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227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政以德》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为政以德》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为政以德》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为政以德》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为政以德》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政以德》学案.docx

《《为政以德》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政以德》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政以德》学案.docx

《为政以德》学案

《为政以德》学案

项城一高常自俊

学习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为政以德》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内容:

1、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2、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3、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4、整体感知,预习思考

一、基础知识

(一)正字音

论()语。

譬()如。

冉()有。

庶()矣哉。

千乘()。

颛()臾()。

社稷()。

 彼相()。

相()夫子。

虎兕()。

出于柙()。

椟()中。

聚敛()。

盍()彻乎必偃()。

躬稼()。

(二)通假字

寻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4、求!

无乃尔是过与?

()

(三)一词多义

解释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问今是何世()

2、相:

①则将焉用彼相矣()②老死不相往来()

③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④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⑤相鼠有皮,人而无仪()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3、过: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且尔言过矣()

③是谁之过与()④愿枉车骑过之()

⑤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二百且泣者()⑥过犹不及()

4.就:

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③然赢欲就公子之名()

5.伐:

①季氏将伐颛臾()②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③坎坎伐檀兮()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6.为:

①为政以德()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⑤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7.斯:

①于斯三者何先()②哀我人斯()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而亦已,何待来年()

8.以:

①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③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④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⑤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9.于: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②周氏富于周公()

③龟玉毁于椟中()④虎兕出于柙()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四)词类活用

1.找出下列句中名词作动词的词并加以解释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③其身正,不令而行()

2.找出下列句中名词作状语的词并加以解释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3.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并加以解释

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②举善而教不能()

③民反而无耻()

4.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并加以解释

于斯三者何先()

5.找出下列句中含有使动用法的词并加以解释

①富之()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既来之,则安之()

(五)古今异义

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②节用而爱人()

③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④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⑤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⑥举善而教不能。

()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各句子属于什么文言句式

(1)既富矣,又何加焉?

()

(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

(3)无乃尔是过与?

()

(4)为政以德()

(5)道之以政()

(6)使民以时()

(7)临之以庄()

(8)君子哉若人!

()

(9)尚德哉若人!

()

(七)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   恐怕要……吧?

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为什么……呢?

表示反问语气。

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   对……怎么办?

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   怎么能?

表示反问语气。

“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

(八)成语积累

1.众星拱北: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2.陈力就列:

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3.开押出虎:

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从。

4.分崩离析:

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5.大动干戈:

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6.祸起萧墙:

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7.风行草偃:

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8.化若偃草:

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9.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10.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二、预习思考,讨论探究

1、孔子心中的“德政”的手段到底指什么?

大家看看,能不能再把这些章节归一下类,把孔子“德政”具体手段概括出来?

请你思考:

 

2、孔子认为,通过这些手段,就可实现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如何做到?

请你思考

答案:

在孔子看来,统治得成功的标志是:

百姓信任、众望所归、百姓规范且有羞耻心、百姓富足、远人来服。

孔子认为法律、杀伐只能让人表面遵守规矩,而不能打心眼里服从,只有靠“德”才能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课后练习

1、课后《文言练习》五

答:

亲:

长:

废:

疾:

货:

身: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圣人务法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

隐栝之道用也。

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

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

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用:

使。

B.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齐:

整齐,一致。

C.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法:

办法。

D。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

术:

统治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圣人之治国。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用人不得为非为汉家除残去秽

B.为治者用众而舍寡。

吾尝终日而思矣D.而所治非一人也。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翻译:

②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

翻译:

 

《为政以德》第二课时学案

学习内容:

文本探究

一、整体感知

(一)教材共选了十二章有关孔子德政思想的语录,试对这十二章内容简要概括。

2.1章:

2.3章:

13.9章:

12.7章:

1.5章:

16.1章:

11.17章:

12.9章:

13.6章:

12.19章:

2.20章:

14.5章:

(二)季氏的身份是什么?

颛臾是个怎样的国家?

孔子为何要反对攻伐颛臾?

二、课堂讨论

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2、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

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

这和《说文解字》“均,平”的解释矛盾吗?

3、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

4、孔子在12.7一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

说说你对“民无信不立”的理解。

三、思维拓展

1、.对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与“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观点,如果以今天的眼光审视之,是否有不当之处?

