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13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相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

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

  师: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

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

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个首诗(引:

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理解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

传、舟、赏

  后鼻韵:

统、巷、堂、郎、饼、赏

  乞:

它与哪个字相似,它能够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有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

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

年的故事?

谁来闯关?

  第二关:

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

说出一首和春节相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

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

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

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

主要准备些什么?

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理解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相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3、师小结:

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

  师: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

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

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个首诗(引:

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理解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

传、舟、赏

  后鼻韵:

统、巷、堂、郎、饼、赏

  乞:

它与哪个字相似,它能够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6、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四、畅谈春节,导入课文内容。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春节)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

  3、你还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贴倒福、吃年夜饭、守岁、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等)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

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

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

说出一首和春节相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

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五、品读课文,了解其余几个传统节日

  1、了解元宵节时间习俗(时间在农历的正月十五。

  

(1)元宵节:

吃汤圆(元宵)、看花灯

  

(2)赏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2、了解清明节。

(时间在公历的4月3—5日)

  

(1)清明节:

祭祀、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

主要准备些什么?

怎么做?

  3、了解端午节。

(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1)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2)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3)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读出喜庆的语气。

  4、了解乞巧节。

(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

  5、了解中秋节。

(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十五。

  

(1)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佳节。

  

(2)请学生试着说出相关中秋节的古诗词。

(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说说你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6、了解重阳节。

(时间在农历的九月初九。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

  

(2)请学生试着说出相关重阳节的古诗词。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育学生学会孝敬亲人、尊敬长辈。

  六、再读课文,感受传统节日。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八、拓展延伸。

  1、说说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理解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能够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篇三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理解“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准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11个生字,能按笔顺准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识字1。

板书课题:

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

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

“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能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

“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能够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能够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

“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即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理解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

带拼音词语):

  chuántǒngyuánxiāomǎntángqǐ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lángyuèbǐngshǎngjúxiǎoxiàng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理解它们吗?

  (课件出示:

不带拼音的词语)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理解传统节日。

(板书:

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

[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

(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

(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

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

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

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

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个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

“团圆”[相机出示词卡:

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因为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能够找找相关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

  

(一)分层解读

  第1句介绍了春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2句介绍了元宵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3句介绍了清明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4句介绍了端午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5句介绍了七月七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6句介绍了中秋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7句介绍了重阳节及主要民俗活动。

  第8句介绍了春节团圆的情景。

  板书设计

                识字2  传统节日

                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节

                ↑

               重阳节          ↓

                ↑

               中秋节 ← 七月七 ← 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