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医案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966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医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伤寒医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伤寒医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伤寒医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伤寒医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医案docx.docx

《伤寒医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医案docx.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寒医案docx.docx

伤寒医案docx

 

伤寒医案

 

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汤伤一、营卫不和刘渡舟医案:

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

法,为疏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

 

愈。

按语:

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

营卫,即人体之阴

 

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

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

 

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

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岳美中医案:

张某某,女,15岁。

发热半年余,体温高

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

 

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按语:

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

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

 

缓,表证备焉。

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刘少轩医案:

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

 

人。

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

 

回家汗出甚多从此不冬夏昼夜,常自汗出。

曾就数,以阳不固治,用玉屏散及、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加黄芪,均稍愈而复。

嗣到某医院治,疑有肺核,x光透,心肺正常。

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肉眼可。

汗出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

 

起床前,略止片刻。

自肢末麻痹,,脉浮重按无力。

治宜微其汗而.方:

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7校,生姜9克,水一碗煎六分。

清晨睡醒服下,嘱少再吃粥一碗,以助力,静卧数小,避。

服后全身温暖,四肢舒,汗已止。

仍照原方加黄芪

 

15克,服法如前,但不吸粥,2,全功。

其后体

 

健壮,七年未。

按:

病起于腠理疏松之,水湿直浸

 

之,与分,欲“司开合”而不能,致毛孔洞开不

 

收,故自汗不止。

然病延既久,当察有无,所幸“汗

 

多但口不渴”、“脉仍浮”,可知“气末”,病仍在太阳

 

之,此所“病常自汗音,⋯⋯以气不共荣气合

 

故。

故治仍宜桂枝“复其汗”,今与和愈。

四、

 

汗出偏沮刘渡舟医案:

某,男,39。

患病左半身常

 

出汗,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不适。

脉而略

 

浮,舌苔薄白。

此左右阴阳气血不相和,此和阴阳,

 

令气血和愈,宜桂枝: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

 

大枣l2枚,炙甘草6克,3剂。

服药后暇热粥,得微汗而愈。

按语:

《京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营卫阴阳于周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本案汗出偏沮,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例证。

如不及时治疗则营卫相悖,阴阳

 

不维,就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之“偏枯”证。

《素问·生气通

 

天论》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为此意。

本病往往

 

由外感风邪引起,用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顺复阴阳,

不失为正治之法,方证相对,故三投而愈。

五、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孙百善医案:

侣某男,9岁,1985年7月5日初诊。

其母代诉:

患儿自幼未有汗出,每至暑月则全身皮肤发

 

红,干燥,瘙痒,经常抓破皮肤结血痂,痛苦难忍,曾多次到当地医院求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谷维素等药不效。

刻诊:

全身皮肤发红、干燥,四肢、胸腹部见有条状

 

血痂及出血痕迹,呼吸气粗,时烦躁,口鼻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患儿呈现一派热象,然审证求因,此非内有实热,乃营卫不调,汗液不得宣泄之故。

治以调和营卫,

 

开发2理,处以桂枝汤:

桂枝5克,白芍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5剂。

服药后,唯腋下赂有汗液泌出,肌肤较前感舒服柔和。

因患者服用汤药困难,改用桂

 

枝、白芍、甘草各等分,共研极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日两次,每次10克,用生姜、大枣煎汁送下,服用二—日,患儿遍身槷槷汗出,诸症皆除,如同常人,随访三个月未有

 

发。

按语:

本案无汗,自幼即见,并无外感风寒之病史,又无恶寒脉浮紧之见,知非营卫郁滞之风寒表实证,仍为“荣弱卫强”之桂枝证也。

营气内弱,不济卫阳,则卫气不营,滞于玄府而逞其“卫强”之势。

荣气内弱,汗孔闭塞,则见无汗;卫气“外强”,郁于腠理,而见皮肤发红、搔痒、甚则渗血结痂、烦躁、脉浮数一派热象。

但此与烦渴引饮,溲

 

赤便结之实热内存毕竟不同本质,切勿苦寒直折,衰败营卫,又忌麻黄洞开胺理,损伤营卫。

只宜桂枝汤发汗解肌,济营畅卫。

待营卫相济,各司其职,则汗出肌利,烦热自除。

 

信桂枝汤发汗之功寓于解肌与调和营卫之中也。

六、畏寒祝

 

