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474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药饮片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1月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定义,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均称为“饮片”。

中药饮片的品种数量与中药材的种类密切相关,根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我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达1万多种,因此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细分品种则更为丰富。

普通饮片系将采购的不含毒性的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或炮炙等炮制处理后制成的中药饮片。

毒性饮片是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28种毒性中药材,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产品。

口服饮片是将中药饮片采取超微破壁技术,将其粉碎成超微粉,须在洁净区环境中生产,一般按2g/袋进行分装。

该系列饮片又称超微粉系列,可直接开水冲服,其有效成分快速彻底溶出,人体吸收较快,生物利用度较高,携带方便

花茶,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炮制而成的茶,花茶饮片主要以药食两用的原料为主,通过对原材料的精细加工及精致包装制作而成。

该类饮片服用方法多样,有的可直接食用,有的可开水冲服,还有的可煲汤食用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医药行业主要主管部门包括:

2、行业监管体制

(1)药品生产行业准入制度

根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开办药品生产企业,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许可证》。

无《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药品。

《药品生产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和生产范围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根据《药品管理法》(2015年修正)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持有认证证书的企业才能进行认证范围内的药品生产。

《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取消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随时对GMP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规定从事药品生产活动应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药品生产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其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根据《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规定,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的,不得出厂、销售。

3、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医药领域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

(2)中药饮片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行业发展状况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制成品。

中药饮片可直接作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或进一步加工为中成药。

中药饮片的品种数量与中药材的种类密切相关,而根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我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达12000多种。

1、中药饮片的分类

(1)按照加工方法和最终形态的不同,可以将中药饮片分为传统中药饮片和新型中药饮片两大类。

传统中药饮片根据加工方法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

A、洗净后直接入药的原型材料,以花、花粉、种子等居多,如槐花、蒲黄、白芥子等。

B、植物药或动物药经软化切制后形成的片,如槟榔片、麻黄段、黄柏丝、何首乌等。

C、经炮制而成的碎块、颗粒、粉末等,如枯矾、煅赭石、水飞朱砂等。

新型中药饮片指通过现代技术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再处理(如粉碎、提取等),并定量包装而成的颗粒或粉末。

新型中药饮片根据处理方式的差异,又可进一步分为中药颗粒饮片、粉末型饮片。

传统中药饮片与新型中药饮片之间最大的区别主要是:

新型中药饮片已失去中药材的原始性状,故从外观上基本无法予以辨别。

相同点在于两者均可用于配方。

(2)按照炮制前中药材是否具有毒性,中药饮片可划分为普通饮片和毒性饮片两类,毒性饮片在经过特殊炮制工艺后,可大大降低其毒性。

毒性饮片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28种毒性中药材,经过特殊炮制降低其毒性,加工而成的中药饮片产品,常用品种包括半夏、附子、雄黄、川乌、草乌等。

除毒性饮片外,其他中药饮片均属于普通饮片。

毒性饮片虽然品种少,但主要常用品种如半夏、附子的用途广泛,下游需求较大,且呈增长趋势。

2、中药饮片行业发展概况

中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我国以中药治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并且几千年来保持了较好的传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中药应用日益广泛。

(1)政策端持续发力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中药饮片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目前,中药饮片已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在2005版及2017版的医保目录中,中药数量由870种增加到1237种,占比从45.86%增加到48.93%,其中甲类医保数量由135种增加到192种,乙类(不含民族药)数量由688种增加到985种。

中药饮片部分规定,除28种中药饮片及各种动物脏器(鸡内金除外)和胎、鞭、尾、筋、骨不予支付外,其余中药饮片均按照有关医保政策进行支付。

(2)市场需求逐年增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的追求随之提升,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中药以其毒副作用小,长期服用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人体机能,较西药的使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中国社会面临两方面的转型,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生理功能衰退,罹患各类疾病的概率更高,医药消费需求更大;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城镇居民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居民的3-4倍,这将有助于扩大城镇人口医药消费的规模。

从下游的中医院情况看,截至2019年,我国中医医院有4221家,自2007年以来,始终保持增长趋势。

中医院数量持续增多对中药饮片行业的需求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单位:

