 《人》.docx

第七课《人》

第七课《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语音方面:

本文有大量的成语以及其他四字词,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朗朗上口,韵律十足,在语音上,学生应该注意成语及四字词的正确发音。

如:

荆棘布道,密林蔽日,猿啼虎啸,虫叮蛇咬,他们没有害怕屈服。

词语方面:

理解并积累“古怪、乖僻、疏狂、蒙、洋洋、束缚、踌躇、敏感、

铿锵、懊悔、眼色、茫然、领略”等词语。

语法方面:

掌握“比起……(来)、双音节形容词+无比、非凡(形容词)、结了落,落了结(表示两个动作不断交替重复)、枚(量词)、一时(副词)”的语义及用法

汉字方面:

准确熟记“荆、棘、萧、瑟、嶙、峋、虞、皑、囊、鳄”等字的发音和字形。

2.能力目标

听力方面:

掌握词汇量5000左右,可以轻松听到文章信息,并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口语方面: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能准确读出多音字和生僻词,尝试复述课文,试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

阅读方面:

1.限时阅读,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做到每分钟150字,一般的学生应做到每分钟120字。

2.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正确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句子的含义。

汉语写作方面:

1.学习作者用四字词、短句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写作特点。

2.学完本文后能用400字左右试着写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

情感目标: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留学生理解作者文中带双引号的“每个人”、“某个人”、“任何人”、“没有人”意味着人的“大脑”、“耳朵”、“双眼”、“坚毅与执着的心灵”。

最终理解这篇寓言式文章的真正意图是想告诉读者人是一个整体,社会也是,不能只依靠其中的一部分,不要总是寄希望于他人,很多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但往往因为艰难,没有人去做。

4.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学习“先概括段落大意,再将课文分成部分,最后把每部分大意连起来”的方法,把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2)精细加工策略:

选用关键词记忆法,对故事里主人公寻求仙果过程中的人物、沿途景色、艰难困苦的描写进行简要概括。

教学重点、难点:

1.语音方面:

能发音准确地读出文中对偶排比句,有感情地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2.词语方面:

准确区分“屈服——服从、险峻——险恶、摸索——探索、历程——过程”,扩充词语:

“瘸、奔波、退缩、行囊、昔日、苍老”等的近义词,“退缩、夕阳、险峻、衰老、非凡、坎坷”等的反义词。

3.语法方面:

1)比起……(来):

意思是“跟……比”。

2)双音节形容词+无比:

意思是“没有别的能够相比”。

常用格式:

双音节形容词+无比。

3)结了落,落了结:

表示两个动作不断交替重复。

“了”是助词,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动词多为单音节动词。

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

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

 

1.说教法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生词——课文——语法”的顺序教学。

(2)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本课的重点词语“险峻、摸索、历程、无比、坎坷、追寻、沧桑”及语言点“比起……(来)、双音节形容词+无比、非凡(形容词)、结了落,落了结(表示两个动作不断交替重复)、枚(量词)、一时(副词)”进行高频、有效的正面训练。

2.任务式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课文内容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思考并正确理解重点词语和难句的理解。

3.图示法 

利用PPT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复习和练习等内容。

 

4.讲练法

串讲课文内容,在串讲中完成书中“答疑解惑、语言点”中的练习内容。

5.游戏法

利用接龙复述课文的游戏,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8课时

教具准备:

PPT制作

教学时间:

第1、2课时: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生词1-57及课文;

第3、4课时:

学习文章第二部分,生词58-99及课文;

第5、6课时:

整体把握文章课文,讲解语言点;

第7、8课时:

完成课后综合练习。

教学步骤:

第1-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1.在人生道路上,你遇到过什么困难?

你是怎么解决的?

2.可否谈谈你的人生目标?

你是否会一直坚持下去?

