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各组内物质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FeSO4溶液中,能与FeSO4发生反应的是
A.Na2O2和H2OB.Al和NaOH溶液
C.食盐和浓硫酸共热D.铜片和浓硫酸共热
【答案】A
【解析】分析:
FeSO4具有还原性,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FeSO4溶液中,能与FeSO4发生反应,说明该气体应具有氧化性。
详解:
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将硫酸亚铁氧化成硫酸铁,故A正确;
B.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
C.食盐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不与硫酸亚铁发生反应,故C错误;
D.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但氧化性弱于铁离子,所以二氧化硫不能和硫酸亚铁发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A。
11.某学生配制0.2mol/LNaOH溶液时浓度偏小了,可能的原因是
A.容量瓶中有残留水B.称好的NaOH发生潮解
C.漏掉洗涤操作步骤D.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答案】C
详解:
A.容量瓶中有残留水,n、V均不变,对实验无影响,故A不选:
B.称好的NaOH发生潮解,n、V均不变,对实验无影响,故B不选;
C.漏掉洗涤操作步骤,n偏小,会导致配制0.2mol/LNaOH溶液时浓度偏小,故C选;
D.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为正常现象,对实验无影响,故D不选;答案选C。
12.下列装置或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Cl2B.除去Cl2中的HClC.氯气的尾气处理D.测氯水的pH
【答案】A
【解析】分析:
A.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B.氯气和氯化氢气体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氯气与饱和食盐水不反应;D.氯水具有漂白性。
详解:
A.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常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可用于制备氯气,故A正确;
B.氯气和氯化氢气体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故B错误;
C.氯气与饱和食盐水不反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故C错误;
D.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漂白pH试纸,不能测定pH大小,故D错误;答案选A。
13.有7瓶氯盐溶液,阳离子分别是Cu2+、Fe3+、Al3+、Mg2+、Fe2+、NH4+、Na+等离子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该试剂可能是
A.KMnO4溶液B.KSCN溶液C.NaOH溶液D.NH3·H2O溶液
【答案】C
【解析】分析:
因阳离子各不相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各自生成不同的物质,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即可鉴别。
详解: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与Cu2+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与Fe3+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与Al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氢氧化钠过量沉淀又完全消失、与Mg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氢氧化钠过量沉淀不消失、与Fe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与NH4+反应生成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混合无现象,则NaOH溶液与七种离子混合现象均不同,可以鉴别,而加入KMnO4溶液只能鉴别Fe2+,加入KSCN溶液只能鉴别Fe3+,加入氨水不能鉴别Al3+、Mg2+,故答案选C。
14.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分析:
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在表示速率的单位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该反应速率越快。
详解:
①.
=0.45mol/(L·s);②.
=0.2mol/(L·s);③.
=0.2mol/(L·s);④.
=0.225mol/(L·s),因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在表示速率的单位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该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其反应速率的快慢关系为:
①>④>②=③,故答案选D。
15.有些离子方程式能表示一类反应,有些离子方程式却只能表示一个反应。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A.OH-+HCO3-→CO32-+H2OB.Cl2+H2O⇌H++Cl-+HClO
C.CO32-+2H+→CO2↑+H2OD.Ag++Cl-→AgCl↓
【答案】B
【解析】分析:
A.该反应表示可溶性碳酸氢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B.该反应只能表示氯气与水的反应;C.该反应表示可溶性的碳酸盐与强酸的一类反应;D.该反应表示可溶性的银盐与可溶性的氯化物的一类反应。
详解:
A.OH-+HCO3-→CO3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氢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反应,故A不选;
B.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只能表示Cl2和H2O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满足题意,故B选;
C.CO32-+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CO2和水的反应,如碳酸钠、碳酸钾等与硝酸、硫酸、盐酸等的反应,故C不选;
D.Ag++Cl-=AgCl↓表示可溶性的银盐与可溶性氯化物的一类反应,如硝酸银与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等之间的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B。
16.向如图所示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X和Y可能是
选项
A
B
C
D
X
SO2
Cl2
HCl
Cl2
Y
NaOH溶液
饱和NaHCO3溶液
饱和NaCl溶液
Na2SO3溶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分析:
四种气体中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可能为SO2或Cl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若打开活塞K,品红溶液褪色,X气体只可能是SO2或Cl2。
A.关闭活塞K,若X气体为SO2,通入NaOH溶液后发生反应:
SO2+2NaOH=Na2SO3+H2O,反应后无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则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A错误;
B.若X是Cl2,打开活塞K,氯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关闭活塞K,Cl2通入NaH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C.HCl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
D.若X是Cl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钠,反应后无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则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D错误;答案选B。
17.下图是2SO3(g)⇌2SO2(g)+O2(g)的能量变化图,据图得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SO3(g)⇌2SO2(g)+O2(g)+(a-b)kJ
B.1molSO2的能量比1molSO3的能量高
C.若有2molSO3充分反应,吸收(a-b)kJ热量
D.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既有吸热又有放热
【答案】D
【解析】分析:
由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
A.由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2SO3(g)⇌2SO2(g)+O2(g)-(a-b)kJ,故A错误;
B.据图可知,2molSO3的能量小于2molSO2和1molO2的总能量,但不能说明1molSO2的能量和1molSO3的能量高低,故B错误;
C.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2molSO3参加反应时,吸收的能量小于(a-b)kJ,故C错误;
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热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答案选D。
