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678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7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境十 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电子教材.docx

情境十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电子教材

情境十幼儿歌曲从属部分伴奏手法

在“情境九”中,我们通过伴奏知识讲解、键盘和声音型练习、课内歌曲伴奏谱例分析、课后独立拓展训练等形式,掌握了最基础的幼儿歌曲即兴伴奏技能。

但所有这些,都只是针对歌曲主体部分的伴奏而言,而一首歌曲的完整伴奏,不仅仅只是主体部分,还需要有前奏的预示与引导、间奏的过度与衔接、后奏的补充与结束,这样才能完整的展示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在幼儿歌曲伴奏中,由于歌曲内容单一,浅显易懂,不会有深刻而复杂的意境刻画,所以,前奏、间奏与后奏的设计往往较为简易,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该情境教学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几种简单、实用的编配方法。

同时,幼儿歌曲以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居多,结构简洁,很少会碰到转折型的段落过度,所以,在这里简化了间奏编配知识的讲解,而重点学习前奏与后奏的几种基本编配方法。

通过本情境的学习,让学生领会歌曲伴奏中从属部分的音乐表现功能,以教学任务中的典型歌曲为载体,领会前奏、后奏的常用编配手法及在实践中的运用,继续加强键盘和声练习、移调练习、音型练习等基础训练。

通过“情境九”的学习,我们的幼儿歌曲伴奏就有了一个基本完整的结构与效果。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歌曲的从属部分

(2)了解歌曲从属部分的音乐功能

2.技能目标:

(1)掌握歌曲伴奏中前奏、间奏、后奏的简易编配方法

(2)领会歌曲伴奏中前奏、间奏、后奏的弹奏技术手段

二、学习载体

1.教学任务:

歌曲弹唱《我也骑马巡逻去》《小雪花》

2.拓展练习:

歌曲弹唱《小黄鸭》《春天在哪里》

3.键盘和声连接练习

三、学习内容

(一)什么是歌曲的从属部分

一首歌曲,除了主体部分之外,还有诸如前奏、间奏、后奏、引子、尾声等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称为歌曲的从属部分。

其中,前奏、间奏、后奏三部分,是由伴奏乐器单独演奏的不带歌词的部分,而引子与尾声通常是由歌唱者与伴奏者共同完成的,在音乐处理上会有较大的自由度。

由于幼儿歌曲内容浅显单一,结构短小简单,歌曲中很少出现引子、尾声等结构成分,所以,在本情境的学习中,不讨论引子与尾声的伴奏手法。

(二)歌曲前奏、间奏、后奏的音乐功能

虽然前奏、间奏与后奏是歌曲音乐结构中的附加部分,但它们在歌曲音乐表现中却有特殊的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前奏的音乐功效,主要是为歌唱者提示歌曲的情绪、意境、调式、调性、节拍、节奏、速度、音高等,使歌唱者在情绪上有所准备,引领欣赏者进入音乐氛围。

间奏在歌曲伴奏中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歌曲段落或乐句间的衔接作用,使歌唱者得到喘息的机会,并及时调整演唱状态;或者在段落间,为情绪力度、速度、节拍等的变化起到转折的作用。

后奏是指在歌曲演唱最后的延长音上或结束之后,由器乐奏响的部分,具有补充乐意、深化情绪或强化终止的作用,并能与前奏呼应,使歌曲表现更为完整。

(三)歌曲前奏、间奏与后奏的编配方法

1.前奏的编配方法

简单易行的编配方法有两种:

(1)歌曲的结束旋律作前奏(参见谱例1-15)。

幼儿歌曲内容单一,不需要过多的意境渲染,简单地用歌曲的结束旋律作前奏,基本上能达到前奏的音乐表现要求。

注意,所取的旋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乐句,甚至更长。

(2)伴奏音型作前奏(参见谱例2-4)。

前奏所用的伴奏音型应该与紧接着的歌曲主体部分的伴奏音型保持一致,一般会把伴奏音型重复两遍或四遍,使歌唱者有从容的预备时间。

同时,为了充分展示歌曲的调性,作为伴奏音型式前奏所用的和弦通常是主和弦,或者主和弦与属和弦的结合。

较为困难的、有一定的创造性要求的编配方法也有两种:

(1)改编歌曲旋律作前奏(参见谱例3-9)。

歌曲旋律做前奏,可以是结束旋律,也可以是中间或开头的旋律。

有些歌曲的结束旋律作前奏,与歌曲起唱无法顺畅衔接,开头或中间的旋律也是如此,或者所选的旋律在音乐气氛的渲染上不够充分(见谱例3-9)。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歌曲旋律在音调或节奏上稍加改编,使之满足于音乐表现的需要。

(2)创编旋律作前奏(参见谱例2-3)。

根据歌曲的情境,可以运用歌曲中某些特征音调或节奏型进行发展变化,创造出新的旋律(见谱例3-10、谱例2-5、谱例2-3)。

所创编的前奏旋律应不同于歌曲中的旋律,但调性、风格要与歌曲保持一致,前奏的结束和声通常停留在主和弦或属和弦上。

同时,因为幼儿歌曲结构短小,所以创编的前奏不易过长,否则前奏与歌曲主体部分在结构上会失去平衡。

这种类型的前奏,对伴奏者有较高的能力要求,但如果创编得当,其艺术效果也会比一般类型的前奏更好。

2.间奏的编配方法

简易的间奏编配,通常可以完整重复或部分重复前奏的内容,重复时,可以在原来的音区,也可以改变音区(比如提高八度)。

3.后奏的编配方法

常用编配方法有两种:

(1)旋律性后奏。

在歌曲最后的延长音上,或者歌曲结束之后,加上一个旋律,来完善歌曲的结束感、升华歌曲的意境或表达歌唱未尽之意。

后奏旋律的素材可以是前奏的完整重复或部分重复,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可以是歌曲的调式音阶,结合不同的节奏以及走向(见谱例2-1);也可以是创编的旋律(见谱例2-3);

(2)和声性后奏。

“旋律性后奏”虽然也有和声伴奏,但主材料是旋律,“和声性后奏”的主材料就是和声,没有旋律。

简单的和声性后奏运用的和弦,通常是单一的主和弦,但也有时候是主和弦结合属或下属和弦,甚至可以加入变和弦,但主和弦始终是不可缺少的。

具体的方式,可以用歌曲中典型的伴奏音型作后奏,这种后奏一般用在歌曲最后的延长音上;可以是主和弦的原、转位结合琶音奏法依次弹出,构成抒情性后奏(见谱例3-13);也可以是分解和弦加琶音,描绘出意境性效果(见谱例2-2)。

(四)键盘和声练习

1.把“谱例1-14”移到D调、bE调上弹奏。

练习时先报出调性名称,并且边弹边报和弦级数(或读出和弦音的构成,首调唱名)。

(五)伴奏编配谱例分析

1.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二维码:

我也骑马巡逻去(示范;倪宏伟)

(1)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B羽调式歌曲,一部曲式。

该曲运用活泼的二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及旋律中的具有动律感的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生动地描绘出“哥哥”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形象。

(2)伴奏编配与弹奏提示

草原、花、枣红马、巡逻、放哨,一系列词汇已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浓郁的草原生活景象,伴奏中前奏与后奏就是紧扣这样的景象来编配的。

前奏根据歌曲风格特点创编而成,音调虽与歌曲旋律明显不同,但

级和弦的进行明确了与歌曲调性的一致性。

后十六分音符节奏结合一级和弦的上行分解,形象地描绘出枣红马朝着你奔驰而来的画面;紧接着,在几个高音节奏上突然拉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草原的辽阔,整体风格与歌曲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弹奏时,上行音调要有渐强处理,颗粒性的音色要有弹性,同音反复运用轮指技巧,触键要敏捷,发音要清晰,高音的几个四分音符音色要丰满、明亮。

后奏的素材来源于前奏,是前奏音调的压缩变化,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

最后在主音上的四小节重复,配以左手下行低音进行,加上渐弱的力度处理,像是“哥哥”骑马远去,消失在草原深处。

前奏与后奏也可以设计得简短一些,前奏用伴奏音型,后奏更简短、果断(见谱例2-4)。

歌唱中的伴奏音型以小节为单位,选用了节奏明快的低音和弦式,弹奏时适当突出音型的第一个低音(连奏),音型的后三个音要轻巧而有弹性(跳奏)。

2.歌曲《小雪花》二维码:

小雪花(示范:

倪宏伟)