(板书:

课文题目——《人》)

3、学习新课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教师领读并讲解生词1-57,重点讲解:

屈服、险峻、峰回路转、瘦骨嶙峋、衣食无虞、栖、无比、

1 屈服:

在外来压力下放弃斗争,低头认输。

区别于“服从”。

辨析:

都是动词,都有“听从别人意愿”的意思,但“屈服”侧重在对外来压力妥协让步、放弃斗争,语义较重,是贬义词;“服从”意为遵照、听从,不一定违背本义,语义较轻,是中性词a.“屈服”适用范围较小,对象多为压力、敌人、强者等。

“服从”适用范围很大,对象可以是组织和人,也可以是纪律、法则、命令等抽象事物b.“服从”可以直接带宾语,而“屈服”只能加“于”后带宾语。

A: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屈服了,出卖了组织的秘密。

B:

在单位里,通常都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2 险峻:

山势高峻而凶险。

有别于“险恶”。

辨析:

a.这两个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义上。

虽然他们都可以形容山势高而危险,但是“险峻”强调山势高而陡,“险恶”强调山势凶险,令人害怕。

b.“险恶”除了形容山势外,还可形容疾病、环境等危险可怕。

c.“险恶”还有“邪恶的、罪恶的”意思。

A:

这座山山势险峻,在这位老画家的眼里,是入画的好风景。

B:

这一代山势十分险恶,大家务必小心。

3 峰回路转:

山峰和道路曲折,多用来比喻困境中出现转机或新局面。

4 瘦骨嶙峋:

形容人十分瘦。

嶙峋:

形容人消瘦露骨。

5 衣食无虞:

不需为穿衣吃饭而发愁。

虞:

忧虑。

6 栖:

鸟类停歇,歇宿。

7 无比:

没有别的能够相比(多用于好的方面)。

3.教师播放课文第一部分录音,学生听录音完成练习。

判断正误:

(P121)

1 人们都说在某个地方确实有仙果。

()

2 这四个人想寻找的东西各不相同。

()

回答问题:

1 他们为什么要去寻找仙果?

2 他们路上的生活怎么样?

4.小结(引导学生完成)

1 带领学生复习生词,不懂的地方再次进行讲解。

2 对文章中在自传经历做一个回顾。

本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讲有四个人想要去找寻仙果,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艰难险阻,在前二十年“每个人”、“某个人”放弃了,“任何人”、“没有人”继续前行。

本课的生词中,屈服、险峻、峰回路转、瘦骨嶙峋等是重点词语。

5.布置作业

1 口头表达:

通过关键词记忆法,复述课文内容。

2 预习第二部分生词58-99。

四、教学评估

五、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

及时写下教学的得失。

第3-4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请同学用接龙游戏的方式复述课文第一部分。

3、学习新课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教师领读并讲解生词58-99,重点讲解:

敏感、音韵、珠灰、铿锵、堆砌、

懊悔、眼色、茫然、领略。

1 敏感:

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2 音韵:

诗文的音节韵律。

3 珠灰:

形容一种有珍珠光泽的灰色。

4 铿锵:

形容声音有节奏而响亮。

5 堆砌:

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6 懊悔:

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理自恨不该这样。

有别于“懊恼”。

辨析:

a.“懊悔”的词义着重在后悔,而“懊恼”的词义着重在烦恼,不开

心,不高兴。

b.词性不同,“懊悔”是动词,而“懊恼”是形容词。

但都可以受到程度副词修饰,都不能重叠。

3.教师播放课文第二部分录音,学生听录音完成练习。

判断正误:

p121

(1)因为爱用色彩浓厚的词语,所以“我”的小说经常会用词语堆砌的问题。

()

(2)“我”妈妈从法国回来后,对“我”的生存能力很不满意。

()

(3)“我”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但就是不善于跟人打交道。

()

回答问题:

(4)“我”妈妈从法国回来后发现了什么?

妈妈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5)妈妈所做的一切使“我”改变了吗?

“我”还有什么烦恼?

