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864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学精品课程.docx

免疫学精品课程

免疫学精品课程~陈敏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模拟试卷(A)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50分)

1、在抗感染的免疫应答中最早合成的Ig是

A.IgGB.IgD

C.IgMD.IgA

E.IgE

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基本免疫功能是

A.免疫耐受B.免疫防御

C.免疫自稳D.免疫监视

E.免疫识别

3、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

A.IgG,IgA,IgMB.IgE,IgD,IgM

C.IgG1,IgMD.IgG2,IgM

E.IgG1,IgG2,IgM

4、IgG的分子特征,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B.C区有4个功能区

C.是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

D.在感染中最早合成的抗体

E.是天然的血型抗体

5、免疫系统不包括

A.免疫原B.中枢免疫器官

C.周围免疫器官D.免疫细胞E.免疫分子

6、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物质是

A.IgG1B.细菌脂多糖

C.D因子D.B因子E.P因子

7、补体参与的反应是下列哪一项?

A.中和反应B.ADCC作用

C.凝集反应D.细胞毒作用E.提呈抗原

8、具有调理吞噬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A.C3bB.C2bC.C3a

D.C5aE.C4b

9、下述哪项符合半抗原的特性

A.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B.是抗原与相应载体结合物

C.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是小分子物质

E.不具有免疫反应性

10、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分子量的大小B.抗原的组成与化学结构

C.抗原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型D.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

E.抗原的异物性

11、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A.异嗜性抗原就是交叉抗原B.半抗原可理解为表位

C.自身抗原就是隐蔽抗原D.异物性可理解为异种抗原

E.佐剂是指弗氏佐剂

12、下列哪种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A.ADCCB.免疫调理作用

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D.免疫粘附作用

E.中和病毒作用

13、细胞因子不包括

A.白细胞介素B.干扰素和集落刺激因子

C.过敏毒素D.肿瘤坏死因子

E.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

14、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I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只能是一种类别的IgB.重链抗原性完全相同

C.独特型相同D.可有不同的抗原结合特性

E.亲和力相同

15、双向扩散试验中沉淀环弯向抗原一方是因为

A.抗原分子量大B.抗体分子量大

C.抗原抗体分子量相等D.抗原扩散快

E.抗体扩散慢

16、双向扩散试验中当抗体含量大时

A.沉淀线靠近抗原孔B.沉淀线靠近抗体孔

C.沉淀线距抗原孔,抗体孔同等距离

D.不出现沉淀线

E.出现多条沉淀线

17、导致钩状效应的因素是

A.抗原过量B.抗原抗体比例适当

C.抗体过量D.多态性抗原

E.多克隆抗体

18、关于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强B.效价高

C.亲和力强D.使用H型抗体

E.使用R型抗体

19、免疫电泳中电流的作用是

A.抑制抗原、抗体的扩散

B.改变抗原抗体的运行方向

C.加速抗原、抗体的扩散并规定其运行方向

D.使沉淀弧更明显

E.使沉淀弧位置离待测孔更远些,以便观察

20、火箭免疫电泳时,沉淀峰顶部呈不清晰的云雾状提示

A.抗原不纯B.抗体不纯

C.抗体过量D.电流过大

E.电泳未达终点

21、免疫电泳适宜于

A.蛋白质定量B.蛋白组分分析

C.蛋白质纯化D.蛋白质分子量分析

E.蛋白质浓度测定

22、去除过度标记的荧光抗体最好用

A.搅拌法B.透析法C.盐析法

D.凝胶过滤法E.离子交换层析法

23、能用于组织抗原定位检测的实验为

A.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B.放射免疫分析

C.荧光偏振免疫分析D.ELISA

E.免疫比浊分析

24、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与直接法相比,优点为

A.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B.操作更简便

C.可用于抗原的定性检测D.可用于抗原的定位检测

E.检测不同的抗原,只需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25、EMIT主要用于何种物质的测定

A.大分子抗原B.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C.补体

D.PcAbE.McAb

26、关于ELISA竞争法,正确的是

A.用于检测抗原

B.被测物与酶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各不相同

C.被测物多则标记物被结合的机会少

D.待测管的颜色比参照管的淡表示被测物量少

E.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样品中被测抗原量成正比

27、对双抗体夹心法ELISA的错误表述是

A.使用分别针对抗原不同决定簇的两种单克隆抗体作酶标记

B.一种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抗体,另一种作为酶标抗体

C.可使标本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

D.采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将提高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E.用于检测二价或二价以上的抗原