(1)歌曲分析

这是一首用明朗的大调式写成的一部曲式儿歌。

歌曲分为五个乐句,是从“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附加一个补充乐句变化而来,舒缓的音调,轻快的节拍,使原本寒冷的冬天变得充满温馨,很容易促动人们的遐想。

歌词从小朋友喜爱的小雪花入手,描绘了一幅纯净、安宁、梦幻的画面。

(2)伴奏编配与弹奏提示

歌曲的前奏是把

级与

级和弦分解后外加几个和弦外音创编而成,属于旋律型前奏,平缓而简单,与歌曲意境相符。

后奏是和声型的,以主和弦上行分解加琶音构成,简单易弹。

和声编配以正三和弦为主,

级小和弦的加入使歌曲多了些许柔美效果。

伴奏音型选配了分解和弦式中最简单的音型形式,注意三拍子的律动感。

音色把握是这一伴奏的关键,声音要飘逸而清透,柔和而清晰,触键时手臂轻盈,指尖敏锐,发力流畅但不尖锐,踏实但不厚重,弹出优美而灵动的音乐效果。

(六)拓展练习:

1.歌曲配弹练习二维码:

春天在哪里(示范:

倪宏伟)

小黄鸭(示范:

倪宏伟)

运用所学的伴奏编配知识,为歌曲《春天在哪里》《小黄鸭》设计伴奏,并弹唱。

除了完成歌曲主体部分的和声与织体设计外,着重注意前奏与后奏的设计。

弹奏时注意倾听伴奏效果,不断修改,直至满意。

2.移调练习

把歌曲《小雪花》(谱例2-5)的伴奏移到D调上弹奏,移调弹奏时和弦功能、声部进行及伴奏音型应与原调保持一致。

3.音型练习

在歌曲《小雪花》(谱例2-5)的基础上,调不变,右手声部不变,和声不变,左手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不同的织体类型,或同一织体类型但节奏、奏法、和弦音走向等不同),弹出三种以上不同的伴奏。

特别提示:

前奏、间奏与后奏弹奏的注意点

1.风格的把握

对于一首歌曲的伴奏,前奏的弹奏至关重要,好的前奏能迅速地把歌唱者及听众引领到音乐中来。

要仔细分析歌曲的内容与风格,深入理解歌曲内涵,起奏前在内心要有充分的情绪酝酿,运用细致的触键技巧,充分表达出音乐的情绪与气氛。

一首完美的歌曲伴奏,还得有一个好的后奏。

力度型的后奏,弹奏时力量要贯通,触键要迅速,节奏要紧凑,语气要果断、肯定;而意境型的后奏,弹奏时则触键往往要柔和,节奏平和,语气婉转、柔美,并常伴随着渐慢、渐弱的处理。

2.速度的把握

前奏的速度把握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前奏、间奏与后奏的整体速度是与歌曲主体部分的速度一致的。

前奏的弹奏出现速度不当,主要会有以下几种原因:

(1)没有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所弹的速度不符合歌曲想要表达的意境;

(2)心理过于紧张导致速度不由自主地加快,或者手指、手臂僵硬而无法弹出应有的速度;

(3)没有考虑到演唱者的实际情况(如幼儿咬字吐字不够灵敏的生理特点;独唱者或合唱指挥对歌曲的个性处理等),弹的只是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而没有综合考虑演唱者的因素。

所以,要把握好前奏的速度,需要综合歌曲内涵、歌唱者的理解、伴奏者的理解三方面的因素,并注重舞台伴奏经验的积累。

但也有少数歌曲需要情绪的转换与对比,前奏、间奏与后奏的速度是不一致的,这时,需要伴奏者根据需要,适时地调整前奏、间奏与后奏的速度,带动歌唱者的情绪变换,并注意整体结构的统一。

3.音量的把握

伴奏的整体音量应该服从于演唱和音乐表现的需要,也就是说,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可以大声的烘托,也可以轻声的陪衬;根据演唱者歌唱的实际,控制好音量,突出演唱者的主角地位。

其中,前奏、间奏与后奏是伴奏者单独演奏的部分,一般的,其弹奏的音量应该明显大于歌唱者演唱时的伴奏音量,这样,前奏、间奏与后奏的音量才能跟歌唱时唱与弹相加的总体音量相匹配,才能充分表达前奏、间奏与后奏的音乐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