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153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docx

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北伐战争鲁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2010年5月23日,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以其丰功伟绩备受世人敬仰,其中有()

①发起“公车上书”②提出三民主义③成立中华民国④创办黄埔军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湖南是北伐的首选战场.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一举攻克了今株洲所属的哪一城市,为夺取长沙创造了条件()

A、炎陵

B、茶陵

C、攸县

D、醴陵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江浙财团的利益

C、剥削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下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湖南湖北战场上被打败的北洋军阀是()

A、段祺瑞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25年,有位青年学生志在革命,他应报考()

A、北京大学

B、南开大学

C、复旦大学

D、黄埔军校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

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

这一年是()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请将下列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①国民党在屠杀大量的共产党员

②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④北京高师被捕的学生返回校园。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一所学校的大门上:

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别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阅读后请回答:

(1)这所学校是什么学校?

(2)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材料1924年,孙中山来到一所学校视察,看到学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称赞说:

“好,军人应当如此。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

何时创办的?

校长是谁?

(2)这所学校在当时其了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借助历史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请结合下列两副历史时间轴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轴一:

时间轴二: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曾三次攻占当时中国首都,请在时间轴找出其中两次攻占当时首都的时间,并回答出相关的侵华军队。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在时间轴找出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和“回归”的时间,并指出“分离”和“回归”的原因。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近代国共关系的真实写照。

请在时间轴上找出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时期,并分别说明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意义。

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以上史实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