(6)读完本文,你觉得“我”够得上是一个天才吗?

为什么?

4.小结(引导学生完成)

带领学生复习生词,不懂的地方再次进行讲解。

对文章中在作者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梳理。

本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妈妈回来后对“我”的改造,失败后,讲述天才的人生痛苦和对生活生命的体悟。

5.布置作业

(1)识记生词,下节课听写。

(2)自己寻找关键词记忆并复述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四、教学评估

五、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

及时写下教学的得失。

第5-6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识,听写生词

三、学习课文:

(1)将全班学生2-3人分为一组。

要求每一组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自己从课文中读到的内容,然后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的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2)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下讲台聆听,要求他们尽量用汉语交流。

(3)在每一组代表发言时,老师要注意多用简单的引导性语言启发学生,使

学生能够自信、流畅的将课文内容讲解出来。

四、讲解语言点P115

1、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

【解释】被看成,被看做。

使用时必须带宾语。

“被”和“视为”可以分开。

【举例】

(1)在中国的小学,语文和数学被视为最重要的课程。

(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被中国视为圣人。

【链接】把……视为……:

中国人一直把婚姻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练习】用“被视为”或者“把……视为……”改写或完成句子和对话:

(1)在现代社会中,电脑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

(2)我是个书呆子,。

(3)A:

你能告诉我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吗?

B:

(4)A:

你能给我介绍一下你们国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吗?

B:

2、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

【解释】式:

样式。

常与名词、形容词搭配,中间不加“的”。

【举例】

(1)他留学回国后,连消费观念和方式都变成西式的了。

(2)这是新式的发型,现在非常流行,你想试试吗?

【练习】用“式”改写或完成句子和对话:

(1)旗袍是典型的中国服装,很多外国女性来中国后都会买一件带回去。

(2)A:

这套家具真不错,你能给我具体解释一下吗?

B:

(3)A:

今天我请你吃饭。

你喜欢什么风味?

B:

(4)A:

上海外滩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故宫有什么特点?

B:

3、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解释】免:

动词,后常跟单音节名词和动词。

如:

免税、免礼、免罪、免费等。

【举例】

(1)中国改革了婚姻登记制度,以前许多繁杂的手续现在都被免了。

(2)每逢“五一”、“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北京各大公园都可以免票进入。

(3)护照上的相片必须免冠,每个国家都是这样规定的。

【链接】以免/免得:

都是连词,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不至于产生下文所说的结果。

【举例】(4)应该把汽车停放在规定的地方,以免(免得)影响交通。

(5)在正式场合发言的时候最好有个提纲,以免(免得)说乱了。

【练习】用“免”、“以免”、“免得”改写或完成句子:

(1)如果在这里买东西,可以喝不花钱的饮料。

(免)

(2)鉴于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体育方面也有特长,学校。

(免)

(3)各种工地和工厂都应该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

(以免)

(4)“防患于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

(免得)

4、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予:

动词,意思是“给”。

常用于书面语。

常用格式为“单音节动词+予+双音节名词或动词”,如:

授予奖状/赋予称号/赐予幸福/请予以批准/给予支持等。

【举例】

(1)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公司授予他“优秀员工”的称号。

(2)全家人都对小明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3)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父母亲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是最大的。

【链接】予以:

给以,带动词或者形容词宾语;用于书面语。

【举例】(4)对身体有残疾的人士,我们应该予以照顾。

(5)他们购买的数量很大,应该予以优惠。

【练习】用上面所给的“予”的例子或“予以”改写或完成句子和对话。

(1)对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都会给他们奖励,鼓励她们继续努力学习。

(给予)

(2)现在,书记和光盘的盗版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予以)

(3)我申请延长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

(请予)

(4)A:

你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怎么样?

他们对你有什么希望吗?

