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评课word范文 17页.docx
《化学评课word范文 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评课word范文 17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评课word范文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化学评课
篇一:
化学评课稿
关于白玉红老师《粗盐的提纯》评课稿
评课人:
徐垚
今天听了白玉红老师《粗盐的提纯》的这节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
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白老师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精盐的提纯率会受到哪些操作的影响?
让学生交流讨论。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
白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四、教学建议
1、由于本节课活动比较多,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上不够充分。
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时间。
2.小组活动较多但小组合作交流的不够有待加强。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篇二:
化学评课语言大全及评课样本
化学评课语言及样板
(一)
一、课的亮点
本次会课有以下主要优点:
1.问题解决教学理念得到体现
主要表现为:
(1)以“驱动性问题”引领课堂,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化学知识的价值;
(2)问题开放合理,结构完整,如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问题设计等。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得到落实
主要表现为问题设计弹性化,适度预设,适度生成,预设中潜生成,生成中显预设,放而不乱,有效地实现两者的对立统一。
3.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得到重视
主要表现为大多数课突出对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与基本原理等重点的强化教学,如重视基础知识网络的构建等。
4.解题策略反思教学得到强化
大多数课重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与功能,而且突出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举一反三”,又能“反三归一”。
5.化学与STS的关系得到关注
几乎每一节课都注意化学与STS的渗透,有效地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让学生感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6.各种教学媒体功能得到发挥
每位老师都注意各种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发挥各种媒体的教学功能,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每位老师都精心板书,重视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用好黑板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值得发扬光大。
7.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得到建立
每一位老师都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师的亲和力较强。
二、课的不足
1.少数课的课型特征不够明显
表现为课型特征介于复习课与新授课(或习题课)之间。
2.少数课的教学理念走入误区
表现为将化学课简单还原为常识,淡化了学科核心知识与知识结构的教学,脱离学科基础搞所谓“探究”,出现了化学课堂科普化、低幼化(弱智化)的倾向,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降低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的品质。
3.少数课的问题设计质量不高
1
主要表现在:
(1)以大量选择题或琐碎的填空题等中考试题(含有过多提示性内容,开放度不够)代替师生共同探究的课堂教学问题,导致问题探究的思维容量大大降低,思维品质的培养大打折扣;
(2)将完整的问题“肢解”,使课堂变成“问题碎片”的空间,对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4.少数课的教学语言不太精炼
主要表现在:
(1)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弱化,非学科教学语言增多;
(2)教师讲得过多。
三、几点建议
1.重视化学课程理念的学习
新时代的化学课程有两条主线:
一是学科知识线,它遵循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二是STS线,主要为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提供必要的问题情境,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两者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并行的,而是一种密不可分的融合的关系。
应从整合的角度处理这两条主线,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和学科能力的培养。
2.重视化学常见课型的研究
中学化学的常见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单元、专题等)、习题课、讲评课和实验课等。
教师要熟悉每种课型的特征,掌握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如复习课最重要的任务应是处理好知识结构的完备性和问题解决的针对性。
)。
这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前提,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克服教学随意性的妙方。
3.重视化学教学问题的设计
适用于化学课堂的教学的问题是围绕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而生成的,它是能够驱动和组织师生开展讨论、探究等课堂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设计特别要注意:
(1)问题的情境要有效。
好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
好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是真实的,而后才是有趣的和有思考价值的。
思维活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活动。
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以教师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这实质上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
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情境本身要有利于教学核心问题的生成。
(2)问题的本体要充实。
一是要突出核心知识,二是要强化思维力度。
问题是思维活动有一个载体,离开了问题解决的过程,知识就失去了活力和光彩。
而思维能力又是智能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应当成为知识教育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中心任务。
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通过知识与相关素材的有效整合和问题结构的合理构建来充分体现科学思维的作用,使教学问题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进而使化学课堂成为“思维爬坡”的基地,成为“思维舞蹈”的中心。
4.重视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科学教学语言能力对于一名化学教师和化学课堂都十分重要。
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应尽力做到精炼、准确、亲切、适时,课前要精心预设,课上如“出水芙蓉”。
要尽可能防止过多的非学科教学语言对课堂的有效性的干扰,但同时又不机械刻板,追求严谨与浪漫的有机统一。
评课语言
(二)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
指出纠正。
3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评课语言(三)
一、评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
符合课标和学生实际。
2、重点与难点提出、处理掐单、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评教学过程----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升素质。
3、传授知识量和训练的力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参与其中,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领悟与发现。
三、评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师和学生实际
