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657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7 少年闰土

 【课文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润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

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

(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

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

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

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三、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

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

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

(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四:

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五、师课的小结。

  六、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

(“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

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

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

(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

(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

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

(“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勇敢机智,板书。

)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

(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

讨论:

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

(聪明能于。

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

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

(师生讨论后板书:

见多识广、略写)

  6.“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出示课件: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    ),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师引读,生接读:

(设计意图:

用填空的形式来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做比较,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

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

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

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

(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第三课时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

(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

(其中1(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

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

(“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恋恋不舍)

   2.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反映了“我”对闰土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板书设计1】

             17少年闰土:

        外貌特点  活泼可爱

              在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详写

              管西瓜刺猹 机智勇敢

        品质特点  海边捡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板书设计2】

 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瓜地刺猹   机智勇敢

         潮汛看鱼   见多识广

【教学反思】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文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第五单元“往事”的开篇之作。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三弟周建人之女周晔所写,她称鲁迅为伯父。

作者在文中通过回忆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即与作者谈《水浒传》、谈“碰壁”、放花筒、帮助车夫和关心女佣,来赞扬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学习课文通过几件事写人,有详有略,开头提出问题,结尾阐明问题等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着运用。

学生曾学习过隔行分段的知识,通过老师的提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由于这篇文章是通过几件事写人,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另外,所写内容离学生较远,有些句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

一语双关),教师要适当加以点拨。

【学情分析】

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双主体育人”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

学生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给他们灌输三段式教学,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训练,逐步落实。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在语文课上呈现,还落实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中。

经过长期的训练,加上学生不懈的努力,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己课前就本课的作者周晔、鲁迅当时所处的年代、以及鲁迅的生平、专著、人们对他的评价等通过书刊资料进行查阅。

还能对文章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注。

读懂的、不懂的用不同的符号标明。

上课就是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在研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

课下还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如作者的其它作品,或与本课相似的文章等。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

(题目及文中内容)对。

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

(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我”为什么惊异?

(板书:

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

(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

(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找出来读一读。

(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

(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

要求是:

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