28、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是

A.OPDB.TMBC.5-ASA

D.ABTSE.P-NPP

29、下列关于ELISA原理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免疫活性

B.抗原或抗体与酶结合后仍保持免疫活性和酶活性

C.酶标记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反应后,再作用于底物,使之产生有色物质

D.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抗原或抗体的量成反比

E.反应终止时,待测物的量与酶结合物的量成一定比例

30、生物素一亲和素系统的特点,下列哪项除外

A.灵敏度高B.高度专一性C.稳定性高

D.适用范围广E.实验成本高

31、ABC法中的“桥”是指

A.第一抗体B.第二抗体C.第三抗体

D.生物素E.亲和素

32、溶血空斑试验主要是用来检测何种细胞的功能

A.T细胞B.中性粒细胞C.B细胞

D.吞噬细胞E.NK细胞

33、细胞因子生物学检测法

A.特异性高B.定量C.定位D.测活性E.半定量

34、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因子的特点

A.是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质B.各有特异的生物学活性

C.不受MHC限制D.自分泌效应

E.重叠性

35、目前ANA总的筛选试验最常用的是

A.直接免疫荧光法B.间接免疫荧光法

C.PCRD.ELISAE.RIA

36、下列哪项是诊断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据

A.抗RNAB.抗dsDNAC.抗Sm

D.抗DNP抗体E.抗核RNP抗体

37、下列有关自身抗体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

B.病人血液中存在低效价自身抗体是免疫病特点之一

C.某些自身抗体对疾病判断有高度特异性

D.有些自身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E.少数自身抗体被证实参与了免疫病理性损伤

38、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一般的检测顺序为

A.Ig定量测定、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B.本周蛋白测定、Ig定量测定、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C.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免疫电泳、Ig定量测定、本周蛋白测定

D.尿标本Ig含量测定、本周蛋白测定、免疫电泳

E.免疫电泳、本周蛋白测定、免疫区带电泳

39、诊断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时测定Ig最常见的定量方法是

A.荧光免疫电泳B.速率散射比浊法

C.免疫固定电泳D.放射免疫电泳

E.ELISA

40、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

A.血中有大量M蛋白B.尿中有本周蛋白

C.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D.骨髓中有大量异常浆细胞

E.原发性溶骨损害

41、T细胞免疫缺陷最常见的感染是

A.化脓菌感染B.细菌感染

C.病毒、真菌感染D.葡萄球菌感染

E.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42、B细胞缺陷病的检验常应用

A.OT试验B.血清Ig定量测定

C.E花环试验D.EAC花环试验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3、AIDS主要的免疫异常是

A.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B细胞受损为主

C.补体活性降低D.血清IgG、IgA↑

E.CD4+T细胞↓,CD4+/CD8+细胞比值↓

44、患儿反复化脓菌感染,血清IgG<2g/L,淋巴结无生发中心,但T淋巴

细胞数量和功能正常,初步印象是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B.Bruton综合征

C.缺铁性贫血D.补体缺陷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5、不能用血清学分型方法检测的HLA抗原位点是

A.HLA-AB.HLA-BC.HLA-DP

D.HLA-DQE.HLA-DR

46、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其效应不包括下列哪项

A.直接杀伤靶细胞B.激活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C.介导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D.调理吞噬作用

E.干扰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47、与MHC-Ⅱ类分子Ig样区结构域结合的是

A.CD2B.CD3C.CD4D.CD5E.CD8

48、体现HLA分子多态性的主要区域是

A.Ig样区B.胞质区

C.跨膜区D.肽结合区E.恒定区

49、测定HBV感染最直接、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是

A.HBsAgB.抗-HBsC.HBeAgD.抗-HBeE.HBV-DNA

50、急性和慢性乙肝中,HBV标志物存在模式相同的是

A.HbsAgB.HBc-IgMC.HBc

D.HBV-DNAE.HBs

二、填空题(10分)

1、补体的组成成分按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

和。

2、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临床某些肿瘤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如:

CA19-9可辅

助诊断,CA15-3可辅助诊断

3、同时具有和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4、乙肝恢复期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和。

三、名词解释(15分)

1、抗体

2、免疫缺陷病

3、M蛋白

4、肿瘤特异性抗原

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四、问答题(25分)

1、试述细胞免疫应答过程,阐明参与抗原识别至效应阶段的细胞与免疫分子及

其作用。

(9分)

2、试述I型超敏发生的机制,并说明其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8分)

3、试述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检测的方法与原理。

(8分,要求列举四种方法)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模拟试卷(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E4.A5.A6.B7.A8.A9.D10.D11.D12.D13.C14.B

