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23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docx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细则

一、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工作范围

建筑节能工程的监测与控制是针对建筑耗能设备(包括供冷、供暖、通风、生活热水、照明、电器耗能、电梯、给排水)所采取的节能措施,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建筑能源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确保能耗系统经济运行。

其内容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及中央监测与管理等。

监测与控制系统验收的主要对象为采暖、通风与空调和配电与照明所采用的监测与控制系统,能耗计量系统以及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建筑能源回收利用以及其它与节能有关的建筑设备监控部分也在验收之列。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涵盖的主要范围:

供冷系统,含冷源设备、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的检测与控制;

供热系统,含热源设备和热交换系统的检测与控制;

通风与空调风系统的检测与控制;

供配电系统的监测;

照明节能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现场检测与控制元器件和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监测与控制系统中央工作站及操作分站监控质量检验;

监控系统实时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检验。

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是智能建筑的一个功能部分,包括在智能建筑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系统集成”之中。

其施工监理和质量验收应以智能建筑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为基础,按GB50411-2007及GB50339的检测验收流程进行。

二、建筑节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功能设置的内容

序号

分项

子系统

分系统

监测功能

控制功能

备注

1

冷/热源系统

压缩式制冷机组

供/回水温度

供/回水压差

运行状态监视

故障报警

启仃程序控制与联锁

机组群控

机组疲劳度均衡控制

节能优化控制

能耗计量

2

变制冷剂流量空调机组

运行状态监视

启停控制

节能优化控制

能耗计量

吸收式制冷系统/冰蓄冷系统

供/回水温度、压差

运行状态监视

故障报警

启停控制

制冰/融冰控制

系统运行制式控制

节能优化控制

冰库蓄冰量检测、能耗累计

3

热水锅炉

排烟温度

排烟含氧量

锅炉各部位烟气温度

预热器热风温度

锅炉各部位烟气负压

供风压力

挡煤板高度

炉排速度控制

挡煤板高度控制

鼓风机风量控制

引风机排风量控制

燃烧过程控制

启/停过程控制

事故保护

能耗计量

4

热交换站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

二次水出口温度

分水器供水温度

集水器回水温度

二次网回水流量

二次网供回水压差

电动调节阀阀位显示

二次水循环泵补水泵

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

一次网回水调节

二次网供、回水压差控制

二次网补水泵控制

热交换站节能控制(根据热负荷自动启停热交换器及二次循环泵的台数)

