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第6章大气环流.ppt
《《海洋科学导论》第6章大气环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科学导论》第6章大气环流.ppt(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第六章大气环流大气环流111大气与海洋大气与海洋太阳和大气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着海洋的所有动力学过程太阳和大气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着海洋的所有动力学过程在相互制约的大气海洋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尤其是提供在相互制约的大气海洋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尤其是提供潜热,来影响大气运动;潜热,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应力向海洋提供动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
大气主要通过风应力向海洋提供动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
在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中,在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中,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热力的,而大气对海洋的,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的作用主要是动力动力的的。
222地球与太阳地球与太阳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近乎圆形,平均半径为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近乎圆形,平均半径为1.5X108km地球赤道面与其轨道面的夹角为地球赤道面与其轨道面的夹角为23.5度度南、北纬南、北纬23.5度范围内称为热带度范围内称为热带333大气的铅直分层大气的铅直分层最常用的分层方法是按最常用的分层方法是按最常用的分层方法是按最常用的分层方法是按大气的温度结构分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分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分层,大气的温度结构分层,即根据铅直温度梯度的即根据铅直温度梯度的即根据铅直温度梯度的即根据铅直温度梯度的方向,把大气分成方向,把大气分成方向,把大气分成方向,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中间层中间层中间层热成层热成层热成层热成层散逸层散逸层散逸层散逸层各层之间分别由称为各层之间分别由称为各层之间分别由称为各层之间分别由称为“顶顶顶顶”的隔层(如对流层的隔层(如对流层的隔层(如对流层的隔层(如对流层顶)分开顶)分开顶)分开顶)分开。
444大气对流层大气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下界为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下界为地球表面,上界是对流层顶。
对地球表面,上界是对流层顶。
对流层的厚度大约为流层的厚度大约为10km.10km.低层大气受地、海面加热,产生低层大气受地、海面加热,产生强烈的铅直运动。
强烈的铅直运动。
对流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大气对流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大气的铅直混合强,大气处于不稳定的铅直混合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状态(为什么为什么?
)?
)对流层内大气温度的平均递减率对流层内大气温度的平均递减率为为6.5K/km6.5K/km,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到到-50-5000707000CC。
(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当温度递减率下降到当温度递减率下降到2K/km2K/km时,称时,称为对流层顶。
为对流层顶。
555大气对流层大气对流层对流层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对流层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3/4和几乎全部水汽,所有和几乎全部水汽,所有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均发生在该层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均发生在该层对流层顶的高度随季节和纬度变化,赤道附近约为对流层顶的高度随季节和纬度变化,赤道附近约为1520km1520km高,极地和温带约高,极地和温带约812km.812km.对流层高度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高?
在同一地区,则对流层高度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高?
在同一地区,则夏天高、冬天低(夏天高、冬天低(为什么?
为什么?
)666大气平流层大气平流层由对流层向上到由对流层向上到50km50km左右的气左右的气层称为平流层层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的底层温度随高度无大平流层的底层温度随高度无大变化,上部的温度随高度增加变化,上部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到平流层的上界温度而增大,到平流层的上界温度可达可达00CC左右左右平流层包含臭氧层,臭氧层在平流层包含臭氧层,臭氧层在25km25km左右浓度最大。
平流层温左右浓度最大。
平流层温度增大是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度增大是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结果。
射的结果。
平流层温度层结稳定,水汽含平流层温度层结稳定,水汽含量少,几乎没有在对流层中经量少,几乎没有在对流层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常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飞机适宜在平流层中飞行?
飞机适宜在平流层中飞行?
777大气中间层大气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从平流层顶到80-85km80-85km高度的气层称为中间层高度的气层称为中间层中间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很快,到中间中间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很快,到中间层顶温度下降到层顶温度下降到-90-9000CC,是大气中最冷的部分,是大气中最冷的部分中间层内有强烈的铅直运动(?
)中间层内有强烈的铅直运动(?
)平流层和中间层约包含了大气质量的平流层和中间层约包含了大气质量的1/41/4888大气热成层大气热成层从中间层顶到从中间层顶到800km左右的气左右的气层称为热成层层称为热成层在该层内,温度随高度升高,在该层内,温度随高度升高,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0.17m的紫外线辐射几乎全部被该层的紫外线辐射几乎全部被该层吸收吸收在在100km以上,大气热量的传以上,大气热量的传输主要靠热分子传导过程,传输主要靠热分子传导过程,传导效率很低导效率很低在热层层内,温度很快升到几在热层层内,温度很快升到几百度,最终趋于常数,约在百度,最终趋于常数,约在1000K以上,是大气中温度最以上,是大气中温度最高的层(?