诺予医案:

骆某,男,50岁,1971年8月某日初诊。

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

其人乎素纳食少,乏力倦怠。

我诊为

 

正气虚弱,营卫失调。

予桂枝汤5剂。

五天后来诊,已不畏

 

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瞩再服3剂,痊愈。

按语;营卫不和之证。

卫不外因,则营不内守而汗出;汗出既多,卫阳随之外越,“分肉”无阳,必又畏恶风寒。

与桂枝汤益营和卫,两相兼顾。

七、风温初起

 

任继学医案:

吴某,女,63岁。

1987年11月21日因晨起外出跑步锻炼,汗出去衣,至晚觉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咳嗽喉痒,身酸楚,肢节不舒,动则身汗放出而不达,颜面不

 

红,口唇红润,舌谈红,咽不赤,苔薄白而润,尺肤微热,脉沉缓无力。

病发于小雪前两日,为运气正值终之气运,为顺化之季,候反温,其病温,治宜咸补,以甘泻之,以酸收

 

之。

桂枝15克,芍药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

 

枚。

服药后吸热粥以助药力,1剂而痊。

按语:

本证乃风温

 

初起之候.由正虚外感风热所致。

《温病条辩》曰:

“太明风

 

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盖温病初起,虽有风寒之状,亦不可“汗而发之”,但宜解肌

 

法邪,调和阴阳。

正如吴瑭所说;“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扬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汗,甘草败

 

毒和中,姜枣调和营卫。

温病初起,原可用之。

”据任氏经

 

验,桂枝汤不但善治虚人外感风寒之病,而且善治虚人外感

 

风热之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冬春两季感冒(风寒或风热侵

 

袭),每获佳效。

八、奔豚气秦伯末医案;某叟,70岁。

 

女暴亡,悲哀过甚,先呕吐,继又发作性腹痛一年余,小腹痞块作痛,块渐增大,痛亦渐剧,气从小腹上冲心下,苦闷

 

欲死,继而冲气渐降,痛渐减,病为奔豚。

子桂枝汤,共16剂,奔豚大为减轻。

按语:

阳虚弱,坐镇无权,则下焦寒水

 

之气上冲,病发奔豚。

桂枝汤温振心阳,平冲降逆,正为相宜。

若更加桂二两.则其效更捷。

九、下利中神琴溪医案:

一妇人患下利数年,不进食,形体赢瘦,肌肤甲错,不能起卧,医时以参、附、诃、罂之类治之。

先生诊之曰:

百合篇

 

所谓见于阴者,以阳法拯之者也。

乃与大剂之桂枝汤,使覆而取汗,下利止。

更与百合知母场,以谷食调理之,渐渐复原。

按语;下利日久,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之证,乃营卫、气血不和之象。

营卫不和,气血乖乱,传导失常,则见下利

 

不止。

用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以止利,乃“逆流挽舟”

 

之又一法也。

十、重症虚劳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

 

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

 

而短,浙浙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

 

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

刻诊:

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

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

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

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员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

 

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

 

肾气,半月后告曰:

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按语:

本案因早婚,纵欲伤精,渐成虚劳。

观其夏天裹裘,

 

动则汗出,舌质红嫩,脉象沉弱,乃阳虚之征;又腰酸腿软,

 

头晕耳鸣,夜寐梦多,舌红少苔,为阴虚之象。

阴阳不调,

 

则营卫难和,法当调和阴阳为治,不然,难以奏效,前医用

 

人参、鹿茸大补即是明鉴。

刘老识证真切,巧用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正中病鹄。

待阴平阳秘,精神内守,则虚劳可愈。

又于病去七八,增培土健脾之品,意在培后天以养

 

先天也,俾肾之阴阳充盈,而顽疾尽拔。

十一、厥证(排尿性

 

晕厥)金树武医案:

孟某某,女,12岁,1987年6月4日初诊。

近两个月来排尿时经常昏倒,不省人事,无叫声,无吐

 

涎,晕照3—5分钟,醒后手足欠温,肢体汗出,头晕,倦怠乏力,休息片刻后,无明显不适,已经影响上学。

到某医

 

院检查无阳性体征,诊断:

排尿性晕服。

给服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1,静点刺五加、参附汤、四昧回阳饮等药不效。

查:

神志清楚,面包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诊断:

厥证。

中医辨证周阴阳之气不能顺接,拟用和法,以平为期,

 

调和阴阳。

投桂枝汤:

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Io

 

克,生姜3片,大枣4枚。

3剂,水煎服。

服药后晕质次数明显减少,仅于早晚5—7点(卯、酉)发作,卯酉乃是阴阳相

接之时,药中病机,效不更方,续服3剂而愈,随访二年末

 

见复发。

按语:

伤寒大论云:

“凡服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桂枝汤调和阴阳,顺接上下,通达内外,故能治

厥。

尤见汗出脉缓者,其效更捷。

十二、噎膈(弥漫性食管痉

 

挛)俞世伟医案:

黄某P5,56岁,1984年6月18日初诊。

发作性咽下困难两年余。

病起时因情志不舒渐感吞咽干燥食

 

物困难,近日加重。

到省医院校查诊断为弥漫性食管痉挛(食

 

道官能症),用亚硝酸盐类药物、暗示疗法末见良效。

刻诊自

 

述失眠多梦,纳呆腹胀,头昏自汗,咽食便喳,食后胃中咽

 

陈,呢气数声,甚时气从鼻出苔薄白,脉缓。

证属阴阳失调,

 

胃气不利。

处方:

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乌药10克,沉香1D克,水煎服,日1

剂。

服药4剂,症状改善,吞咽顺利,继服20余刑,话症

 

皆除。

按语:

吞咽困难见汗出脉缓、鼻呜干呕者,病本在于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由胃气本虚,又加情志所伤形成,用桂枝场调和阴阳,舒展脾胃气机,可谓抓住了疾病的关键。

 

十三、风隐疹(草麻疹)刘渡舟医案:

一男性患者,60岁,患等麻疹,搔痒钻心,数月不愈。

切其脉浮而缓,并见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而润。

证属风邪稽留肌膜,营卫不和,因发为

 

风疹。

治宜法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

 

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3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温覆取汗,则疹消痒止。

按语:

痒者,阳也,风为阳

 

邪,侵于肌肤,稽留不去而作痒疹。

同时,风中令营卫不和,则汗出恶风,脉浮而缓,诸症迭现。

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是不治疹止痒而疹自消、痒自止也。

十四、月经

疹张伯华医案:

李某某,22岁,1988年10月20日诊。

l6岁初潮后全身漫起疹子,经用抗过敏西药翌日消失。

嗣后每

 

逢经水来潮其疹自发,再用中西药不效,经净自消、周而夏始,缠绵至今。

证见:

全身散布红色疹块,痞痒,舌淡,苔

 

白,脉浮而弱。

辨:

阳浮阴弱,不和。

治以桂枝

 

和。

桂枝、白芍、生姜各10克,大12枚,甘草6克。

 

3。

止痒消。

嘱下次月来潮前一周服上方2.其

 

疹未。

随半年,未复。

按:

月来潮,阴血虚,

 

阳气浮,致不和,皮暖气血郁滞而痒疹。

桂枝有

 

解肌作用,能和肤之气血,消除痒疹。

反感受邪,不和,气血失之痒疹,皆可使用本方。

十五、妊娠

 

大敬医案:

一女,自妊娠七月始,每日午后毒上升,达38℃,十数日而末治愈。

一医断核,乃人工流适,而患者不欲手,求余往。

察所:

脉浮大而弱,并无数,咳嗽亦不甚激烈,且有食欲,于左

 

肺上叶明有浸。

余投以桂枝,三周,始下降,于正常分娩。

⋯⋯按:

本案妊娠血虚,乃阳浮阴

 

弱所致。

阳气浮,阴血虚故脉来浮大而弱切中桂枝之病机,故用桂枝和阳、益阴而愈。

十六、

 

小儿惊吴佩衡医案:

何某之子,年一半。

1922年阴

 

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而惊,,自汗,沉迷,角弓反,手足抽搐,目上。

指赤而浮,唇赤舌白。

脉来浮。

由于寒阻遏太阳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未充,腑柔,不耐寒,以致卒然抽搐而成急惊状。

此太阳肌表之,以仲景桂枝主之,使中于太阳肌腠之

 

邪,得微汗而解。

桂枝10克,杭芍10克,甘草6克,生姜

 