能耗计量

5

室外热

力管网

热力入口供热参数测量

热力入口供热量计量

建筑物热力入口供热量的调节控制

能耗计量

6

冷冻与冷却水系统

一次泵冷冻水系统

回水温度检测

运行状态显示

过载报警

供/回水压力监视

设备连锁控制

压差控制

运行台数控制

回水温度控制

冷量控制

冷源负荷监视、能耗计量

7

二次泵冷冻水系统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冷冻水供/回水压力

冷冻水回水流量

运行状态显示

过载报警

冷水机组运行台数控制

次级泵定压差控制

次级泵定速台数控制

次级泵变压差控制

次级泵联合控制

能耗计量

8

冷却系统

冷却水供/回水温度

冷却水循环泵、冷却风

机及补水泵运行状态显示

过载报警

冷却塔贮水池液位显示

冷却水泵、冷却风机启停控制

最低回水温度控制

冷却风机群控或风机调速控制

冷却塔补水泵启停控制

冷却塔排污控制

能耗计量

9

空调与通风系统

新风机组

运行/故障状态显示

送风温度、相对湿度

新风过滤器压差报警

过载报警信号

新风阀位置状态显示

室外新风温度、相对湿度

送风温度控制

送风湿度控制

启停控制

防冻联锁保护

最小开度设置

连锁控制

集中管理

10

定风量空调系统

新风温、湿度

回风温、湿度

机组送风温、湿度

过滤器压差超限报警

防冻报警

送/回风机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

电动调节阀、加湿阀开度显示

回风温度(房间温度)自动调节

回风湿(度房间相对湿度)控制

新风阀、回风阀及排风阀焓值比例控制

连锁控制

11

空调与通风系统

变风量空调系统

送风主干风道的末端静压

送/回风机前后风道的压差

回风管道温度

回风管道相对湿度

机组出口的温度、湿度

新风温度及相对湿度

过滤器压差测量超限报警

送/回风机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

新风阀、回风阀、排风阀、表冷器调节水阀、加湿器控制阀的位置反馈

室内C02浓度测量及风量测量

送风温度控制

送风机转速自动调节

室内温度自动控制

最小新风量控制

回风机自动调节

室内相对湿度自动控制

新风阀、回风阀及排风

阀的比例控制

连锁控制

12

通风系统

风机启停控制状态显示

风机故障报警

地下车库C02浓度检测

风机启停控制

通风设备温度控制

风机、排风机、排烟机联动控制

13

风机盘管系统

室温监测

运行/故障状态显示

机组启停控制

冷/热水电动阀启闭控制

联锁控制

变频调速控制

14

供配电

供配电系统

运行参数检测:

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素、变压器温升

运行状态监视:

高低压进线断路器、母线联络断路器等的合/分闸状态

用电量计量、计费、管理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监测

蓄电池组监测

变压器运行台数控制功率因素调正

用电量计量

15

照明

照明系统

监视照明设备运行状态提供照明设施开关画面对照明设施用电量计费与管理

磁卡、传感器、照明开关控制

光照照明控制

时间表控制

办公区照度控制

公共照明区开关控制

室内场景设定控制

室外景观照明场景设定控制

路灯时间表及亮度开关控制

照明系统用电计量

16

中央管理工作站及

操作分站

综合控制系统

能耗计量

显示运行状态

故障报警信息

协调各DCC间的控制

能源系统协调控制

设备操作、管理功能

数据库功能

定时控制功能

故障诊断功能

17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及能耗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数据采集

记录各种测量数据

管理软件功能检测

分析处理数据

(1)监测与控制系统涵盖多专业技术,涉及大量的被控设备及其接口和软件,是一个复杂的集成控制系统工程,要求监理人员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

(2)大多数监测与控制系统工程的深化设计滞后于建筑、机电设备及附属专业设计,监理宜尽早协助业主督促深化设计单位做好与机电设备设计及各专业设计的技术沟通,完成相互间的功能匹配和软硬件合理衔接。

(3)由于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施工涉及空调、给水排水、电气、电梯、土建等专业,监理应协调各专业间的相互配合,保证监控系统工程的顺序实施。

(4)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调试是检验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监理人员对调试工作应进行巡视和旁站,依据设计和招标文件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要求进行认真核查。

三、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工作程序

组织承包商对原施工图节能功能进行复核

审核监测与控制节能系统的深化设计

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审查系统承包商及其施工人员资质

审查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质量控制监理细则

设备材料进场验收

系统管、线敷设检查隐蔽工程验收

传感器、电动阀门、DDC等仪表设备安装检查

设备、元件器单点调试、通信接口功能检查

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质量检查

操作站、中央工作站监控系统功能检测

系统试运行监测与控制系统功能检测

组织监测与控制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编制检测与控制节能分项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图1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监理工作程序

四、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组织监理人员与承包商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原设计中的监测与控制功能的符合性进行复核,如复核结果不能满足节能规范要求,则向原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建议,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并经原节能设计审查机构批准。

(2)组织监理人员熟悉各专业节能设计施工图和监测与控制深化设计图纸及承包施工合同,掌握和了解主要设备及材料功能要求、技术参数与品牌、产地、价位等。

复核管线、桥架走向和布设是否合理,现场控制器、监控点、系统配线规格是否满足系统要求。

本系统设计在通信接口上、安装界面上是否与其他专业设计有冲突或不匹配。

(3)参加设计交底,了解设计意图、采用的设计规范、技术质量标准,选用的主要设备、材料技术要求,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

(4)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1)审查承担该项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

3)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制订系统质量控制和调试流程图及节能工程施工验收大纲;

