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481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激发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1、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提示课题:

17、孔子拜师。

2、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

孔子是怎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拜师?

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1、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2、孔子为什么拜师?

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四、勾画重点词句分析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五、课外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孔子和老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卡片抽读。

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2、组内检测。

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2、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3、分角色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4、品读升华。

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

“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布置实践活动

1、活动总动员。

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活动筹备。

A、命名。

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

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

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3、拟定活动计划。

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4、交流活动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六、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风餐露宿

总觉不够日夜兼程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教学反思: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4、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关于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揭题:

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

2、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3、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复习生字词。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将字写得规范、正确。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1、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

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书写。

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1、展示读。

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2、记忆读。

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1、同座练说。

2、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风云雷

太阳月亮

东西南北美丽的宇宙

大地江河

花草树木雨露

教学反思: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

会写“县、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6、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

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二、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三、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

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

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

(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座分别“闯关”。

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

卡片抽读生字词:

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

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

(侧重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1、“说”字。

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2、“写”字。

“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

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3、“查”字。

同座互相查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按照“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

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二、品读课文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

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

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

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

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4、结合课文插图看看:

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5、熟读成诵,内化课文。

三、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讨论我们的家乡还有那些文物?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1、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2、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1、说说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2、提醒学生注意整理资料,商量商量怎样展示成果。

六、作业 

抄写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19、赵州桥

悠久1300年

雄伟长、宽

坚固没有桥墩世界文明

美观鲜活图案精美

教学反思: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理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