10克,小枣7枚。

加粳米一小撮同煎,嘱服后温覆而卧,使

 

得微汗。

一剂尽,即熟寐,汗出热退,次日霍然。

按语:

 

儿脏腑娇嫩,营卫未充.又加寐醒之后,肌废疏松,故突受

 

风邪,使太阳经脉劲急不柔,而见角弓反张,手掐目吊,《索

 

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也。

所幸发

 

热汗出,脉来浮缓,仅为太阳肌表之证.故宜桂枝汤法风解

 

肌,使中于太阳肌腠之邪,得微汗之后,仍从肌腠而解。

七、小儿尿频程卫东医案:

刘某某,男,

5岁,1986年5月

 

19日初诊。

其父代诉:

半年前因患“尿路感染”而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经服中药治疗后,尿急、尿痛消失,而尿

 

频尚存,近一月逐渐加重,每小时达3—5次。

息几平素畏

 

寒、自汗、有尿床史。

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查尿

 

常规阴性。

治以补肾因涩,投缩泉九加昧。

服药3剂阁效。

 

虑有自汗,故改投桂枝汤以调和营卫。

方药:

桂枝4克,白

 

芍6克,生姜3克,甘草4克,大枣3枚。

水煎服,1日l

 

剂。

服6剂,畏寒、白汗消失,尿频减半,效不更方,继服

 

原方10剂而愈。

(国医论坛1984)按语: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膀胱不藏,起因较多,虚实皆有。

本案尿频兼有自汗、畏寒等太阳表证,乃卫气不

 

与营和之征。

盖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膀理,司开合”,开合失司,太阳经气不约.则外而自汗.内而尿频;又温养不得,自感畏寒。

当此之时,缩固无用,唯调和营卫是为正

 

法,投桂枝场则使营充卫固,协调互用,是为方证相对,果

 

获佳效。

十八、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魏承朴医案:

高某,女,36岁。

右眼干涩两周,有感冒史,曾在他院治疗无

效,l990年3月20日就诊。

检查:

右眼远视力o.6,近视

 

力o.6/30cm。

球结膜混合充血(十十),角膜中央见点状灰白色浸润,2%荧光素染色(十十),角膜知觉减退,KP

(一),

房闪

(一)。

兼见鼻塞流涕,恶风汗出,舌质谈红,苔白滑,

 

脉浮缓。

诊断:

右眼单疤病毒性角膜炎。

证属:

右眼聚星障。

 

治宜琉风祛邪,调和营卫,退翳明目。

处方,桂枝、白芍

 

各9克,生姜3片,炙甘草3克,大枣5枚,蝉衣6克,每日l剂,水煎服。

服6剂,远视力o.8,球结膜充血减轻,角膜轻度混浊,2%目光素染色(十),鼻通涕止。

又服5剂,远视力1.o,球结膜充血失,角膜透明,2%荧光染色

(一)。

追踪观察2年以上未见复发。

按语:

聚星障属目障范畴,病

 

变复杂,病情缠绵且易复发,严重者可致失明,临床尚无特效疗法。

本案由感受风邪所致,其辨证眼目在于伴有汗出恶风、脉来浮缓等症。

故用桂枝汤加蝉衣以祛风明目。

若因其

 

它原因所致目障者,则又当据证而论,灵活用药,不必拘泥。

十九、目盲彭履样医案:

某男,20岁。

初患眼病,红肿疼痛。

经西医治疗肿痛消退,但逐渐弱视失明,而外观双目圆睁,

 

毫无异感,身无不适,经久不愈。

查以前所服方药,均以“目为火户”作依据,多系清热泻火之剂。

分析其初病时目虽红

 

肿疼痛,尚能视物如常。

肿痛消失反而不明,愈治而视力愈弱,此必苦寒阴柔过剂,损伤中气,以致营卫紊乱,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故目盲不能视物,此医药不当,非目疗所为。

 

拟以调和营卫之法,处以桂枝汤全方: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8克,甘草9克,6剂。

服3剂后,目有光,模糊能视物。

6剂服完,视物比较清楚,守上方,再

服6剂。

半月后来诊,询及目力,已能看字读报,一年是随访,未复发。

按语;《灵枢·大惑论》云:

“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

本案目疾,误治所为,因屡用苦寒,损伤脾胃,化源不充,营卫失调精气不能上注于目,渐至目视不明。

 