4)监测与控制系统的验收分为工程实施和系统检测两个阶段,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两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五、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工程实施阶段监理控制要点

1、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控制

1.1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员签字。

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

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的技术要求妥善保管。

1.2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表,具体要求如下:

(1)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要求;

(2)设备和软件产品的质量检查应执行以下规定:

1)产品应为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未列入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或未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品检测后方可使用;

2)产品功能、性能等工程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3)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产品,可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4)硬件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工程,可靠性检测可参考生产厂家出具的可靠性检测报告;

5)软件产品质量应按下列内容检查:

①商业化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和网管软件等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检查;

②由系统承包商编制的用户软件,用户组态软件及接口软件等应用软件,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可靠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并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

③所有自编软件均应提供完整的文档(包括软件资料、程序结构说明、安装调试说明、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

6)系统接口的质量应按下列要求检查:

①系统承包商应提交接口规范,接口规范应在合同签订时由合同签订机构负责审定;

②系统承包商应根据接口规范制定接口测试方案,接口测试方案经检测机构批准后实施。

系统接口测试应保证接口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不发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颈问题,并保证系统接口的制造和安装质量。

(3)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除符合本条规定外,尚应提供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证明文件。

(4)进口产品除应符合GB50339—2003的规定外,尚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1.3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除按上述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气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场验收应按《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中第3.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2)各类传感器、变送器、电动阀门及执行器、现场控制器等的进场验收要求:

1)查验合格证和随带的技术文件,实行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应有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2)外观检查:

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子完好,设备表面无缺损,涂层完整。

3)传感器进场应检查下列主要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量程)、线性度、不重复性、滞后、精确度、灵敏度(传感器系数)、零点时间漂移、零点温度漂移、灵敏度漂移、响应速度。

检查方法:

进行外观检查,对照设计要求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2、现场检测控制元器件安装质量控制

建筑设备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主要由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组成。

输入装置主要包括:

温度变送器、湿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压差变送器、压差开关、流量计、流量变送器、空气质量变送器以及其它检测现场各类参数的变送器等。

输出装置主要有各类执行器,如电磁阀、电动调节阀、电动风阀执行器、变频器等。

2.1传感器、变送器、阀门及执行器、现场控制器等定位和安装

(1)一般规定

1)现场检测与控制元器件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应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的外观与完整性,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的防护罩;

2)应尽可能远离门、窗和出风口的位置,若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3)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同一区域高度差不应大于5㎜。

(2)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2.2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且能反映风温的位置;

(2)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管段的下游并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

(3)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试调、维修的地方。

2.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1)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实验前进行;

(2)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部件附近,以及介质流动呈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1/2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

若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4)水管温度传感器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2.4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水流开关的安装

(1)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试调、维修的位置;

(2)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若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应避开风管内死角位置;

(4)管道型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

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实验前进行。

(5)管道型蒸汽压力与压差传感器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开孔及焊接安装。

(6)压力取原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7)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风压压差开关安装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5m;

(8)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垂直管段上,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试调、维修的地方。

水流开关的叶片长度应与水管管径相匹配,应避免安装在侧流孔、直角弯头或阀门附近。

2.5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流量仪表的型号和参数、仪表前后的直管段长度等应符合产品要求。

(1)电磁流量计的安装

1)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2)电磁流量计、被测介质及管道连接法兰三者之间应连接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3)电磁流量计应安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长度为L=10D(D为管径),下游段应有L=(4~5)D的直管段;

4)在垂直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液体流向应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并不至于产生气泡;在水平管道上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2)涡轮式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1)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

2)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应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3)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应装设逆止阀。

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3.5~5.5)D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的位置;

4)流量传感器需安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

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的直管,下游应留有5倍管径的直管。

如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管路附件,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的增加;

5)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DDC侧一点接地。

6)为了避免流体中赃物堵塞涡轮叶片和减少轴承磨损,应在流量计前的直管段(20D)前部安装20-60目的过滤器,通经小的目数密,通径大时,密度稀。

过滤器应定期清洗。

2.6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

(1)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试调、维修的位置。

(2)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进行。

(3)被测气体密度比空气轻时,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被测气体密度比空气重时,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