近年来,中医药大健康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提出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元,行业规模有望保持20%的复合增速。

三、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自2011年-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由6,658亿元增加到17,5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5%。

根据预计,2019年及2020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5,200亿元和30,240亿元。

单位:

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1年-2017年,中药饮片加工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854亿元增加到2,16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8%,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

按照十三五规划,2020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有望比2016年扩大一倍,达到3,91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8%。

单位:

亿元

中药饮片行业虽历经数千年发展,但是真正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

近年来,随着GMP认证及相关例行检查的严格执行、炮制标准逐步完善等措施的实施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使得中药饮片行业不断规范,市场环境也不断改善,为中药饮片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伴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深化、中药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医理论的全球化推广,中药饮片行业的市场地位将持续提升,中药饮片行业有望发展成为高成长的优势产业。

四、行业竞争情况

中药饮片行业的竞争呈现以下特点:

1、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中药饮片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目前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共有17家,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市场。

中药饮片需求旺盛,交易活跃,价格相对透明,市场参与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中药饮片的价格信息。

2、行业集中度较低

中药饮片行业真正开始规范化和产业化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垄断的市场格局。

中药饮片行业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占比仅3%,行业集中度较低。

3、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势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尤其是通过鼓励和引导行业内优质企业的壮大,进而带动整个中药饮片行业的规范化健康发展,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

除此之外,随着行业的不断规范,部分小规模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渐提升,为中药饮片优势企业的不断壮大创造了空间。

我国的产业政策导向有利于优势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4、优势企业间的直接竞争程度较低

中药饮片行业的市场空间大,中药饮片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特征,因此,行业内优势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程度较低,规模企业往往具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

五、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目前,行业主要有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亳药千草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

上述公司的基本情况概览如下:

1、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是集生产、经营、科研于一体,以中西药产品为主,生产口服液、片剂、胶囊、原料药等多种剂型共100多种产品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在中药饮片领域,业务涵盖了1100多个品种、3800多个品规,主要产品包括麸炒白术饮片、制虎掌南星、太子参、麸炒薏苡仁、炒栀子等普通饮片,也包含特级灵芝、野山参、石斛、白首乌、红曲、百药煎、六神曲等特色精品饮片。

同时,该公司还提供煎药等增值服务。

根据该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全年加工饮片7,562.34吨,实现中药饮片板块销售收入56,633.35万元,同比增长5.54%。

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全年加工饮片8,402.47吨,实现中药饮片板块销售收入63,472.76万元,同比增长12.08%。

同时,按照营收区域来看,华东区域占比约68%-71%,为公司贡献大部分中药饮片营收及利润。

2、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于2000年1月,立足于药用真菌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中药产品,目前主要从事药用真菌系列产品、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具体在中药饮片业务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佐力百草中药生产的中药饮片有1,500多个品规,包括茯苓、黄芪、麸炒白术、当归、麸白芍、丹参、陈皮、生地黄等品种,以及直接口服的饮片三七粉、川贝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等。

根据公告显示,该公司的2018年营收73,026.26万元,其中实现中药饮片营收为21,271.99万元。

2019年度,该公司实现营收91,116.40万元,其中实现中药饮片营收为21,692.46万元。

3、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4月,主营业务为现代中药及中药饮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辅之医疗器械、软饮料、少量西药产品及医药流通等业务。

具体在中药饮片业务方面,该公司通过布局中药材生产基地将产业链向上延伸,提升和加强原材料的供应及质量保障,并在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湖北、广东等地建立了中药材生产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立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及中药材交易市场,逐步建立“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制造”全产业链。

同时,公司也专注于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业务,逐渐形成以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橘红系列中成药为主导的产品体系,具备一定产品竞争力。

根据该公司公告显示,2018年和2019年分别销售中药材40,890吨、44,070吨,分别实现中药材产品销售收入92,485.25万元、114,630.20万元,两年营收同比增长23.94%。

同时,按照营收区域来看,2018年和2019年度,华中区域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7.39%、38.25%,广东省内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8.28%、28.37%,可见华中区域及广东省内客户为公司贡献较多的中药材营收。