15.A16.A17.A18.E19.C20.E21.B22.B23.A24.E25.B26.C27.A28.B

29.D30.E31.E32.C33.D34.C35.B36.E37.B38.C39.B40.C41.C42.B

43.E44.B45.C46.A47.C48.D49.E50.C

二、填空题: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2、胰腺癌、乳腺癌

3、免疫原性、抗原性

4、抗HBc、抗HBe、抗HBs

三、名词解释:

1、抗体:

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

胞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表现出中和病毒、调理吞噬、

结合细菌蛋白等多种免疫学功能。

2、免疫缺陷病:

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育和成熟过

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3、M蛋白:

由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均

一,但无抗体活性,也无其他的免疫活性。

4、肿瘤特异性抗原:

是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

存在于相应的正常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上的新抗原,大多为突变基因的产物。

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是用标记的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

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组织细胞抗原或其相应抗体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

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四、问答题

1、试述细胞免疫应答过程,阐明参与抗原识别至效应阶段的细胞与免疫分子

及其作用。

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自身活化、克

隆扩增、分化及产生效应的全过程。

分为紧密相关的3个阶段:

1)识别抗原阶段实质是抗原进入体内后,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摄

取、加工、处理、提呈、并将其连接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

上,被淋巴细胞识别和诱导T∕B细胞启动活化的开始时期。

CD4+T细胞识

别MHC-Ⅱ类分子-Ag肽,CD8+T细胞识别MHC-I类分子-Ag肽。

2)淋巴细胞活化阶段指T∕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在多种细胞间粘附

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T效应细胞或浆细胞,并分泌

免疫应答分子。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需双信号刺激,T细胞活化的第

一信号是APC递呈的MHC-Ag肽复合体与TCR特异性结合,使静止的T细胞成为

活化的T细胞。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由APC表达的众多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

表达的相应协同受体配对性结合,能使T细胞继续充分活化、克隆增殖、分化而

表现出免疫应答的效应。

如B7与CD28,LFA3(CD58)与LFA2(CD2),ICAM-1

与LFA-1等,尤以B7-1和B7-2与T细胞表达的CD28受体间的结合对T细胞的

活化最为重要。

3)效应阶段即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发挥作用,产生细胞免疫

效应的阶段。

TH1细胞亚群可通过释放多种淋巴因子(主要有IL-2、IFN-γ和

TNF-β)引起以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而发挥对抗原的

杀伤效应。

CTL细胞向靶细胞释放胞浆颗粒,内含穿孔素和颗粒酶,使靶细胞膜

产生不可逆性损伤,或CTL活化后表达FasL与靶细胞上的Fas受体结合,促使

靶细胞凋亡,TC分泌的TNF-α也能介导靶细胞坏死或凋亡。

2、试述I型超敏发生的机制,并说明其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及其临床

意义。

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血清中IgE介导的。

该型超敏反应是已被超敏

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超敏原剌激后所发生的急性超敏反应。

因其反

应发生迅速,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其发生机制及过程如下: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特异

性IgE抗体的Fc段就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εRI结合,使机体

处于致敏状态。

2)发敏阶段当相应的过敏原再次进入致敏状态的机体时,就可与致敏的肥大

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性IgE抗体的可变区结合。

二价或多价过敏原的抗

原决定簇可与致敏细胞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IgE分子结合,使膜表面Fcε

RI发生“桥联”,而触发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以及新合成并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效应阶段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各种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不

同的效应器管与组织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根据效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

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1)早期相反应:

也可叫即刻相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种内发生,

可持续数小时。

该种反应主要由组胺引起,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

临床上可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肿和瘙痒,

支气管哮喘,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这些反应在接触过敏原后15min

达高峰。

(2)晚期相反应:

也可叫延迟相或迟缓相反应,发生在接触过敏原大约6h

后,可持续数天。

该种反应主要由新合成的脂类介质(如白三烯、PAF)和某些

细胞因子(如TNF-α)等引起。

这些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细胞及其产生的酶类物质和脂类介质进一步加重炎症,表现为受累部位出现

红斑、硬结、发热、瘙痒和烧灼感。

由于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类抗体,因此检测血清总IgE或特

异性IgE,都有助于I型超敏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的确定。

1)血清总IgE的测定:

方法有酶联免疫测定法和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常

用双抗体夹心法,后者多以滤纸为载体,将抗IgE抗体偶联到经溴化氰活化的滤

纸上,使其与待检血清及IgE参考称准反应,洗涤后与I125标记的抗人IgE反

应,再经洗涤后测定滤纸片的放谢活性,其测定值与标本中的IgE含量呈正相关。

临床意义:

血清IgE升高多见于特应症、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

麻风、某些寄生虫感染以及IgE型骨髓瘤等。

2)特异性IgE的测定:

是体外确定过敏原的试验。

测定方法:

①特异性过敏原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ST):

将纯化的过敏原

与固相载体结合,加入待检血清及参考对照,再与同位素(I125)标记的抗IgE

抗体反应,然后测定固相的放射活性,经标准曲线求出待检血清中特异性IgE

的含量,或以大于正常人血清3.5倍即判为阳性。

3、试述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检测的方法与原理。

答:

T细胞表面有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TCR复合体、、CD3、CD4和CD8

抗原丝裂原(PHA、ConA)受体等标志,据此可对T细胞进行数量检测。

T细胞数量检测方法常用如下几种:

1)间接荧光免疫法是通过检测T细胞表面的CD抗原来了解外周血T细胞

数量和亚群的变化。

方法是:

分离PBMC,分别与鼠抗人CD3、CD4和CD8的单克

隆抗体进行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羊(或兔)抗鼠IgG作为第二抗体,借助单克

隆抗体的介导与PBMC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细胞膜上呈现特异性荧

光的细胞即为阳性细胞。

计数100~200个淋巴细胞,根据阳性细胞确定T细胞

及其亚群的百分率。

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平均正常值为CD3+T细胞60%~

80%,CD4+T细胞55%~60%,CD8+T细胞20%~30%,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

比值约为2∶1。

2)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是使用酶标记抗体与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反应,通过

酶对相应底物的催化显色来检测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从而鉴定细胞种类或其

亚群。

目前常用于鉴定T细胞和亚群的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有ABC法和APAAP法。

①ABC法――是将亲合素与酶标生物素反应形成复合物

(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ABC),再与生物素化的第二抗体反应,借

助T细胞的CD单克隆抗体介导和酶催化底物的作用,可使T细胞着色。

通过计

数着色的阳性细胞数,可以确定T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率。

②APAAP法――分离

PBMC,分别与鼠抗人CD3、CD4、和CD8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用兔抗鼠IgG起搭桥

作用,其中一个Fab段连接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另一个Fab段连接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nti-alkalinephosphatase,APAAP)复

合物,再通过复合物中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P)催化底物显色

来判断CD抗原的存在,从而确定T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率。

3)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采用戊二醛交联技术将单克隆抗体或兔抗鼠IgG

与SRBC结合,制成致敏的SRBC。

抗体致敏的SRBC可与T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

结合,在T淋巴细胞周围形成花环。

通过计数花环形成率,从而确定T淋巴细胞

及其亚群的百分率。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考试卷

(2)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40分)

1、脐血中出现抗风疹病毒的何种Ig,则表示有宫内感染?

A.IgGB.IgAC.IgMD.IgDE.IgE

2、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A.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E.CTL

3、在选择性IgA缺乏症的特点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成人发病率高B.血清IgA和SIgA均减少

C.常伴有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D.食物过敏症的发生率较常人高

E.用胎盘球蛋白替代治疗有较好疗效

4、关于免疫印迹技术,正确的是

A.可分二个阶段进行

B.将抗体直接加在NC膜上进行包被

C.是通过电泳分离转印来进行抗原包被

D.就是斑点ELISA

E.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

5、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都带有:

A.抗原识别受体B.SmIg

C.SRBCD.有丝分裂原受体

E.MHC分子

6、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A.清除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B.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清除.杀灭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D.防止超敏反应

E.防止免疫增殖病的发生

7、HIV攻击的靶细胞带有下列哪种白细胞分化抗原

A.CD3B.CD4C.CD8D.CD2E.CD

8、某份血清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如下:

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临(+)抗HBc流(+),表明:

A.乙肝急性期B.乙肝病毒携带者

C.急性乙肝潜伏期D.急性乙肝恢复期

E.乙肝疫苗接种后

9、某份血清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如下:

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临(+)抗HBc流(+),表明:

A.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期B.乙肝病毒携带者

C.急性乙肝潜伏期D.急性乙肝恢复期

E.乙肝疫苗接种后

10、鉴定两种蛋白质抗原性是否相同,可选择下列最合适的方法:

A.环状沉淀B.单向扩散

C.双向扩散D.ELISA法

E.凝集反应

11、在单核-巨噬细胞同T细胞相互作用中,下列哪项是不需要的?

A.加工抗原并递呈给T细胞

B.相互作用的细胞间MHC抗原一致

C.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D.合成和分泌抗体

E.相互作用的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12、B细胞不表达

A.CD2B.MHC-Ⅰ类抗原C.MHC-Ⅱ类抗原

D.C3bRE.LFA-3

13、下面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

B.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

C.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D.细胞因子可以自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