B:

5.小结:

掌握几个重要的语言点:

“被看成,被看做”:

使用时必须带宾语。

“被”和“视为”可以分开。

“式”:

样式。

常与名词、形容词搭配,中间不加“的”。

“免”:

动词,后常跟单音节名词和动词。

以免/免得:

都是连词,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不至于产生下文所说的结果。

“予”:

动词,意思是“给”。

常用于书面语。

常用格式为“单音节动词+予+双音节名词或动词”,

6.布置作业

(1)用四个语言点造句子,一个语言点造3个句子。

(2)完成课后练习。

第7-8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课

1.复述课文。

关键词:

古怪、乖僻、疏狂、束缚、赋税、踌躇、敏感、音韵、

珠灰、铿锵、堆砌、懊悔、眼色、茫然、领略

2.请两名同学进行“脱口秀”展示,其他同学在聆听中,寻找到关键词。

三、完成课后练习P118

本课时为练习课时,根据教材课文后的习题,依次进行练习,边练习边讲解,这里仅展示部分习题。

1.用划线的字组词

(1)童话:

()()()()

(2)题材:

()()()()

(3)演奏:

()()()()

(4)颜色: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写出近义词

童年——束缚——穷困——浓厚——俗气——

愚笨——沉痛——均衡——

(2)写出反义词

古怪——悲剧——少量——踌躇——敏感——

自信——愚笨——隔绝——一无所有——

3.选词填空

古怪奇怪束缚约束踌躇犹豫懊悔懊恼

(1)他平时是个开朗活泼的人,最近忽然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大家都觉得有点()。

(2)在经济改革方面,我们不能让旧的观念()自己的手脚。

(3)这个假期小王打算去南方()一座名山旅游,但是,是去武夷山还是峨眉山,他还在()不决。

(4)两年前我有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了,现在想起来很()。

(5)今天我和同屋在路上遇到了小娜,我会发现同屋的表情有些()。

(6)时间都快到了,他还是()着拿不定主意,真让人着急。

(7)他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一副()满志的样子。

(8)这些歹徒进屋后,把我们的身体()起来,然后开始抢劫财物。

(9)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学生的规章制度,这对孩子来说有好处。

(10)电影里那个外星人的样子非常(),脑袋比身体还要大,看起来有些吓人。

(11)我小时候不懂事,嘲笑过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同学,现在想起来()不已。

(12)由于自己的不小心,把一些重要的证件都丢了,小张心里()极了。

4.解释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梦之外一无所有……

A.逐渐淡化和消失B.逐渐退缩和老化C.逐渐退化和遗忘

(2)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梦之外一无所有……

A.除了一样东西外什么都没有B.一样东西都没有

C.一样东西没有,其他的都有

(3)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还是美术作为我终身的事业。

A.一辈子的业绩B.临终时要做的事C.一辈子要做的事

(4)我特别地讲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

A.指字数很多的作品B.指写海洋的作品C.一辈子要做的事

(5)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A.一个残废了的东西B.没有用的人C.被废除了的事物

(6)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

A.跟别人相处B.从别人那里接受物品C.接到人和物

(7)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A.指像被牙啃咬那样令人难受的烦恼。

B.指因为被牙啃咬而引发的烦恼

C.指这种烦恼令人想用牙啃咬东西

5.思考与表达

(1)课文中的“我”很有才华,但生活能力很差,由此而引发了很多烦恼。

你认为课文中的“我”的情况和烦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是怎么造成的?

应该如何来解决?

(2)说说你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烦恼?

(3)说说你父母教育你时采取的好的或不好的方法。

在你看来,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四、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练习情况,再次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中思考与表达任选一题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200字左右。

(2)课堂上没有讲完的练习做完。

(3)预习第三课。

六、教学评估

七、课后反思

该课为练习讲解课,学生可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就能准确把握的词语,教师不再课堂上赘述。

教师需结合HSK五级、六级考试要求,对课后练习进行难度提升和要点复习。

本课突出复习趋向补语。

教学后记:

及时写下教学的得失。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