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389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习题14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答案】 D

2.李贽在《焚书》中指出:

“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种“生知”说的进步作用是(  )

A.否定人的认识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

B.彻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C.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D.肯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而知之”,成为圣人

【解析】 解读材料可知,李贽认为天下人在自然天性上是相等的,圣人也不例外。

这样就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否定了人的认识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故A正确。

B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C针对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D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简单重复。

【答案】 A

3.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答案】 D

4.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

奏章由天子批阅,“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

其主要目的是(  )

A.建立责任内阁制B.实行君主立宪制

C.限制君主的权力D.恢复宰相制度

【解析】 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提出了治国济世的方案,设想通过分权来达到限制君权的目的。

A、B属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黄宗羲没有提出来。

D不是其主要目的。

故C正确。

【答案】 C

5.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其历史意义是(  )

A.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

B.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C.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

D.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

【解析】 A中的“封建制度”不符合题意,黄宗羲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制度,这是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因此C项也错误;B项中的“根本”明显夸大了其历史意义;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产业,尽享天下之利,而使百姓受害无穷,从而否定了“家天下”的行为,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情怀的是(  )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

【解析】 根据“讲求功利、求实、务实”及“以天下为己任”可知,这符合顾炎武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

故A符合题意。

B是黄宗羲的思想,C不属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思想,D是中国的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 A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

……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

”可见他提倡(  )

A.“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B.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C.“利民富民”政策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 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财富观。

根据“民得其利”则“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必损于民”可知,顾炎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强调“利民富民”的重要性。

A是黄宗羲的民主思想,B是李贽的思想,D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与材料无关。

故C正确。

【答案】 C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此思想意识的经济基础是(  )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城市规模的扩大

【解析】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人们可以拥有私有财产,“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意即主张“公天下”取代“家天下”,反对君主专制,属于早期启蒙思想,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

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

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

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臣者以为鹄矣’。

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思想具有平等内涵

B.张居正不尊敬皇帝被人批评

C.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黄宗羲认为当时人愚昧不堪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们谴责张居正在皇帝面前“以师傅自待”的做法,而认为他应该像“仆妾”一样听从指使。

而黄宗羲认为臣与君“名异而实同”,这里的“同”不是指地位相同、待遇相同,而是指具有相同的人格,不应区分出贵贱高低。

故A正确。

B中“不尊敬”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跟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0.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认为: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下列关于“气”和“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气”——生气、“理”——道理

B.“气”——氛围、“理”——理论

C.“气”——物质、“理”——天理

D.“气”——物质、“理”——规律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因此,“气”是指物质,“理”指规律。

故D正确。

【答案】 D

11.王夫之认为“无其器则无其道”“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这体现出他具有(  )

A.发展的思想B.唯物思想

C.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材料中的“器”“气”都是指物质,由“无其器则无其道”“若无气处,则俱无也”可知,王夫之认为物质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基础,是典型的唯物思想。

故B正确。

【答案】 B

12.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间亦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儒家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以个性解放为核心。

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兴起,出现了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新思想。

A应是宋明理学家的思想,B在明末清初并没有出现,C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故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答案】 

(1)孟子和荀子(A和B两人物不能混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被统治者推崇(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阻滞了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等。

(任答两点即可)

(3)不能以孔子的思想言论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4)统治者的推崇。

(5)本题分两层作答:

第一层:

单纯地肯定、歌颂或单纯地否定。

批判;第二层:

辩证思考,表达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的意思。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中朱熹“爱民”的主张。

这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宋代和明清时期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解析】 第

(1)问,“主张”可由“故爱民必先于节用”进行回答;“思想”显然是以民为本。

(2)问,“观点”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时代背景”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第(3)问,“标准”根据材料信息“在万民之忧乐”回答即可;“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影响”从使儒学焕发新的生机的角度进行回答。

第(4)问抓住“共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和明清儒学的具体内容回答。

【答案】 

(1)主张:

轻徭薄赋,提倡节用。

思想: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2)观点: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腐朽;传统儒学僵化等。

(3)标准:

百姓的忧乐。

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

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4)共同之处:

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