3、从实际出发,灵活把握教材,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评情感教育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力
2、注重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
五、评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表达规范,生动形象。
4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变通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评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时短高效
七、评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评课语言(四)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改进实验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1.课前实验给了学生充分的体验、探究、思考空间,学生实验报告的纪录和反思中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教学形式新颖,将学生所做实验以图片形式展示讨论,能吸引学生回味实验情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从实验引导到课堂讨论,充分体现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营造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2.在实验的基础上,课堂上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引导学生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总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在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探究,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了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等科学思想方法。
在宏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原因,使知识点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内容充实、层次分明。
教学结构安排流畅、自然。
3.教学中不回避学生提出的难点、疑点,分析深刻,拓展得当,表现了较强的课驾驭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教风。
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构思新颖,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
4.不足之处:
课堂最后时间有点紧,老师有点灌的感觉,学生接受情况不是很好。
如果把有效碰撞理论分析的再仔细一点,让学生能够自己填写出那张表会好一点。
化学评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这节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
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
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
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5
篇三:
精彩评课(化学)
精彩评课(化学)
王磊教授评“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华北、东北赛区)”专题实录
(1)
我受大会的委托,受整个评委团的委托,在这里与大家做40分钟的交流。
首先,我想先代表我自己,前面将要说的这些话仅代表我个人的感受,两年和四年前我都参加了这样的会议,今年很高兴又有机会参加华北和东北联合举办的会议。
个人觉得收获很多很多,因为感觉到非常受鼓舞,我主要的感受来自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我们看到了初中化学老师的风采,看到了初中化学课堂面貌的巨大变化,我想每位在座老师都能感受到。
这三天无论是从说课还是到现场课我们已经都全方位、多层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课程带给我们初中化学老师专业素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全面的变化;第二个方面是我们从学生的现场表现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我们看到以哈尔滨的萧红中学学生为代表的这一批初中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这种自信、大胆、知识面的开阔、勇于提问质疑、善于交流表达的素养,让我们觉得初中化学的教与学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另外,我在下面跟老师交流时感受到华北和东北片区8个省市全面地在进步,省市之间高端的教学设计水平差异日益在缩小。
我觉得这些都是今年初中优质课比赛带给我们的鼓舞。
具体来看一天的说课和将近两天的讲课。
我们40节的说课,一共是大概15节比较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课,涉及了初中课标中的空气、单质碳、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特别是盐这样一些核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大概除了氧气外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说课中都有所展现。
有14节比较典型的概念知识课,也包括初中课标中涉及到的微粒、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化学用语,这些概念的面也是比较宽的。
另外,这次优质课说课评比还有7节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类型内容课的探索,比如说像水、能源、燃料这样一些侧重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
同时我们看到一节绪言类的课,一节是实验的专题复习课、还有一节是侧重于生活探究的专题课。
应该说40节的说课内容非常丰富,类型多样。
40节的说课大体可以分为课前说课类型和课后说课类型两大类,40位老师都体现了他们对说课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看到了不管老师们说课的组织形式是什么样的,他们都包括了一些基本要素: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意图等等,在短短的10分钟内立体地、结构化地向大家展现。
在这里我觉得特别值得向大家交流的是这次说课水平普遍高于往届,体现了老师们说课的意识、特别是说课的融合水平明显提升。
大家都看到他们是多要素融合,多线索融合。
从他们ppt的表现形式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结构化的ppt。
老师的语言、ppt的文字加上学生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现实图片、场景甚至录像,多手段来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是需要很高水平的,集合了各地教研员和老师们教学设计的智慧。
另外,这些说课丰富多样,生动真实。
这是我们听40节说课的感受。
从说课当中还给我个人(未与评委团进行交流)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课有:
最具乡土气息,最结合农村生活实际的是大同康亮老师的《化肥》课,这节课确实能够体现当地农村化肥使用的实际情况,康老师结合农村的生活实际,学校的场景实际、学情实际来进行化肥的知识教学我很受启发。
最具理论思考性的应该是吉林市松花江中学的罗新春老师,我个人感觉她这个课提出来的三个阶段层次“授之以鱼”、“授之以渔”以及“悟其渔识”这样一些理性概括,把理论、理念的思考与具有冲击力感染力的教学场景结合起来跟大家来说课,确实是非常精彩。
最具开放性的一节课是北京市35中的佟威老师的课(生活中常见的盐),因为她不仅体现了40分钟课堂内的学习场景,事实上她整个是从家里的场景,拉到课堂上的场景,再延伸到课堂外网页的制作,网络的学习以及课外小组活动的开展,虽然只有10分钟的说课,却给我们展示了非常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努力的一种课程设
计。
最具有生活探究性的课或者说是最超越教材的探究性课的设计是内蒙古贺净老师《常见食品干燥剂的探究》,这个课题的选择最超越教材的范畴、最结合生活实际而且可探究性很强。
另外北京的裴立英老师和孙震老师在说课当中特别进行了学情调查,这在40节说课当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学情调查不是像一般老师说说的基础怎样,而是实际开展了学情调查,特别是裴立英老师的学情调查非常具有海淀区学生的特点。
他们实际上发现了很有意思的问题:
像燃烧、灭火这样的课题学生并不是脑袋里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已经知道燃烧的条件,他已经知道灭火的措施,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到底应该怎样设计课?
才能够有纵深的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或者说有张力,才能够在你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和收获,而不是原地踏步,他已经知道了的知识你还很牵强地像讲新课一样从头灌输。
我觉得这样的课题在初中课程标准中有很多,甚至包括质量守恒定律。
我们的初中生特别是城市里的初中生其实对很多知识内容已经有大量的现有认识,那么我们老师如何基于他们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识?