4、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以“选优质药材,做品牌中药”为经营宗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中药饮片,是一家集中药饮片生产与销售、外购产品经销、中药材贸易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闽粤地区已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业务逐步向周边及全国主要中心城市辐射。

根据公告显示,该公司的2018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30,850.30万元、34,154.94万元,其中中药饮片营收分别为20,425.72万元、24,092.19万元。

同时,按照营收区域来看,华南区域占比约60%,为公司贡献大部分中药饮片营收。

5、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主要业务是中药材及饮片的生产与销售。

从经营情况来看,该公司坚持布局高品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从源头对产品品质进行把控,后续经过工艺化炮制,将制成的精标饮片面向民营国医堂馆及公立医院等客户实现销售。

根据公告显示,该公司2018年、2019年1-6月分别实现营收93,136.73万元、54,040.71万元。

根据该公司公布的主要客户看,该公司的中药材及饮片业务以海外出口为主。

6、安徽亳药千草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亳药千草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是安徽省首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以中药饮片为基础,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制药、中药材提取于一体,主营功能性饮料及保健品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综合性集团。

该公司的客户群体为有中药材、中药饮片需求的制药企业、各级医院、医药连锁药房等。

根据公告显示,该公司的2018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26,254.35万元、21,755.47万元,其中中药饮片营收分别为25,892.22万元、21,644.57万元。

同时,根据该公司公布的2019年报主要客户,前五大客户分别位于江西、河南、北京、吉林、江苏,合计占比约15%,未见明显的集中性区域分布。

7、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同仁堂在全国唯一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95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年生产能力3万吨,生产饮片千余种。

2005年通过GMP认证,2007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六、行业技术水平

1、加大对上游中药材的控制力度

由于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具有很高的关联度,中药材的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加之部分中药材品种野生资源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因此,中药材供给渠道的稳定性和品质,将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部分优势企业已经认识到控制中药材上游资源的重要性。

目前,少数优势企业已经逐渐加强了种植技术研发和种植推广力度,尤其是加强了濒危或市场供需缺口大的中药材的种植开发力度。

部分大型优势企业通过设立中药材基地、同当地政府或农户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中药材种植,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保证了品质。

随着各家公司对上游中药材质量和稳定供给的需求逐步提升,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向中药材种植领域拓展,对中药材资源的控制也将可能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2、饮片加工技术的持续更新

我国中药饮片加工经历了第一代传统饮片、第二代颗粒饮片,正逐步转向第三代破壁饮片技术的突破。

依靠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材细胞壁打破,再通过成型技术制成颗粒均匀细小的新型产品。

破壁技术的突破创新,不仅延续了传统中药材的药用价值,更让中药饮片有效成分吸收效果得到提升,从而让药性、药效有了更好的保证。

同时,破壁技术的运用也使之前配方颗粒具有的携带方便、服用便捷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克服传统中药煎煮应用不便等问题。

七、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和季节性

中药材生长呈现出周期性,如一年生菊花,两年生桔梗,四至五年生白芍,药材生长周期以及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就具体中药饮片的销售而言,亦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基于不同中药饮片及下游中成药的功效不同,不同的中药饮片之间会呈现一定季节性。

例如,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相应的饮片产品销售就集中在冬、春季,而夏令时节,则加速消暑去火的饮片产品的销售。

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健康观念的不断升级,中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特征越明显,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也有趋弱的基础。

2、区域性

中药材种植具有区域性特点。

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产在特定地域的中药材被称为道地药材,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道地药材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

受自然环境、气候影响、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用药习惯、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四大药都”及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例如,安徽亳州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当地盛产亳芍、亳桑皮等中药材;四川的荷花池市场主要经营川贝母、冬虫夏草、天麻等当地道地药材。

鉴于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的重要原材料,根据就地取材、就地选材、就近加工的原则,使得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但随着整个中药饮片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以及物流、存储等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中药饮片企业对于源头中药材生产、种植和供应的把控力逐渐增强,也就使得原本由于原材料种植地所导致的区域性逐步减弱。

八、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我国中药产业链环节包括上游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中游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下游中成药企、中医院、药店等,中药饮片处于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1、与上游的关系