)高的层(?
)999大气热成层大气热成层热成层内直接受太阳照射热成层内直接受太阳照射影响,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影响,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可达几百度可达几百度在高纬地区,热成层内会在高纬地区,热成层内会出现极光现象出现极光现象(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撞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常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热成层以上的大气边缘层热成层以上的大气边缘层称为散逸层称为散逸层10101085km85km以下(对流和平流层)的大气以下(对流和平流层)的大气定常成分:
各成分间大致保持固定比例,主要是氮、氧和微量惰性气体如氩、定常成分:
各成分间大致保持固定比例,主要是氮、氧和微量惰性气体如氩、氦、氪、氙、氖等氦、氪、氙、氖等可变成分:
包括水汽、二氧化碳、臭氧和一些碳、硫、氮的化合物可变成分:
包括水汽、二氧化碳、臭氧和一些碳、硫、氮的化合物干空气:
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干空气:
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湿空气:
含有水汽的空气湿空气:
含有水汽的空气在在85km以下,由于大气运动和分子扩散,空气充分混合,干洁大气中各成以下,由于大气运动和分子扩散,空气充分混合,干洁大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得以维持恒定,可将干空气当作平均摩尔质量为分的比例得以维持恒定,可将干空气当作平均摩尔质量为28.9644g/mol的单的单一气体一气体11111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仅占整个大气容积的万分之三,多集中在大气中二氧化碳仅占整个大气容积的万分之三,多集中在20km20km以下;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地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以下;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地吸收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并放出长波辐射,产生射并放出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地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地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121212高层大气的成分高层大气的成分高层大气的主要成分高层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其他气体为氮和氧,其他气体的含量非常少的含量非常少臭氧主要分布在臭氧主要分布在10-4010-40kmkm高度处,近地面含高度处,近地面含量很少,极大值在量很少,极大值在20-20-25km25km附近,它具有强附近,它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0.2-0.30.2-0.3mm的能力的能力131313气象要素气象要素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物理量称为气象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与物理过程的物理量称为气象要素。
以气温、气压、湿度和风最为重要要素。
以气温、气压、湿度和风最为重要气温:
气象上使用摄氏温标气温:
气象上使用摄氏温标和开氏温标,开氏温标的零和开氏温标,开氏温标的零度是绝对零度,即分子完全度是绝对零度,即分子完全停止运动的温度停止运动的温度通常所说的地面气温是指离通常所说的地面气温是指离地面地面1.5m1.5m高度上百叶箱所测高度上百叶箱所测得的温度得的温度热带温度最高,最冷的地区热带温度最高,最冷的地区是冬季的西伯利亚和加拿大是冬季的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的东北部以及全年中的南极洲的东北部以及全年中的南极洲141414全球气温全球气温151515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
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
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附近,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附近,冬季最冷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
冬季最冷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湿度湿度湿度: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比例湿度: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比例水汽压水汽压:
湿空气中,由水汽所引起的那一部分压:
湿空气中,由水汽所引起的那一部分压强称为水汽压强称为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
当温度一定时,若从纯水的水平面:
当温度一定时,若从纯水的水平面逸入空气中的水分与空气中进入水面的水分达到逸入空气中的水分与空气中进入水面的水分达到平衡时,此时水汽所造成的那部分压强称为饱和平衡时,此时水汽所造成的那部分压强称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和水汽压之比露点温度:
湿空气等压降温到饱和时的温度露点温度:
湿空气等压降温到饱和时的温度161616气象要素气象要素风风空气相对于地面作水平运动即为风空气相对于地面作水平运动即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气象上用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气象上用16个方位个方位风速的单位用风速的单位用m/s或或km/h。
国际上通用蒲福风力等级。
国际上通用蒲福风力等级表表风能的利用风能的利用风的危害风的危害17171718181800级:
风烟直上级:
风烟直上11级:
风烟稍斜级:
风烟稍斜22级:
风树叶响级:
风树叶响33级:
风旗飘动级:
风旗飘动44级:
风灰尘起级:
风灰尘起55级:
风水起波级:
风水起波66级:
风大树摇级:
风大树摇77级:
风步难行级:
风步难行88级:
风树枝断级:
风树枝断99级:
风烟囱毁级:
风烟囱毁1010级:
风树根拔级:
风树根拔1111级:
风陆罕见级:
风陆罕见1212级:
风浪滔天级:
风浪滔天风级(m/s)0-0.20.3-1.51.6-3.33.4-5.45.5-7.98.0-10.710.8-13.8(m/s)13.9-17.117.2-20.720.8-24.424.5-28.428.5-32.032.0蒲福风力等级表蒲福风力等级表191919风级风级名称名称风速风速(m/s)(m/s)(km/h)(km/h)陆地地面物象陆地地面物象海面波浪海面波浪浪高浪高(m)(m)最高最高(m)(m)00无风无风0.0-0.20.0-0.2132.632.6117117摧毁极大摧毁极大海浪滔天海浪滔天14.014.0-全球平均风场全球平均风场2020201982-2011再分析风场再分析风场庄晓宵、林一骅,庄晓宵、林一骅,2014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气压气压大气压强简称气压,指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铅直大气压强简称气压,指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铅直空气柱的重量空气柱的重量气象学上规定,将温度为气象学上规定,将温度为00CC时、纬度为时、纬度为4545度的海平面的气度的海平面的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1个大气压。
其值为个大气压。
其值为760mm760mm水银柱高,水银柱高,或相当于或相当于1013.25hPa1013.25hPa国际单位制用国际单位制用“帕(帕(PaPa)”,气象学上常用百帕(,气象学上常用百帕(hPahPa)212121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气压气压地面气压值在地面气压值在980-1040hPa980-1040hPa之间之间气压值随高度增加指数减小,近地面气层中,铅直方向每升气压值随高度增加指数减小,近地面气层中,铅直方向每升高高8m8m,气压就减少,气压就减少1hPa1hPa气压在铅直方向上满足静力方程,即与重力取得平衡气压在铅直方向上满足静力方程,即与重力取得平衡222222气压的变化气压的变化vv水水水水平平平平分分分分布布布布由由由由于于于于地地地地表表表表非非非非均均均均一一一一及及及及动动动动力力力力、热热热热力力力力影影影影响响响响,不不不不呈呈呈呈简单纬向分布。
简单纬向分布。
简单纬向分布。
简单纬向分布。
vv可分为高压区、低压区、高压脊、低压槽等(?
)可分为高压区、低压区、高压脊、低压槽等(?
)可分为高压区、低压区、高压脊、低压槽等(?
)可分为高压区、低压区、高压脊、低压槽等(?
)232323高压和低压的差异高压和低压的差异vv为什么会出现高、低压区?
为什么会出现高、低压区?
为什么会出现高、低压区?
为什么会出现高、低压区?
vv两者有何不同?
两者有何不同?
两者有何不同?
两者有何不同?
242424全球气压分布252525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将有天气意义的大气运动,按其水平运动尺度分为:
将有天气意义的大气运动,按其水平运动尺度分为:
大尺度系统:
大尺度系统:
水平尺度达数千公里,如大气长水平尺度达数千公里,如大气长波、大型气旋和反气波、大型气旋和反气旋旋中尺度系统:
中尺度系统:
水平尺度数百公里,如小型气旋和反气旋、热带风暴水平尺度数百公里,如小型气旋和反气旋、热带风暴小尺度系统:
小尺度系统:
水平尺度几十公里,如小型涡旋、雷暴水平尺度几十公里,如小型涡旋、雷暴微尺度系统:
微尺度系统:
水平尺度几公里,如积云、浓积云水平尺度几公里,如积云、浓积云特征量特征量系统量系统量LmHmU(ms-1)W(ms-1)/s大尺度系统大尺度系统10610410110-2105中尺度系统中尺度系统10510410110-2105小尺度系统小尺度系统10410210410110210-1104微尺度系统微尺度系统10310310010110-1100102104262626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大气运动的水平尺度越大,生命史越长,铅直速度越小;水平尺度越小,生命大气运动的水平尺度越大,生命史越长,铅直速度越小;水平尺度越小,生命史越短,铅直速度越大史越短,铅直速度越大大气运动受到地球偏向力大气运动受到地球偏向力科氏力的影响,水平尺度越大科氏力的影响越重要科氏力的影响,水平尺度越大科氏力的影响越重要(?
)(?
)何谓科氏力?
何谓科氏力?
如果没有科氏力,台风就不可能产生!
如果没有科氏力,台风就不可能产生!
272727何为科氏力?
何为科氏力?