这样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裴老师他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上有新的探索。
在40节说课当中我个人受两大方面的冲击最大:
一是联系实际的气氛特别浓厚,尽管40节说课没有真正“上”课,但他们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的设置让我感受到真的是源于生活、超越生活又回归生活这样一种氛围,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二是我特别关注的是概念原理课到底怎样结合生活实际,怎样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这个问题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次评比40节说课有将近14到15节是概念原理说课,我们的真实课堂、展示教学当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是大家都感受到概念原理课真正出彩,真正吸引人的毕竟还是少数。
就是说大家开始重视探索这个方面的问题,但是这种课到底怎样才能体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
在这个方面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是北京市回民中学的丁芬老师,她讲溶液、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她自始至终用生活的场景、生活的问题来去衬托和贯穿。
从概念的形成建立到概念的理解到概念的深度发展和应用都是围绕生活问题线索来进行展开的,而且是比较成功的融合的设计。
上面是说课的一下感受,下面跟大家谈谈17节讲课的一些感受,先说一些直观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个人一些很个性化的感受,我也罗列一些我心目当中的“最”:
最努力调动学生发言,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应该是吉林珲春市的李丽辉老师,这个印象非常深刻。
只有她最沉得住气,但我想她一定是非常有理念地进行处理,大家都知道她的课堂上同学一次举手她不叫,再让第二拨同学举手还是不叫,一般要让同学三、四次举手的拨次,最后她才让说话最少的同学发言,这一点充分体现李老师高度关注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的参与性的理念,这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而且她还不是一个轮次的发言是这样,几乎这节课都是这样坚持的。
她的课堂后来为什么时间不够了?
实际上她大量时间是花在这个事情上,这个时间到底花得值不值?
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这样的留空确实是非常可贵的。
最有创意的练习设计:
这一轮次的优质课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非常全面,其中就是包括练习和作业有创意的设计。
我在这里列举,像天津的杨益彬老师,他模仿开心词典、电视大奖赛等形式设计作业。
还有齐齐哈尔的杨志鹏老师也是这样,他们都是在课的结尾处最枯燥的练习环节反而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高潮,这体现老师们对学生的练习环节进行了新的探索。
最充分体现实验论证的课:
为什么这么提呢?
同样的实验,被老师用得非常具有教学功能,特别是在概念原理教学中非常具有论证功能。
我个人推北京景山学校的吴兰老师和唐山九中的吴颜颖老师。
吴颜颖老师是燃烧条件课,她的试管组合(?
),这个实验应该说在平常教学中也有老师使用,但是像她今天这样用得这么比较完美的境地,而且能够基于这个实验推
论和探究一系列后面的问题,对整个课的驱动性和整个燃烧条件建立的论证性发挥了比较到位的作用。
景山学校吴兰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大家都会做,但是怎么做确实有非常不一样的教学设计。
我们看到都堆在一块儿做是一种做法,分成两拨(即形成概念、形成规律的时候做一拨,最后联系和理解概念的时候做一拨)是一种做法。
这些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做是一种做法,老师设计好让学生操作又是一种。
但是能够把这些实验真正同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关键性的认识发展链条能够充分结合起来,用实验制造冲突、用实验解决冲突,然后再让学生论证实验,逐渐地把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从感性带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
我觉得景山学校吴兰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师生交流最生动融洽:
我个人觉得是北京怀柔五中的莫慰老师《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她当时跟学生交流时的语言片断:
她在分组实验时会跟学生非常自然地说“噢,你这瓶二氧化碳是不是没用好,这瓶浪费了,我再奖你一瓶二氧化碳”,她就马上到讲台上拿了一瓶二氧化碳给了这组学生,让他们补做;比如说“呦,你这个可乐瓶没扣好(?
)”就是产生气体后,气体放出以后瓶子瘪了,小孩子看不出现象变化的明显,老师又到台前拿了一个对比用的瓶子;比如老师说“别着急,我帮你摇”,就是说小孩子在摇瓶子时力量不够,现象不明显,“我帮你摇”在最关键性的时候给学生针对性的帮助,立刻让学生看到可能本来看不清楚和看不到的现象,这个确实非常重要;还有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别着急,你再做一次,还来得及”、“别害怕”。
这些确实体现了新课程课堂上师生应该怎么想处,老师应该怎么发挥对学生具体的指导帮助作用,再加上莫老师非常亲切的个人素质,这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用心创设学习情景:
我个人首推唐山九中和石家庄二中的老师,我相信这两节课学习情景的创设给每一位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石家庄二中做溶液的情景确实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从头到尾、坚定不移、必须贯彻到底地使用生活场景,这是很不容易的。
你让他蜻蜓点水地用生活场景引入一下还是很容易的,到让他自始至终地从课堂引入、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扩展到概念的应用一直坚定不移地在用学习情景,那绝对是叫教学设计。
唐山九中的老师讲燃烧和灭火,她使用的学习情景素材我认为是最多元的,手段最多样,情景素材最多样,她有影片片断、各种各样真实生活中燃烧优与劣的图片、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活动,这样我觉得一个简单、好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