(4)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能反映监测空间的空气质量状况的区域或位置。

2.7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安装

(1)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试调、维修的位置;

(2)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进行;

(3)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若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位置;

(4)空气速度传感器安装应避开蒸汽放空口。

2.8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的安装

(1)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同一区域高度差不应大于5㎜,温控开关外型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以底边齐平为准;

(2)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3)风机盘电动阀应安装在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

(4)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为零线;

(5)客房风机盘管温控系统应与节能系统连接。

2.9电量变送器的安装

1)电量变送器通常安装在检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者在变配电设备附近装设单独的电量变送器柜,将全部的变送器安装在该柜内。

然后将相应的检测设备的CT、PT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电量变送器柜,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在将其对应的输出端接入DDC控制柜。

2)变送器接线时,严防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

3)必须注意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DDC控制柜所要求的信号相符。

2.10电磁阀的安装

(1)电磁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2)空调器的电磁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道;

(3)电磁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磁阀的口径一般不应小于管道通径两个等级;

(4)执行机构应固定牢靠,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5)执行机构的机械转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6)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磁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7)电磁阀安装前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之间的电阻;

(8)电磁阀在安装前宜进行仿真动作和试压实验;

(9)电磁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10)电磁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

2.11电动调节阀的安装

(1)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2)空调器的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道;

(3)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电动阀的口径一般不应小于管道通径两个等级并满足设计要求;

(4)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靠,手动操作机构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

(5)电动阀应垂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特别是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6)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7)安装在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防晒、防雨措施;

(8)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仿真动作和试压实验;

(9)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路上;

(10)电动阀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

(11)检查电动阀门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紧力(关阀的压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2)检查电动调节阀的型号、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阀体强度、阀芯泄漏实验必须满足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13)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若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防振措施。

(14)检查电动调节阀的输入电压、输出信号和接线方式,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5)将电动执行器和调节阀进行组装时,应保证执行器的行程和阀的行程大小一致。

2.12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安装

(1)风阀控制器上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闭方向一致;

(2)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3)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阻现象;

(4)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情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5)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其垂直度不小于85°;

(6)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之间的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入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7)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仿真动作实验;

(8)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相匹配,且符合设计要求;

(9)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有足够的调整范围。

2.13变送器的安装检查

(1)变送器接线时,严禁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

通电时必须检查其通断否。

(2)必须检查变送器输入、输出端的信号范围,应与设计和DDC的要求相符合。

2.14变频器的安装位置、电源回路敷设、控制回路敷设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2.15智能化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温度设定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产品和设计要求;

2.16涉及节能控制的关键传感器应预留检测孔或检测位置,管道保温时应作明显标志。

检测控制元器件安装质量的检验方法和检查数量。

(1)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和尺量进行现场仪表的安装质量检查。

核对相关设计文件复核仪表选型。

(2)检查内容

1)电动调节阀的口径应有设计计算说明书。

电动调节阀应选用等百分比特性的阀门。

阀门控制精度应优于1%,调节阀的阻力应为系统总阻力的10%到30%。

系统断电时阀门位置应保持不变,并具备手动功能,其自动/手动状态应能被计算机测出并显示;在安装自动调节阀的回路上不允许同时安装自力式调节阀。

安装位置正确,阀前阀后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压力和压差仪表的取压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力传感器应通过带有缓冲功能的环行管针阀与被测管道连接,压差仪表应带三阀组;同一楼层内的所有压力仪表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3)流量仪表的准确度优于满量程的1%,量程选择应与该管段最大流量一致;必须满足流量传感器产品要求的安装直管段长度。

涡街流量计的选用口径应小于其安装管道的口径。

流量表的最大使用温度应高于实际出现的最高热水温度,且其累计值应大于被测管路在一个供暖季的总累计值。

保证安装直管段要求,并正确安装测温装置。

4)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插入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