科氏力是一种惯性力科氏力是一种惯性力科氏力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力科氏力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力282828科里奥利1792-1843O292929地球的自转对单摆的运动会产生影响,单摆的振动平面将顺地球的自转对单摆的运动会产生影响,单摆的振动平面将顺时针方向不断偏转。
时针方向不断偏转。
傅科傅科1851年在巴黎的教堂第一次用摆长达年在巴黎的教堂第一次用摆长达67m,摆球质量为,摆球质量为28kg,摆的振动周期为,摆的振动周期为16s,而随圆旋转的周期则为,而随圆旋转的周期则为32h。
在。
在历史上,傅科以此第一次显示了地球的自转。
历史上,傅科以此第一次显示了地球的自转。
傅傅科科摆摆地球上的科氏力地球上的科氏力只要物体有相对地球的运动,就会有科氏力产生只要物体有相对地球的运动,就会有科氏力产生由于科氏力总是垂直于运动方向,它仅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而不改变速度由于科氏力总是垂直于运动方向,它仅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的大小通常人们仅考虑水平方向的科氏力,忽略铅直方向的(?
)通常人们仅考虑水平方向的科氏力,忽略铅直方向的(?
)科氏力的大小等于科氏参数与速度乘积科氏力的大小等于科氏参数与速度乘积科氏参数科氏参数303030地球自转角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地球纬度为地球纬度地球上科氏力的方向地球上科氏力的方向在北半球,沿着运动方向看,科氏力总是垂直于在北半球,沿着运动方向看,科氏力总是垂直于运动方向向右。
运动方向向右。
在南半球,沿着运动方向看,科氏力总是垂直于在南半球,沿着运动方向看,科氏力总是垂直于运动方向向左。
运动方向向左。
313131为什么为什么?
科氏力效应举例科氏力效应举例在北半球,向北平射的炮弹会偏向东还是西?
在北半球,向北平射的炮弹会偏向东还是西?
假设有一物体从高度为假设有一物体从高度为h的塔上自由落下,问落点是偏东还是偏西?
还是不偏的塔上自由落下,问落点是偏东还是偏西?
还是不偏?
可以证明向东偏离的距离为可以证明向东偏离的距离为将一物体铅直上抛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会落回原地点吗?
将一物体铅直上抛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会落回原地点吗?
323232其他例子其他例子江河中的水流相对于地球运动,在科氏力作用下,河江河中的水流相对于地球运动,在科氏力作用下,河水右偏水右偏(北半球北半球),使得右岸冲刷较为严重,使得右岸冲刷较为严重南半球则左岸冲刷较为严重。
南半球则左岸冲刷较为严重。
对于双轨铁路,由于列车总是单方向行驶,在北半球对于双轨铁路,由于列车总是单方向行驶,在北半球右侧铁轨磨损较为严重;在南半球左侧铁轨磨损较为右侧铁轨磨损较为严重;在南半球左侧铁轨磨损较为严重。
严重。
333333自由大气的地转平衡自由大气的地转平衡在在1.0-1.5km1.0-1.5km以上的大气中,摩擦力很小可忽略,称以上的大气中,摩擦力很小可忽略,称为自由大气为自由大气地转平衡:
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水平运动是水平地转平衡:
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水平运动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相平衡下的运动,称之为地转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相平衡下的运动,称之为地转平衡。
平衡。
地转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地转平衡的数学表达式343434其中其中f=2sin为科氏参数,为科氏参数,为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地理纬度为地理纬度自由大气的地转平衡自由大气的地转平衡地转风沿水平面上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地转风沿水平面上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在赤道上由于科氏力的水平分量为零,地转关系不成立在赤道上由于科氏力的水平分量为零,地转关系不成立接近地面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产生加速度,出现非平衡运动接近地面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产生加速度,出现非平衡运动353535平均大气环流平均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凡是大范围的、半球的或全球、对流层、平大气环流:
凡是大范围的、半球的或全球、对流层、平流层或整层大气长期的平均运动状态流层或整层大气长期的平均运动状态在铅直方向上,铅直气压梯度力与重力基本达到平衡在铅直方向上,铅直气压梯度力与重力基本达到平衡大气的大尺度运动近似为水平运动大气的大尺度运动近似为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自由大气中的主要作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自由大气中的主要作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两者近似达到地转平衡力和科氏力,两者近似达到地转平衡大气运动大致平行于等压线,风速反比于等压线之间的大气运动大致平行于等压线,风速反比于等压线之间的距离距离363636气压带气压带热带低气压区、热带低气压区、副热带高气压区、副热带高气压区、副极地低压区、副极地低压区、极地高压区极地高压区373737极地极地高压区高压区副极地副极地低压区低压区副热带副热带高压区高压区热带热带低压区低压区如何形成?