18.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溶液加入等质量的锌粉,产生氢气的速率相同
B.两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均为
mol/L
C.加入醋酸钠固体,二者的pH均增大
D.与氢氧化钠反应至中性时,二者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分析:
盐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c(H+):
盐酸>醋酸。
详解:
A.因溶液中c(H+):
盐酸>醋酸,所以与Zn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盐酸>醋酸,故A错误;
B.盐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所以盐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10-13mol/L,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则醋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1×10-13mol/L,故B错误;
C.向盐酸中加入醋酸钠固体,醋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醋酸,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向醋酸中加入醋酸钠,醋酸根离子能抑制醋酸电离,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故C正确;
D.虽然两种酸的浓度相同,但是溶液的体积大小未知,无法判断消耗氢氧化钠的量,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解题时要注意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在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弱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一定小于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解题时要注意因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无法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量。
19.如图装置中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滴有酚酞的某浓度NaCl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极连接电源正极
B.X极上产生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C.Y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电子从X极经过溶液流向Y极
【答案】C
【解析】分析:
装置中X和Y均为石墨电极,电解液为滴有酚酞的某浓度NaCl溶液,在电解池中,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阴极区碱性增强,电解一段时间后,X极附近溶液先变红,说明X极为阴极,Y极为阳极。
详解:
A.X极为电解池的阴极,所以X极应连接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
B.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生成的氢气没有刺激性气味,故B错误;
C.Y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氯气,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电子从Y极经过导线流向X极,不会经过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根据题目信息判断X极和Y极的电极类型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不大。
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解题时要注意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20.某种类型的心脏起搏器工作时发生下列反应:
4Li+2SOCl2→4LiCl+S+SO2,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提示:
SOCl2中S显
价)
A.还原剂只有Li
B.S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还原产物包括LiCl和S
D.生成1.12LSO2时,反应转移电子为0.2mol
【答案】A
【解析】分析:
在4Li+2SOCl2→4LiCl+S+SO2反应中,Li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OCl2作氧化剂。
详解:
A.L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还原剂只有Li,故A正确;
B.SOCl2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SOCl2为氧化剂,故B错误;
C.L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LiCl是氧化产物,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单质S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因题目中未说明二氧化硫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为解题的关键,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解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未说明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
二、综合题(共60分)
21.X、Y、Z、R、M、N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M元素的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N、R、X三种元素的原子可构成一种强碱性物质,该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Y元素的氧化物是制造光纤的主要材料,该氧化物是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
某化工生产的核心环节的反应为:
2MN2(g)+N2(g)⇌2MN3(g)+Q(Q>0)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K值变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使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则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答案】
(1).5
(2).2(3).二(4).ⅤA(5).
(6).原子(7).[SO3]2/{[SO2]2·[O2]}(8).降温(9).逆向移动
【解析】分析:
X、Y、Z、R、M、N为六种短周期元素,X、R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为第IA族元素;Y最外层有4个电子,位于第IVA族,Z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第VA族,M、N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第VIA族;R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为Na元素,X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为H元素;M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N,则M为S元素、N为O元素;Z的原子半径与N接近且大于N小于M,则Z为N元素,Y的原子半径大于M且小于R,则Y为Si元素。
详解:
(1).S是1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S原子有5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ⅤA族,故答案为:
5;2;二;ⅤA;
(2).O、Na、H三种元素构成的一种强碱性物质为NaOH,电子式为
,Si元素的氧化物是SiO2,SiO2是制造光纤的主要材料,该氧化物是原子晶体,故答案为:
;原子;
(3).某化工生产的核心环节的反应为:
2SO2(g)+O2(g)⇌2SO3(g)+Q(Q>0),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SO3]2/{[SO2]2·[O2]};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欲使K值变大,可采取的措施是降温,故答案为:
[SO3]2/{[SO2]2·[O2]};降温;
(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使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则容器的压强减小,因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增多的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
逆向移动。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等,把握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来推断各元素种类为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不大。
本题的易错点是第
(2)小题中二氧化硅晶体类型的判断,注意二氧化硅是由氧原子和硅原子形成的原子晶体而不是分子晶体。
22.NH4Al(SO4)2是常见的焙烤食品添加剂;NH4HSO4在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