行业的上游是中药材的种植和采集。

中药材资源是整个产业链中较为核心的资源,中药材的品质会对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及疗效造成较大影响。

一方面,中药材由于其自然属性、种植环境等因素,呈现一定季节性和区域性;另一方面,人工种植的中药材90%以上是由小型种植专业户来种植和经营,而小型种植农户属于经验种植,生产管理和种植采收加工过程的规范性较难控制。

因此,小型种植户所产的中药材与规范化种植的产品相比,可能有效成分偏低,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偏高。

如果中药材的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对下游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品质和疗效的稳定性构成较大影响。

从上游中药材的发展情况看,随着国内对中药材的种植及采摘技术、自然属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和了解,大部分的中药材供应充裕。

未来随着我国中药材行业的生产模式逐步从个体小农经济式转变为规模化、规范化的企业生产模式,中药材市场供应能力和品质亦有望得到有效提升。

2、与下游的关系

行业的下游主要为中成药制药企业、医药商业及销售渠道网络,也包括医疗终端和零售药店终端。

医药流通市场的发展,消费渠道的多元化,有效降低了中药饮片行业的流通成本。

下游企业一方面为中药饮片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推动力,另一方面也为行业的产品销售和服务延伸提供了十分重要的销售和服务渠道。

对医药产品而言,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也影响着中药饮片产品的销售情况。

九、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政策壁垒

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国家规定所有药品制剂的生产都必须符合GMP要求,这大大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

尽管《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取消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但仍规定:

从事药品生产活动应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药品生产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同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随时对GMP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综上,药品的生产许可准入资格及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中药饮片行业的重要政策壁垒。

2、技术壁垒

近年来,中药饮片对炮制过程及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具备成熟的炮制工艺、过程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以及高水平的质检仪器和现代化生产设备,并配合多年的炮制生产经验才能实现。

贯穿于炮制全过程的技术应用,是提高饮片炮制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规模效益的重要条件。

由于炮制技术的掌握及运用需要长时间的生产实践积累和强有力研发体系的支持,因此炮制技术壁垒构成本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之一。

3、人才壁垒

中药饮片品类繁多,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如炒制火候、时间、色泽、形态等,均缺少定量的标准,需要专业人才依靠多年的经验做出判断,炮制工艺、炮制设备、过程控制、产品检测等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专业人才长期在研发、生产环节的探索和积累。

此外,对于中药材的采购和品质识别,只有具有多年专业经验,并拥有丰富中药材知识和较强中药材品质鉴别能力的采购人员才能实现。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人才壁垒构成本行业进入的障碍之一。

十、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医药体制改革为中医药行业发展孕育重大机遇

随着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配套措施,不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医药收入分开,取消医院药品加成,实现彻底打破“以药养医”的传统体制,调整不合理的医药消费,降低药品整体价格。

在传统的“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医院药品销售加成的存在是医院偏好使用高价药的症结所在,因此导致整体价格偏低的中成药医院用量较低。

一旦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机制被切断,医院就失去了使用高价药的动因,同时随着医院药占比的控制,价格较低并且疗效好的中成药和化学仿制药在医院的使用量将提升。

同时,我国医保制度规定,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甲类医保报销100%,乙类医保报销70%-80%,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有利于其在医院的销售增长。

2017年,人社部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西药和中成药共收录药品2,535个药品,较2009版增加384个;其中中成药目录共1,238个药品(含民族药88个),较2009版数目增加251个品种,增幅超过西药部分。

中药饮片部分规定,除28种中药饮片及各种动物脏器(鸡内金除外)和胎、鞭、尾、筋、骨不予支付外,其余中药饮片均按照有关医保政策进行支付。

综合来看,我国医疗改革将会促进中药在医院终端的销售,中药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中药文化的深厚底蕴有利于文化输出

中成药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国内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民族医药文化,在华人社会及其他民族中得到广泛认同。

悠久的中医药理论与文化优势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方面,各国消费者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

天然药品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已经达30%以上,国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增速远高于化学药品。

WHO的统计显示,全世界大约40亿人在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中药的国际化潜力巨大。

(3)YQ影响加速中药行业受重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