2.有若为何要提出“十分抽一”的建议?

四、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1."/"为画线部分断句。

(4分)

   祥符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

2.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祥符禁中火。

       禁中:

禁卫军在宫中

   B.不日皆成巨堑。

     不日:

没有几天

   C.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

诸道:

各路

   D.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

斥弃:

抛弃

3.文中的"一举"和"三役"各指什么?

(摘录文中的词句作答)(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新,南海人。

初名志新,字日新。

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

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

授大理寺平事,以善决狱称。

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

敢言,多所弹劾。

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

巡按福建,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

改按北京。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

未赴,改浙江。

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日:

“我得生矣。

”至果雪之。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①,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

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

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鞫之②,尽获诸盗。

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

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

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

发树,果见妇人尸,鞫实,磔僧③,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

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

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

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

妻与所私皆论死。

其他发奸擿伏,皆此类也。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

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

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告狱吏曰:

“我按察使也。

”令惊谢罪,劾罢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

“周新何许人?

”对曰“南海。

”帝叹曰:

“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

”后帝若见人绯衣立日中,曰“臣周新已为神,为陛下治奸贪吏”云。

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妻有节操。

新未遇时,缝纫自给。

及贵,偶赴同官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

诸妇惭,尽易其衣饰。

新死无子。

妻归,贫甚。

广东巡抚杨信民曰:

“周志新当代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

”时时赒给之④。

妻死,浙人仕广东者会葬。

(选自《明史·周新传》)

【注】①蚋:

ruì一种吸食人畜血的黑色小昆虫。

②鞫:

jū审问。

③磔:

zhé酷刑,把肢体分裂。

④赒:

zhōu周济、救济。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善决狱称狱:

案件B.知死者故布商故:

原先

C.密令广市布市:

集市D.妻与所私皆论死论:

判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周新以诸生贡入太学②归以语其妻

B.①至果雪之②时时赒给之

C.①及贵,偶赴同官妻内宴②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D.①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奈何罪臣

A.火尚足以明也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仓皇东出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周新“冷面寒铁”的一组是

①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

②以善决狱称

③敢言,多所弹劾

④武人为之戢

⑤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新在国子监学习时,被朝廷选拔做大理寺评事,因为善于审理案件出名。

B.离城较远的僧寺之树叶竟然刮到了周新案前,且周新仅据此就能得出“僧杀人”的结论,这个情节明显带有传奇和迷信的色彩。

C.周新的妻子偶赴“同官妻”的家宴,竟然是粗布衣裙“如田家妇”,同宴的官夫人们都深感惭愧,纷纷把自己多余的衣服拿来给她换上。

D.周新善于通过一些蛛丝马迹侦破案件,布商被杀案,僧人杀妇案,商人妻子的奸夫盗金案均是这样侦破的。

6、翻译划线的句子

(1)授大理寺平事,以善决狱称

翻译:

(2)令惊谢罪,劾罢之

翻译:

《为政以德》第三课时学案

学习内容:

课堂总结,课后练案

一、课堂讨论、总结

思考: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原则是怎样的?

二、课后练案

(一)请用/号给下列文言短文断句,并翻译出来。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节选)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襄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

“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

“救饿奈何?

”对曰:

“信。

”公曰:

“安信?

”曰:

“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令返而御。

吴子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侍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

(1)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

“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为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也,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

“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

(2)曰:

“谨警!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嗣公谓关市曰:

“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1)虞人:

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

(2)两和:

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

约定B、会天疾风会:

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

冒着D、过而击之也过:

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B待公而食/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洎牧以谗诛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皆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

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发刁难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宋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③,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沴④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注】①赵公:

赵抃,宋仁宗蠊佑初年中进士第,熙宁二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五年知成者,七年知越州。

②僦:

雇用。

③绥辑:

安顿。

④灾沴(lì):

灾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以视医药饮食属:

委托

B.或便宜多辄行便宜:

容易做的事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经营:

谋划

D.乐为之识其详识:

记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B.计其佣与钱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C.令无失所恃D.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重为乡党所笑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为赵抃“事必躬亲”的一组是()

①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②公敛富人所输③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④为工三万八千⑤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⑥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

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

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

精神。

D.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做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