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460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河北省卓越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请将所有答案都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与节日勃发的活力。

②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围广阔,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

端午节是中国人共同的节日。

③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④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

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

⑤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也需要文化的延续。

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

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

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

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

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⑥今天,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回归传统。

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中延续更新。

⑦端午节俗中对自然时气的避忌、历史先贤的崇敬,均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与群体精神的保护与养育,在端午这个盛大的夏季节日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与家国情怀。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5月3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今天,对端午节俗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B.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节更重要的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同时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C.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因此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

D.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总体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段强调了盛大的端午节日中蕴含着生命观念和家国情怀。

B.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且具有丰富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C.文中以“非典”时期一首民谣的流传为例,论述了以消灾避疫为主题的端午节俗的现实意义。

D.第⑤段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追悼屈原逐渐被纳入端午节俗的过程,突出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并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可使端午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延续更新。

B.现在过端午节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温情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

C.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人们在食粽与飞舟竞渡等端午节俗之外,又加入了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

D.从避忌自然时气、崇敬历史先贤的端午节俗中可以感受到对于个体生命和群体精神的保护养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纸上故乡

邓 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

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

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

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

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

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

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

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

“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5.文中说: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

请简述。

(5分)

6.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据媒体报道,日前,位于陕西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我国首个获此称号的民间博物馆。

时至今日,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超过4600家,其中民间博物馆超过1000家,博物馆数量和规模都有长足的发展。

但也要看到,目前我们的博物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一些发达国家平均每5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而在我国,平均每30万人才拥有一座博物馆。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对博物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除了加大力度建设公立博物馆外,进一步扶持民间博物馆也应是题中之义。

民间博物馆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不足的一种重要补充和积极分担。

相对于公立博物馆,民间博物馆从展品收集到场地租赁,从运营金到人力投入,基本上都要靠自行解决,压力不小。

这客观上导致相当一部分民间博物馆资金不充足,功能不完善,运行状况不佳。

有的民间博物馆则变成买卖藏品的交易场所,还有的甚至展示赝品欺骗和误导观众……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越做越好,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令人精神一振。

这说明只要运营得当,民间博物馆也会大有出路。

(摘编自李思辉«把民间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事业布局»)

材料二:

据统计,仅2016年一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就达8􀆰5亿人次,增长8􀆰9%,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超乎想象,而博物馆也在以各种方式走进生活。

故宫讲坛、国博讲堂、首博讲座、上博专题讲座……如今,开讲座几乎已经是博物馆的标配。

这些系列讲座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邀请中外专家学者,主题涉及文化、历史各方面:

«研究奇缘:

我们沿着秦始皇的足迹发现了什么»«北京四合院建筑的人文追求»……讲座粉丝分布于各个年龄段,有的一家老小全体出动,还有的已经把博物馆当成周末学习的固定去处。

此外,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也愈发密切,有的开设博物馆综合实践课,馆校联合开发校本课程;有的将展品搬进学校,让学生在流动博物馆里聆听历史之音;有的设置儿童版展厅,用更生动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国有博物馆每年要为中小学生讲解服务10万小时以上,每家国有博物馆每年开展中小学生讲解服务或教育活动4次以上,制作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100个以上。

(摘编自«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走进博物馆渐成日常»)

材料三:

5月13日,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在厦门市鼓浪屿救世医院及护士学校旧址开馆,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在地方设立主题分馆,让无法前往故宫的观众也能感受故宫藏品的魅力。

而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众多博物馆在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开起了“分号”。

在APP上同步观看最新展览的展品、在微信公众号中阅读历史小故事……收藏老物件的博物馆有了新故事。

5月18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独家授权,XX百科打造的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首次以200亿像素的“超高清级别”将兵马俑呈现给观众。

通过电脑或手机进入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后,观众可以像用放大镜一样,360度“触摸”兵马俑的每个细节,甚至可以观察到同一列的兵马俑,身上的铠甲也各有不同等有趣的细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8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唐西市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称号,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办好民间博物馆的信心。

B.尽管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和规模均发展很快,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C.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公众对博物馆怀有极大热情,甚至有人把博物馆当成周末学习的固定场所。

D.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是故宫博物院首次设立以地方为主题的分馆,以便观众了解故宫藏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究其本质,民间博物馆是对公共资源不足的补充与分担,属于公共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也应予以扶持。

B.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民间博物馆运营不良,逐渐衰落,大唐西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扭转了这一局面。

C.«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国有博物馆服务中小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此举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D.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并使用放大镜全方位、近距离观察兵马俑的细节。

E.由材料可知,民间博物馆在场地、资源、人力等方面都面临困难,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任只能由国有博物馆承担。

9.博物馆“走进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请根据材料二、三加以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

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

或问之,邵曰:

“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

”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

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

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曰:

“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

今当无复恐耳。

”寻补扬州主簿。

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

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曰:

“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

”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

“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帝曰:

“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

“人生危脆,必当远虑。

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

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

”帝曰:

“此自委穆之及卿耳。

”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

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曰:

“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

”从之。

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

初王华与邵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

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

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曰简伯。

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于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B.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C.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D.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B.“不讳”,古时对人死亡的委婉说法。