桂枝汤则使脾胃得补,营卫获充,精气上注,而目渐光明。

 

桂枝加葛根汤一、项背拘急刘渡舟医案:

刘某菜,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搪,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

 

合病”。

处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姜12

 

克,炙甘草lo克,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须吸粥,连服7剂,诸症霍然。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40)按语:

 

本证在项背强急的同时,并见下利、下坠与脱肛,实补原方之所略也。

后世用本方治疗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证,每获效验。

刘老认为,本方用于治疗风寒背部痹痛,以及下颌关

 

节炎等,亦有较好疗效。

二、痢疾蒲辅周医案:

陈某某,男,

 

4岁半。

1963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

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

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

翌日,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

 

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

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语妄躁动,每日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

血栓:

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0%)。

大便培养:

福氏痢疾杆

菌阳性。

耐药试验:

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

26日

 

请我院中医会诊。

诊时息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

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

 

降阻滞,营卫不通。

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

 

更甚,病为正虚邪实。

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

方用桂枝加葛根

汤:

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

 

2片,大枣2枚。

上药用文火煎取180毫升,每4小时服30

 

毫升。

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

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

 

药后当夜染梨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

 

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

 

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上海中医药杂志l964;<8

 

>:

13)按语:

本为中毒痢疾,高热、脓血便,但面白、肢凉、

 

恶寒战栗较为明显。

据此,蒲者不落以苦寒清热解毒治痢之

 

巢白,反用辛温之剂开表达邪,逆流换舟,使表开则里畅,

 

热去而痢停。

非善读仲景书之人决无此稻略也。

三、落枕程

 

昭寰医案:

马某某,男,18岁。

患落枕,每年3—5次,发

 

作时头不能侧顾,项强及有背拘急疼痛,每次发作针刺按摩

 

3—5次,即能获效。

但偶感风寒,旋又发作,偶有汗出、怕

 

风,要求服中药断其根,乃用汤药。

就诊时见:

舌质谈,苔

 

薄白,脉浮迟。

余曰:

疏一方,发作时服

 

3剂,再发再服。

疏方;桂枝

9克,白芍

9克,生姜

3片

大枣

5个

炙甘草

9克葛根15克,当归12克。

如此服用2次,遂不再发。

伤寒心悟1989:

81)按语:

落枕常发,发则见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脉浮迟,桂枝加葛根汤证备,是用之即效。

四、

 

斜颈(痉挛性斜颈)王立恒医案;王某,男,32岁,1980年

 

月5日初诊。

自诉5小时前,无故突然头呈阵发性、不自主

 

地向右上方倾斜。

曾在某县医院肌注氯丙嗪50毫克,庆大

 

8

霉家8万单位治疗,病情无好转,急来我院诊治。

察舌质谈,苔薄白,脉缓。

体检:

发作时先是头呈不规则的细小的动摇,继则头逐渐向右上方倾斜或后仰,下颌向对侧扭转并稍上,口张难合,两目上翻,并伴有项背强急,自汗,恶风,咽干。

 

每5—10分钟发作一次。

西医诊断:

痉挛性斜颈。

中医辨证

 

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布,筋脉失

养。

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流利经脉,方用桂枝加葛根

汤:

葛根

15克,桂枝12克,杭白芍30克,炙甘草lo克,

大枣5个

生姜3片。

水煎服,1

日l剂,分2

次服。

服药2

帖,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国医论坛l990;(1>:

18)按语:

痉挛性斜颈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主要由颈服、胸

铰乳突肌、斜方肌等不随意的收缩而产生的痉挛,

局中医“痉

病”范畴。

本案兼见自汗、恶风、脉缓,故用桂枝加葛根汤

治疗。

五、痉证(僵人综合征)张振东医案:

王某,女,

52岁。

平素易汗出,1985年lo月感下肢抽搐疼痛,渐至颈项强,

下肢僵直瘛纵,不能下地,伴发作性呼吸困难,甚则窒息。

经某医院诊断为僵人综合征。

诊时头项强直,转侧不利,全

身瘦弱,面色苍白,言语欠清,神情淡漠。

双眼内收外展受

限,双胸锁乳突肌、腹肌紧张,四肢张力高,反射活跃,双

脚趾向足心拘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