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08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课时.docx

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课时

 

考点内容

要求

考纲解读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1.高考着重考查的知识点有:

力的合成与分解、弹力、摩擦力概念及其在各种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对受力分析的考查涵盖了高中物理的所有考试热点问题.此外,基础概念与实际联系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2.考试命题特点:

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实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

处理物体在粗糙面上的问题,只限于已知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知运动方向的情况

第1课时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考纲解读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3.掌握胡克定律.4.会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5.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考点一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

(1)条件法:

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

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

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弹力方向的判断

(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3.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3)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①内容: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②表达式:

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例1

 如图1所示,一重为10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图1

A.大小为7.5N

B.大小为10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杆对球的作用力F和绳的拉力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等大、反向,可得F方向斜向左上方,令AB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可得:

tanα=

,α=53°,F=

=12.5N,故只有D项正确.

答案 D

递进题组

1.[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如图2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边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

B.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

C.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D.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答案 A

解析 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小球不需要盒子的左、右侧面提供弹力,故选项A正确.

2.[弹力大小的计算]如图3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图3

A.F=

B.F=mgtanθ

C.FN=

D.FN=mgtanθ

答案 A

解析 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滑块受到重力mg、支持力FN、水平推力F三个力作用.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F与mg的合力F′与FN等大、反向.由几何关系可知F、mg和合力F′构成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得:

F=

,FN=F′=

.所以正确选项为A.

3.[含弹簧类弹力的分析与计算]三个质量均为1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4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F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图4

A.4cmB.6cmC.8cmD.10cm

答案 C

解析 “缓慢地拉动”说明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该过程中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等于两个弹簧长度变化量之和;最初,p弹簧处于原长,而q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FN1=mbg=1×10N=10N,所以其压缩量为x1=

=2cm;最终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q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FN2=mcg=1×10N=10N,其伸长量为x2=

=2cm,拉力F=(mb+mc)g=2×10N=20N,p弹簧的伸长量为x3=

=4cm,所以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x=x1+x2+x3=8cm.

     “弹簧类”模型问题

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四个特性:

(1)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

(2)轻:

即弹簧(或橡皮绳)的重力可视为零.

(3)弹簧既能受到拉力作用,也能受到压力作用(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到拉力作用,不能受到压力作用.

(4)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到力的作用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和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产生的弹力立即消失.

考点二 滑轮模型与死结模型问题

1.死结模型:

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

2.注意:

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例2

 如图5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ACB=30°,g取10m/s2,求:

图5

(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

(2)横梁BC对C端的支持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析 物体M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C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1)图中轻绳AD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AC段的拉力大小为:

FAC=FCD=Mg=10×10N=100N

(2)由几何关系得:

FC=FAC=Mg=100N

方向和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答案 

(1)100N 

(2)100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

拓展题组

4.[滑轮模型]如图6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挂一重物,BO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

图6

A.只有角θ变小,作用力才变大

B.只有角θ变大,作用力才变大

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是变大

D.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不变

答案 D

解析 滑轮受到的木杆的作用力等于两绳的合力,而两绳的拉力都等于重物的重力,木杆的作用力大小为

mg,方向为与竖直方向成45°角斜向左上方,与θ角无关.

5.[死结模型]若例2中横梁BC换为水平轻杆,且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如图7所示,轻绳AD拴接在C端,求: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7

(1)轻绳AC段的张力FAC的大小;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答案 

(1)200N

(2)173N,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 对结点C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方程

FAC·sin30°=Mg

FAC·cos30°=FBC

得:

FAC=2Mg=200N

FBC=Mg·cot30°≈173N

方向水平向右

     分析绳或杆的弹力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中间没有打结的轻绳上各处的张力大小都是一样的;如果绳子打结,则以结点为界,不同位置上的张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

(2)杆可分为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弹力方向视具体情况而定,活动杆只能起到“拉”和“推”的作用,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考点三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1.静摩擦力

(1)有无及其方向的判定方法

①假设法:

假设法有两种,一种是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看所研究物体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另一种是假设摩擦力存在,看所研究物体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状态法: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具有可变性.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牛顿第三定律法:

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2)大小的计算

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

②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1)方向:

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2)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f=μF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

例3

 如图8所示,人重600N,木块A重400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轻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图8

(1)人对轻绳的拉力大小;

(2)人脚对A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 设绳的拉力为FT,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fA.

(1)取人和木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可知

FfA=μ(mA+m人)g=200N.

由于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故

2FT=FfA

所以FT=100N.

(2)取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于人处于平衡状态,故

FT=Ff人=100N

由于人与木块A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人与木块A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脚对木块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100N.

答案 

(1)100N 

(2)100N 方向水平向右

递进题组

6.[静摩擦力的分析]如图9所示,用一水平力F把A、B两个物体挤压在竖直的墙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9

A.B物体对A物体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

B.F增大时,A和墙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

C.若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则B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