其他如“千古”“仙逝”均可作为对人死亡的委婉表达。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元嘉”,与«水龙吟􀅰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中的“元嘉”,同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张邵颇有才华,对宋武帝颇为忠诚。

尽管很多士人投奔身为亚相的刘毅,但他认为武帝足称当世人杰。

B.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

贼寇卢循来犯,他从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形,觉察出民众心态。

C.张邵临时不挠,处事富有远见。

武帝诛杀刘藩,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

D.张邵勤于政务,关心百姓。

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数千顷田地,郡中百姓由此富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

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5分)

(2)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

“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张舜民:

和苏轼感情深厚。

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上有白色纹脉,状如浪花,作大盆盛之,名其室为雪浪斋,后苏轼被贬岭南。

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修雪浪斋。

此时得知苏轼病逝常州(江苏),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丈八盆:

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苏轼被贬,墨石也与世无闻,“石与人俱贬”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写苏轼病逝南方,未能北归,诗人只能在万里之外为其招魂,辞浅情深。

E.总体而言,本诗语言平实质朴。

为便于抒情,也使用了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

15.结合全诗内容,说说“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的含义。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的句子是:

    ,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VR体验馆内的电子墙上,刚刚还是太空邀游的壮阔画面,转眼变成了深潜海底的美丽图景,令参观者目不暇接。

②针对不同形式的补习班乱收费的怪象,市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务必维护学生的利益,对无资质的培训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③针对目无全牛式的碎片化阅读现象,新课标倡导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

④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8日-11日在海南召开,各国记者严阵以待,他们积极报名参会,向外界传递中国声音。

⑤曾经甚嚣尘上的“中国崩溃论”早沦为国际笑柄,而“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友好外交的事实面前也不攻自破。

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栏目«国家宝藏»备受瞩目,单院长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被大家誉为有智慧、金句多的“段子手”。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辽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B.校车安全在成为公众焦点以后,山东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对校车司机进行安全强化培训,提高他们防御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C.近几年来,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累计涨幅超过40%左右,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已经出现了亏损。

D.连日来,海外舆论持续高度关注中国机构改革,普遍认为此次改革力度和范围都非常广,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婆婆开心得合不拢嘴,逢人就送糖:

“我家喜得贵子,请吃糖啊!

B.我反复挑选、试穿,售货员不厌其烦,还给我端来茶水,热情周到,这样的商店,以后我还会惠顾。

C.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教学一线尽绵薄之力,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理由不尽心尽力。

D.得知冯小刚夺金马影帝,大家纷纷表示祝贺,冯小刚却说:

“一把年纪了,唉!

真是马齿徒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 ① 。

另一方面,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际的地方。

 ② ?

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2013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有四五百人。

可见, ③ 。

21.高考之后,很多同学们在班级群里讨论如何填报专业志愿。

下面几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说明原因。

(5分)

小赵说:

“父母要我报金融类专业,但报考人多,竞争激烈,我要是没被录取,就没前途了。

小李说:

“其实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相对的热冷之别,谁知道以后哪些专业会更吃香?

小王说:

“现在学医的工资比较高,我要报医学专业,这样就能实现我当医生的梦想了。

小张说:

“我喜欢地矿工程类专业,但将来可能难以就业,到底该不该报,我拿不定主意。

①②

四、写作(60分)

22.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作家富尔格姆曾经提出生活、做事和为人的信条,如:

“有东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戏”“交还你捡到的东西”“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生命会死亡”“当你们出门,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化的,简化为幼儿园学过的基本规则。

对于以上“信条”,你怎么看?

请从中选择两三则信条,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答案

1.A【解析】B项原文中是“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C项因果关系倒置。

D项“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只是其中一个条件。

2.B【解析】B项“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并不能证明“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

3.C【解析】C项“文化延续”是结果不是动因。

原文说:

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4.B

5.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意思对即可。

6①表层含义:

A.其他诗人、乡土作家文字里的故乡;B.自己笔下的故乡。

②深层含义:

A.对家乡的思念,自己从读有关故乡的文字中寻找慰藉,在自己的文字中寄托乡愁;B.故乡给予了自己精神的影响,是自己的精神故乡。

(表层含义2分,深层含义4分。

意思对即可。

7.D【解析】“以地方为主题的分馆”表述错误,原文是“首次在地方设立主题分馆”。

8.AC【解析】B项“扭转了这一局面”无中生有;D项“并使用放大镜全方位”错误,原文是“观众可以像用放大镜一样”;E项“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任只能由国有博物馆承担”说法绝对。

)(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9.(4分)举办讲座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加强与学校合作,为中小学生服务。

在适当的地方设立主题分馆。

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在移动终端上开“分号”。

(每点1分)

10.C【解析】原文标点:

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

邵曰:

“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

11.D【解析】“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的儿子)的年号。

12.C【解析】“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说法错误,原文说“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应是武帝对张邵的认同与赞许。

13.

(1)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

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他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

(译出大意给2分;弥谨、涕、妻子,各1分。

(2)所需物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