如何形成?
平均大气环流的铅直结构平均大气环流的铅直结构观测表明,在南北半球沿经圈各有观测表明,在南北半球沿经圈各有3个闭合环流圈。
个闭合环流圈。
热带和极地各有一个直接环流圈,分别称为热带和极地各有一个直接环流圈,分别称为哈得来哈得来(Hadley)环流和极地环流环流和极地环流在两个直接环流圈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存在一个与直接环流相在两个直接环流圈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存在一个与直接环流相反的闭合环流圈,称为反的闭合环流圈,称为间接环流圈间接环流圈或或费雷尔费雷尔(Ferrel)环流环流383838哈得来(哈得来(Hadley)环流)环流最近研究表明,最近研究表明,1979年以来,哈得来环流增宽,干旱区向极年以来,哈得来环流增宽,干旱区向极地移动地移动温室气体和臭氧损耗对哈得来环流变宽的作用非常显著温室气体和臭氧损耗对哈得来环流变宽的作用非常显著高压和低压控制天气有何不同?
高压和低压控制天气有何不同?
393939极地环流极地环流在气候变暖和极地冰融化的背景下,极地环流会如何变化?
在气候变暖和极地冰融化的背景下,极地环流会如何变化?
404040大气环流形成原因大气环流形成原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就会形成由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就会形成由赤道到极地的单圈环流赤道到极地的单圈环流414141科氏力的效应科氏力的效应424242434343赤道贸易赤道贸易东风带东风带西风带西风带西风带西风带热带辐热带辐合带合带哈德莱哈德莱环流环流哈德莱哈德莱环流环流极地极地环流环流极地极地环流环流平均风场平均风场利用利用CCMP风场数据给出了太平风场数据给出了太平洋洋2002-2013的平均风场的平均风场4444441982-2011再分析风场再分析风场庄晓宵、林一骅,庄晓宵、林一骅,2014哥伦布为何没有到达北美洲?
454545海平面气压场海平面气压场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ITCZ):
):
赤道附近几乎连续的赤道附近几乎连续的低压带低压带464646夏季夏季冬季冬季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热带辐合带(ITCZITCZ)又称)又称赤道辐合带,是赤道低压赤道辐合带,是赤道低压带两侧南北半球信风形成带两侧南北半球信风形成的气流辐合带的气流辐合带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热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热量、水汽集中最多的地带,量、水汽集中最多的地带,是热带扰动发生的主要源是热带扰动发生的主要源地,热带风暴、台风和飓地,热带风暴、台风和飓风多是辐合带上的扰动发风多是辐合带上的扰动发展起来的展起来的474747热带辐合带的移动热带辐合带的移动484848与冬季相比,夏季的热带辐合带向北移动(?
)与冬季相比,夏季的热带辐合带向北移动(?
)热带辐合带(降雨)热带辐合带(降雨)(IntertropicalConvergenceZone)494949海平面气压场海平面气压场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30N和和30S附近)有半附近)有半永久性的高压,由若干高永久性的高压,由若干高压单体组成,称为压单体组成,称为副热带副热带高压高压(副高)或反气旋(副高)或反气旋夏季,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夏季,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向极地方向稍有推移压向极地方向稍有推移夏季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夏季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上的副高显著增强上的副高显著增强冬季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显冬季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显著增强,而南半球不明显著增强,而南半球不明显505050夏季夏季冬季冬季为何陆地夏季多为低压、为何陆地夏季多为低压、冬季多为高压?
冬季多为高压?
515151地面气压分布和地面气压分布和850hPa风场分布风场分布(河海大学博士论文)(河海大学博士论文)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影响中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中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太平洋热带高压,其次是太平洋热带高压,其次是青藏高压青藏高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年存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年存在,是一个深厚的高压系在,是一个深厚的高压系统。
统。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范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范围和强度,夏季远超过冬季和强度,夏季远超过冬季(?
)(?
)525252夏季夏季冬季冬季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扁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扁平状,其长轴多呈西西南平状,其长轴多呈西西南-东东东北走向东北走向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随高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随高度增强,两侧的风速随高度度增强,两侧的风速随高度增大,增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在200hPa200hPa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